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在江西上大學要多少生活費?有人12年前每月花2000元

江西網訊 記者焦俊傑報道:轉眼已到開學季,一大批新鮮「血液」將步入校園。關於學校,人們都有著許多難忘的記憶,或甜蜜,或苦澀,無論何種情感,都是人生軌跡中重要一環。對此,江西網特推出重磅策劃——關注開學季。8月24日,推出第一篇,一起來談談「學校生活費那些事」。

日前,有兩則新聞引髮網友熱議。一是媒體調查顯示,近3成在京大學生月生活費超1600元 社交開支僅次於吃穿;另一條是重慶,一大學生認為父母給的1500元生活費太少,為了多要500元生活費,躲網吧抗議逼父母妥協。於是乎,「大學生生活費」的話題,勾起許多人的回憶,被炒得火熱。

對於從此在外獨立生活的兒女,父母給多少生活費才既不苦了孩子,又不讓孩子學壞?在江西讀大學每月要花多少生活費?8月23日,記者採訪各個年代、各個年齡段的人群,了解他們在江西上大學時的生活費使用情況。

70年代:伙食+買書 每月花費15元

1978年,恢復聯考第一年,胡煒作為應屆生考上了南昌衛校大專班。

「那時候讀書不要錢,課本費、學費都不要。」胡煒介紹,學校根據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發放助學金,胡煒每個月可以領到15元助學金。

靠著每個月15元的助學金,讓胡煒度過了豐富多彩的大學生活。「那時候,食堂都是固定套餐,學生沒得選,一個月吃飯要花11元。」回憶起快過去40年的大學生活,胡煒對每個細節都記得很清楚。胡煒做了個對比,那時候一斤肉只要7毛錢,一個中等家庭每月每個人的餐飲費用8元左右,所以學生每個月的伙食達到中等以上水平。「那時已經算吃得蠻好了。」胡煒笑著告訴記者。

胡煒說,相比現在,同學們的課外生活不怎麼花錢,還更有趣好玩。「改革開放初期,各種思潮湧來,同學們都滿懷激情和理想,大家看書的氛圍很濃。」胡煒以自己為例,除了吃飯的費用,剩下的4元基本上買書用了。「課外時間,同學們要麼在各類興趣小組『指點江山,激揚文字』,要麼在操場上揮灑汗水。」

80年代:娛樂、社交不花錢 同學間差別不大

進入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祖國建設熱火朝天,九江的黃先生1982年考入九江師專,學校每月補助伙食費17.5元。「按照當時的生活水平,這些錢完全夠每個月吃飽。」

「除了學校的伙食補貼,家裡每個月還給10元的生活費。」黃先生介紹,娛樂、社交不花錢,5塊錢用來買書,另外5塊錢用來置辦一些生活用品。

「改革開放初期,大家的日子都過的差不多。」黃先生說,身邊有的同學家裡不給生活費,靠節省伙食費作為其他費用,每月家裡給10元已經算多的了。

90年代:每月200元屬中等水平

「沒有電腦,沒有手機。」 1993年,江西大學、江西工業大學合併組建新的南昌大學,當年考入南昌大學的肖先生這樣描述大學生活。

「食堂吃飯每餐2元左右,平均下來一個月吃飯花費150元左右。」肖先生介紹,加上每個月的外出聚餐等一些簡單的娛樂活動,每個月平均200元左右。「在當時這已是屬於中等水平的花銷了。」

而家住新建的付先生情況比較特殊,1992年入讀江西師範的他已經31歲,當時,國家為提高在職人員的技術水平,一部分在職人員入讀大學。「當時,我算是比較年輕的,還有比我年齡更大的。」

「除了學校每個月補貼的50多元,自己只需要掏30塊錢生活費。」談起那個時候的生活,付先生認為很節省,但並不覺得苦。食堂吃飯每餐控制在1元錢以下,除了吃飯,基本沒什麼花銷。由於已經成家的緣故,每到周末,付先生就騎著行車回家去了。「那時候,基本沒有娛樂開銷,平時生活比較簡單。」付先生告訴記者。

21世紀:物質生活發生巨變 選擇多樣花費不一

時針指向21世紀,人們的物質生活發生了巨變。2005年考入江西師範大學體育教育專業的余堒感受最深,父母每月給他2000元的生活費。「家裡生活條件較好,加上父母比較開明,不會對自己的花銷卡的很緊。」

余堒的花銷主要分為三塊,餐飲500元,娛樂1000元,社交500元。余堒說,平時在學校沒什麼花銷,在食堂吃飯,每餐5塊錢管飽,所以校內伙食不需要花很多錢。「主要的花銷在娛樂和社交上,周末和同學去外面逛街、吃飯、唱歌比較多,加上平時購置一些衣服、生活用品。」

余堒告訴記者,在同學中,自己的花銷算很高的,每月2000元的生活費在2005年不用愁不夠用。對於前段時間重慶一大學生向父母要2000元生活費,余坤認為,主要看學生家庭承受能力,每個人該量力而行。

和余堒不同,2008年考入宜春學院的吳金波生活費則要少得多,來自鄉下小山村的他家裡貧窮,從進入大學開始就做各種兼職,每月1000元左右的生活費也基本來源於此。

性格外向的他擅長於各類交際,所以餐飲+社交佔了每月生活費的90%,除了這些,娛樂+網購只佔10%。「每月1000元的生活費基本夠用,其他基本不花錢。」吳金波笑著說,他的每月花銷在同學中屬於較低水平。

而2014年考入南昌航空大學的小鄭給記者算了一筆很詳細的賬,「每月用於吃飯600-700元,加上生活用品和零食水果、充水卡150元,這是每月基本的。」此外,小鄭每個月給自己買一件衣服200元,聚餐100元,網購50元,買書100元,每個月按情況分配,差不多1200元。

小鄭笑著說,我的生活費花銷不具有女生代表性,因為基本不買化妝品。在小鄭的消費觀里,怎麼消費主要看自己有多少錢,有就多花一些,按照父母按月打錢基本不會剩多少,有時候,也會攢著錢出去旅遊。

大學生生活費的變化,折射的是時代的改變。改革開放近40年,物質生活獲得極大豐富,大學消費從單一的食堂消費走向了豐富多彩的娛樂、購物等多樣化消費。

那麼大學生每個月花多少錢才合適?筆者以為,個體情況千差萬別,每個學生應視家庭情況而論,就像一位受訪者所說,有錢可以多花點,沒有就少花點。況且,大學的主業是學習知識,生活費上量力而行、理性消費才是正解,能省則省也是美德。

細數大學生活費的使用情況,對於早已走出校門、成家立業的那群人來說,是對青春的一次懷念,而對正在象牙塔品讀詩書、靜享美好時光的那群人而言,則是一面反觀自己的鏡子。筆者以為,大學生活,真正重要的不是你每月花了多少錢,而是多年以後,回首風華正茂的四年,你是否無怨無悔,有所為,有所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