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時局揭秘 | 政府中新設的「首席信息官」,與傳統官職有何區別?

在浦東公務員隊伍中,如今又多了一個群體——政府CIO,即首席信息官

2016年5月,上海浦東新區率先啟動政府CIO試點。副區長王靖出任浦東新區首位區級CIO,CIO辦公室設在新區科經委。另外,在新區區府辦、科經委、環保局、衛計委、市場監管局、建交委、文廣局、規土局和城管執法局9家單位設立部門CIO。浦東新區希望通過政府CIO「掀起政務信息化第二次浪潮」。

在信息化深入推進、大數據崛起的關鍵時刻,政府CIO的設立無疑是大勢所趨。世界上已有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確立了政府首席信息官制度,但在,政府CIO還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這個時髦的新官職與傳統的官場「帽子」反差巨大,頂著新頭銜的他們能否成為政府內部變革的力量?

「門外漢」與技術官

「壓力山大」,這是浦東新區環保市容局副局長閔慶峰最初被確定為部門CIO時的感覺。

儘管之前也分管部門信息化工作,但他並不明白這個新頭銜到底是個什麼官。「剛開始推行的時候,區里組織了培訓班,我當時只是作為門外漢去聽聽,沒想過這事會和自己有什麼其他聯繫。」閔慶峰說。

當環保局被選為部門CIO的試點單位時,作為分管副局長理所當然地成了CIO。環保市容局涉及的業務條線較多,不同條線間相互了解較少,閔慶峰原來自己只對分管的業務處室比較了解。成為CIO后,考慮到信息化工作涉及各個業務處室,必須通盤了解,「扛著CIO的新頭銜,比以前分管信息化建設的任務要重多了」

對於擔任這個新職務后怎麼干,閔慶峰進行了認真思考,「首先,我們要打通內部的信息壁壘。」上任后,閔慶峰燒的「第一把火」就是推動局內的數據梳理歸集、信息資源目錄編製,並把一些重點信息系統與全區在建的政務雲數據中心進行數據交換,同時梳理、對接環保局與其他委辦局和上級系統的信息資源共享需求。

在浦東新區首批政府CIO中,大部分都閔慶峰一樣是「門外漢」,他們多是傳統業務型官員。但有一個是例外,他是浦東新區科技與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新區CIO辦公室主任張愛平

浦東新區科技與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新區CIO辦公室主任張愛平

張愛平是信息化領域資深專家、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他曾經是上海市科技啟明星、上海建設系統研究所副所長、高級工程師;Greenix(shanghai) Biotechnologies Ltd總經理、首席科學家。之後棄商從政,先後擔任浦東新區科技局高新技術產業化處處長、副局長;浦東新區高東鎮鎮長,新區科經委副主任。

在擔任政府CIO之前,張愛平一直致力於智慧浦東的建設與推進工作。2009年,張愛平率先提出「智慧城市」概念,2014年獲評「智慧城市領軍人物」,他是典型的技術型官員。作為CIO辦公室主任,他對政府CIO制度建設和試點成效至關重要。

張愛平對CIO有著很深的理解,在他看來,首席信息官是指一個組織內部全面負責信息資源管理、開發、利用以及信息技術應用、信息化建設等有關事宜的高級管理人員。政府CIO不僅是一個職位,更是一套制度體系。

首任「美女CIO」王靖

在組織架構上,浦東新區政府CIO制度將包括戰略決策層、管理執行層、議事諮詢層和各職能部門支撐層等四個層級。

戰略決策層是指在區層面設立區級CIO;管理執行層是指設立區CIO辦公室,為新區CIO的執行機構,負責日常工作;議事諮詢層是指設立CIO委員會和專家諮詢委員會;職能部門支撐層則是在各委辦局設立部門CIO,一般由分管信息化的領導兼任,並指定專人或團隊負責本部門支撐CIO制度的相關工作。

