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在小說里,希拉里·曼特爾終於「刺殺」了撒切爾夫人 | 視野

點擊上方「文藝報1949」,讓文藝成為一種生活!

希拉里·曼特爾在英國文壇上素來以政治立場鮮明、文風犀利而著稱,在《刺殺撒切爾》中,她借女房東之口,大膽直白地傾吐了對撒切爾夫人的不滿與憎惡:「我受不了的是她那假模假式的女人氣,裝腔作勢的嗓音。她誇耀她那個雜貨商老爸,說他教過她如何如何,可你知道,但凡能做到,她巴不得改變出身呢,巴不得生在富人家。我受不了她那副熱愛富人、崇拜富人的樣子。而且她沒教養,很無知,非但無知而且為此沾沾自喜。她沒有同情心。她幹嗎要在眼睛上動手術?因為她不會哭?」

希拉里·曼特爾短篇小說集《暗殺》

隱於日常生活背後的野心

宋 玲 | 文

兩屆布克獎得主、英國女作家希拉里·曼特爾前段時間在錄製久負盛名的BBC里斯講座時爆料說,她本人最初是想成為一名歷史學家,但後來卻不得不安於作家身份。而歷史小說則是曼特爾在兩者之間妥協的產物。繼「都鐸三部曲」的前兩部小說《狼廳》和《提堂》摘得布克獎之後,曼特爾一直潛心創作該系列的最後一部作品《鏡與光》,不過據作者本人說,最後一部作品將推遲至2019年與讀者見面。

自涉足文壇開始,希拉里·曼特爾的創作重心和興趣所在主要集中於歷史小說題材,從她講述法國大革命的處女作《一個更安全的地方》,到以18世紀真實歷史人物查爾斯·奧布萊恩為原型的《巨人奧布萊恩》,直到確立其文壇聲譽的都鐸王朝小說《狼廳》《提堂》,可以看出曼特爾對於歷史小說的創作堅定不移,且漸入佳境。不過,正當文壇都在關注三部曲的終篇時,曼特爾卻於2014年意外地推出了一部短篇小說集《暗殺》。

曼特爾在2009年和2012年分別憑藉小說《狼廳》與《提堂》獲得布克獎

《暗殺》是曼特爾寫作生涯中的第二部短篇小說集,與她默默無聞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學說話》不同,《暗殺》的問世可謂爭議不斷——所有的熱議都是由書中一篇主題短篇《刺殺撒切爾》引起的。單看標題就不難想象,這篇小說註定會在英國媒體引起軒然大波——英國報紙素來喜歡煽風點火,小題大做。撒切爾夫人的前公關顧問甚至都出來呼籲警方對曼特爾展開調查,認為作者應該去看心理醫生。該短篇小說最早原定於英國《每日電訊報》上連載,由於該報認為小說過於令人不快而作罷,儘管《每日電訊報》當時已經支付了獨家刊載的費用,後來還是由《衛報》刊登。《每日郵報》則認為該小說「扭曲」、是一個「令人噁心的幻想」。

為何一篇虛構的小說會引起英國媒體和文壇如此大的爭議?

這是一場靈感來自真實場景和感受的虛構暗殺:一個愛爾蘭共和軍分子冒充成水暖工,闖入了一個女房東的家中,女房東「我」起初以為這是個來抓拍撒切爾夫人的攝影師,不料隨著對話的深入,女房東發現這竟是一名刺客。家裡的窗戶正對著撒切爾夫人動手術的醫院,角度完美。對撒切爾相似的厭惡產生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女房東在不知不覺中成了刺客的同謀……直到最後扣人心弦的終點。曼特爾是否讓刺客扣下了扳機,從而引發歷史的另一種可能性,這將有待讀者自己發現。

希拉里·曼特爾在接受《衛報》採訪時,說起這篇小說的創作契機:1983年時任英國首相的撒切爾夫人在溫莎的醫院裡剛做完眼科手術,曼特爾本人在溫莎恰巧有一套小房子。當時撒切爾夫人蹣跚著步入她的視野時,曼特爾出於本能,立刻就目測了距離,她的拇指和食指比劃成手槍,「當時我就想,如果這裡站的不是我,如果是別的什麼人,那麼她就死定了。」於是,一次偶然的歷史巧合轉變成了一場石破天驚的政治幻想,按曼特爾的說法,歷史永遠會有別的可能。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

除了融入真實的歷史人物以外,小說的另一個特點是高超的對話描寫。曼特爾以對話推進情節發展的精湛技術,我們在《狼廳》和《提堂》中早已領教。在《刺殺撒切爾》中,女房東與刺客之間的對話始終像繃緊的弦,緩慢有序地推進刺殺的過程,人物之間的對抗與同情隨時轉化。女房主起先以為這個冒充水暖工的人是個攝影師——

「他們說她會從後門出來。在這裡抓個角度再好不過。」

「所以我尋思,如果我能提前跑到這裡來,就能把準備工作做好,看看角度什麼的。」

「你抓個好角度能拿多少?」

「終身監禁,不可假釋。」

從兩人之間的對話中我們可以發現,刺客並沒有刻意隱瞞身份,反倒是女房主還有些遮遮掩掩、曖昧不清的態度。隨著對話的推進,女房主發現了真相,對撒切爾的厭惡使她在心理上認同了刺客,儼然成為同謀。曼特爾在遣詞造句時故意使用模稜兩可的字眼,來模糊刺客的身份,英語中的shoot既是指「拍攝」,也是「開槍」的意思。詞語的不確定性也是作者故意設置的障礙,讓讀者始終處於揣測狀態,直到真相大白的那一刻,讀者心裡的石頭終於落地。雖然女房主成了刺客的共犯,但曼特爾並沒有輕易放過二人之間微妙的階層矛盾:「你並不知道我是哪一邊的。相信我,你根本不知道。」「我殺她可不是因為她不喜歡歌劇。或者因為你不喜歡——媽的你管它叫什麼來著——她身上那些裝飾品……」即便得到女房主的支持,刺客仍然竭力要與她劃清界限。而女房主對刺客的衣著、用詞和出生也同樣心存鄙夷——「……工藝專科學校也算是個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專收那些進不了大學的年輕人:他們聰明到會說『親緣關係』,卻只能穿廉價的尼龍外套。」

