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莫道房價多泡沫!中國房價的泡沫真的太多了嗎?誰才是真正推手?

房價的泡沫太多了嗎?

談論房價的文章很多,各種說法莫衷一是,有爭論是好事,怕的是那些似是而非而且流毒甚廣的看法。

本文針對性地批判一種看法:「的房價不能夠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這種聲音通常會簡單粗暴地指向「非理性」、「市場無效」這樣的結論。陷入不可知論還不要緊,最怕的是導致許多行政干預、計劃經濟甚至烏托邦色彩的政策建議出。

其實,經典的經濟學理論對房價市場同樣具有很強的解釋力。那些認為房價市場與經典理論相悖的人,往往是看漏了一些至關重要的東西

看似冰火兩重天

我是一名金融從業人員。金融資產定價最引人入勝的一點,就是我們完成模型,就可以到市場上檢驗它們。市場會告訴我們模型正確與否,告訴我們哪些假設很重要,但是我們遺漏了。

房價也一樣。讓我們回過頭去,用實際數據去評價當年的推斷。

「巨會讀」有一篇很受歡迎的文章《。該文以謝國忠當年在房價走勢判斷上敗走麥城的故事開篇,最後的結論是「房價之所以畸高,是因為住房資產的風險溢價為負」。

這是個很有啟迪意義的角度,儘管它未必是故事的全部。事實上,沿著同樣的思維起點,我們完全可以從另一個路徑揭示了房價的真相。

簡單重溫一下2003年謝國忠那篇篇著名的文章《有史以來最大的地產泡沫將在近期破裂》開始。我們的分析起點是:「謝國忠到底遺漏了什麼」。

該文其主要邏輯是:

上半場:美元的低利率將造就美國房地產泡沫,同時也將拉低人民幣利率,推升人民幣流動性,通俗講就是貨幣超發了。這自然會引發人民幣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上漲。資產上漲引發投機和價格進一步螺旋上漲,帶來房價泡沫。

下半場:一旦美國利率反轉,持續的利率上行將會引發相反的螺旋,刺破美國和的房地產價格泡沫。

最後就是當年振聾發聵的結論:上海的房價將在5年裡跌去一半。

這是一篇極為牛逼的報告,事後看,其重要意義遠遠超出結論本身的對錯。

謝國忠準確預見了美國次貸危機:2006年美國房價見頂,隨後跌去30%。10年後,浩如煙海的文獻對次貸危機進行反思,得到的邏輯與謝國忠的這篇文章並無不同。

略顯尷尬的是,該文對房價的預言並未兌現。2004年,上海商品房均價是6385元;10年過去,房價在小幅波動中一路攀升,2016年上海內環內新建住宅平均售價達到87426元。

市場到底發生了什麼,上海的房價沒有從6000元下跌到3000元,而是上漲到了80000元?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謝國忠預言沒有實現?——從這個角度看,該文對房價不成功的預測,引發了後人對此的深入探討和理解,反而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其地位。

泡沫,看起來很大

《房價什麼時候會跌》里的答案是負的風險溢價。簡單說,就是房子不值那麼多錢,大家博傻,將房價炒到了一個有泡沫的高度。該文是從資產定價的公式入手。

需要說明一下的是,這篇文章的公式還不是教科書里最經典的公式。最經典的形式是這個樣子的:

資產價格=每年現金流入/折現率

我們可以把每年現金流入理解為就是租金,資產價格就是房價。

公式變換一下,折現率分解為無風險利率和風險溢價,就可以得到《房價什麼時候會跌》里的形式:

年租金回報率=折現率=無風險利率+風險溢價(公式一)

這個公式成立的前提假設是,資產每年產生固定的現金流。如果現金流是增長的,公式會更複雜一點:

資產價格=第一年現金流入/(折現率-現金流增長率)

按照相同的方法,我們調整一下,將公式變形可以得到:

第一年租金回報率=折現率-租金增長率=無風險利率+風險溢價-租金增長率

(公式二)

謝國忠和《房價什麼時候會跌》一直引用的是公式一。而我想說的,公式二更接近實際情況。謝國忠遺漏了這個租金增長率,導致其對房價的預言未能兌現。

公式很枯燥吧?不用覺得暈,我們舉個例子,很簡單就可以說明。

我上網找了個案例:上海比較有名的樓盤,世茂濱江花園。在搜房的業主論壇里,我在2005年發了霉的帖子中找到一個中介發帖,給出了樓盤當時大致的售價和租金:

租金:

房價:

簡單地說,就是2004年的時候,如果我在世茂濱江有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我大概可以租8萬一年,賣出則可得240萬。

這個租金房價比(或稱租售比)是3.33%。如果我們認為1年期的定存利率是老百姓可以獲得的最常見的無風險利率,那麼對應的無風險利率就是2.25%的1年期定存利率。在無租金增長公式下,這裡的風險溢價僅有1.08%;如果選擇國開債作為無風險利率,還會得到負的風險溢價。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靠,這麼低的回報率,怎麼會有人買這麼貴的房子?房價泡沫太大了」。

這樣的資產,倘若遇上利率上升,或者風險溢價波動,的確很容易出現房價大幅下跌。這也正是美國曾經發生的故事。

那麼,在隨後的10餘年裡,世茂濱江發生了什麼?在安居客上,我找到12年後,也就是2016年的售價和租金:

租金:

售價:

簡單地說,就是2016年的時候,如果我還持有這套100平米的世茂濱江,我大概可以租13萬一年,賣價則攀升到了900萬。租金房價比是1.5%。2016年的1年期存款利率(可視為無風險利率)則是1.5%。

咋一看,房價泡沫依舊,甚至更大,不是嗎?

