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原創新人# 永久的經典——Nikon 尼康 F3 上手記錄

先說說自己為什麼逆著數碼的大潮流選擇了膠片機作為自己的主力相機吧。最早接觸

膠片相機

的時候,應該是16年的十月份,當時剛好手上有著一筆小錢,想要發展我的攝影事業。然後又是很湊巧的,好基友開始沉迷於膠片無法自拔,於是我便從他手中借過來一台Minolta SRT,拿在手中把玩了一周左右,深深地被傳統老機器的魅力所吸引:過片的快感,清脆的快門聲,金屬沉重紮實的質感。手動膠片相機不同於現在方便的

數碼相機

,操作都需要一系列手動的流程:測光、根據場景確定圖片景深並選擇光圈、構圖、調整快門速度、過片、最後按下快門。這一溜的手續讓我愈發的感覺拍照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我不需要花時間去琢磨數碼相機上一系列強悍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參數,相反,我只要管好光圈,快門,構圖就行了。剩下來的,就是去尋找好的風景和故事,控制光線,最後記錄下來。這一切的一切,與情懷無關,與裝逼無關,只是覺得這是一份態度而已,追求簡化的態度(主要是膠片機便宜的價格 )。漸漸的,我就給自己深深地種下了一顆膠片的小草,然後就是跳坑跳的義無反顧啊。這款相機購買與ebay上的日本賣家,因為當時在產品介紹上看到「EX+++++」這個標示,第一個反應就是:卧槽,這麼多個加,成色這麼好! 還有附送一個紅色的皮套,整體價格2000RMB出頭,感覺很划算的樣子。

於是拿起信用卡,paypal上點擊支付,走你!

最後加上EMS的運費(250RMB)和稅(200 RMB),到手的價格大約在2500 RMB左右。鏡頭用的是AIS-50 f/1.4的頭,在上海星光攝影城買的,跟老闆砍價磨價,折騰了半天,最後以1100塊的價格拿到手,成色極新,加一片UV鏡。外觀展示在上圖之前,還是繼續叨叨兩句,想要先簡單介紹一下這款頂尖毒物。關於尼康F3,借用圖蟲上的一句話:或許這是被不少文青最為忽視的經典相機。1980年就發布的Nikon F3擁有著超越FM2的功能,以及不輸於FM2的做工(相對於文藝清新的FM2,我個人還是更傾向於選擇粗獷剛毅的F3)。相機機身是黃銅,用料和做工都是十足,外形漂亮大方。老一輩的Nikon F3,沒有現在泥坑的掉渣門,排線門等等,有的只是露銅戰鬥成色,傳說中永遠用不壞的神器(很耐用而已啦)。下面上圖(相機的圖片均是用手機拍攝,拍的很隨意,就把相機按在書桌上一頓拍 ,

也沒有什麼後期,各位看官別介意

剛毅的外形,由設計師喬治吉烏里奧設計。相機拿在手裡,感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手柄側有一條紅線,尼康也一直作為傳統在保留著。現在「紅褲衩」什麼鬼。

背面碩大的觀景窗,明亮清晰。視野很大很亮很清楚,據說取景視野可達到100%。真的真的很大很爽~相比於我之前用的Olympus-om1,單單取景窗的使用體驗,感覺就完全不在一個等級上了。

一塵不染的膠片艙,橫走鈦簾

然後就是Nikon F3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可以拆卸的取景器,取下之後就變成了腰平面取景器,極度適合偷拍有沒有?對於我這種掃街技術不夠硬的渣渣,經常拍照因為手速不夠快就會被路人說,這個功能對我來說簡直就是福音!下次我可以假裝我在檢查

照相機

,然後偷拍~(相框里的是橡皮章印的艾斯,哈哈哈 )

這個取下來的取景器真真是分量十足啊,據說是一整塊的光學玻璃打磨成的五稜鏡,外殼包裹一層銅,真的很厚道!

