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除了口碑「民推」倒逼排片,年僅6次露臉機會的中國紀錄片或還需要「官推」

紀錄片的走紅,似乎一直是靠著「民推」的口口相傳,那麼更多的優秀紀錄片,也會因資本問題,止步於院線門外。增加紀錄片名額,讓更多的紀錄片有機會進入大眾視野。

8月14日,講述慰安婦老人現狀的紀錄片《二十二》進入院線,上映首日僅獲1.5%的排片的該片,原本可能就只是默默佔據票房排片一隅,卻因一眾自來水的支持,命運因此改變。

馮小剛率先吆喝,微博轉發量達到了12萬。

隨後,許多明星和普通網民自願做起了「自來水」,口碑倒逼排片量,聲量漸漲的該片,僅僅三天後,排片率達11.2%,增加了近十倍,豆瓣評分高達9.0。

截至8月18日,《二十二》票房收穫8062萬,作為上線紀錄片,僅次於今年6月9961票房的《岡仁波齊》,而且按照這個漲勢,《二十二》很有可能創下紀錄片的歷史新高。

紀錄片進院線,低排片、低票房

《二十二》的票房紀錄,可以說是一個奇迹,從最初1.5%的排片量,到票房黑馬,靠口碑完成了逆襲。而從《二十二》所處的局面,我們不難窺得目前紀錄片在院線面臨著「兩級」的窘境,一方面,口碑很好,飽受讚譽,而另一方面,排片量小,票房低迷。

《二十二》的票房成功,是天時地利人和,除了作品本身的優質,輿論和話題的成功,雖然沒有明星參演,但是有許多明星轉發,也加大了宣傳。8月14日首映日,也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在這一天上映,群體性情緒的發酵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電影本身的高質,高評分好口碑口碑,最終也獲得了與之相應的高票房。

然而,別的紀錄片,可能就沒有《二十二》那麼幸運。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6年國產紀錄電影的票房分別是1815萬元、3163萬元、7795萬元,同比增長74%、146%。

《舌尖上的》,由央視播出,在一眾電視劇、故事電影中,殺出了一條血路,很快成為了家喻戶曉的紀錄片,甚至為外國人津津樂道。但是當2016年1月紀錄電影,《舌尖上的新年》進入電影院,卻只有193萬的票房。

在豆瓣上,《舌尖上的新年》電影評分高達8.4分,對很多賣座劇情片來說,這都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分數。但193萬的票房,卻不及許多大片一日的票房。

紀錄片的水準是夠的,但是想要獲得高票房卻道阻且艱。

紀錄片的走紅,似乎一直是靠著「民推」的口口相傳,另一部從b站走紅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央視播出並未受到廣泛關注,但是卻意外在網路上走紅,點擊量超過了同期最火的《琅琊榜》,但票房卻只有645萬。

是與同期電影相比,仍然存在差距懸殊。

究其原因,紀錄片的排片量,始終不夠公平。《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映時僅僅2%的排片量,在這樣不佔優勢的情況下,三天創下400萬的票房,也讓院線紀錄片看到了一絲曙光。

陸川導演、周迅配音的《我們誕生在》,紀錄稀有保護動物的自然環境,這部有明星助陣的紀錄片,創下了6657萬的票房,成為當時的紀錄片票房之首。

今年六月上映的紀錄片《岡仁波齊》,記錄了藏民在朝聖路上的故事,創下了9961萬的票房紀錄。而這也是目前紀錄片的最高票房。

而有那麼多動輒上億的劇情片,一邊被吐槽為「爛片」,一邊又不斷創下票房的高峰。相比之下,《岡仁波齊》的九千萬票房,卻成了其他紀錄片難以企及的高度。不免讓人心酸。

就總體而言,雖然漲幅可喜,但是比起劇情電影,紀錄片的票房始終處於角落中,想要創造一個紀錄片盛世,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曾為院線主流,如今陷入困境

