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蘋果的健康生態故事:從三圓環開始的漫漫征途

自2014年提出HealthKit概念,蘋果亮出了自己手裡這副貫穿運動與健康的拼圖,它的每一片就藏在你的iPhone或Apple Watch、以及蘋果自帶或第三方編寫的App中,它們遠不如微信或王者榮耀這麼有存在感,但又無時無刻不在默默運行,關注著你的心率、卡路里或睡眠。

在這個系統中,有上百個難被發現的細節、以及更多難以描述的概念。

新浪數碼上周走訪了蘋果以及一些相關公司與開發者,希望講出這個健康生態的完整故事,讓我們的網友看到一個已經發展多年,每天都在你身邊卻鮮受關注的健康生態。

(一)一切從三個圓環開始

2014年,三星給自己的S5手機裝上了心率檢測器,可是直到三年後的2017年,蘋果仍沒有給iPhone配上類似裝置。

雖然從未公開說明過原因,但這家公司一向有種物盡其用又不刻意存在的執拗。最終,他們只讓心率感測器出現在自己的手錶產品上,並加入了三個圓環作為數據表達方式。

蘋果的健康故事,此時才算真正開篇。

時尚和健康是Apple Watch發布三年來堅持兩條主線,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Apple Watch的健身記錄顯示方式,簡單的三個圓環充滿機巧:不用直線進度條,不用數字,也不用任何百分比。一切運動參數只要三個圓表達便足夠,三個必要目標清晰明了,直觀且一看就懂,閉合完成,沒閉合繼續努力。

第一代Apple Watch至今 三圓環形態未變

歷經一年,三圓環和獎章系統被用戶認可后,蘋果在watchOS 3中加入了社交因素,成就共享和分享繼續黏住它的用戶更長時間佩戴這塊表,「您已經超過XX%的好友」是一句軟體廠商創造的笑話,但對大部分人來說,這也是最直接的刺激(炫耀)方式。

在Apple Watch更新到第三版系統時,蘋果把三圓環的數據介面開放給了第三方開發者,一名參與蘋果健康生態建設的員工為我們演示了一個「challenges」的App,它將三圓環挑戰的機會發放給了世界範圍內的用戶,你可以組建自己的圈子,例如「新浪員工」,讓更多熟人參與圓環挑戰,對認識且能每天見到的人來說,成績這個事的刺激會更直接。

第三方公司以三圓環為基礎做的「challenges」應用

我本以為蘋果會自己做這個功能,現在看,蘋果更想要的是更靈活的方式,所以把介面交到了開發者手裡,這情景彷彿iOS App Store生態的初始。雖然,watch的生態發展比預想的慢。

在洛杉磯,一名蘋果美國的員工告訴我,自從她加入了蘋果員工的challenge圈子,每天早上都會看看同事們的進度如何,然後琢磨下自己今天得鍛煉多少才能達標。(註:因為時差緣故,蘋果的員工永遠領先美國一天)。

(二)從記錄儀到健身教練

如果給六月WWDC發布的watchOS 4系統總結個亮點,首當其衝的,大概就是機器學習。

當世界上每家科技公司都開始談AI的時候,蘋果也終於將它加入了自己的手錶系統里。用途是讓Apple Watch從一個記錄者的角色,朝著健身教練的角色轉化。

watchOS 4加入機器學習機制

從機器到「人」的變化,是一個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健身的通知有了學習能力,它知道你何時戴上了手錶,又何時摘下了它;不再是死板的4小時通知一次運動量,而是看情況通知你該動動了;它根據前一天表現給出當日運動建議;它根據游泳時候反覆循環的距離自動計算圈數;它根據手腕動作檢測你的泳姿,或是在開啟某個體能訓練時候開始放音樂。

所有的提醒或檢測,最終目的都是讓佩戴者多運動,之後通過手錶上的感測器收集,再通過蘋果開發的演算法量化,最終變成三個圓環,匯入蘋果的健康系統。從你運動開始流的第一滴汗開始,完成了一次微妙的循環。

但蘋果看起來並不比滿足於此,他們還希望調用更多運動器械參與進這個循環。

(三)GymKit希望你的手錶跟跑步機對話

GymKit這詞是出現在今年的WWDC上的,目前可參考的資料並不多,它是蘋果主導的健身器械智能化技術平台,也是Apple Watch變成健教練的一個未來環節:在理想狀況下,用戶進入健身房,將Apple Watch碰一下健身器械,手錶便可與健身房裡的器械們同步數據。

在談起GymKit的時候,蘋果公司健身和健康技術總監Jay Blahnik說:我們希望簡化有氧運動的體驗,讓它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精確。在即將到來的秋季,你就可以在自己最喜歡的有氧運動設備上快速點一下,之後看到設備間的實時的雙向數據交換。用更少設備實現最精確的測量。

