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兒童節 | 對孩子,這個世界夠好嗎?

兒時劉昊霖 - 兒時

文 | Soso

這是女兒上國小后的第一個兒童節。往年的今天,我和她爸爸會去看她在幼稚園的演出。上國小后也有表演,但家長就不能圍觀了。

今天我要去甲方那裡開會,原定開一天,我跟她說了白天沒時間陪她。結果半天就結束會議了。我興沖沖地電她說,我可以回家了。沒想到忽遭一盆冷水潑來,她說跟同學約了去同學姥姥姥爺家玩。未滿7歲的她,已經常常會有自己的安排,如果哪個周末我想跟她一起玩,還得提前約她的時間。雖然心裡不免失落,但也會默念一句:你開心就好!

嗯,健康、開心,這大概是所有為人父母的對孩子的願望吧。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開心這件事,孩子怎樣才能開心,開心與痛苦是絕對矛盾和對立的嗎?

前天去出差,火車上,我座位左上角一個大概四五歲的小男孩不知何故突然哭鬧起來。他媽媽在哄他,但一下沒有哄好,小男孩反而更大聲地哭鬧。這時,他前面大概隔著五六排的一個女士忽然發威,以超高分貝和尖銳的聲音喊:「別吵了,煩不煩啊,誰家的,管好你家孩子啊。」原先還溫和地試圖哄好孩子的媽媽,這時候變得不耐煩起來,不斷地跟孩子說:「你看你不乖,別人要來罵了,誰家孩子像你這樣……」blabla

在一個封閉的空間內,在一段長途旅行之後,孩子的哭鬧的確挺容易讓人煩躁。但是,如果說這位發飆的女士的邏輯是,這熊孩子,不能哭,哭了必須立即打住,就像機器人一樣通過摁下一個開關就能完全受控制,讓一個已經成年的人試圖忍耐嘈雜的環境帶給自己的焦躁不安,是不是應該相對更容易些呢?

其實,那個大吵大嚷的女士——雖然以維護公共秩序之名,那一刻在我眼裡跟那個哭鬧的孩子無異。我在朋友圈寫:我完全贊成在公共場合大人應管好孩子,不打擾到別人,但那些被熊孩子打擾到就大吼大罵孩子的,是否也應該反觀內心,看看自己匱乏了什麼。

//

之前大連女大學生打小孩的視頻,在網上炸開了鍋。讓我細思極恐的是,竟然不少網友留言說,打得好,最煩熊孩子。

這讓我想起費孝通先生之前說過的一段話:「孩子碰著的不是一個為他方便而設下的世界,而是一個為成人們方便所布置下的園地。他闖入進來,並沒有帶著創立新秩序的力量,可是又沒有個服從舊秩序的心愿。

很不幸,我也是個自己的孩子曾經在公共場合哭鬧打擾到別人的媽媽。但是,在國內和國外,我的處境迥異。

在國內,女兒哭鬧打擾到別人時,我有在哄她,希望她儘快平息——也許有人會問我為什麼不馬上把孩子抱離,這裡補充說下,我女兒從小長得比同齡人高一頭,是個很強壯的孩子,她兩三歲時,尤其是在哭鬧時,力氣特別大,想把她抱離並不容易,但是周圍的人會過來旁觀,並指指點點說我不會管教孩子,把我的焦慮程度直接提升三四個等級。

而在國外,女兒哭鬧時,雖然也有人過來看上一眼,但一般都是匆匆而過。之前我寫過,在悉尼海德公園,女兒曾因大哭差點讓一對老外夫婦報警,但他們也只是擔心我是拐賣孩子,問清楚情況以後,他們就離開了。更有一位自稱醫生的女士主動過來幫我哄孩子,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對女兒說:「你媽媽很愛你的,停止哭泣吧……」

我問了幾位在國外帶娃的朋友,分別是在德國的Yiying、在加拿大的大雨、在美國的Amanda、在澳洲的凱瑟琳和Ying Yang。我問她們,在國外孩子真的不會在公共場合大哭大鬧嗎?旁人被打擾到會怎樣?

