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關於孩子「發燒」的七個誤區,你知道嗎?

發熱是個非常常見的生病癥狀,但是如果是寶寶發熱,特別是家裡的第一個寶寶,爸媽沒什麼育兒經驗,遇到寶寶發熱, 往往全家都如臨大敵, 不知所措,對發熱的認識也有很多誤會。可能會趕緊抱著孩子上醫院。甚至用很多錯誤的方法來護理。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關於發熱常見的那些誤區:

  • 誤區之一:發熱就是發炎, 必須用消炎藥(抗菌素)

發熱確實是炎症表現之一, 但是由於文字的博大精深, 發炎和感染常被混為一談, 消炎藥也成了抗菌素的代名詞。 其實炎症可以有很多種,舉個例子:流感高熱不退,就是流感病毒的引起的炎症。類風濕關節炎除了關節腫痛, 還會有發熱等全身癥狀, 這個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炎症, 與感染無關。 那麼這些炎症的發熱並沒有細菌感染參與, 應用抗菌素(消炎藥)治療就是完全沒有用的。

  • 誤區之二:發熱會燒成肺炎,發熱會燒壞腦子

發熱是機體的一個良性的反應, 在感染時發熱是為了抗擊外來的病原體,提高身體的免疫功能,所以是我們身體自我保護的辦法。高熱時機體代謝增加,心肺負擔加重,身體會感覺不舒服,但只有在超高熱時,才會使人體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而且沒有證據證明>40℃的高熱會增加不良反應,更不會把肺和腦子「燒壞」。發熱和腦炎、肺炎之間沒有直接關係, 是否有腦炎肺炎取決於 感染的病原體是什麼, 感染的部位和身體的免疫狀況。還有相當一部分肺炎和腦炎可以不發熱的噢!

  • 誤區之三:低熱用物理降溫, 高熱用藥物降溫

診室里經常會有貼著「發熱標籤」的孩子來就診。 什麼是發熱標籤呢?你可能猜到了,就是退熱貼, 這種方便簡潔的退熱方法頗得家長們的鐘愛。但其實在醫生眼裡, 它的作用不過就是標籤而已------孩子發燒,閑人免近。

對於發熱而言,本身對機體有利,如果不是高熱難受, 沒有必要積極降溫, 況且物理降溫的效果又非常有限。低熱本身不用處理也可以自行退熱。高熱時降溫主要還得靠藥物, 物理降溫也只是在使用藥物退熱的基礎上輔助退熱而已,並且前提是孩子喜歡這種物理降溫的方法,如果抗拒或很不舒服, 那就不做。記住我們退熱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孩子感到舒適!

  • 誤區之四:發熱得捂汗才能退熱VS發熱得晾著, 否則會高熱驚厥

發熱得捂汗才能退熱,這是老一輩家長們的普遍認識,認為不捂著就不會出汗, 不出汗就不會退熱。從字面上看,貌似好有道理, 實際上沒有根據。

新一代的父母們已知道捂熱的危害,對這一育兒陋俗早已嗤之以鼻,於是只要發熱就各種物理降溫。但其實這又是掉進了另一個 誤區呀!

所以,要想了解發熱時恰當的護理方法,必須先要學習一下發熱的原理, 之後再談護理就容易理解多了。

我們的體溫是由下丘腦的體溫調節中樞來控制,它平時的作用是保證在相對正常的外部溫度環境下保持身體相對穩定的體溫。如果外界溫度很高,超多了它的能力控制範圍,也會出現發熱,這就是中暑,不屬於我們今天的討論範圍哈。

我們的體溫中樞如何工作呢?它通過增加肌肉和肝臟的代謝來增加熱量, 通過肺和皮膚來散熱。調節產熱散熱的平衡來達到體溫的穩定。

當病原體進入體內后, 遇到了血流中的白細胞, 白細胞發現敵人後就釋放致熱原,致熱原就相當於一個通訊兵,馬上隨著血流進入體溫中樞報告敵情。於是體溫中樞下令升溫殺敵,於是 肝臟代謝增加, 把我們吃下去的好吃的都變成了熱量, 肌肉也開始發抖寒戰產生熱量。同時四肢末梢循環血流減少, 手腳變得蒼白冰涼, 毛孔也都閉上了,沒有汗出。全身處於一個關上門窗生火爐的狀態, 體溫自然很快上升了。

當體溫達到指定目標, 產熱散熱再度平衡, 也不寒戰了, 手腳開始轉暖。

當發熱一段時間,中樞決定讓身體休息一下, 或者是退熱葯強行逼迫中樞下達降溫指令,於是散熱增加,所有毛孔打開,大量出汗, 汗液的蒸發也會帶走大量的熱量。也不寒戰了產熱也減少了。全身開始撤火開窗,體溫逐漸就降下來了。

回到我們的問題就很好理解了, 體溫上升期, 孩子寒戰手腳冰涼, 這時需要保暖,不是為了捂出汗, 而是讓體溫儘快達標。當孩子開始覺得熱了, 這時就需要晾著散熱了。至於捂熱會不會一定導致高熱驚厥, 那肯定也是否定的啊!

所以 無論是高熱時使勁捂汗, 還是寒戰發抖時晾著散熱, 都是錯誤的啊!

  • 誤區之五:發高燒沒啥事, 發低燒才有大問題

高熱低熱取決於機體對不同病原的反應, 和疾病的嚴重程度並不完全相關。還是要根據臨床綜合因素來判斷病情的輕重。

  • 誤區之七:超過38.5就得吃退熱葯,退熱葯交替吃效果好

每次去醫院, 醫生護士都會囑咐體溫超過38.5 可以吃退熱葯。但並不是到了38.5 就必須吃退熱葯, 嚴格講, 40度以下的發熱, 都可以根據孩子的狀態來決定是否服用退熱葯退燒。如果寶寶在安靜地睡覺, 或開心玩耍,即使39度多, 也完全可以不去打擾Ta。

在保證安全的劑量、間隔時間和每日服用次數的前提下,用一種退熱葯能控制體溫的, 就不需要兩種退熱葯交替使用。只有在足劑量口服一種退熱葯后, 體溫在兩小時后仍不能降低, 或熱退後,還沒有到達下次服藥的間隔時間, 體溫再度高熱, 這時才可以考慮用另外一種退熱葯。

掌握了發熱的這些基本小知識,我們發現發熱並不可怕, 相信下次發熱時, 家長們就會心中有數, 不會過於焦慮了。 遵循科學的育兒理念,避免錯誤的護理方法,才能給寶寶更安全的照顧。

作者:北京和睦家兒科醫生 趙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