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最震撼的十大抗日金曲來襲!

十四年抗戰,誕生了多少經典歌曲。有的溫婉柔情,寄託著對家國的綿綿哀思,有的慷慨激昂,唱出對敵人的刻骨仇恨。它們響徹大江南北,長城內外,鼓舞著全國人民萬眾一心、同仇敵愾,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抗擊日本侵略的偉大鬥爭中。

這些跨越歷史的烽火戰歌,直到今天聽來,仍然讓人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松花江上

松花江上鄧文洯;蔡國屏 - 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這是1935年張寒暉在西安目睹東北軍和東北人民流亡慘狀而創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民眾以至人民的悲憤情懷,被譽為《流亡三部曲》之一。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在西安,張寒暉耳聞目睹了幾十萬東北軍和人民流亡悲痛的聲音與慘景。他到西安北城門外東北難民集中的地區走訪,以此創作出《松花江上》的歌詞,並以北方失去親人的女人,在墳頭上的哭訴哀聲為素材,寫成《松花江上》的曲調。

《松花江上》喚醒了民族之魂,點燃了中華大地的抗日烽火。「西安事變」前夕,西安愛國青年去臨潼請願時,行至十里鋪,張學良驅車趕來,勸導學生勿去臨潼,怕有危險。這時,有人唱起了……「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歌聲悲壯,令人斷腸。張學良沉痛地說:「請大家相信我,我是要抗日的……我在一周之內,用事實來答覆你們。」可以說,這首歌對「西安事變」起到了一定推動作用。

1937年除夕,周恩來也提到:「一支名叫《松花江上》的歌曲,真使傷心的人斷腸。」上個世紀60年代,周恩來指示,將《松花江上》編進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可見當年這首歌曲的流傳和對人民抗戰,有著巨大的影響。

義勇軍進行曲

義勇軍進行曲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合唱隊 - 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

這是由黎錦暉作詞,聶耳作曲,后田漢重新作詞的革命歌曲,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國歌,並於2004年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1934年春,上海電通公司為了支援抗日救亡,聘請田漢寫了一個文學劇本,田漢創作了名為《鳳凰的再生》(后改名《英雄兒女》)的劇本梗概,但就在影片籌拍之時,田漢被反動當局以「宣傳赤化」的罪名逮捕。1935年2月,去監獄里探監的同志輾轉帶來了田漢在獄中寫在香煙盒包裝紙背面的一段歌詞,這就是《義勇軍進行曲》的原始手稿。

聶耳得知后,主動要求譜曲並很快就完成了曲譜初稿,後來又在躲避國民黨政府追捕的顛沛流離中完成了曲譜定稿。1935年4月18日,聶耳到達日本東京,又修改了《風雲兒女》主題歌的初稿並三次修改歌詞,曲譜定稿后,寄回。

聶耳從日本寄回來的歌詞譜曲的名稱只寫了三個字「進行曲」,電影《風雲兒女》投資人的朱慶瀾將軍便在前面加上了「義勇軍」,歌曲命名為《義勇軍進行曲》,由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成唱片,於1935年5月16日公開發行。

大刀進行曲(又名《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大刀進行曲解放軍空政文工團合唱隊 - 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

這是作曲家麥新1937年7月在上海為歌頌當時在長城附近用刀殺日軍的國民革命軍第29軍「大刀隊」而作。

1933年3月,宋哲元率領的第二十九軍「大刀隊」在喜峰口與日軍展開白刃格鬥,鬼子橫屍遍野,第一次嘗到了大刀的厲害。二十九軍的勝利和大刀隊的英雄事迹頓時傳遍全國。年僅23歲的作曲家麥新受到大刀隊英勇事迹的感染,一氣呵成譜寫了《大刀進行曲》的詞曲。

《大刀進行曲》還被翻譯成多種文字,產生了國際性影響。當時,世界反法西斯陣線 42 個國家曾在巴黎舉行反法西斯大會,音樂家任光指揮旅歐華僑在會上演唱《大刀進行曲》,激越澎湃的旋律引起各國代表的強烈共鳴。他們說:「的現代歌聲蘊藏著的無限希望,也增強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必勝信心。」

