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在家煮杯咖啡過夏天,但是咖啡壺你用對了么?

咖啡

天氣這麼熱,不想出門只想癱在家裡,但是又想喝一杯好咖啡,可以自己煮啊。在家煮咖啡,並不是有了咖啡機,在星巴克買了咖啡粉就可以煮好的,學問大了去了。你知道影響手沖咖啡的三個要素么?你知道怎麼用摩卡壺煮咖啡不苦么?咖啡大神來教教你這些咖啡壺的使用要領。

COFFEE

從作物轉變為一杯咖啡的旅程中,最關鍵的時刻就是沖煮過程。之前的所有努力、咖啡豆內所有潛力以及美味因子,都可能因為錯誤的沖煮方式而毀於一旦。遺憾的是,要煮壞一杯咖啡真的很簡單,但只要了解沖煮的基本原則,你就可以得到更好的結果,也更能樂在其中。下面是幾種家中最常見咖啡壺的使用方法,有了它們,別說你在家泡不好咖啡。

法式濾壓壺The French Press

法式濾壓壺(French press)又叫煮咖啡用壺(cafetière)或咖啡活塞壺(coffee plunger),或許是所有沖煮咖啡的方式中最被低估的一種煮法。它便宜、操作簡單,並且很容易煮出穩定的咖啡,每個人家裡幾乎都會有一個。

法式濾壓壺的一個獨到之處,是使用金屬濾網過濾掉咖啡粉。金屬濾網有相對較大的孔徑,咖啡中許多不可溶物質會留存在咖啡液里。這樣的咖啡有較多的咖啡油脂,以及一些懸浮的細粉渣,嘗起來更厚重、口感更紮實。缺點則是杯底為數不少的淤泥般細粉渣,不小心喝進口裡會有很不討喜的沙沙顆粒感。

下面介紹的沖煮方式,是專門為沖泡一杯最少量的細粉渣所設計的法式濾壓咖啡煮法,只需要多做一點動作和較多耐心,就會得到一杯很棒的咖啡,輕鬆帶領你認識咖啡中所有獨特的風味及個性。

使用法式濾壓壺沖煮咖啡可以得到較均勻的萃取,金屬濾網讓較小的顆粒保留在咖啡液里與水繼續接觸,進而泡出一杯具有飽滿紮實口感的咖啡。

水粉比例:75 g/l。想得到近似於手沖咖啡般的濃郁度,我建議用比一般水粉比例更高的比例沖泡。

研磨粗細:中等(medium)/細砂糖般的粗細。許多人使用法式濾壓壺時都把咖啡粉磨得很粗,但我不這麼想,除非你使用的磨豆機會製造出非常多極細粉末讓咖啡很快地變苦。

1. 咖啡豆秤重,開始沖泡前才研磨。

2. 使用適合沖泡咖啡、低礦物質含量的新鮮飲用水,煮沸。3. 將研磨后的咖啡粉倒入法式濾壓壺中,整壺放在秤上,如圖A。4. 倒入正確分量的熱水,倒水時仔細觀察秤上的重量數字,直到達到75 g/l 的水粉比例,盡量用較快的速度倒水讓所有的咖啡粉快速變濕。5. 咖啡粉與熱水浸泡4 分鐘,這段時間裡咖啡粉會浮在表面形成一層咖啡粉層。6. 4 分鐘過後,使用一支大湯匙攪散咖啡粉層,這會讓大部分的咖啡粉沉入壺底。

7. 此時細小的泡沫伴隨著些許的懸浮咖啡粉,仍然會留在液面上,使用大湯匙撈除並丟棄,如圖B。

8. 繼續等待5 分鐘,反正此時咖啡還很燙。等待時會有更多咖啡粉以及細粉末沉到壺底。

9. 放入金屬活塞,但是不要壓下。壓下的動作會產生渦流,

會讓原本沉在底部的細粉渣再次攪動上來。

10. 緩慢地透過金屬濾網將咖啡液倒出到杯中,快倒完時咖啡液中會有少許的細粉渣,假如你可以接受不把咖啡全部倒完這件事,你會喝到一杯美味又充滿風味的咖啡,同時還不帶渣。如圖C。

