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什麼情況下能擊落來犯的美軍機?

2月11日,五角大樓發言人戴維斯向媒體表示,最近美中兩國軍機在南海上空的危險接近「並非故意之舉」,當時「美國P-3巡邏機與空警-200預警機在300米距離上相遇,預警機穿越了美國巡邏機的航線,美國飛行員被迫立即改變航向,但是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軍機的)靠近是故意為之」。戴維斯還稱,「兩架飛機之間進行了電台通話,飛行員的行為非常專業,而且最近很少發生類似事件。」

就在三天前的2月8日,國防部官員曾指出,「一架美軍軍機近距離接近正在黃岩島附近空域執行例行性任務的軍機,中方飛行員採取了合法專業的措施予以應對。我們希望美方著眼兩國兩軍關係大局,採取切實措施,消除產生兩國海空意外事件的根源。」

強調相遇「並非故意」

" 空警 "500 預警機

從中美雙方的上述表態來看,有幾個問題非常值得關注。首先,美方特彆強調雙方的相遇「並非故意」,換言之很可能是「偶遇」。從邏輯上講,中方似乎沒有理由派遣一架不具備攔截能力的預警機去執行攔截任務。但要說這是一次「偶遇」則更加荒誕,空警-200是搭載有大功率相控陣搜索雷達的預警機,而P-3並非隱身機型,且體積大,速度慢,除非出現設備故障,否則空警-200怎麼可能「看」不到已經近在咫尺的美機。

其次,假設空警-200的雷達工作正常,也就是說中方機組與地面指揮所早已發現並掌握美機航跡,則相遇就肯定不是偶然。使用空警-200直接對美機實施反制很可能是考慮到對方同為非作戰機型,兩機相遇敏感度較低,且幾乎不可能「擦槍走火」,事態容易管控。

再次,黃岩島位於「九段線」內中沙群島的最前沿,與菲律賓海岸線近在咫尺。空警-200出現在黃岩島空域巡邏,表明中方已經可以對南海全境的海情空情實施有效監控。這無論是在戰時還是平時都顯然具有重大意義——美軍不僅深入南海腹地甚至抵近大陸海岸線的偵察與挑釁活動會遭到攔截反制,即便是在過去相對安全的南海邊緣,其偵察行動也將不可能不受限制。

最後,美方非常難得的指出中方機組的應對措施「非常專業」,且「最近很少發生類似事件」,這與過去美方在類似事件中對或俄羅斯飛行員的無端指責反差巨大。筆者認為,這番表態其實與「專不專業」並無直接關係,恐怕更多的是出於政治上的「降溫」考慮,並為之後美軍可能採取的進一步抵近偵察行動創造一種「這沒什麼大不了」的容錯環境。相比而言,中方的態度似乎更為強硬直接——畢竟不管美方態度如何,事件發生在南海而不是墨西哥灣。

顯然,隨著北京在南海防務問題上的立場與措施日益明確,尤其是相關填島、機場建設與軍力部署行動的加速推進,外界已經開始擔憂中美在南海諸多「要塞島嶼」上空「擦槍走火」的風險。

今年2月8日的事件已經證明了南海的空中對峙正朝常態化方向發展,雙方對局勢的管控手段似乎與一年前相比,也都變得更加嫻熟,更加有信心。

「擦槍走火」的預案與反預案

p-3反潛巡邏機

不過,危機並非總會得到完美解決,瞬息萬變的空中「貓鼠遊戲」存在巨大的偶然性與不可測因素,一旦擊落事件發生,如何「善後」無疑將是對當事各方的巨大考驗。

我們相信,作為經常侵入、抵近別國領空、領海的「慣犯」,包括太平洋空軍司令部在內的美國軍方一定有各種應對突髮狀況的軍事預案,白宮和國務院也同樣如此。不過,這樣的預案一旦對外公布即相當於亮出底牌,則必然讓自己在外交及軍事上陷入被動。

理論上看,視「飛機被中方擊落」的實際情況,美方的反應不外乎以下幾種:一、迅速即時的武力報復,在實現有限的報複目標后,即通過外交和軍事威懾手段管控局勢不致失控;二、不實施武力報復,只在軍事威懾支持下施加強大的外交壓力,以換取其他博弈籌碼;三、利用該突發事件,在準備充分的前提下,對中方南海重要軍事和戰略目標實施閃電式突襲,摧毀相關目標后,再管控局勢不致滑向全面戰爭。

