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社區中心的那些「美好」設計

在拼顏值的時代,社區中心設計也有「Freestyle」

香港潘一舉設計師事務所、三磊設計/部分圖片提供

坐落在溫哥華的日落社區中心是改造后的大「傢伙」,佔地2.8萬平方尺(約合3100多平方米),比原社區中心的面積足足大了兩成,並且還擁有節省能源、堅固耐用及外型美觀等特色。「它的設計構思是把自然和活力十足的多文化社區連接起來。獨特,卻並沒有和周圍環境顯得不協調。」香港潘一舉設計師事務所設計總監潘一舉指出。

日落社區中心

這個精巧、透明的建築,就坐落在主大街的一側,讓人們能夠輕易看到並進入到社區中心。

社區中心內設有幼稚園、健身房、運動室和其他社區活動室。這些特色分明的空間單元都布置在波浪形的屋頂下,而場地中挖出來的泥土又構成了一系列大面積的波形草地,並且這兩個曲線設計相互呼應。室內設計也依然使用到曲線,健身房和主要房間的木質天頂都採用了波形設計,使得內外形成了一種強烈的聯繫。建築的後面和側面則可作為戶外活動區使用。

香港沙田社區中心裡的綠色站設計也很有看頭。這個項目佔地1800平方米,是一個政府減少廢物管理策略的試點工程。

「該綠色站絕非單純的廢物收集點,而是將未被利用的停車場轉變成了一個帶有科普教育功能的社區聚集地,支持社區層面的資源回收利用,還有回收利用重要性的展覽和教育項目。」潘一舉續稱,綠色站中包含有教育中心、車間、辦公室和附屬設備,同時還兼備了廢物回收功能,是將可持續設計作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

在內地,同樣有社區中心在盡情發揮他們的「Freestyle」(即興或自選動作)設計:書塔、劇場等都被盛放在大小不一的「盒子」里,且講求社群滋味的原·聚場;因「全最孤獨圖書館」而名聲鶴起的阿那亞;在1平方公里內,打造一個生活圈子的北京金茂府,等等。

其實,社區中心是個包羅萬象的地方。「社區中心可以是包含文化、休閑、娛樂、教育、事務辦理、基礎醫療等諸多功能的一個場所,不同於平日里看到的諸如管委會、街道辦、居委會等單一功能的場所。」北京市住宅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人居環境事業部方案室主任何春興認為,「一個好的社區中心不只是一座建築,它應該充滿著活力。它的存在可以營造出一種氛圍,使業主不約而同的來到這裡。它更像是一個社區『會客廳』,讓人們在這裡能得到更好的交流。」

那麼,社區中心都是如何兌現「美好」設計的呢?

有「個性」的靈動空間

社區中心功能多而雜,屬於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建築。於是,設計社區中心的時候,不得不更多的考慮不同受眾群體的各異需求,對老人關懷的托老班及餐飲,對孩子的文化教育、遊戲及餐飲,對中青年的影視、餐飲及娛樂健身,等等。

「通過分區合理、內外有別、動靜分區的劃分,使得社區中心各空間聯繫方便,交通流線簡潔明確,力求既重視建築的內部空間營造,也重視外部休閑景觀的空間設計,打造富有個性的建築形象。」潘一舉表示。

重慶桃源居社區中心就是這樣一座「個性」建築。據何春興介紹,首先它利用連續的摺紙形態的大屋頂,將幾個相對獨立的基本功能空間聯繫到一起,使建築形態看起來更加完整。同時,幾個大屋頂彼此之間通過相互環繞、相互咬合,形成一些室外庭院空間。

局部出挑的屋頂,增加了進深感;大面積落地窗,開闊了視線。再配合建築周圍的自然景觀,可以很好的將室外美景引入室內,實現室內空間室外化的一個轉換。

另外,它充分考慮到當地多雨的自然氣候條件,做了很多的首層架空。「這也是對當地傳統建築有半室外行走空間的一個尊重,同時有效地組織了各功能區之間的交通問題。」在何春興看來,豐富的空間變化給人以不同的心靈體驗,靜、動、美、雅無處不在,從而提高人們對富有「個性」的社區中心的認知度。

同樣落戶在重慶的原·聚場更是「個性」演繹。這個位於東原·D7區的社區中心,由日本知名建築設計師青山周平操刀設計。青山周平將「城市空間」的理念融入,設計有大小不一的「盒子」,高低起伏的地面,以此將原·聚場打造為與城市一樣的空間。

