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枯木
一到五四青年節,手機上便有不少祝五四快樂的小短文,裡邊關於青年的年齡五花八門,其中以「世界衛生組織認為44歲以下為青年人,聯合國定義65歲以下都是青年」這個版本最多。還有的版本是根據2016年世衛組織發布的報告關於老年人定義:「年齡超過出生時平均期望壽命一半的人」,認為超過40歲的都可以定義為老年人,這讓不少人摸不著頭腦,究竟自己是青年還是中年抑或老年?
關於青年的定義,因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等情況的不同而有較大差異,世界各地都不一樣。但是可以負責任的說,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真沒有關於青年的準確定義,只是在不少報告中把年齡適當劃分(一般以10歲一檔),只是為了研究方便,包括上文也是為了工作研究,並不是準確劃分。
我們來看看咱們國家的青年定義。五四青年節源自於1919年反對賣國賊的愛國「五四運動」,為了使青年繼承和發揚五四運動的光榮傳統,1939年,陝甘寧邊區西北青年救國聯合會規定5月4日為中青年節。1949年12月23日,人民政府政務院正式規定:5月4日為青年節。
按照國務院公布的《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規定,「青年節(5月4日),14周歲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但這一規定沒有明確放假適用人群的年齡上限。2008年4月,經國務院法制辦同意,「青年節」放假適用人群為14至28周歲的青年。這樣看來,似乎關於青年的官方定義應該為14到28歲。
我們再看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這個官方組織,章程第十條裡邊明確規定「除指定席位外,本會每屆委員出任時,年齡不超過四十周歲;常務委員當選時,年齡不超過四十五周歲。」,也就是說,青年定義為不超過40歲,例外放寬到45歲。
國家統計局,有人說青年定義的杠杠為34歲,筆者登錄網站查詢,發現只有0歲-14歲,15歲-64歲,65歲以上三個區域,並沒有明確劃分中間區域。從這可以看出14歲以下為少年,65歲以上可以定義為老年,至於中青年並沒有明確劃分。
五四青年獎者獲得者
"青年五四獎章"是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授予青年的最高榮譽,頒發條件「14周歲到40周歲的青年」。筆者查詢了一下「五四青年獎章」獲得者的歷年統計,可以看到在2001年前是有明確年齡公布,但是到2002年後卻沒有了。但是其中確實有不少超過40歲的人選,比如2004年的蘇寧電器張近東(1963年3月生),已經超過41周歲。
二十四孝之戲綵娛親
在古代,關於年齡的劃分,《禮記曲禮》裡邊有明確記載,「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在《論語為政》中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從中看出青年定義為30歲以下,青壯年定義為30到50歲。
再來看看古代服兵役年齡。先秦17歲-60歲,漢代23歲-56歲,三國時未作改動,兩晉南北朝13歲到65歲(這也是花木蘭不得不替父從軍的原因),隋唐21歲-60歲,宋朝募兵按身高,年齡不詳,元代15歲-70歲,明清朝15歲-60歲。青壯年一般界定在60歲以下。
從上面可以看出,其實在我們國家關於青年的定義也沒那麼明確,根據時代不同都在調整。不過這都是生理年齡的劃分,而沒有考慮心理年齡。不能偏激的把年齡看作是劃分請老年的唯一標準,要知道心理年齡對一個人的影響應該超過生理年齡,這就是常說的「心態最重要」。
要讓我定義什麼叫青年?我認為青年指的是生理上已經成熟,心理上逐漸成熟,心裡有夢想並且身體力行正在實施的階段。這個階段的人,有幹勁有衝勁,是一個國家的中堅力量,也是一個國家強盛的人口基礎。
其實年齡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心態。如果一個人20歲的年齡,60歲的心理,那麼這個人是沒有前途的,而如果一個人60歲的年齡,20歲的心理,那麼這個人大有作為。如今全世界人們的壽命都在延長,高齡化成為常態,如果大家都沒有進取之心,都在那裡認為自己步入老年,自怨自艾,那麼結果就是江河日下,風光不再。而如果大家都有《史記》裡邊的廉頗的豪邁情懷,則何事不可實現?
最後,引用辛棄疾的詩詞來互勉一番,至於青年中年老年,那要看我們自己。
《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外。
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和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每天快樂,你就是青年!
2017-5-4榆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