11. 靜置一會兒讓咖啡在杯中冷卻,然後就可以開始享用。

許多人建議完成浸泡時要將所有咖啡液都倒完,避免讓咖啡粉繼續浸泡導致過度萃取。如果你依照上述的方式製作咖啡,應該不會增加負面的風味,所以我認為那是沒有必要的動作。

手沖或濾泡式咖啡Pour-over or Filter Brewers

「手沖」一詞可用來形容很多種不同的沖煮方法,最常見的是過濾式煮法:讓熱水通過一層咖啡粉,在途中將咖啡粉的風味萃取出來,通常還會使用某些材質過濾咖啡粉,可能是紙或布,甚至是很細的金屬網。

簡易式杯上過濾器,可能自有咖啡沖煮的歷史以來就已開始使用,但相關的發明卻在較晚時才出現。一開始是材質為布料的過濾器,1908 年才由一位德國企業家梅莉塔· 本茨(MelittaBentz)發明了紙質過濾器。

使用手沖法沖泡咖啡時,給水的速率在整個流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目前市面上許多不同系列的沖煮器材和品牌,都是為了做同一件事,也各有不同的優點及愚蠢之處。往好處看,這種沖泡法背後的原理舉世通用,而不同的沖煮器材使用的沖煮技巧,也能夠輕易調整。關鍵原理使用濾泡式沖煮法有三項變因會影響咖啡的風味,很不幸的不能獨立視之,這正是為什麼要精確地測量咖啡粉分量及水量,特別是一早起床雙眼朦朧的第一件事是沖泡咖啡時。

1. 研磨粗細:磨得越細,熱水通過咖啡粉時就會萃取得越多,因為越細的咖啡粉表面積越大,水通過的速度也越慢,因此總體的接觸時間會增加。

2. 接觸時間:指的不只是水多快通過咖啡粉層,還包括要等多久才再次注水。我們可以藉由緩慢的給水達到延長沖煮時間的目的,以提升咖啡的萃取率。

3. 咖啡粉量:使用越多咖啡粉熱水就會花更多時間通過咖啡粉層,也會有更長的接觸時間。

為了重現一杯很棒的咖啡風味,三項變因必須儘可能地固定。舉例來說,假如不小心減少了咖啡粉量,別人可能會誤判為這一份咖啡是因為研磨粗細錯誤而造成沖煮時間太短。一不留意,我們就非常有可能產生混淆,且一直泡出不好喝的咖啡。

水粉比例:60 g/l。我建議所有的手沖式及濾泡式沖煮法都用此比例開始嘗試,但請記得多做點實驗,找出自己最喜歡的水粉比例。

研磨粗細:中等/細砂糖般的粗細,適用於30克咖啡搭配500克水。要衝煮單杯份請再研磨得更細一些;反之,要煮更多的分量請磨粗一些。

3. 當水壺持續加熱時,把濾紙放入濾杯中並用少許熱水先將濾紙淋濕,這有助於減少紙的味道融入咖啡,同時也可以提升濾杯的溫度。

4. 將咖啡粉倒入濾紙中,濾杯放在壺或杯子的上方,再把整個沖煮器材組置於電子秤上,如圖A。

5. 若用熱水壺直接沖泡,熱水煮滾之後等待約10秒鐘再開始沖泡;若使用手沖壺沖泡,請立刻將熱水壺內的熱水倒入手沖壺。

6. 搭配電子秤進行沖煮,注入大約咖啡粉分量兩倍的熱水。只要確認熱水足以浸濕所有咖啡粉即可。將濾杯拿起來轉一轉,以此確認所有咖啡粉都浸濕了。也可以用湯匙小心攪拌咖啡粉層。在進行下一次的注水之前等待30 秒,如圖B。

7. 緩緩注入剩餘的熱水到咖啡粉層,注水的同時要注意電子秤上的重量,並留意先前注入過的水量。將水往咖啡粉層的中間注入,試著不要注往濾杯邊緣,以免熱水沒有通過咖啡粉層就直接流往下壺,如圖C。

8. 加入足量的熱水之後,此時咖啡液面高度大約低於濾杯邊緣2~3厘米,用湯匙輕輕攪拌粉層,這會讓黏附在濾紙上的咖啡細粉脫落,如圖D。

9. 讓濾杯中的水持續滴漏,直到看起來沒什麼水的狀態,此時濾杯中的咖啡粉層表面看起來應該相對平坦。

10. 將濾紙及咖啡渣丟棄,把濾杯拿開,你就可以開始享用咖啡了。

假如你不滿意衝出來的咖啡質量,請先仔細思考想改變什麼參數。我建議可以先從改變研磨粗細開始嘗試,假如咖啡嘗起來較苦,有可能是過度萃取,下次沖泡時研磨刻度就必須改成粗一點;假如嘗起來很淡、尖酸或澀口,下次試著磨細一些。很快地,你就會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研磨粗細設定。

