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三伏天」里,心臟病患者如何養心?

每年入伏后的七八月份是心腦血管疾病爆發的季節。研究顯示,氣溫達到35℃以上,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就會飆升。

知名胸痛、高血壓專業診療專家,老年康復醫學會心血管專業副主任委員,上海遠大心胸醫院VIP中心主任,心內科專家張雅君教授為大家介紹了入伏后,心臟病高發的主要原因。

她表示,入伏以後,氣溫高濕度大 ,很多有冠心病的人經常會覺得胸悶、氣短、心跳加速很不舒服,原因主要有4個:

1、氣溫高、出汗多

當氣溫升高到38℃,或雖然氣溫是35℃,但濕度過大時,便是可能發生中暑、心血管意外的天氣。張雅君主任表示,人的皮膚血流量會增加3倍以上,心輸出量增加50%~70%,因而可以使心衰的發生率增加1倍,使心臟病的死亡率增加1.5倍。這是因為出汗后不能及時補充水分,導致血液濃縮,血流減慢,心臟負擔加重。

2、睡眠差、新陳代謝快

勞累,睡眠差,新陳代謝加快,缺乏休息使心肌耗氧增加,大腦和心臟都相對缺血、缺氧,容易使心臟不舒服。

3. 心不寧靜、空調使用不當

心不寧靜、空調使用不當。悶熱的天氣很容易讓人情緒波動,導致血壓上升、心跳加快。另外長時間在有空調的房間里會造成血液循環的減慢,誘發心臟疾患。

4、大口快速喝水易導致心梗

由於伏天氣溫高,身體缺水速度也會加快,很多人習慣大口大口地喝水。張大東院長提醒,如果喝水太快,水分會快速進入血液,在腸內被吸收,使血液變稀、血量增加,心臟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會出現胸悶、氣短等癥狀,嚴重的可能導致心肌梗死。

那麼,伏天心血管疾病患者應該怎樣養心呢?

夏天養「心」到底有何秘訣?張雅君教授表示,歸納為一點,就是要根據夏天天地陰陽相交、萬物生長茂盛、代謝健旺的特點,適當地調整自己的飲食起居以及情志。具體方法如下:

1、合理補充水分

夏季要特別重視及時飲水。 飲水以少量多次為佳,飲水量過多或速度過快會增加心臟負擔。標準是每天的喝水量不少於2000~2500毫升,保證每天1500ml尿液。夏季不注意及時補充水分,會導致血液濃度增加,血液黏稠,極易突發心腦血管事件。

2、戒躁制怒

夏日,心火旺盛,人的情緒波動大,要戒躁制怒,減少緊張,少生心事煩事,以免心火氣盛,誘發心腦疾病。以平和的心氣,無郁無怒,精神飽滿地投入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心靜自然涼,只有這樣,心臟病人才能平安度過盛夏。

3、適當運動

張雅君教授建議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伏天不宜做劇烈運動,可多做一些中、輕強度的有氧運動,如散步、打太極拳、慢跑等。早晚有風,空氣相對好些,在戶外活動的時間可適當延長一些,切忌早早關進空調房裡不出汗,久而寒氣太盛更傷身;但午間天氣炎熱,容易中暑,盡量減少烈日下活動時間太久或者烈日下暴晒,以免中暑。

4、科學降溫

室內溫度調節是抵禦酷暑高溫的重要措施。調節到多少為好?根據醫學專家的研究,最適宜的室內空調溫度是:穿西裝打領帶,最適宜的平均溫度為24.4℃;上著短袖襯衣,下著薄面料裙、褲的女子,適宜溫度為27.8℃,男女平均有2—3℃的差別。總的來說,最適宜的空調溫度為27—28℃,不應低於24℃。此外,室內溫度還應隨室外溫度的變化進行調整,以室內外溫差小於5℃左右為宜。

5、重視午休

宜比春日稍晚點睡、早點起;結合夏天白晝長的特點,中午有條件的盡量小睡片刻,養足心臟陽氣,有助緩解疲勞。

6、調節飲食

夏季人們普遍易出汗,對心臟陰液消耗大。張雅君教授表示:「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流汗過多易引起電解質紊亂,可適當喝點淡鹽水或糖水以解「體渴」;夏天雨水相對多,濕氣也重些,因此還要及時清火祛濕,可適當喝些涼茶以清心火、利小便,帶走體內濕熱。所以,夏季飲食宜多品種多變化,清淡易消化,適當多吃蔬菜、水果。提倡「四低一高」:即低熱量、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高維生素,不宜多吃甜食和辛辣刺激之品。不宜多進冷食冷飲。每年夏天,我們都會遇到豪飲啤酒后心梗發做的患者。」

7、隨時觀察脈搏

專家建議,夏天應隨時摸摸脈搏,觀察脈搏跳動是否正常,尤其在感到頭暈、乏力、胸悶、心悸等身體不適時。正常情況下,人的靜息心率為70~80次/分鐘;對於老年人,在安靜狀態下正常的脈搏跳動頻率應該在60~90次/分鐘之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