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雄安光環下的白洋淀:水鄉興衰小史

雄安新區的設立勾起了人對白洋淀的文學鄉愁。

無論是作為水鄉環境,還是作為文化符號,白洋淀也早已淡出人們的視野。圖片來源:baike

作為雄安新區最大的一張文化名片,白洋淀正在勾起人對白洋淀水鄉風情的懷念。這片湖水是現代文學史上最重要的地標之一,關於它的書寫被收錄進中學語文教材。

然而回顧歷史不難發現,白洋淀水鄉環境的退化由來已久,而隨著80年代來以來鄉村在社會的邊緣化,作為文化符號的白洋淀也早已淡出人們的視野。雄安新區的設立會為白洋淀文化重新注入活力嗎?

40年代:鼎盛水鄉

創作於1940年代的《荷花澱——白洋淀紀事之一》是左派作家孫犁奠定聲名之作,也正是這部收錄進中學語文課本的短篇小說令白洋淀一躍成為最為人熟知的文化地理符號之一。

和那時無數的革命文學作品一樣,《荷花澱》的故事主線也是二戰戰場上共產黨領導的華北農村民兵與侵華日軍之間的戰鬥。

白洋淀的荷花。圖片來源:kaurjmeb

作為故事背景的白洋淀地區的濕地湖泊自然環境,大異於其他作品中以平原、田野為基礎的陸地景觀。大片的蘆葦盪、遮天蔽日的荷花田、取之不盡的湖區物產,成為孫犁筆下的白洋淀區別於其他「革命老區」的特質。

繼孫犁四十年代的鄉土寫作之後,又有包括劉紹棠、韓映山在內的多位作家在50年代以相似的筆調描寫華北地區的農村生活。這群作家的書寫,被稱為「白洋淀文學」。他們筆下的白洋淀平靜、富足的形象,對應著40、50年代白洋淀豐沛的水量和優良的生態狀況。

70年代:異端詩人

科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的研究顯示,1960年到2008年間,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造成了白洋淀流域河流年徑流顯著下降的趨勢。如果說40、50年代的白洋淀作家見證了這片湖水的鼎盛風光,那麼一群來自北京的後現代先鋒詩人無意中成為了白洋淀水鄉風情衰落前的最後見證者。

文革期間,大批北京本地青年被就近「下放」到河北農村「插隊」,在鄉村接受農民的再教育,以芒克、多多、根子為代表的一群青年詩人就在白洋淀開始了自己的創作生涯。

在《八十年代訪談錄》中,熟知白洋淀知青詩人的詩人北島告訴採訪者查建英:「白洋淀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鄉風情,吸引了一些當時脫離插隊『主流『的異端人物。」特殊的地理位置,指的自然是白洋淀既與世隔絕又靠近北京的坐標;而異端,指的是從60年代起,在政治挂帥的主流文藝創作之外,偷偷進行個人化先鋒詩歌創作的知青詩人們。這樣的寫作,自然與旨在摒棄自我融入集體的主流文學背道而馳。

銳利而迷茫,作家阿城如此描述根子詩歌的意向。不論是內容、形式還是感覺,這一以白洋淀為名的新的文學派系,都呈現出西方現代詩歌的深刻影響,已與前輩孫犁的左翼鄉土文學分道揚鑣。

1976年文革結束,知青分批返城,1978年開始改革開放。從80年代開始,白洋淀水量陡降。經濟增長帶來了農業用水量的大增,上遊河流上修建的143座水庫令白洋淀的年入水量從50年代的18.27億立方米下降到1.47億立方米,下降幅度達到92%。

1983年到1988年,白洋淀連續5年大面積乾涸,從那以後只能依靠周邊水庫的補水勉力支撐。

而80年代開始的飛速城市化,也令鄉土文學漸漸退場。無論作為湖泊還是文化符號,白洋淀都不可挽回的衰落了。

2017:告別鄉土

恐怕任何作家、詩人和文學研究者都無法預料,白洋淀會被一紙突然到來的國務院通知再度帶入人們的視野中心。而這一次,白洋淀將蛻下鄉土的外衣,迎來它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城市化。

看準了新區發展勢頭的投資客已經蜂擁而至,準備在湖邊買房置業。孫犁筆下與熙攘都市形成鮮明對比的美麗鄉村,也許很快就會走進鋼筋水泥叢林的擁抱。

回望文學史,從50年代到70年代,短短20年間,圍繞著白洋淀的文學書寫就從夢幻的田園詩蛻變為陰冷孤絕的后現代詩歌。然而現實往往比虛構更有戲劇性,我們恐怕很難想象,等雄安新區拔地而起,20年後的白洋淀會是什麼模樣;也更難預見,20年後的白洋淀又會負載著怎樣的文學想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