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洛陽男子曾經靠煤礦掙了錢 後來轉型種花椒致富

「都像他那樣,想不脫貧都難」

這個他,說的是喬岩村「最能吃苦」的劉發旺,身有殘疾,但有見識有想法,通過種花椒致富

當地扶貧幹部感慨:扶貧主要靠造血,要扶志、扶智,「只要敢想敢幹,總能在荊棘里開出一條路」

劉發旺(右)種下的花椒已經開始掛果

河南商報記者 王琦 文/圖

喬岩村,這個宜陽縣錦屏鎮「最窮」的村子,沒集體經濟、沒工業項目,近15%的村民屬於貧困人口。村民劉發旺雖然身體不好,但他選擇「背其道而行之」,在山上開闢出致富路。

劉發旺的經歷,讓村幹部們意識到,扶貧必須扶志、扶智,要讓貧困戶有脫貧的迫切願望和決心,之後的幫扶措施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再來喬岩村,你看到的可能是一座「綠色銀行」。

【轉變】

曾經靠煤礦掙了錢 後來轉型種花椒

劉發旺48歲了,平日里雖常戴著帽子,面部還是曬得黝黑。患有小兒麻痹症的他,走路一顛一顛的。

即便是這樣的身體,他還是在上世紀90年代前後,靠著當時喬岩村附近火爆的煤炭開採形勢,開商店掙下人生的「第一桶金」。錦屏鎮政府工作人員閆紹軒記得很清楚,他剛到鎮里來上班時,喬岩村應該是鎮里十幾個行政村中較富有的,「喬岩村位於山上,煤炭、鋁礦石等資源豐富。」

「那時候,縣城的人抽煙一般抽一兩塊錢一盒的,山上的人普遍抽5塊錢一盒的。」閆紹軒說,借著礦產開採,喬岩村村民通過務工、做小買賣掙了不少錢,日子比鄰近的不少村都強。

但隨著時間流逝,煤炭行業的整體不景氣以及政府對私營煤礦的管理越來越嚴厲,山上的日子不好過了。6月15日,河南商報記者剛到村裡來時,鄉鎮幹部說,「喬岩村算是錦屏鎮目前最窮的地方了,脫貧攻堅有成效,但壓力很大。」

煤炭不行了,劉發旺和其他村民一樣考慮著轉行。他買貨車拉過貨,還在村裡搞過牛、羊養殖,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成功。「都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咱能不能靠著這山找飯吃?」劉發旺想到了種植,四處諮詢過後,最終決定種花椒,「花椒用處多,調料需要、藥材需要,市場會比較好。」

2013年,劉發旺開始種植花椒,第一年只種了不到5畝,第二年擴大到15畝左右。他還在花椒地里套種了穀子、花生等。

兩年前,他所在的村民組都往山下搬時,劉發旺一家也搬到了山下。不過之後絕大部分時間,他還是在山上度過,「咱又沒啥一技之長,就想堅持在土地上做出點事兒。」

【最能吃苦】

你付出多少心血 土地給你多少回報

劉發旺能吃苦,這點村裡人都認。村主任劉虎彪更是評價說,「發旺是俺村裡最能吃苦的人。」

劉發旺的妻子、孩子也在山下生活。他則是晚上在山下休息,白天到山上幹活。

只要不下雨,每天早上7點,劉發旺就騎著機車上山了。他隨身帶上山的,還有水以及他中午的乾糧。

「別看花椒是樹,但你不能種下就不管了。」劉發旺說,你付出多少心血,土地就會給你多少回報,「除草、修剪、鬆土,15畝地可不是一個小工作量。」

時間進入6月,中午的氣溫已經很高,在地里待到11點,劉發旺便回到山上的房子里吃個午飯,再美美地睡個午覺。

院子里,他還種了黃瓜、豆角、西紅柿,「咱這可比超市裡賣得好。」果子成熟,他摘掉帶到山下,讓媳婦在縣城以相對較高的價格賣掉,「一年也能收入幾千塊錢。」

劉發旺也常到外邊走走看看,比如鄭州、山西陽城等。他說,學技術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去學思路、學想法,看看別的地方都有什麼好做法。