根據蘋果官方公布的消息,GymKit將會支持Life Fitness、Cybex, TechnoGym、Matrix、Star Trac、StairMaster和Schwinn等廠商的健身器材,主要是跑步機、橢圓機、室內腳踏車和踏步機,首批兼容機型將在今年秋天問世。

GymKit跑步機「刷表」

GymKit凸顯了蘋果布局一個生態不嫌麻煩的做事方式:這類機器遠看並沒什麼特別,無非是多了個碰觸式NFC天線(就像刷公交卡)。之所以說「理想狀況」,是因為在現實中,健身房通常幾年才會更新一次器械,並且這筆投入並不小。

所以在見到那台支持GymKit的跑步機之前,我所有的疑惑都是它的普及要多久?

蘋果公司的一名相關人士也承認,這件事「確實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做成的」,但同時,她也堅持認為,這是健康這塊版圖上值得做的事。言外之意,見效慢也要做。

在蘋果看來,一些數據是Apple Watch上沒有的,比如跑步速度;另一些則是器械上沒有的,比如心率;還有些數據比如身高體重在「健康」App中,所有這些數據都彙集在一切,數據才算完整。

蘋果希望健康這盤棋是硬體、演算法App、或其他所有因素的匯總。

蘋果健康實驗室里採集數據的員工

(四)滿身感測器的世界

GymKit是蘋果剛剛拿到手裡,又還沒放到棋盤上的那顆棋子。只有落子之後,這些因素都具備,才算一個完整的健康生態。

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滿身感測器」一定是未來的標配,除了GymKit的跑步機,我還看到了尾端帶著運動感測器的棒球棍,網球拍,甚至底部裝著感測器的衝浪板。

高爾夫設備上的感測器

這些設備自動追蹤著你每次揮拍統計或是追浪次數,然後把數據回饋給運動者,告訴他們球速、旋轉、最佳擊球點;衝浪長度、實時浪涌測量、或是跳躍高度,將運動表現與心率和卡路里燃燒結合進行分析。再次今如那個循環中。

這一切的核心依舊是手機和手錶,並且後者正在成為主角。Jay解釋說:iPhone和Apple Watch已經擔任了接收訊息以及控制各種配件的作用;但其實在很多情況下,用戶希望能夠直接用手錶而不是手機來做這件事,watchOS 4系統和和CoreBluetooth框架,讓用戶能更便捷的實現此功能。

以常識來判斷,Jay描述的情況很容易理解,誰也不想打球或衝浪還裝著手機,此時,能用手錶把該解決的都解決好,顯然是更好的體驗。

Zepp Tenis的網球設備廣告圖顯示了它監測運動的方式

聽起來很懸很高科技? 其實很多用戶現在就正這麼干,五年前也沒人想過今天會用微信拼步數。對此習以為常之後,在每個地方加上感測器,要求獲得更精準的數據便習慣成自然。

(五)蘋果也在考慮檢測你的睡眠

Apple Watch一直沒有睡眠記錄功能,這個問題,我曾在庫克訪華或是蘋果發布會後至少問過兩次相關人士,答案一直很統一:蘋果不認為帶著手錶是件正常的事。

但這並不代表蘋果沒有考慮過睡眠記錄這件事,你看,在iOS 10系統中,自帶的時鐘就悄悄加入了「就寢」功能,它用光線感測器和陀螺儀分析你睡覺時候是不是夠安穩,起床后給出睡眠分析圖表。

iOS系統自帶的就寢功能

就寢功能被放在時鐘里,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提醒你起床,而是提示睡覺,蘋果的理念是鼓勵規律睡眠,如果每天作息時間不同,兩條橫線之間的橙黃色豎條就會長短不一,變得比較難看。

但僅有iPhone來收集數據是不夠的,於是關於睡眠的這個話題會再次回到那個滿身都是感測器的世界。

在蘋果的某個樣板間中,我們在床上看到了一個名為Beddit的睡眠監測帶,這個長條狀或許更符合蘋果對舒適睡眠的理解:它不是Fitbit或Jawbone那種需要睡覺都還戴在手上的東西,藏在褥子下,不需要穿戴在身上。用戶躺在床上,通過運動感測器監測睡眠時的翻身次數,以此來得出深度睡眠時間、判斷睡眠質量。

beddit睡眠檢測器 這家廠商剛剛被蘋果收購

Beddit和GymKit跑步機做了兩件相反的事,一個希望你安靜不動,一個希望你不停運動,最終它們的數據仍會全部匯總在健康App下,成為使用者健康狀態的分析依據。

