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德國是如何培養出如此多的諾獎獲得者的?

德國只有8500萬人口。貢獻了超過60%的諾貝爾獎得主。這一現象引發了大家的廣泛關注。也因此,德國的教育格外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其實德國不僅培養出了這麼的諾貝爾獎得主,還有很多著名的大哲學家也都是德國人,比如康德,黑格爾,尼采等。

今天我們一起看一篇關於德國是如何教育他們的孩子的。或許,這裡有我們想要的答案。

在德國,到一個貧窮的國家或地區過上一段艱苦的生活,加深對社會、對人生的了解是每一個德國城市裡的孩子成長中都必須經歷的。每年都有一大批中國小生,利用假期萬里迢迢來到南美洲和非洲,在這項獨特的體驗活動中接受鍛煉。

這項活動的宗旨既不是出國旅遊,也不是勤工儉學,而是培養孩子的吃苦耐勞和適應社會的生活能力。活動的一切費用均由自己出,是名副其實的自己掏錢「買苦吃」。

眾所周知,德國屬於世界發達國家之一,人民生活較為富裕。然而,富裕的德國人卻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

他們的理由是,嬌慣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後會很難適應社會,免不了要吃虧走彎路。孩子長大了,早晚要離開父母,去自闖一片天地。與其讓他們那時面對挫折惶惑無助,還不如讓他們從小就多吃些苦,摔打出直面人生的能力和本事。

不給孩子現成的財富

在德國,許多有錢人已經認識到,坐擁萬貫家財不一定就是好事。如果讓年輕人輕易得到巨額財富,就有可能將他們推向墮落的深淵。基於這種認識,很多依靠自己奮鬥成為富豪的德國企業家,改變了「子承父業」的觀念,紛紛表示,不會把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子孫,而是將絕大部分乃至全部財產都捐給慈善事業。絕大多數子女對其父母的這種想法和做法表示敬佩和支持。

他們認為,父母的財產是父母的,父母有處置的權利。作為子女,不應該希望從父母那裡得到多少遺產。只要自己努力奮鬥,就可能會和父母幹得一樣好,甚至更為出色。他們相信真正的幸福,來自自己的成功。

現年24歲的蒂姆•海因茨,是擁有10億歐元資產的德國某運輸公司董事長的兒子。大學畢業后,他和兄弟姐妹5人每個月只能從父母的財產託管機構得到最低的收入。對此,蒂姆表示:「父母的錢,我無權擁有,也不想擁有。父母把錢用在社會需要的地方,不用在我們的享樂上,這是明智的。父母給我們留下了奮鬥的機會。有一天,我也會通過奮鬥擁有自己的財產,獲得如同父母一樣成功的喜悅。」

根深蒂固的規則意識

德國人深信:社會是一個整體,人與人之間遵守規則,才會使生活變得愉快、和諧、安定。

去德國探親時,有一次,我在遊覽漢堡動物園途中,去了趟衛生間。出來的時候,被一位年輕女士攔住,詢問我可曾見到一個小男孩兒在裡面。她解釋說,她的兒子進衛生間很久了,到現在還沒有出來。

我忽然想起,剛才確實聽到衛生間里有敲打聲,於是回頭循聲找去。在衛生間最裡面的位置,我看見一個十二三歲的小男孩兒,正在一臉認真地修理水箱的拉杆——因為拉杆突然失靈,沖不下水。男孩兒認為,自己用過的廁位如果不沖乾淨,對不起下一個如廁的人,也有失自己的尊嚴。

人人都遵守規則,才能營造更好的生活環境。

培養品德不靠教導

在德國人心目中,有這樣一個觀念:良好的品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導的。

德國中國小校里的思想品德教育,一般稱為「個人的社會健康教育」,或者「社會化過程」。其目的,不是讓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或者爭當捨己為人的英雄,而是讓他們懂得平常做人的基本道理,如何自律以融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分子。

德國的學校一般不設專門的品德教育課,但開設包括佛教、道教在內的各種世界主要宗教信仰課供選修。而這,被認為是對孩子品德和修養培養至關重要的。

不僅如此,多數德國學校每周都組織班級討論,選取一些學校里或者社會上發生的事情,讓孩子發表看法,共同討論,自己去領悟和判斷是非對錯。

此外,集體遊戲也是一種重要方式。在大家共同參與的遊戲過程中,讓孩子懂得顧及與體諒別人,懂得如何與同伴合作。

德國教育讓孩子能獨立思考

相對來說,德國國小生輕鬆很多,只上半天課,一年級算術只要求認識120,看上去要求很低。但德國人特別認真,老師修改起作業來,小孩寫字母的位置放不對都要給糾正過來,在課堂上老師要求還是非常嚴的。

他們有一門很重要的綜合課,相當於地理、歷史、人文、文化、宗教、常識和政治等的綜合體。涉及的範圍之廣讓人驚訝,短時間內竟然學了那麼多知識。

有時還要在課上作報告,老師會給出相應的題目讓學生們自己找資料。因此,孩子們從小獨立性都很強,也能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看到他們小小年紀自己上圖書館,上網查找課堂作業資料,煞有介事地準備課堂講演,有模有樣,感到他們真的很成熟。

不要以為這樣的教育方法會耽誤孩子。其實上中學后,功課就很多了。德國從5年級開始分學校:普通中學、中等中學和文理中學。只有文理中學的孩子(大約20%),將來可憑畢業考試成績上大學;普通中學的孩子,會去上職業學校;中等中學的學生,上中專和專科院校。這樣,可以避免所有孩子都面臨考大學的壓力,各盡所能。

文理中學課程多,對有才華的孩子能重點培養,因此德國人在工業、科技等領域中有大量頂尖人才。沒有讀書天賦的孩子,可以在某一行業做職業培訓,早點走上社會。所以,德國人在各行各業,都是那一行當的專家。至於那些成熟晚的孩子,可以從其它學校轉入文理中學或參加其畢業考試,還是有上大學的機會。

當然德國的教育制度也存在不少弊端,人們也看到了這點,整天呼籲教育改革。不過再怎麼改,德國小孩還是會有玩的時間。

德國孩子玩歸玩,該掌握的知識也沒少學。整個社會各司所能,因此能出成績的德國人也不少。在很多方面如汽車工業、化工、醫藥、經濟、高科技等德國一直處於世界領先的地位,諾貝爾獎得主中不乏德國人,有的高校一數就有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只要看德國人如何在學校打下獨立思考的基礎,如何快樂地長大,就會明白原因了。

不給孩子現成的財富,不教孩子說假話,言傳身教的教育孩子做一個有教養的人,嚴格但也讓孩子適當玩耍。總結下來的這幾點,是德國教育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老師和家長都只更看重分數。他們優秀的教育理念是我們需要好好學習的,並且做到以身作則,一以貫之。

找外教,上海外教,外教口語請認準漢西外教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