爐上式摩卡壺充煮Stove-top Moka Pot

摩卡壺的專利屬於1933 年的發明者阿方索・比亞萊蒂(Alfonso Bialetti),直到今天比亞萊蒂公司仍在生產這些十分受歡迎的沖煮器具。摩卡壺的材質仍然多是鋁製的(幾年前大家或許聽過一些關於鋁製品的謠言),雖然大多數人希望可以買到不鏽鋼材質。

下面介紹的摩卡壺操作方式,與大多數人使用的方式有點不同,但是此方法很可能也會讓即使已經很滿意自己煮出的咖啡的人覺得受用。我對摩卡壺最不能接受的一點是:它會讓熱水達到太高的溫度,因而萃取出非常苦的化合物。有些人也許特別喜愛這種苦味,但有一些人就是因為這樣而痛恨摩卡壺。下面介紹的沖泡技巧,可以幫助人們對這個長久以來被遺忘的沖煮器材重新找回值得尊敬的原因,並用另一個角度來享用摩卡壺咖啡。

為了煮出一杯好的摩卡壺咖啡,請選擇較淺的意式濃縮咖啡烘焙度或是略低海拔的咖啡豆來沖泡,這樣可以避免煮出苦味過強的咖啡。

但是因為摩卡壺的高水粉比例,以及相對較短的沖泡時間,要用來泡淺烘焙、密度較高或是酸味及果香特別好的一些咖啡,仍然有難度。我建議使用意式濃縮咖啡中較淺度烘焙的咖啡豆,或使用來自略低海拔的咖啡豆,我會避免使用深度烘焙的咖啡豆,因為摩卡壺本來就容易煮出苦味。

水粉比例:200 g/l。多數情況下,你沒辦法真正控制水 粉比例,只能把過濾器用咖啡粉填滿,然後將水倒入底座未達 泄壓閥的水位,因此實際上沒有多少空間可以改變沖泡品質。

研磨粗細 :較細研磨/精鹽般粗細,我不建議使用意式 濃縮咖啡那樣細的研磨刻度,這是許多人爭論的議題,我較 偏好略粗一些,因為希望咖啡中的苦味能減到最低。

1.開始沖泡前才研磨。將 咖啡粉填入濾器內並將粉整平,不要填壓。

2. 煮一壺適合沖泡咖啡、 低礦物質含量的新鮮飲用水。使用熱水的優勢, 就是整個摩卡壺在火爐 上加熱的時間較短,同時咖啡粉不會被熱壞, 即可減低苦味的強度。

3. 在摩卡壺底座倒入熱水, 達到泄壓閥底下的水位即可。千萬不要讓水超過泄壓閥,這是一種安全裝置,會讓底座過多的壓力排出,如圖 A。

4. 將裝滿咖啡粉的濾器就位,請先確認圓形橡膠墊圈完全乾凈,之後小心地組合整個摩卡壺。 如果上下座沒有完全密合,沖煮流程就無法順利進行,如圖 B。

5. 將摩卡壺放上火爐,開中小火,維持上方蓋子開啟的狀態。當下座的水 開始沸騰,蒸汽蒸汽產生的壓力會將熱水由中間的空心管往上推到咖 啡粉層的位置,火力越大壓力就會越大,也會越快完成沖煮流程,不過也不宜太快,如圖 C。

6. 在摩卡壺上座中,你應該看到咖啡緩慢地冒出來。 仔細聽,當你聽到一陣咕嚕聲時就該把火關掉, 並停止繼續沖煮。這陣咕嚕聲代表大部分的水 都已上升,同時開始有蒸汽蒸汽通過咖啡粉層, 那會產生更多苦味。

7. 要停止沖煮繼續進行, 就將摩卡壺底座用水龍頭的冷水冷卻,水蒸汽會凝結,讓內部的壓力消失,如圖 D。

8. 享用你的咖啡。

在將摩卡壺拆開清潔之前,要確認都冷卻到安全 的溫度範圍。清潔完成後必須確認各部位都是乾燥的, 存放時也不要把所有的結構鎖上,這樣會讓橡膠墊圈 更快老化。

電動式濾泡咖啡機 The Electric Filter Machine Method

電動式濾泡咖啡機最大的優點,就是省去很多猜測的工夫,並且提升了許多重現性,但仍需維持穩定的咖啡粉量,並注意替機器加入固定分量的冷水。撇開這兩點不談,剩下的工作我們可以放心信任這部機器。