Beddit並不是一個超出人們想象力的產品,我認為它還在雛形階段。對了,這家廠商在今年5月被蘋果收購了。從這也能看出蘋果未來想要做什麼。

(六)《矽谷》中的『See Food』確有其事

『See Food』是一個行內人才能理解的深梗。

楊靖是《矽谷》劇中巴赫曼孵化器團隊的一名屌絲,他開發了一個名叫Seafood的簡陋應用——僅能顯示幾種花枝烹制方式。但在忽悠投資人的過程中,Seafood搖身一變成了「See Food」,類似聽音識曲那樣的軟體。老司機巴赫曼給投資人畫了個根本沒影的大餅:用手機拍一下食物,See Food就能分析其成分。

See Food本來是一出喜劇里的梗

一些開發者介紹了他們的App,一個叫「LoseIt!」的App其實正在朝著『See Food』那方向走,它現在僅能通過掃描食物包裝上條碼來判斷你的吃了什麼,攝入卡路里有多少;這個團隊也正在做beta版功能,正是通過手機上的攝像頭拍照來做食物識別,演示功能目前看極度簡單,用手機拍照,認出眼前的食物叫杏仁,給出它的營養成分如何。

這功能說起來簡單 做起來讓人抓狂(假想圖)

這些App解釋的是除了運動和睡眠外,衡量人類健康的另一個元素:吃飯(營養攝入),除了LoseIt,類似的還有關於食物怎麼做營養成分如何的食譜應用Meal Prep Pro,或是飲水攝入工具H2O Pal。

食物攝入分析一直是很多健康App都想做(也在做)的事,也是一個比運動記錄要難得多的命題。

See Food放在現在是個不靠譜的笑話,但它代表的是未來的大趨勢。相比運動記錄,它還處於非常基礎的階段,記錄方式和演算法都沒有很好的方案。所以這類應用不少,但顯得雞肋,尤其是烹飪手法和食材都更複雜的中餐。

(七)跟醫院關聯在一起

在一桌子智能化測量儀當中,我見到了「Nokia」的logo。

諾基亞跟蘋果,手機行業的兩代國王站在一起,總會讓人覺有有點怪。剝離手機業務之後,Nokia的一個部門轉向到了智能健康新品業務,一名工作人員拿起一個圓棒狀的體溫計給我們演示起來,它叫Nokia Thermo,通過16組紅外線感應器可以做到2秒內進行4000次測量,並得出體溫數據;另外還有Dexcom生產的動態血糖監測系統,以及一個叫Propeller的智能哮喘症噴嘴。

Nokia Thermo體溫計是眾多醫療硬體中的一個

他們統一在蘋果的ResearchKit和CareKit下,是蘋果打通iPhone等設備與醫院的開源框架,蘋果希望做的是用iPhone或Apple Watch這種消費電子品做橋樑,將各種健康、醫療數據安全地存儲在一個位置,並能讓醫學研究人員創建診斷應用程序,以幫助人們診斷各種疾病。

ResearchKit是連接用戶與醫療機構的平台

在去年3月宣布ResearchKit的時候,蘋果公司的運營高級副總裁傑夫-威廉姆斯提到了幾個合作夥伴:糖尿病診斷應用是由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研發並診斷,心臟病方面由斯坦福大學和牛津大學負責,哮喘疾病由西奈山醫院和威爾康乃爾醫學院共同合作,乳腺癌由癌症研究所、公共衛生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負責相關,生物網路疾病由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監督,帕金森症部分與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及羅切斯特大學一起開發研究。

醫學互聯網到來了嗎?還沒有,現在還在摸索定方向的階段。

醫學互聯網有實際作用嗎? 一定會有,如果你的隨身設備上記錄著你最近的體征數據(比如體溫可以從諾基亞那個智能溫度計採集)或是其他醫生共享的病史,那對診斷會有作用。

只是這一切,可能遠不會有我們想得那麼快。

(八)下一個十字路口

從三圓環到運動分析、再到飲食和病歷分析,歷經數年漫漫征途,蘋果這盤關於健康的棋才算剛剛放好棋子。其中有些部分才開始有人研究,到用戶普及階段可能還要十餘年之久。

這盤棋會將手機手錶的用途從打遊戲看電影延伸到身體健康層面,最終目的是為了記錄並分析一名人類在每天生活中吃什麼,怎麼吃,攝入多少卡卡路里又通過什麼消耗掉的問題;它的記錄方式應該是悄無聲息,完全不引人注意,最好的存在是讓人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而不是如果每吃一口食物,每喝一口水都要想著在手機上記一筆賬,那是科學的養殖,但不是正常的人類生活。

健康生態是另一個人文與科技的交匯點

在這個生態里,無論是蘋果自己,還是參與到健康生態的第三方廠商,解決問題會朝著兩個各個方向走:1 解決精準記錄問題;2 解決數據記錄與自然隨性的人類行為之間的矛盾。

前者是科技問題,後者是人文問題,在蘋果的演示間里、或是開發者們的臉上,顯示出的是它們未來交匯的那個十字路口方向。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