這幾位麻麻給我的反饋是,的確很少看到有孩子在公共場合大哭大鬧。

Amanda說,在美國,媽媽們比較知道尺度不要把孩子激發到那種程度,如果是很小的小孩哭,周圍人也都體諒其實媽媽都不想小孩哭,已經儘力去緩和了。打小孩的事情更不會發生,不管是旁人打哭鬧的孩子還是媽媽打自己的孩子,一經發現,別人可以報警讓警察帶走打人的人。

Ying Yang則說,「就我在澳洲的經歷來看,澳洲普遍對小孩是非常友好的,兒童權益的保障也做的不錯,從大的政策到小的娛樂設施、育嬰室等。小朋友不哭鬧是不可能的,但確實旁人干涉、指責的少,這裡面有文化的差異,大家都是互相尊重起碼的邊界的,而且育兒是很私人的事情,大家有起碼的共識:怎麼教育孩子旁人是無權干涉的。」

這幾年流行一句話:「希望你被世界溫柔以待」,而我想說,在我們被世界溫柔以待前,先溫柔對待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上的人吧,尤其是孩子,那個在情緒控制上還做得沒那麼好的孩子。

//

而一說到溫柔對待孩子,尤其是我也曾因自家孩子哭鬧而受到旁人指責,我是不是對孩子在公共場合哭鬧這件事情不以為意甚至覺得理所當然?不是。

雖然大連女大學生打小孩事件中,女大學生的行為顯然不妥,但媽媽的表現也應受到指摘。我看到有篇報道說,被打女孩的媽媽稱,自打女兒出生后,全家人都愛如珍寶,從來沒有打過孩子一下……

這給我的感覺是,這個家庭對孩子過於寵溺,甚至到了不給孩子立規矩的程度。而在公共場合不打擾別人,應該成為規則之一,雖然孩子不一定每次都做得到,但應該讓她有這樣的意識,如果打擾到別人,至少應道歉。

比如大雨說,我孩子從小就知道公共場合不能大聲,這是基本的禮貌。

我想,曾經我們中的很多人受著嚴厲的教育,被要求做一個乖孩子,如果不聽大人的話就會被打罵,那種童年的陰影讓我們為人父母后,狠狠地發誓一定不能打罵孩子,與孩子平等對話,未料想又過猶不及,以至於忘了給孩子立起碼的規矩,並堅定地執行,並且給孩子立界限,讓TA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我也反省過自己的育兒方式,我推崇「溫柔的堅定」,或者「不帶敵意的堅持」,在實踐中卻不是時時都能做到,有時候是溫柔了卻不夠堅定,有時候堅持了卻又帶上了敵意。

凱瑟琳跟我分享了她一位朋友的故事。常常我們會說,只要粑粑麻麻做好自己,孩子不會差到哪裡去,但有時候也需要一些方法。凱瑟琳的這位朋友,是一個很有教養的媽媽,但是孩子在情緒管理方面很有問題。有一次這個媽媽帶著孩子到凱瑟琳家,孩子大聲哭鬧,影響到一同到此做客的朋友,只見這個媽媽很耐心地勸說孩子不要哭鬧,但對孩子來說絲毫不起作用。這時,凱瑟琳對她說,交給我。然後凱瑟琳很堅決地對孩子說,你現在是在我家,要遵守我家的規矩,你吵到別人了,請立即停止哭鬧,否則我要請你出去。這招看起來蠻狠的,卻恰恰立竿見影。

而Amanda則分享了她的time out大招,平靜地對孩子說,你這樣做是不對的,不尊敬別人,請停止,如果繼續哭鬧,心愛的玩具將會被拿走。另外就是要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她說:「有一天我帶小孩去博物館。給她買個她喜歡的動物。結果她出來就做錯事,弄掉我耳環。她知道自己錯了,一直找,因為很簡單,如果找不到,就要退那個動物。她很不願意,一邊哭一邊找。後來是找到耳環。不過她估計印象深刻,不能再做這樣的錯誤。」

Ying Yang是心理學博士,現在在悉尼的大學任教,她說,「關於小孩哭鬧,從父母的角度來說,首先做好預防準備工作,出行之前其實可以攜帶比較容易轉移小朋友注意力的物品,行程安排也盡量考慮小朋友的需求。其次,真的在公共場合出現狀況的話,第一是保持鎮定,小朋友的情緒會反過來受到父母情緒的影響;第二是堅持底線和原則,根據所在場合和對他人打擾程度的不同,考慮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吧。比如是在大街上或者開闊地,對他人影響不大,冷處理也是一種好辦法。但如果是在安靜的室內,對他人造成很大影響,我會傾向於盡量採取能儘快解決問題的方法。」

說了這麼多,最後,但願我們的一點努力,能夠讓這個世界變得對孩子,對我們自己都足夠地好。

祝大朋友小朋友

兒童節快樂!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