在這個制度體系中,位於戰略決策層的區級CIO無疑是最重要的職位。浦東區級首任「美女CIO」王靖不僅是「70后」,還是少數民族。

她曾長期在上海市發改委工作,曾任發改委產業發展處處長,2014年1月起任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2015年7月接棒丁磊任浦東新區副區長。

王靖曾參與上海自貿區的前期規劃,被評價為「雖然是湖南人,但有著上海人的『精明』,做事專業性強」。在她看來,設立CIO和推進政務信息共享,不僅意味著機構設置的變革,更意味著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創新。

「e政務」邁向「i政務」

事實上,浦東並不是國內最早設立政府CIO的地區,此前在北京、廣州、佛山等地已有試點,但最後都曇花一現,尚未有成功設立CIO制度的地區

上海自貿區成立之後,改變的時機終於到來。

自貿區時代,減少審批,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是制度創新的趨勢,大量的事項不審批了,但監管部門依然要管。但沒有審批,監管部門可能連企業最原始的信息都不知道,極易出現審批和監管之間的「信息斷裂帶」

「我們的e政務(電子政務)已推進了很多年,政府的信息化辦公已經不是新鮮事,但部門的信息孤島、信息壁壘普遍存在。」張愛平提出i政務(智慧政務)的概念,「打破信息壁壘,把e政務向更深層次推進,已經成為一件必要的事情,可以朝著i政務推進。

推動e政務時代向i政務時代轉變,這正是浦東新區政府CIO制度的設計初衷,也是浦東當下的迫切需求。

為了打破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孤島」,浦東新區自詡是「深一腳淺一腳探索,跌跌撞撞中前行」。2015年,浦東提出國內首個涵蓋基礎設施、支撐平台、信用系統等的完整「政務雲」建設框架——「1533」工程。「浦東政務雲是一出大戲」,政府CIO則是這出「大戲」中的關鍵角色,它是保障「1533」工程順利實施的關鍵。

「e政務向i政務轉變的過渡期到現在已經10年左右,現在是進一步往前推的過程,也還在探索之中。自貿區成立3年多了,如果我們的整套體系能夠非常流暢地運轉,那麼這個體系或其中一部分就可能成為其他區參照、借鑒、甚至複製的做法。」張愛平對政府CIO的前景充滿信心。

過去,政府部門共享的信息資源很少。浦東在設立政府CIO后,共享的信息資源以上百萬條的速度大幅增長,目前已達到約1.5億條的規模。這為全面提升自貿區在大數據時代的政府治理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將難求」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看,政府CIO最應具備三種核心能力:戰略思維和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對業務流程的管理能力。

而信息技術能力並不是政府CIO應具備的核心能力,只是一項基本的能力和素質要求。另外,不同層級的政府和部門對CIO的素質和能力要求也不同。一般而言,越是高層對戰略思維和協調統籌的能力要求就越高,而基層則對項目管理的能力要求較高。

如此看來,政府CIO並不好當,同時具備三種能力的人才更是「一將難求」。國務院信息辦曾做過「全國信息化與電子政務人才需求調查」,結果顯示既懂信息技術又懂管理的政務信息人才奇缺,基本滿足這一條件的僅佔2.3%。

此次部門CIO的選任,浦東新區也明確提出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全局性的戰略思維能力;二是要有較強的公共管理創新能力;三是要有信息化和業務工作的融合協同能力。但在試點中,9個部門的CIO都是從現有部門的副職中選任的,他們或是分管該部門的信息化工作,或是對信息化較為敏感。

對此,浦東新區有著自己的考量。「此次9個部門的CIO並沒有很強的IT背景。這說明,浦東在探索政府首席信息官的選用時,並沒有把個人的技術背景作為最重要的考量,而是從區域發展和政府職能轉變的角度去尋找合適的人選。」張愛平說。

在技術和業務無法兼得的情況下,業務能力在政府CIO的選拔上顯得更為重要,首席信息官不是一個技術官,而是要把信息這一決策和行政的基本要素很好地管理起來。他是站在技術和管理中間的人,深諳業務工作,同時要能和技術對話」

原載於《決策》雜誌2017年第2-3期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