鏡頭:尼康ais 50/1.4,鏡頭結構6組7片。某一日,無所事事去逛上海星光攝影城的時候,看到這個鏡頭裝在FM2上,瞬間被毒到。跟老闆多方討價還價之後,從FM2上強拆下來,對!我就是土匪! (老闆想要套機出的)。鍍膜完整漂亮,無霉無霧無塵,我不會看有沒有翻新,但是1100的價格外送一塊UV,買到這個頭,我已經很滿足了。

有如碧波清泉一樣的大光腚尾玉。卡口還算新,沒有被磨得很過分。整個鏡頭對焦流暢,行程手感均勻,沒有鬆鬆垮垮的感覺。金屬質地的鏡頭拿在手裡沉甸甸的,感覺和F3很搭配。

合體!紅色的皮套是買相機的時候附送的,一般我出門拍照的時候都會套著,因為套一下更安全嘛~

一張連帶著135膠片的全家福,一直以來拍的都是彩富,富士C200和Ektar 100是一般選擇用的膠捲。那捲伊爾福delta 100一直放著,也沒有很好的契機去拍他,因為黑白卷總感覺不太好把握,所以在找到合適的題材之前,我還是把它繼續收藏著。

夕陽下的Nikon F3。當時本來拿著這台機器在陽台上等候著落日,突然發現:好像相機本身就很美啊,於是就拍到這樣的一張照片。

使用感受

說到使用感受,我認為不能不提的就是相機的測光功能了。現在市面上很多的老式膠片相機,由於年代老舊或者其它的原因,要麼是無法買到合適電壓的電池進行測光(如Olympus om-1),要麼就是因為機身老化導致測光不準。但是我買的這台Nikon F3完全沒有這個問題的存在。Nikon F3的測光模式是TTL偏重中央全光圈開啟式測光。電池用2枚1.55V的SR44氧化銀電池或者2枚1.5V的LR44鹼性電池。我用的是SR44。在拿到手的第一時間,我檢查的就是相機的測光功能。將F3在A檔下的測光結果對比於手機上的測光APP(LightMeter)所得到的結果,結論就是相機測光準確的令人髮指。

對於老式膠片機,我認為測光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因為這是一個影響出片效率的很關鍵的因素。試想一下:當我們碰到一個轉瞬即逝的景物的時候,我們還需要拿起手機先測好光,調好快門速度,然後對焦,再按下快門….這樣是不是很傻?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

相對比與外表的陽剛,Nikon F3的操作體驗卻是很細膩周到。過片不生澀,輕輕一板,一張底片就流暢地滑過了。

好了,不再多說了,繼續上圖。以下的照片是Nikon F3試拍的第一卷,膠片是富士C200,掃描是富士SP3000,因為上傳格式大小不能超過8M,所以我在PS裡面調整了圖片的尺寸,因此可能會不夠清晰或者顆粒感,看官請勿介意。

沖掃委託在淘寶上的畫英雄。甩個鏈接先:https://hz-photo.taobao.com/shop/view_shop.htm?spm=a1z0k.6846577.0.0.2XIPaj&shop_id=36189437

這張照片是拍攝於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的某一個陽台上,展覽看的累了,來看看佇立在陸家嘴的上海中心和開瓶器。個人認為膠片拍攝的效果,影響的因素主要是鏡頭,底片和掃描儀這三個。在以高清大格式掃描的時候,C200+ais50的搭配,出的片顆粒比較細膩,解析度也還挺高的。可惜上傳不了那麼清晰的圖片了,這張圖片有所壓縮的。

高聳的南浦大橋,開車或者坐車晚上從上面經過的時候,可以直接看到上海陸家嘴和浦江沿岸的燈火通明

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我趕過去拍照的時候,恰逢上海雙年展。大煙囪被改造成了溫度計。

上海張江。這裡其實是一個比較繁華的商圈,每逢周末的時候,會有小馬車游巡。不知道為什麼,這張掃出來好像有漏光,還是眩光?不過看上去也別有一番風味,所以就懶得去追究原因了。

長泰馬兒

這張圖片拍攝於上海雙年展——「上下求索,何不再問」

圖片拍攝於上海雙年展

圖片拍攝於上海雙年展

圖片拍攝於上海雙年展——場館內燈光

總結由鋼筋鐵骨穿透著得Nikon F3,是一台抓在手裡去「戰鬥」的相機,而不是拿在手裡把玩或者擺pose的機器。把他當成是自己的唯一一台相機去記錄生活,我想是他最好的歸宿。這台相機一!點!都!不!文!藝!適合糙漢子~ 缺點:全金屬的機身抗在手裡,有點沉重,建議肩帶買寬一點的,為了自己的脖子。從最早開始玩膠片相機,我拍的照片不多,大概只有10卷不到的樣子,但是按下去的每一次快門,也都還是很認真的。儘管如此,之前拍的感覺不錯的照片現在反覆的看的時候,都會覺得不經看,說白了,就是一張張沒有「精神」和內涵的照片,更不敢妄言自己是在攝影。接下來應該還有的是長路要走啊:曝光,構圖,色彩和圖片主題。 寫在這裡也是為了給自己立一個flag,告訴自己以及分享給各位看官:拍照實在是一件嚴肅的事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