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名家 | 相比《大魚海棠》《大聖歸來》,這部《熊出沒》才是國產商業動畫電影成熟的標誌

對於本文標題所作出的判斷可能很多讀者會有質疑,但這樣的判斷不是沒有根據的。

雖然從商業電影的首要評價標準——票房來看,截至目前,5.02 億元的《熊出沒之奇幻空間》票房既不如5.65 億元的《大魚海棠》,更比不上9.56 億元的《西遊記之大聖歸來》(以下簡稱為《大聖歸來》),然而《大聖歸來》的「自來水」現象和《大魚海棠》褒貶不一、截然相反的評價實際上說明了二者的高票房都處於一種非正常的狀況,或者說是偶然的,也因此不僅《大聖歸來》被認為「不可複製」,《大魚海棠》也難以再來;還有,兩部作品分別需要8 年到10 年甚至更長時間打磨和「發酵」的「成功經驗」,對於商業電影經營來說也很難具有普遍意義。

而《熊出沒之奇幻空間》則完全不同:首先,作為「熊出沒系列」影片之一它像該系列的所有其它影片一樣只用了一年的製作時間,雖然並不能說商業動畫只能用一年時間製作,但對於商業電影運作來說任何成本的降低都意味著其追求的利潤的相對提高——時間(包含人力)成本自然也不例外。

其次,實際上更重要的是不僅要有高票房而且不論票房再高都是正常的。這次《奇幻空間》「默默」地取得了五個多億的票房,雖然還沒趕上《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卻已遠遠超過目前任何一部國產動畫電影了,但「圈內」「圈外」都幾乎沒有什麼反響、悄無聲息,完全不像前面的兩部「大」片那樣引起「輿論大嘩」,這或許與同檔期的「強片」(如《西遊伏妖篇》《功夫瑜伽》《乘風破浪》《大鬧天竺》《極限特工:終極回歸》等)太多有關,然而它畢竟是動畫片——在我看來,當一部動畫片取得了五億的票房都沒有引起人們震驚,實際上意味著人們已經認可了這一高票房對於這部動畫片的合理性,同時也認可了高票房對於動畫電影的合理性!

這種「雙認可」正是我將《熊出沒之奇幻空間》視作國產商業動畫電影成熟標誌的外在原因——國產商業動畫電影的成熟應該不僅是經營方式的成熟,同時也應該是觀眾的成熟和產業環境的成熟。

當然,毫無疑問,作為國產商業動畫電影成熟的標誌,最重要的還是作品本身的成熟。《熊出沒之奇幻空間》作為一部成熟的商業動畫電影其本身的成熟至少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鮮明的類型片特徵。眾所周知,類型片是商業電影最有效的創作模式,因為它有明確的受眾定位、便於觀眾觀影選擇、並能充分滿足現代大眾的娛樂和審美需求。也因此,類型片創作的主流化往往被認為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商業電影成熟的標誌。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討論過動畫電影的類型片創作問題。業界有一種觀念,把動畫片當作電影的一種類型(具體地說就是兒童片類型),這是錯誤的。對於電影來說,動畫是片種,而不是類型,即動畫不是只有「兒童片」這一種類型。

作為片種,動畫電影不僅具有真人電影的所有類型,而且還擁有真人電影所沒有的類型,如日本動畫片中的熱血、機戰、暗黑系、治癒系之類。長期以來動畫片因為被總體上當作了一種兒童片類型,所以一直缺乏真正的類型片創作,這也是國產動畫難以成長、成熟的重要原因。

《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引起巨大轟動並不是因為創作了真正的類型片,而是因為偶然打破了國產動畫片原有的兒童片的「類型定位」。真正的國產動畫類型片創作應該是從《熊出沒》系列開始的。在此之前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因為選擇了「賀歲片」這一「泛類型」或「偽類型」,所以票房不溫不火(所有能夠「火」起來的「賀歲片」實際上只是借「賀歲」之名創作的喜劇、愛情等類型片)。雖然在幾年時間裡都「一枝獨秀」地保持著國產動畫電影的最高票房,但始終過不了2 億元的「坎」,最後不升反降,只好「鳴金收兵」。

而《熊出沒》系列第一部《奪寶熊兵》(2014 年)一上映就超越了《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獲得了2.48 億元的票房,其原因之一就在於運用了「奪寶」類型片的創作模式。但在接下來的兩部影片《雪嶺熊風》(2015 年)和《熊心歸來》(2016 年)中,類型片特徵淡化了,因此票房也開始徘徊,《雪嶺熊風》為2.95 億元,《熊心歸來》竟只有2.87 億元,不升反降,似乎又要重蹈《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的覆轍,幸好《奇幻空間》重新回到了類型片的創作道路,強化類型特徵,從而以遠遠超出前面幾部的高票房突破了瓶頸。由此可見類型化或類型片創作模式對於商業動畫電影發展來說有多重要!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奇幻空間》不僅具備常規「科幻+奪寶」片的類型特徵,而且還充分表現了動畫藝術的特點和魅力: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通過精心設計並運用相當成熟的3D 製作技術創造了一些充滿創意的情節、場景和形象,如那片存在於非現實世界的奇幻森林,以及各種只有在動畫世界中才有可能出現的打破了動、植物界限的動物化的植物和植物化的動物,許多奇異的角色、奇特的畫面令人驚嘆不已,給觀眾以動畫藝術特有的視覺盛宴。想象力缺乏、技術落後、製作粗糙一直是動畫的「軟肋」,也是國產商業動畫電影不成熟的重要表現,而在《熊出沒之奇幻空間》中這種「不成熟」顯然不存在了。

