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32歲女子總覺得自己「快死了」 但各項檢查中都沒有異常

作為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謝健在門診中會遇到一些特別的患者:有些患者表現出了臨床癥狀,但在各項檢查中查不出異常,比如說覺得自己心跳過快、難以呼吸,但心電圖等檢查卻很正常,「明明生病了又不像有病」;另一種是發現疾病後卻無法解釋臨床癥狀,比如有些患者覺得自己總是噁心、胃脹、嘔吐,很像胃炎卻又不是,「得病了卻不知道怎麼治」。

事實上,這些病都是「心病」。

他們都被同一個病症困擾多年

正所謂心病還需心藥醫。去年12月,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晴病房啟動,創建了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心晴病房管理模式。現在,醫院已經在耳鼻咽喉科、呼吸科、心內科、醫學美容科、神經內科、消化科六個科室開展此項工作。

可能很多人還是很好奇,什麼是心晴病房,看了下面幾個發生在心晴病房的「讀心」故事,你就知道了。

【地點:耳鼻咽喉科】

老羅今年60多歲,6年來,他一直覺得有「嗡嗡」耳鳴的癥狀,打著「飛的」到國內、外大大小小的醫院都看過,加起來多達50多家。但是,老羅依舊覺得自己的耳邊,每天有上百隻蜜蜂在飛。

市一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張海生接診后發現,老羅耳鳴一直不好的重要原因其實是焦慮:耳鳴引起的焦慮,焦慮又加重了耳鳴,導致了惡性循環。

目前,經過規範的抗焦慮治療后,老羅耳邊的蜜蜂終於都「飛走」了。

【地點:呼吸科】

50多歲的費女士,十年來總是感覺自己一口氣接不上來,把杭城所有設有呼吸科的醫院都跑遍了,都沒查出毛病,情況也沒有半分好轉。前不久,她又到了市一醫院呼吸科就診,各項檢查后,呼吸科要求臨床心理科為其進行會診。

張海生接診后,簡單地教了費女士「848呼吸法」后,她就感覺自己一下子活過來了,氣也順暢了。

張海生告訴記者,其實費女士是因為她長期處於緊張和害怕狀態,總以為自己一口氣會悶過去。

【地點:心內科】

32歲的朱小姐,一年要打「120」30多次,連「120」司機都認識了她。每次抓起電話,她都會說:「我快要死了,你們趕緊來救我!」,然而一送到醫院,經過檢查后,她又感覺自己好了,被醫生們稱為「急診室的常客」。

張海生解釋,朱小姐其實患的是焦慮障礙中的一種,叫驚恐障礙,發作時,會出現瀕死感,氣接不上來、胸悶,很像心臟病發作。

「這樣的患者具有口袋常備速效救心丸、不敢獨處、手機不離手、害怕去公共場合等特徵。」張海生提到,在心血管科最高發的冠心病和高血壓人群中,抑鬱發生率分別為9.2%和4.9%,焦慮發生率分別為45.8%和47.2%。心血管病人的心理問題在世界範圍內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

【地點:醫療美容科】

43歲的王女士,一直睡眠不好,從10年前開始,就有服用安眠藥的習慣,但3年前,因為生二胎開始停了葯。

一個月前,她在美容院打了瘦臉針后,自己上網查看,發現網上描述的副作用都在自己身上表現出來了,自己感覺跟毀容了一樣,整天不敢出門,甚至還動過自殺的念頭。

一周前,她到張海生處就診,被診斷為抑鬱症。

張海生說,醫療美容科的求美者中,精神心理障礙的發病率達30%-60%,並且求美者的術前、術中和術后都會出現明顯的心理變化。

「像很多有體象障礙的患者,在早期就要有識別,並不建議做整形。」他說,「這些心理障礙可能會導致潛在的醫療糾紛,但對求美者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求美者的滿意度。

【地點:神經內科】

42歲的方女士,既往有癲癇病史,1個月前,因為癲癇再次發作,入住神經內科,但是這次抗癲癇的藥物卻沒有明顯的效果,依然每天發作。

經臨床心理科會診后,大家發現,方女士這次並非真正的癲癇發作,而是癔症發作,後來,她經過暗示等心理治療,已痊癒出院。

張海生說,臨床上癲癇和癔症發作有時候很難鑒別,但是癔症發作前有一定的心理誘因,癥狀有誇張、表演色彩等。

【地點:消化內科】

就讀於某中學的初三學生小北,從一年前開始,就吃不下東西,一吃東西就脹。1米53的個子,原本90多斤的她,一下子瘦到了60斤。本以為隨著中考結束,這種狀況就會結束,沒想到愈加嚴重了。

在消化科住院的時候,張海生為其會診,最終診斷小北患了抑鬱症。

張海生提到,臨床上超過90%的焦慮抑鬱的患者都有胃腸道的癥狀,超過50%消化系統的疾病都會伴有焦慮或抑鬱,存在大量(發病率50-70%)功能性的胃腸道疾病(心身疾病)可以通過精神科干預改善。

心理病也會有生理表現

謝健表示,如果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診斷,很多病症卻依然存在,就應該跳出圈定的模式,考慮心理方面的問題。例如,許多患者雖然是焦慮症、抑鬱症,但也伴隨軀體化病症(身體不舒服或是身體上長時間表現出各類奇怪病狀)。

他表示:「這些患者如果不及時加以干預,會增加診療難度、住院時間延長24%並影響病房周轉率、降低治療依從性、增加用藥複雜性、增加軀體疾病複發率和死亡風險。」

據統計,綜合醫院各科室就診的患者中,罹患抑鬱或焦慮的患者比例高達16.5%。在如此數量龐大的抑鬱焦慮患者中,只有47%的患者被識別,其中,24%的患者接受了初始治療,9%的患者接受充分治療,僅6%的患者達到臨床痊癒。

同時,近年來全國各地院內患者自殺事件頻頻發生,51個專科和綜合醫院的6008名女性重性抑鬱症患者的調查分析顯示,每10個嚴重抑鬱的女性中,6名有自殺的想法,4名有自殺計劃,2名實施自殺。

「所以,對這些患者進行焦慮抑鬱、自殺風險等心理狀態評估,及時干預,可以提高患者治癒率,提高患者滿意度,降低患者自殺率,改善醫患關係。」謝健說。

來源:浙青網-青年時報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