現在說紀錄片進入院線,好像是一個新鮮話題,但其實最早的紀錄片,一直是在院線里的。

紀錄片是電影的起源,最早的電影《火車進站》,正是紀錄片,但隨後情節波盪起伏的劇情片,替代了平緩寫實的紀錄片,成為了電影和電影院的主流。

到了,上世紀60年代,從院線拜下陣來的紀錄片,逐步轉向電視。到了20世紀末,歐美地區開始有紀錄片回歸院線,並且成功的例子。

美國紀錄片導演邁克•摩爾,可以說是全球最成功的紀錄片大師,他的紀錄片經常性能發行7000萬、8000萬美元,最成功的《華氏911》,2004年發行到2.3億美元,而製作成本只有600萬美元。歐洲也出現了以法國自然紀錄片為代表的成功紀錄片,如《帝企鵝日記》《遷徙的鳥》《海洋》等。

不僅國外如此,也曾有過紀錄片的輝煌歷史。

1998年的紀錄片《周恩來外交風雲》,創造了3000萬的票房成績,是當年全國電影票房的冠軍,換算成今天的幣值或將破億。

但是就這幾年來看,紀錄片仍舊處於低谷,2012年時,全年國產紀錄片票房收入一度低至130萬,而2012年全年的電影票房是170億。

進入電影院的門檻不斷被抬高是重要原因之一。據了解,進入院線的年僅6部。

《二十二》的上部《三十二》,就因為宣發費用問題未能走進院線。而《二十二》也險些與電影院無緣,2014年《二十二》就已經拍攝完畢,但是由於宣發成本上出現的困難,遲遲沒能走進院線,最終靠32099人的網路眾籌,走上了大熒幕。

聚焦新奇和話題

紀錄片的「民推」vs「官推」

對於製作方來說,一部紀錄片,想要在獲得成功,必須兼具新奇本真的內在配置和社會話題性的外在配置。

紀錄片是較之劇情片,更純粹的藝術,但是要讓藝術的紀錄片在院線受歡迎,製作方一定要想辦法「接地氣」,展現紀錄片的真實,用電影的手法挖掘現象背後的內涵,不僅給觀眾帶來視覺上的體驗,也要帶來心靈上的共鳴。去年紀錄婦產科的紀錄片《生門》,看著故事裡形形色色的社會人,彷彿觀眾也在一起迎接新生兒的降臨。

此外,實際上,紀錄片題材上的特殊性、話題性完全可以轉化為其碾壓別的類型片的優勢,紀錄片的話題性,一方面可以揭露大家都想了解,但是只流於表面的話題,另一方面可以聚焦於鮮為人知的話題,讓紀錄片不止停留在影視意義,更延伸到社會意義上。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主任張同道,這樣理解紀錄片的話題性:

除了,在內容上可以深化優勢外,走進院線的紀錄片,還可以適當的加入商業元素。像《我們誕生在》一樣,請明星配音,這樣更吸引觀眾。抑或是請明星幫助宣傳,拓展紀錄片的宣傳路徑,無論是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好的。「虧本賺吆喝」的盈利,並不是長久之計,

當然,紀錄片的未來,需要的不僅僅是製作方和觀眾的努力,官方也應該進行保護和支持。讓在院線夾縫生存的紀錄片,從民推變成官推。

「小圈子獲贊、電影節拿獎、大銀幕遇冷」的境遇,急需被打破。首先,要增加院線紀錄片的數量,就連《二十二》這樣的電影,都需要眾籌才能進入院線,那麼更多的優秀紀錄片,也會因資本問題,止步於院線門外。增加紀錄片名額,讓更多的紀錄片有機會進入大眾視野。

廣東省今年年初,就舉辦了一場廣州國際紀錄片節。為紀錄片開專場,來自全球的62部紀錄片,在12家影院、5個藝文空間和多所高校售票展映,總場次153場,吸引超過4800人次觀眾到場觀影,總體上座率37.38%。雖然較之主流商業劇情片,還有很大差距,但是這已經是進步了。

很多人說,紀錄片賣的就是情懷,但其實紀錄片不僅是情懷,更是值得走進院線的影視藝術。《二十二》的票房將如數捐給八位老人,這是導演的情懷。但並不意味著紀錄片就不該盈利。像《二十二》這樣靠口碑發家的紀錄片,並不多見。院方應有心給紀錄片更多的排片量,不要每次都依靠口碑,畢竟觀眾大多數時候都處於被動,而院線,才是真正掌握主動權的一方。

讓觀眾關注紀錄片在院線的處境,也給紀錄片工作者看到了一絲曙光,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紀錄片將走出一條更寬敞的道路,不僅靠情懷,更靠實力。不僅被觀眾選擇,更以優質影視陶冶優質觀眾。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