誰是「泡沫」推手

可是謝國忠明明是錯了。

如果他當初的推斷是對的,上海房價將下跌50%。也就是說,這套100平米的房子將在280萬上腰斬到140萬。問題是,140萬是一個合理的價格么?

2016年,這套房子的年租金13萬。假設房價真到了140萬,對應的年回報率就達到了9.3%。對比當前,3年期定存利率2.75%,10年期國開債4.31%,各類期限、各種風險性質的銀行理財在4%到7%之間波動。

無論選取哪個作為無風險利率,9.3%的回報率是不是都太高了?

顯然,對比其他資產,這個140萬的房價不會出現,就像馬路上不會出現100元的鈔票。

通過案例,我們其實已經看到謝國忠遺漏了什麼。

從2006年開始,世茂濱江花園實現了年化4.6%的租金增長率。這個租金增長率讓看似泡沫的房價逐漸合理。

世茂濱江花園的租金增長率並不是一個孤立的數據。查詢萬得資訊可以發現,上海地區二手住宅的租金指數,2004年5月為100,2016年5月為247,12年出現了7.8%的平均年增長率。

可見,這個4.6%的租金年增長率,無論是比照我們的租房經驗還是統計數據,都是一個略為保守的租金增長率。

回到公式。如果我們忽略房租增長,就需要一個接近0,甚至負的風險溢價來解釋房價,一個「泡沫」的標籤是沒跑的。但是,一旦考慮房租增長,即便考慮世茂濱江一個並不顯著的4.6%的增長率,也能讓風險溢價回到5.68%。

3.33%(租售比)=2.25%(無風險利率)+風險溢價-4.6%(房租增長率)

5.68%不但不是一個負的風險溢價,而是一個高度保守的、具有抵禦經濟下跌能力的房價。

翻譯成大白話就是,「你看房租每年都在上漲,如果房租能夠漲個10年,現在這個房價一點都不高。」這也是為什麼,上海的房價在經歷金融危機中小幅下跌之後,很快又步入上行通道。

更進一步,考慮到過去幾年房租的穩定性,考慮到即使經濟波動,房租調整的幅度也很有限,5%的風險溢價也超過了合理水平。事實上,現在這個溢價正在急劇縮窄。

如果我們允許風險溢價向下調整到200個基點,即2%,大致相當於AAA+級債券與AA-債券的價差水平;同時未來的房租上漲率調整為2016年的CPI水平,也就是2%。那麼對應當前的房價就是866萬。

結論已經呼之欲出了。866萬的房價解釋了世茂濱江從240萬到900萬上漲的95%的部分。

當我們將房租的增長考慮到估值模型當中的時候,一個並不脫離直觀經驗的房租增長率,一個並不離譜的風險偏好,就可以解釋大部分看似非理性的房價。

這也是為什麼3%的租金售價比對的房子而言,是一個長期正常的狀態,而按美國的標準會認為有泡沫。

看,我想說的很簡單:如果我們沒有遺漏房租增長率,經典經濟學原理基本可以解釋看似「非理性」的房價。

對症才能治好病

還沒解釋的問題是,什麼原因推動租金的長期增長呢?我對此沒有明確結論。也許是貨幣政策,也許是土地政策,也許是持續的城鎮化和都市化進程。

我查了查數據,試圖給出更簡單的判斷。

2004年,上海的GDP為8072億元,2015年則增長到25123億元,也就是說,在過去的11年裡,上海大致實現11%的年平均增長率。相應的,單位土地面積上的GDP出現了11%的增長。

經濟學教科書上還說,中長期來看,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會保持穩定比例。如果這樣,那麼租金保持一個同步的、接近11%的增長率並不會太令人驚訝。

如果這是我們找到的原因,那麼與此對應,降低房價的建議就會和主張用行政、法律甚至計劃經濟的手段大相徑庭。這些政策建議也一樣簡單:加息、提升風險溢價和更低的租金增長率。

更低的租金增長率如何實現?也許就是更低的名義GDP增長,更低的CPI,更多開發的土地,還有在單位土地上蓋更多的樓。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是我們社會大多數人的夢想。讓每個勞動者得到符合社會發展程度、有尊嚴的棲身之處是政策制定者面臨的重大課題。教科書上的簡單模型依然好用,對應的解決方案也不複雜。

房價並沒有充斥無法解釋的因素,也不需要計劃經濟甚至烏托邦式的政策建議。往那個方向走,我們會偏離去向更好生活的道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