第二,角色情感表達與社會現實表現。由於定位低幼、技術低級和質量低劣,國產動畫片長期以來在內容表現上存在一個通病,就是說教色彩濃厚、角色形象概念化、作品缺乏思想深度和鮮活的情感表達。這也是動畫電影迄今仍是「小兒科」或不夠成熟的表現之一。

而在《奇幻空間》里,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小兒科」癥狀正在被努力消除。影片以尋找「金鹿角」為線索展開探寶——奪寶情節,但作品並不只是驚險、曲折、跌宕起伏地表現了這一主要情節,同時也比較細緻地描寫了角色間的情感關係,甚至進入人物內心世界,探索角色深層的心理和意識。

如光頭強和考古機器人小鐵(COCO)的關係表現基本上貫穿了影片始終,二人不「打」不相識,相識后相伴,相伴中仍舊不停地「打」(意見不一致,相互不斷衝突),最後卻在「打」中相知,成為生死之交。這種同一團隊中角色之間的情感關係描寫不僅豐富了情節,而且顯然與影片正、反兩個陣營的激烈矛盾衝突表現一樣能夠緊緊地吸引觀眾、牢牢地抓住觀眾。如果說正、反雙方圍繞奪取「金鹿角」展開的激烈爭鬥讓觀眾精神緊張的話,那麼光頭強與小鐵的關係則令觀眾情感波動——時而擔心,時而好笑,最後竟被深深感動。

更有意思的是,這一情感線索不僅有力地推動著情節的發展,而且跟影片的思想表達密切相關。在影片中,光頭強被塑造成一個下層平民,所謂的「屌絲男」,並且還是一個超想「逆襲」的「屌絲男」,隨身帶著一本「武功秘籍」似的「成功秘訣」,把「先定一個小目標,掙他一個億」當作自己的座右銘,雖然只有伐木的本事,卻盼望有朝一日鹹魚翻身。

正是這樣的身份和心理,決定著他在「尋寶」路上的表現、與機器人小鐵(COCO)的衝突和為發財偷走藏寶地圖的行動。當然,後來小鐵為拯救森林而捨身赴死的行為深深打動了他,讓他放下了「小我」,成就了「大我」。毫無疑問,這裡既有對社會現實、平凡人生的反映,又有對崇高境界的追求和深刻思想的表達。也正是這種基於現實普通人物日常情感的形象塑造、故事敘述和思想表達,使得該片不僅能夠「天馬行空」,而且也能「腳踏實地」;不僅好玩又好看,而且還能讓占觀眾比例最高的普通人共鳴,讓他們有所感觸、有所感動、有所思考——這便是成熟的商業動畫電影應該具備的特徵。我認為,《功夫熊貓》《瘋狂動物城》《超能陸戰隊》等等無不如此。

第三,衍生品開發意識。眾所周知,動漫產業的總產值70%以上是在衍生品領域,但衍生品開發並不是從動畫片播映之後才開始的,而應該與作品創作同步進行。這就是說,在構思情節、設計場景、創造角色、配置道具的時候就要有明確的衍生品開發意識,根據作品內容充分考慮衍生品開發的方向、目標,並進行相關部署和設計,強化某些元素和特徵,使其在作品播映時能夠最大程度地引起觀眾注意、贏得觀眾喜愛。

例如《超能陸戰隊》中的大白,不僅造型超萌,而且被賦予了「診病、療傷」功能,這就特受現實中極易受挫、受傷,心靈需要撫慰的大眾的喜愛,因此該片放映后「大白」的衍生品也迅速走紅,狂賣一時。《瘋狂動物城》的衍生品開發意識更加明顯,影片開頭部分兔子警官朱迪坐火車進城的一路場景和整個動物城的設計,完全可以全部照搬進迪士尼樂園,成為樂園的新的景觀和遊樂場地。

由此可見,明確的衍生品開發意識對於成熟的商業動畫電影創作來說是不可缺少的。《熊出沒之奇幻空間》顯然也有這樣的意識,除了已經開發了衍生品的熊大、熊二和光頭強,該片又新增了兩個極具衍生品開發價值的角色:一個是考古機器人小鐵(COCO),另一個是設計得超萌、超可愛的猴頭菇精靈,前者屬於機甲類,後者屬於毛絨類,隨著影片的大賣,這些衍生品應該也會有很大的市場。

當然,這兩個新的形象還可以衍生出一個新的故事,創造《熊出沒》作品的子品牌,這同樣也是一種「衍生」和衍生品。我們期待《熊出沒》的作品和產品在不斷衍生中發展成為一個動畫大品牌,並帶動國產商業動畫電影和動漫產業走向真正的成熟。

聲明

文章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歡迎分享至朋友圈

獲取授權請點擊「閱讀原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