不過,大部分的家用電動式濾泡咖啡機(尤其是廉價的機種),常常會煮出難喝的咖啡,主要是因為廉價機種沒辦法將水加熱到正確的溫度。想買一台濾泡咖啡機,要先確認它可以達到適當的沖煮溫度。美國精品咖啡協會及歐洲咖啡沖煮中心(European Coffee BrewingCentre)之類的組織都會替機器認證,我強烈推薦購買經過這兩個組織認證的沖煮機器。

以手沖咖啡一樣的方式,利用改變研磨粗細的方式來調整咖啡口味是較佳的方式。

我也會盡量避免購買有保溫墊的機器,將一壺咖啡放在保溫墊上保溫,會把咖啡的風味都煮光,導致一些不討喜的風味出現,你可以選擇有雙層真空保溫壺的機種。

水粉比例:60 g/l。我建議所有的手沖式及濾泡式咖啡的 沖煮法都用這個水粉比例開始嘗試,但是請記得多做點實驗找 到自己最喜歡的水粉比例。

研磨粗細:中等/細砂糖般的粗細,假如你要一次沖泡 500毫升到1公升的咖啡,研磨刻度就要放粗一些,有許多機種 一次可以沖泡到1公升甚至更多。

1. 咖啡豆稱重,要開始沖泡前才研磨。

2. 將濾紙放進濾杯中,開啟熱水鍵將濾紙淋濕。

4. 打開電源。沖泡流程開始時必須隨時留意,只要有一部分 的咖啡粉沒有濕潤,就用湯匙儘快攪拌。

5. 等待沖煮結束。

6. 將咖啡渣及濾紙丟棄。

7. 享用咖啡

以手沖咖啡一樣的方式,利用改變研磨粗細的方 式來調整咖啡口味是較佳的方式。

牛奶?鮮奶油?糖?Milk?Cream?Sugar?

現在我們手中有一杯咖啡了,要不要加牛奶和糖?許多對咖啡有興趣的人都注意到,咖啡產業工作者視牛奶和砂糖為一種禁忌。許多人認為這是勢利眼的行為,而加不加奶或糖常常是咖啡從業人員與消費者之間爭論的話題。

咖啡從業人員時常忘記一件事,大部分的咖啡其實都需要搭配某些東西才更容易入口。不當烘焙或煮壞掉的廉價商業咖啡,嘗起來有令人難以想象的苦味並且毫無甜味可言。牛奶或鮮奶油具有阻隔苦味的功能,砂糖則令咖啡更容易入口。許多人因此習慣咖啡里有牛奶及砂糖的味道,即使在拿到一杯仔細沖泡的有趣咖啡時亦然。這個舉動可能會導致咖啡師手、職業烘焙師或一名單純熱愛咖啡的人感到挫敗。

專業咖啡人士不喜歡用牛奶和糖來搶走咖啡本身的風味,如果想進入咖啡世界,建議先品嘗煮好的原味咖啡,再加入奶和糖

好咖啡應有來自本身的甜味,牛奶能阻隔苦味,卻也會搶走咖啡的風味與個性,掩蓋了咖啡生產者辛勞的結晶以及微風土條件產生的咖啡個性。我會建議在加入任何糖或奶之前先嘗嘗原味,如果黑咖啡狀態的風味令你難以入口,再進一步加入牛奶或砂糖。想探究咖啡的美好世界,必須從飲用黑咖啡開始,否則難以理解咖啡世界的美好。將時間及精力投資在學習如何欣賞咖啡之美,必能令你得到極大的回報。

文章節選自《世界咖啡地圖》,詹姆斯·霍夫曼 著

想和一大口去旅行的小夥伴讓大口君看到你們舉起的手好嗎?一大口決定把美食旅行團持續做下去,帶領更多小夥伴去我們心目中好吃好玩的地方。成都、杭州、廈門、汕頭,雲南、新疆、內蒙古……全國好吃的地方真的太多了。對美食旅行團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大口君,留言備註「加入尋味群」,大口君就會拉你加入我們的尋味群啦,大家一起交流互動,全國愛吃愛玩的朋友們在一起,肯定會有小火花噼啪噼啪的。



群里見。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