東原·D7區是一個已經入駐3年多、入駐率在95%以上的社區,其中,原有的物業客服中心有900來平方米。「對於傳統的物業客服中心,越來越有演變成一個『雞肋空間』的趨勢,特別是在年輕人比較多的社區,業主可能兩三年都不會到這裡來,平時通過手機就能解決繳納物業管理費、水電費,甚至是投訴等。」原·聚場的項目負責人張崇飛透露,於是想做社群運營的東原地產,便把這個物業客戶中心作為社群運營的標的物——社區中心,進行空間改造。既有的物業客服功能空間縮減到100多平方米,餘下的800來平方米就是個「盒子」概念,且是8個能夠自由布置的「盒子」。

比如在書塔「盒子」,外側的書籍供成人翻閱,螺旋體造型內則像個樹屋一樣,孩子們可以爬上爬下翻看兒童繪本;再如烘焙室「盒子」,業主們可以一起來製作,烘焙的作品還能在吧台上售賣。此外,還有一個能容納150人左右的標準戲劇場「盒子」,房間里的牆面可拆卸,拆下來時就是一面鏡子,供排練舞蹈時使用。

而有的「盒子」空間根本未設固定主題,就可以組織繪畫或攝影分享、親子育兒等不同主題的社群活動。「社區中心的整個空間要能根據業主需求變化,實現不同功能的轉換,因此,原·聚場的軟裝都是可改變的,硬裝的收納空間則延續了日本設計風格,具有非常多的功能。」張崇飛強調。

對此,何春興也贊同,在他看來,社區中心第一要滿足業主對已有興趣愛好的空間需求,第二要考慮業主對未來可能會產生興趣愛好的空間需求,這樣人們才會不約而同的來到這裡。「社區中心還有一個特點,是不同的時間段服務的人群也可能不同,應注意在不同的時間裡空間的重複使用。」

因此,社區中心如果要滿足休閑、運動、會議、教育、閱讀、衛生醫療等與業主生活息息相關的功能,其空間設計也要靈活多變——既要有相對的限定性空間,也要有流動可變的空間,甚至這些空間在特定的時間段內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與此同時,多樣化的使用空間帶來的問題是,複雜的交通流線的組織。比如,對外交通要考慮出入口的位置、地面停車、人車分流等問題;對內要考慮避免不同使用人群的流線穿插。

留住人的空間

生活在一線城市的你,是否有過「生活節奏快,人與人之間缺乏必要溝通」的感受?「而每一個背井離鄉去一線城市打拚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會思考過『我究竟為什麼來這裡?』『我究竟屬不屬於這裡?』」何春興認為,這時候,一個好的社區中心設計可以讓業主找到歸屬感,進而讓社區中心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

張崇飛也認為,作為社區社群活動中心的第一步,原·聚場就是要吸引業主來玩,進而讓業主喜歡在這裡玩,最終能夠讓更多認同社群價值觀的業主願意來到這裡,主動帶著大家去玩。

現在,在東原·D7區的原·聚場,已經成為了不少業主每天必去的場所:親子閱讀室內可以看到不少陪孩子一起讀繪本的家長,或坐或卧,輕鬆自在;不少年輕人已經每天來原·聚場組群玩時下熱門的桌游「狼人殺」;住在社區的很多自由職業者也會過來買杯咖啡,打開電腦一坐就是一下午。

張崇飛的經驗總結是,設計社區中心的時候,顏值很重要。所謂「顏值」,不僅是好看的設計,更是貼合社群需求的創新型設計,「一定要是好看的設計、創新型的設計,才能吸引住業主,才能讓更多好玩的可能發生」。此外,內部空間還要有足夠多的溝通交流地方,形成客戶黏性。

阿那亞首席品牌官、資深旅遊地產策劃人田海成同樣認為,設計感在社區中心空間打造上非常關鍵,通過設計既可以傳遞出社區的品位和主張,也可以營造出美好的生活氛圍。以位於秦皇島黃金海岸,擁有孤獨圖書館、海邊禮堂等網紅建築的阿那亞為例:那裡即將建設一個海上美術館,在它左邊的海岸處有一個早餐廳,你可以看著日出吃早飯,把審美融入日常;右邊則是個展廳,海水退潮后,你還可以踩著棧道去欣賞藝術作品。

阿那亞禮堂

孤獨的圖書館

而社區中心更要通過設計達成兩種效果,一是能夠留住人,滿足業主日常生活,設置社區食堂、兒童託管、小型商業等。二是連接人,成為社交的舞台,配備圖書館、禮堂、酒吧、足球場等。

社區食堂

咖啡館

耐克為了推廣跑鞋LunarEpic系列,曾在馬尼拉建造了一個體育場,有一個200米的跑道,一個LED屏幕牆。據說這是一個可以挑戰自我的跑道。首先你換上Nike的跑鞋,每一雙鞋上都有感測器,利用超級精確的射頻識別(RFID)技術可以追蹤每個人的運動。在你跑第一圈的時候,速度信息都被記錄下來。當你跑第二圈時,LED屏幕上就會出現你的圖像,並且以你第一圈的速度奔跑。這樣一來,你就是在和自己比賽。