長城謠

長城謠周小燕 - 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

這首歌是潘孑農、劉雪庵1937年「七·七」事變后在上海創作的,原是為電影劇本《關山萬里》所作的插曲。

影片講述一位東北的京劇藝人,「九·一八」事變后,攜妻女流亡關內,在顛沛流離中,自編小曲,教育幼女牢記國讎家恨的故事。故事裡,幼女在流亡途中走失,被一音樂家收養。後來,在支援東北抗日義勇軍的募捐演唱會上,幼女演唱了一首《長城謠》,這是音樂家根據幼女父親編的小曲譜成的。這首歌使他們父女團圓,卻仍然回不了家鄉。

1937年春,上海藝華影片公司開始拍攝潘孑農編劇的《關山萬里》,潘孑農邀請劉雪庵為影片配樂。由於上海八一三事變發生,影片沒有完成,但是劉雪庵把已經完成的影片插曲《長城謠》刊載在自辦的刊物《戰歌》上。很快《長城謠》被一些青年抗日宣傳隊的演唱。

不久,青年歌唱家周小燕在新加坡應百代唱片公司邀請,演唱灌制了《長城謠》唱片,這首歌曲更加廣為傳唱,感動了廣大僑胞,他們踴躍捐款、捐物,有的憤然回國參加抗戰,支援打擊侵略者。

游擊隊歌

游擊隊歌人民解放軍總政歌舞團合唱隊 - 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

這首旋律輕鬆流暢,生動活潑的歌曲是賀綠汀1937年創作的。

「八一三」事變爆發后,賀綠汀隨上海文化界救亡演劇一隊沿滬寧、隴海、同蒲鐵路線作抗日宣傳工作,於1937年底到達晉西南的臨汾,住在城郊的劉村八路軍辦事處。在一個冰冷的煤倉里,他一夜之間連詞帶曲寫下了這首著名的軍旅歌曲——《游擊隊歌》,「獻給八路軍全體將士」。

這首歌在洪洞縣高庄召開的八路軍總司令部高級將領會議的一次晚會上首次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它準確刻畫出我游擊健兒機智、靈活的英雄形象,歌詞接近我軍游擊戰法,尤其是「沒有吃,沒有穿,自有那敵人送上前,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受到與會的朱德、劉伯承、賀龍、任弼時等的一致好評,認為當時部隊正需要這樣的歌曲。

歌曲隨即在華北各敵後根據地傳唱開來,並迅速流傳到全國各地。1938年夏,賀綠汀又將其改編為四部混聲合唱曲,成為20世紀最經典的合唱單曲之一。

在太行山上

在太行山上中央歌劇舞劇院歌劇團 - 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

這首歌創作於1938年7月,是為在山西境內浴血奮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抗日軍民而創作的一首合唱曲。桂聲濤詞,冼星海曲。

「七七事變」爆發后,愛國知識分子桂濤聲在隨游擊隊轉戰陝西省陵川縣的過程中,目睹了太行王莽嶺的「千山萬壑」后,又親身感受到了抗日軍民才是真正的「銅壁鐵牆」,觸景生情,醞釀半年的詩篇《在太行山上》從心底迸發了出來,他隨手寫在香煙包裝紙上。

1938 年 6 月的一天晚上,桂聲濤找到冼星海,請他為太行山區的戰友們譜一隻隊歌。冼星海接過桂濤聲寫在煙盒上的歌詞,反覆琢磨、構思,連夜將歌詞《在太行山上》譜寫成一首兼有抒情性和進行曲風格的二部合唱曲。

該曲寫成后,在漢口進行首演時,觀眾掌聲不斷,隨即傳遍了全。太行山的游擊隊都以它為隊歌。這首充滿了抗日軍民革命激情的旋律,使每一個人都肅然產生愛國主義的豪情壯志。

歌唱二小放牛郎

歌唱二小放牛郎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少年廣播合唱團 - 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抗日戰爭時期,在河北省淶源縣出現了一位全國聞名的抗日小英雄,他姓閻,因是村中的孩子王,所以稱為王二小。

