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范義勇:一生甘為孺子牛 泥土地里綻芬芳

在田間地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位漢子,五十齣頭,身材敦實,皮膚黝黑,說話和氣,耐心地給農民群眾指導示範栽種技術。他不種莊稼,卻是莊稼的守護神,他不是農民,卻是農民的「保姆」。這就是沿河自治縣農牧科技局原黨組副書記、高級農藝師範義勇同志。

1983年9月,范義勇從貴州農學院畢業,懷著夢想與激情,懷著對農業的深情,他回到自己的家鄉沿河,到農業部門當上了與「泥土的芳香」分不開的農技幹部,這一干就是34年。34年,他沒有什麼豐功偉績,有的只是34年的初衷堅守,34年的職業專註,34年的親農情結。在平凡的涉農工作崗位,始終甘為農民的孺子牛,用自已的專業之長,為沿河脫貧致富,貢獻著自己微薄的力量。

黑水鎮龍塘村指導花生補苗

他是傳授知識的「好保姆」

「老范為人親和,技術過硬,是我們農民的好『保姆』。」不止一位受訪者選擇了這個比喻。2010年,縣農業局在黑水鄉麻竹溪村辦示範點推廣水稻拋秧技術,但當地老百姓都不相信:拋出去的秧苗怎麼能夠生長?一個人一天能栽往年五六個人才能栽完的秧苗?為釋疑解惑,范義勇帶著工作隊來到位於該村鄧群組的示範點,親自向圍觀的30多名群眾宣傳拋秧技巧和好處。他一邊說,一邊換上水膠鞋下到村民張加宣的田裡拋撒秧苗。在他的示範帶動下,群眾紛紛抬起秧苗到自家田裡拋撒起來。實踐證明,示範點比往年省時省力省工,還略有增產。初嘗甜頭的麻竹溪村民,第二年主動要求縣農業局將示範點從去年的50畝增加到104畝。

從大學畢業到參加工作,范義勇便表現出了過人的農業才幹。作為項目負責人,在持續8年駐村蹲點中,他先後治理了原官舟區永祥鄉1000畝水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綜合防治了新景鄉邊山農場大實蠅、桔實癭蚊危害,每年挽回柑橘損失2.5萬公斤。1993年,范義勇在黑水鄉龍堡村抓點示範推廣水稻旱育稀植技術,因當地兩段秧基礎較好,農民不願接收新技術,他就動員村民田茂豪等農戶辦了21畝示範田。經過手把手傳授技術,當年示範田實現畝均產1200多斤,比兩段秧多出300斤左右。兩年後,水稻旱育稀植技術逐漸在全鄉大面積推廣。

因為長期工作在農村一線,范義勇包里時常帶著解放鞋、皮尺、手電筒,被人們稱為「三件寶」,經常吃住在農家,白天到田間地頭指導生產,晚上就在農戶家院壩傳授農技知識。

冬去春來,幾易寒暑。范義勇先後帶隊到沙子、中界、官舟、甘溪、和平、土地坳、思渠等鄉鎮駐村蹲點,大力推廣水稻旱育稀植、玉米肥球育苗移栽、脫毒馬鈴薯地膜覆蓋栽培和果蔬栽培等農業實用技術,同時親自編寫淺顯易懂的教材,利用培訓會或晚上到村組召集農戶講解,使良種良法三雜推廣達90%以上,果蔬產業解決了市場供應,促進了農民增收。

他是兢兢業業的「老黃牛」

在很多人眼裡,范義勇就像一頭老黃牛,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一輩子,不斷耕耘、不斷奉獻。

說起范義勇的敬業、「工作狂」,幾乎是所有認識他的人的共識。30多年來,他走村寨、進農家,傾聽群眾心聲、了解農村發展情況、解決農業發展難題。全縣429個行政村、幾千個自然寨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收集了農業發展第一手資料,為黨委政府決策農業農村工作提供了參考。

「因為大部分時間在鄉下田間地頭轉,他一年要穿爛幾雙草鞋和水膠鞋。」駕駛員張永文對范局長的底細一清二楚。

2013年,沿河被銅仁市列為水稻保險試點縣,這是一項全新工作,沒有經驗,沒有標準,於是范義勇深入22個鄉鎮調研,結合縣情寫出建議方案。發生災情后,他又帶隊到重點受災區查核災情,定損定賠。按照既不讓農戶少得賠償、亦不能讓國家遭受損失的原則,進一步在實踐中探索,取得了很好的試點效果。由於探索出來的經驗行之有效,得到省市業務部門的充分肯定,並作為經驗在全市推廣。目前,沿河種植業保險已在水稻、玉米、小麥、油菜和馬鈴薯等作物實施,為農民化解生產中的自然災害風險提供了保障,也調動了生產積極性。