耐克馬尼拉體育場

「這樣的一個場地設計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產品廣告,更是鼓勵市民走出家門,增加運動時間。在馬尼拉當地,這條跑道已經成為了市民們必去的運動場所。」在潘一舉看來,耐克在馬尼拉建造LED體育場的做法,實現了建築與人的互動,繼而留住了人,這完全可以借鑒到社區中心的設計當中。

甚至社區中心這樣的建築空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人,改變人的思考和行為方式。位於上海市嘉定馬陸大裕村的金陶村就是這樣。

上海市嘉定馬陸大裕村的金陶村

潘一舉表示,這座新的社區活動中心選址於一片有「T」形河流穿行而過的公共場地。這裡的環境比較開闊、建築本身即是一個空間聚合物,在此種環境中設計一座六邊形的環狀建築,供村民們休憩、交流或是舉辦娛樂活動,強化了建築本身的空間紐帶作用。

建築內部包含一間娛樂室、一間茶室和一座面向穀場的舞台。此外,三個半室外空間分別朝向三處景色:西北方向的水泥橋、西南方向的河口,以及東方方向的小石橋。這六個空間由六片放射狀的承重牆劃分,正中圍繞著一座天井,它既是空間聚焦點的中心,也是屋面排水工作的匯聚處。

「這種半開敞的具有發散性的空間,體現出了對業主非常友好的態度。與傳統社區中心相比,它能夠吸引更多的業主活動,甚至僅僅是穿行和短暫的駐留,是一個真正高效率,能夠改變人的公共空間。」潘一舉說道。

從點到面的空間鏈接

社區中心最好具有迭代生長的能力。

對此,田海成深有感觸。他說,從圖書館到禮堂,再到馬上推出的美術館,阿那亞現有幾十個各種各樣的功能配套,社區規模也從幾百人發展到幾千人直至上萬人。「我們經常是根據社區的發展新增不同的配套,迭代優化各種服務配套的經營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生長型的小鎮。」

比如以社區食堂為例,在阿那亞一期業主數量比較小的時候,設置一個小型的社區食堂,還兼顧員工的用餐需求;但隨著項目二期、三期業主入駐規模擴大,就新增與第一食堂口味有所差異的第二食堂,並擴建第一食堂,變成一個大型餐飲中心,還推出了一些特色的精品餐廳。

再如,一期的兒童中心只是一個小型的託管中心,二期加入了大型的兒童之家,可以滿足幾十個孩子一起玩耍,而隨著越來越多的業主入駐以及業主需求的不斷提升,今年阿那亞還引進了「啟行營地」,一個國際化的兒童教育基地。酒吧、咖啡館等其他配套也是根據社區的發展不斷迭代。

兒童中心

同樣的道理,「對於一個大型項目來說,迭代的社區中心不該只有一個。」田海成強調。

譬如在阿那亞,每一期組團均設置了不同功能的社區中心:一期的社區中心是條小商街,包括兒童託管、咖啡館、物業服務中心和餐飲;二期的社區中心是一個整合了食堂、兒童之家、買手店、茶室等多功能的鄰里中心;三期組團甚至打造出了一個海邊標準燈光的足球場。今年馬上交房的第四期社區中心則是一個類似歐洲廣場的市集,既有手工藝品,也滿足菜市場等基本商業功能。

位於北京南部三四環間的石榴庄地區,緊鄰捷運宋家莊站的北京金茂府,共有7塊用地。能不能在這1平方公里範圍內打造一個理想的生活圈,讓社區的含義不再局限在傳統概念之中,能夠讓業主在一定區域內通過步行解決日常生活基本問題,並促成鄰里之間的交往?

北京金茂府

「我們提出了『一平方公里的城市理想』概念」。三磊設計總裁兼設計總監張華回答道,即在1平方公里範圍內,將住宅、教育、養老、醫療、商業、街坊空間、城市公園、軌道交通等生活必備要素,整合為城市步行生活街區。通過7塊用地與8種城市功能的結合,實現小範圍的「烏托邦」。

事實上,社區中心還可以擁有更為廣泛的服務範圍和人群,而不僅限於某一個社區內。「可以以一個『街區』為單位,設置一處為這個街區而服務的活動場所。」何春興提醒道。而這也與時下正火的「共享」模式不謀而合。

想了解更多?

那就趕緊來關注我們

關注我們

地產雜誌新媒體 爆料請加↓↓↓↓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