曼特爾在英國文壇上素來以政治立場鮮明、文風犀利而著稱,在《刺殺撒切爾》中,她借女房東之口,大膽直白地傾吐了對撒切爾夫人的不滿與憎惡:「我受不了的是她那假模假式的女人氣,裝腔作勢的嗓音。她誇耀她那個雜貨商老爸,說他教過她如何如何,可你知道,但凡能做到,她巴不得改變出身呢,巴不得生在富人家。我受不了她那副熱愛富人、崇拜富人的樣子。而且她沒教養,很無知,非但無知而且為此沾沾自喜。她沒有同情心。她幹嗎要在眼睛上動手術?因為她不會哭?」儘管撒切爾夫人在英國當政時期,曼特爾大部分時間並不在國內,然而她對以撒切爾夫人為領袖的英國保守黨在1980年代對內對外的鐵血政策深惡痛絕。儘管英國媒體對《刺殺撒切爾》這篇小說物議如沸,但小說的藝術價值並沒有因此而減色。2015年,曼特爾憑藉《刺殺撒切爾》入圍了BBC短篇小說獎短名單。當思想和想象獲罪時,我們可能就要與曼特爾這樣極富天賦的作家告別了,而這才是真正的犯罪。

《暗殺》中英文版

短篇小說並不是曼特爾經常涉足的領域,但是收入這本小說集的多篇都入選過各種「年度最佳」,質量確實遠高於數量。除了《刺殺撒切爾》這則點睛短篇之外,《暗殺》中的另外10則短篇故事雖然題材迥異,但同樣也是極具曼特爾典型風格的佳作:一場失敗的族裔融合(《很抱歉打擾你》),一樁令人不寒而慄、「故意殺人」的交通事故(《寒假》),一個被社會「潮流」異化吞噬的家庭(《心跳驟停》),一位處於事業瓶頸、追問寫作如何干預生活的女作家(《我該怎麼認你》)……應版權方的要求,《暗殺》短篇小說集在原來的10個短篇之外又增加了一篇《英文學校》。

從結構來看,刨去最後附加的《英文學校》,起首的《很抱歉打擾你》與結尾的《刺殺撒切爾》產生了首尾呼應的效果。兩篇小說都講述陌生男子闖入女主人家的故事。《很抱歉打擾你》故事發生在沙烏地的吉達,靈感源於希拉里·曼特爾的親身經歷,是一個充滿了自傳色彩的作品:一個巴其斯坦男子意外闖入了「我」的家中借用電話,由此相互結識,可接下來男子接二連三的到訪令「我」不勝尷尬,同時,在異國的家庭主婦生活也令人壓抑,曼特爾由此為一場失敗的跨文化族裔融合定下了基調。

如果說《很抱歉打擾你》還是以一種曖昧的方式來揭開文化、階層之間的差異與鴻溝,那麼《寒假》《英文學校》則更像是用一把利刃剖開了中產階級的真實面目,露出這個階層赤裸裸的虛偽、軟弱與無力。《寒假》中一對夫妻來到希臘旅遊,搭乘計程車前往酒店的路上,計程車似乎撞到了什麼東西,至於到底是撞到了山羊還是小孩(在英語中,kid既有「小山羊」也有「小孩」的意思),不到最後誰也不清楚。《英文學校》講述了一個女傭的工作經歷,從一個中產家庭到另一個中產家庭,表面的尊重卻無法掩蓋主人對她的人格懷疑和階級鄙視,她經歷了暴力、強姦和驅逐之後,得不到正義的支持,接下來殘酷的現實是她仍然需要一份穩定的工作。

希拉里•曼特爾的歷史小說《一個更安全的地方》

除了以上幾篇,《逗號》中的灌木叢后展現了兒童的殘忍,《哈雷街》上護士的人際關係中隱含了女同性戀者的壓抑,《長QT綜合征》描述了一樁帶有魔幻現實主義的婚外戀。與長篇小說相比,短篇小說更能夠將單純的讀者轉化為苛刻的美學家。在閱讀《暗殺》時,有別於曼特爾宏大敘事的歷史小說,她的短篇小說則更多地關注家庭矛盾、階層鴻溝以及人性幽暗等主題。她對人物的刻畫,對細節的觀察,都融入在這些看似短小平淡的故事中,喚起了我們對隱藏於日常生活背後的那種細膩的恐懼。希拉里·曼特爾創造了一種屬於她的短篇小說美學。

本文發表於《文藝報》2017年9月15日4版。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作家網,更多信息等你哦!

圖片來自網路

往期精選

1.鐵凝:文學最終是一件與人為善的事情

2.來吧!聽莫言讀詩說戲

3.遲子建:最是滄桑起風情

4.世界那麼大,我要找到你

5.金波:好一個蕭萍

6.這是一袋拿了諾貝爾文學獎的洋芋片,裡面有詩的味道

7.香港回歸20周年:一次次呼喚你,我的1997年

8.異常膽小的余華,敘述死亡時卻毫無恐懼之感

《文藝報》由作家協會主管主辦,每周一、三、五齣版。創辦於新成立前夕1949年9月25日,是展示名家風采,縱覽文學藝術新潮,讓世界了解文藝界的主要窗口之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