【「綠色銀行」】

存下時間和血汗 土地會給自己回報

「你看看咱這花椒,好得很。」在一塊花椒地旁,劉發旺說,他選擇的都是花椒的最新品種。

每年,都會有收購商上門收購。「這幾年,花椒行情特別好,一斤的收購價格都在40元左右。」

種花椒是個苦差事兒,為啥?從種下到收穫,你要給它足夠的時間。

劉發旺說,一般情況下,種下三年後,花椒就開始掛果,「開始會比較少,可能一畝地的花椒只能賣個兩三千塊錢。第四年可能就能賣三四千塊錢。」

之後,每畝地的收成會越來越高,到了第十年左右,按照現在的價格,一畝地花椒能賣六七千元。

看著這些地,劉發旺感覺很踏實,心裡不慌,不用考慮明年要去幹啥、孩子的花費該從哪兒來。

「這就是『綠色銀行』啊,你把自己的時間和血汗存到這兒,每年都能有收穫。」劉發旺說,遺憾的是,很多村民看不到這一點。

【他是榜樣】

「要能像他這樣 想不脫貧都難」

喬岩村位於宜陽縣錦屏鎮東南五公里處,全村下轄6個自然村,共235戶895人,其中貧困戶31戶121人,耕地561.2畝,林地3083畝。

村裡無實體經濟項目,目前群眾以外出務工為主。這也是劉發旺認為村民沒有長遠眼光的原因之一。

劉發旺的選擇,開始村裡很多人不理解,「山上有啥好的?不信他能折騰出花來。」可這幾年下來,越來越多的人欽佩他,因為他的堅持見到了成效。

回到山上找劉發旺閑侃的村民也不少,「發旺,你看種艾草行不行」「發旺,你覺得在山上養牛咋樣」……

村裡幹部也常拿劉發旺的例子來激勵貧困戶,「咱們身體等各方面條件不比他之前差,怎麼可能掙不到錢?」

「都說扶貧不能輸血要造血,『扶志』和『扶智』就是造血的重要辦法。」劉虎彪說,村裡幹部現在想法統一,一定要讓貧困戶堅信自己能夠脫貧,還要開闊他們的思路。

「當然,什麼樣的出路適合貧困戶,還要根據實際情況來選擇。」但劉虎彪覺得,如果貧困戶能像劉發旺這樣,想不脫貧都困難,「這也是村裡在制定幫扶措施時,會格外注意的東西。」

【記者手記】

荊棘再多 也能開出一條路來

在喬岩村蹲點採訪的這半個月,讓我對脫貧攻堅的必要性、艱巨性有了新認識。

必要性是說,沒有外力幫一把,有人可能一直摸索不到走上好日子的正確路徑;而艱巨是因為,脫貧攻堅煩瑣而複雜,絕不是一項輕易就可以完成的任務。

對於喬岩村而言,脫貧攻堅還有以後的致富奔小康,究竟應該怎麼做?劉發旺不僅讓我震撼,也給了村裡人很多啟發。

他不是我印象中農民的樣子,雖然身有殘疾,但有見識、有想法、有志向。而他身上的這些優點,恰是很多貧困戶脫貧所需要的。

喬岩村附近的山上,兩種植物特別多:荊條和酸棗樹。荊條簡稱為「荊」,酸棗樹簡稱「棘」,兩種植物常相伴而生,合稱「荊棘」。脫貧致富的路就像這山一樣,荊棘叢生,但只要敢想敢幹,總能開出一條路來。

十五天的駐村蹲點採訪結束了。有人問:你會懷念這段每天在村裡逮蚊子的日子嗎?是的,會的。

最後預告一下,我的另兩名同事程亞龍、彭大龍將繼續帶大家看脫貧攻堅中的那些人和事兒。

(河南商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