2010年,中央財政和省扶貧辦下達500萬元資金髮展沙子空心李。資金下達了是好事,但是如何用好錢,如何發展好產業,如何讓產業發展助推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任務落到了范義勇的身上。為此,他帶領農技幹部認真規劃,將產業發展落實到村組到農戶,並分階段分區域進行培訓,確保各項新技術及時到位,保證了項目實施的質量和效果。項目驗收時,得到了省、市領導和專家的肯定,為省財政第二年安排該項目時增加50%資金作為獎勵,更好地緩解了產業發展資金的困難。

他是農民致富的「領頭雁」

要增加農民收入,就要轉變種植觀念,調整產業結構,因地制宜引導發展特色產業。多年來,范義勇常常深入田間地頭,抓示範,辦樣板,手把手向農民傳授技術,為農業實用技術的普及推廣做出了努力。先後主持或參加45個農業技術推廣項目,推廣了水稻旱育稀植等技術46項,其中《雜交玉米營養球育苗技術應用》《柑桔大實蠅大面積綜合防治》等12個科技成果獲省部級、地廳級成果獎。

為使農民實現糧食增產,2008年,范義勇領頭實施全縣糧食高產創建和增產工程項目,注重新品種和新技術的推廣,生產期天天在基層跟蹤指導,通過努力推廣,實現了全縣水稻平均畝產超375公斤,畝增產175公斤;小麥平均畝產195公斤,畝增產110公斤。

為了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2013年,范義勇組織在官舟和甘溪兩鄉鎮實施「酒用高粱栽培技術集成與示範項目」, 通過引進加工企業,實行訂單生產,示範種植高粱3000畝。重點推廣以良種為龍頭的「組裝配套」農業實用技術,在當年嚴重乾旱情況下,仍獲得較好收成,核心示範區畝產值達1500-1800元,比玉米增收50%以上,得到了省、市專家的充分肯定。同時,還為當地培養了一批新技術農民。

他是依依惜別的「娘家人」

經常在農村蹲點,為人隨和,群眾都願與范義勇接近,一到晚上,其蹲點處往往是滿屋群眾。他喜歡與群眾拉家常,群眾有何想法,都願與他傾訴。同時,群眾受惠於「老范」推廣的先進農業實用技術,不但越過了溫飽線,而且腰包漸鼓。每次在他蹲點撤隊時,村民們都與他依依惜別,其情其景非常感人。

1984年在原官舟區永祥鄉蹲點時,因綜合防治1000畝水稻白葉枯病和稻瘟病的危害,幫助該鄉奪得了自土地承包到戶后的第一個豐收年。在他離開時,上百群眾自發鳴鞭炮送行了一里多路程。2003年春節剛過,因帶隊到邊遠的官舟鎮水爬岩村搞馬鈴薯、玉米分帶輪作高產示範,使該村當年實現人均產糧350公斤,僅馬鈴薯一項便解決了全村三個月的口糧。以前一直未解決溫飽的村民們三天之內就交清農業稅。工作隊撤隊時,群眾含淚送行。2005年,帶領農技幹部到黑水鄉大山村和建權村蹲點指導種植高山冷涼蔬菜,使125戶菜農戶均增收4000元以上。深山裡的菜農們一下有錢了,他們派出20個人為代表,敲起鑼打起鼓,到縣城給縣農業局和范義勇送去了錦旗……

他是油鹽不進的「銅豌豆」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范義勇時刻告誡自己要對得起共產黨員的稱號,34年來,他始終把勤政廉政刻入腦海,對自己有一個永不褪色的要求:不該拿的堅決不拿,不該做的堅決不做。

在縣植保站工作期間,為了引進和推廣農藥新品種,經常外出調購農藥,應該說有許多撈「外快」的機會,但他從未收過一分錢的回扣。到農業局工作之初,他曾兩次赴四川調購小麥種子,金額達30萬元以上,供貨方定價時提出可適當加點小費,被他堅決拒絕。公司派業務員到重慶市忠縣購玉米種,商家暗示可以超額開票,多出部分可作為單位調種的補助。他及時督促業務人員,必須實事求是,不能多開一分錢!

幾十年來,隨著農業項目的增加,國家涉農投入也不斷增多,每年的採購經費都在幾百萬元以上,但凡他經手的採購項目,沒有出過一次問題,在採購種子上還為縣裡節約資金不少於300萬元。同他打交道的一些商家都說,他真是油鹽不進的老實幹部!

34年來,范義勇用沾滿泥土的雙腳走過了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紮根農村,甘當孺子牛,為家鄉引進良種良法、培育人才,引導產業結構調整,為沿河農民脫貧致富貢獻畢生力量。先後被評為全國農技推廣先進工作者、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工作者標兵、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先進工作者等稱號,多次當選為省黨代表。

「他像朋友,在我們困難的時候給我們幫助」「他像專家,我們不懂的都問他」「工作起來,他連家都不顧」「范局長對名利看得淡」「一看就知道他是一個經常下鄉、和農民打交道的人」……不同的受訪者給了不同的答案,勾勒出了一個溫暖、勤奮、敬業、忠誠、乾淨、擔當的新時期優秀共產黨員農業幹部的形象,抒發著他們對范義勇由衷的感激和敬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