具體採取哪種應對模式,其在事件發生之前對於外界來說都是不確定的。如果美軍官方表示將按照第一種模式做出反應,中方在擊落行動之前就必然會做好充分的外交與軍事準備,美方隨後的有限報復行動將很難達成目標。

如果公開第二種模式,等於將美軍不會武力報復的底線告訴對手,按照美方視角,等於鼓勵中方可以不受懲罰的採取武力反介入行動,而之後外交談判則由於缺乏可信的軍事後盾,美方自然也撈不到任何有價值的籌碼。

第三種模式僅存在理論上的可能。美方的行動幾乎必然會導致全面戰爭,任何管控手段在這樣的局面下都是無力的。全面戰爭對於目前的中美兩國來說,既難以承受也無必要。因此該模式如果被公開透漏,除了在外交上讓自己廣受「好戰」、「武力恫嚇」指責外,美方既不太可能實施,對方也根本不會相信。

什麼情況下擊落

正因為在回應方式上存在不確定性,才更有利於美方在南海或周邊其他熱點區域的挑釁行為。而北京在面對美軍越來越無理、越來越頻繁、越來越觸及底線的挑釁時,也必須做好各種應對預案,其前提則是對美軍意圖與可能反應的及時準確判斷。

一般來說,在兩個成熟的大國之間,極端情況是很難發生的。中美空軍之前在南海上空的確不止一次交過手。冷戰年代,尤其是上世紀60年代的越戰高峰期,美軍有人和無人偵察機曾多次在南海上空被空軍擊落。然而當時的雙邊關係與現在完全不同,兩國自朝鮮戰爭結束以來其實一直處於外交對立、軍事對峙的「准交戰」狀態。美軍戰機當時入侵的並非只是「九段線」內空域或其他所謂「爭議領空」,而是經常侵入國境內被國際普遍承認的領空,在此情況下,空軍擊落美軍飛機在國際法上沒問題,由於雙方本來就處於「准交戰」狀態,因此擊落行為也不存在道義污點。

如今的中美關係儘管矛盾不斷,但仍是受雙方認可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既沒有武裝對峙,也無發動戰爭的動機。在此情況下,至少在雙方政軍高層的主觀意願上,相信並不希望發生「擊落美軍戰機」事件。

我們從一些相關案例中可以看到,「軟攔截」手段一般就足以將「入侵」飛行器驅離。美俄日等曾經的冷戰一線國家在這些方面可謂經驗豐富。如俄軍轟炸機與偵察機對日本列島的繞飛,對阿拉斯加北美防空識別區的「入侵」,以及對北約北海防空識別區的「挑釁」,一般都會有北約或日本戰鬥機伴飛,該類飛行遠離領空,雙方一般相安無事,一線飛行員與地面指揮人員甚至視對方為「老朋友」。

而一旦「入侵」方飛行器接近或進入領空,則「軟攔截」手段也會隨之升級。1987年9月13日在巴倫支海發生的蘇聯防空軍蘇-27「切割」挪威空軍P-3B反潛機事件,辛巴爾上尉即採用了擠壓、碰撞等手段,迫使受傷的P-3B逃離;2001年4月1日的南海撞機事件中,殲-8飛行員王偉在貼近監視時與美軍EP-3偵察機相撞,殲-8墜毀,受傷的美軍偵察機則迫降海南陵水機場。

如果兩國之間外交關係未破裂,「硬攔截」肯定會付出巨大的外交與道義代價,在國際上造成重大負面影響,往往得不償失。

總的來說,如美軍機未直接進入無爭議領空或極為敏感的軍事目標上空,則擊落事件發生概率很低。由於至今未劃定南海防空識別區,導致在外界所謂的「爭議空域」,解放軍缺乏可以對外明確宣示的安全飛行規則。美機如進入這部分空域,則北京按照自身對島礁歸屬的理解自然有權擊落,且不違反國際法,但美國和部分南海問題相關國家肯定不會這麼認為。這恐怕才是管控南海上空發生「擊落事件」最大的風險。

2001年4月1日的南海撞機事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