據當時晉察冀軍區一軍分區司令楊成武回憶,王二小與一軍分區的一個連長關係很好,淶源縣當時屬一軍分區。王二小犧牲時才十三歲,在日本鬼子掃蕩一條山溝的時候,為了掩護幾千名老鄉和幹部,他不顧自己的生命危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氣急敗壞的日本鬼子把王二小挑在槍尖摔死在大石頭的上面。幹部和老鄉因此脫離了危險。

英勇犧牲的王二小事迹很快傳遍了解放區,每一個老鄉都含著眼淚,歌唱二小放牛郎,《晉察冀日報》在頭版報道了王二小的英勇事迹。晉察冀邊區的文藝戰土方冰和劫夫很快創作了全的著名兒童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到敵人後方去

到敵人後方去解放軍空政文工團合唱隊 - 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

《到敵人後方去》由趙啟海作詞,冼星海譜曲,1938年9月在武漢完成。

1938年初,趙啟海和冼星海在武漢結識並開始合作。1938年9月,周恩來到武漢視察抗戰宣傳工作,在為所屬演劇隊報告當前局勢時,重點闡述了毛澤東《論持久戰》的戰略思想,強調要挺進敵人後方開展群眾運動,獨立自主進行游擊戰爭。

這場報告啟發和鼓舞了在場的趙啟海和冼星海。「為了響應黨的號召,他們創作了一系列以敵後抗日為主題的歌曲,《到敵人後方去》是其中傳唱度最高的作品之一。

「到敵人後方去,把鬼子趕出境。不怕雨,不怕風;抄後路,出奇兵;今天攻下來一個村,明天奪回來一座城。叫鬼子顧西不顧東,叫鬼子軍力不集中。」

通俗易懂的語言,朗朗上口的旋律,這首刻畫豪邁勇敢的游擊戰士、波瀾壯闊的人民戰爭的《到敵人後方去》,很快就從武漢三鎮傳到了全國,鼓舞廣大人民群眾抗戰到底的決心和勇氣。

保衛黃河

保衛黃河國家交響樂團 - 黃河大合唱

《保衛黃河》是《黃河大合唱》第七樂章。歌曲採用齊唱、輪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廣泛的群眾性,是抗日軍民廣為傳播的一首歌曲。

1939年,冼星海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詩人光未然,聽其朗誦《黃河吟》聽其講述黃河呼嘯奔騰的壯麗景象遂盪其共鳴,樂思如潮。創作一星期,半月之內又完成了該作品八個樂章及伴奏音樂的全部樂譜。寫就了這一時代的中華民族的音樂史詩。

全曲採用了進行曲體裁、以短促跳動、振奮人心的音調、響亮的戰鬥口號、鏗鏘有力的節奏,以快速大跳的動機和逐步擴張的音型,使歌曲充滿力量的感情,形象地刻畫了游擊健兒端起土槍洋槍、揮動大刀長矛,在青紗帳里、萬山叢中,為保衛黃河、保衛全而戰鬥的壯麗場景。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魏金棟 - 正義之聲—100首優秀抗戰歌曲集

《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創作於1956年,蘆芒、何彬作詞,呂其明作曲,是電影《鐵道游擊隊》的插曲。

鐵道游擊隊,是抗日戰爭時期活躍在現山東濟寧微山湖一帶為主要區域的抗日武裝。該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25日,由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成立時稱「魯南鐵道隊」。人員最多時達300餘人。鐵道隊揮戈於百里鐵道線上,截列車、打洋行、毀鐵路、炸橋樑、與日偽展開殊死搏鬥。令日偽聞風喪膽。鐵道隊還成功護送劉少奇、陳毅、羅榮桓等領導人以及千餘名抗日將士過境。

曲作者運用山東民歌中富有典型意義的音調創作了這首有濃厚地方色彩的歌,表現了游擊隊員在艱苦環境中的堅強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隨著影片的放映,這首歌曲贏得了廣大群眾的喜愛,在全國傳唱幾十年而不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