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大英博物館國博策展人 權威分享親子看展指南

以全球化的眼光看人類全部歷史

以最大程度平等的態度看每一個文明

2017年3月2日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覽

與你相約國家博物館

我們特邀

中方策展人

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閆志博士

做客博雅國小堂公益講座

3月2日 20:00

與你暢聊「親子看展指南

展品劇透

「 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 」 展覽,展出精選自大英博物館藏品中的100件(套)文物,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藉助文物的視角——遨遊世界歷史,展覽不僅致力於彰顯「以物述史」的獨特魅力,而且啟迪我們思考自身與人類創造物之間微妙的關係,展覽平等地看待人類曾經存在和當代仍然存在的各個文明,力圖發現每個文明自身的價值及其對人類歷史的貢獻。

印度文明印章,公元前2500—前2000年,出土於巴其斯坦旁遮普省的哈拉帕

儀式性球賽腰帶,公元100-500年,墨西哥韋拉克魯斯

薩珊國王狩獵盤,公元309-379年,可能制於伊朗

三彩文官俑,約公元730年,河南省

丟勒的《犀牛》,公元1515年,德國紐倫堡

觀展必備

BBC百集原版音頻

The history of the world》

介紹本次展出的45件文物

現已上線播呀FM,持續更新中...

掃碼收聽

以全球化的眼光看人類全部歷史

| 閆志(本展策展人)

歷史學博士,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主要研究古文字學和商周考古學,現任國家博物館副研究館員。

閆志: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這個展覽目前已經進入到施工製作,目前正準備施工製作。我們要用到的展廳的前一個展覽是卡達的珍珠展,昨天開始他們開始撤展,大概會有3天的時間吧,我們在1月中旬開始了展廳的基本建設和裝修,當然我們的圖錄也將在春節后出版。基本上這些展前工作在2月中旬之前就可以基本完成了,然後2月中旬開始進行布展。

布展進行時

中英雙方工作人員點交展品

問:之前都是在跟大英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溝通和接洽的過程中是吧?你在跟他們的接觸中,對他們的印象怎麼樣?

閆志:大英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從上之下非常敬業,這一點毋庸置疑。同時,因為這是大英博物館一手策劃的的全球巡迴展,所以他對每個國家要求都同樣的非常苛刻。

當然「苛刻」並不是一個貶義詞,我認為這是他們對他們的藏品以及這個展覽核心理念的一種堅持和維護,有些要求非常合理但非常高,比如說對展廳的溫濕度這些都不用說了,包括對於每一件展品的說明文字、中文翻譯的校對,他們都要去親自的審查和過問,包括我們展廳的設計、整個結構,包括展品擺放的位置等等,事無巨細都要過問。

當然在這種交流的過程中,對於我們也是一種提升,無論是從展覽的技術層面、還是展覽的態度、理念層面都是一個促進,這點是我非常欣賞的。

閆志:這次展覽的展品選擇是英方來決定,第一這是他們的藏品,第二,我們知道這個展覽是基於前館長麥格雷戈的那套書《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而且這個展覽的主策劃方是英方,這是一個全球巡迴展,所以在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博物館展覽的時候都由他們來決定展品,但我們也可以儘可能的跟他們協商和溝通,比如這次我們就在原文物清單里,撤換了2件和相關的展品。

《大英博物館世界簡史》尼爾·麥格雷戈 著

閆志:展品的選擇一定是圍繞著這次展覽的核心理念展開的,這次展覽的核心理念就是以一個全球化的眼光來看人類的全部歷史

什麼是全球化的眼光?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全球化其實是突破了國家區域的界限,其實是一個全球一體化的概念,表現在今天是一個全球經濟一體化、消除貿易壁壘,以WTO為代表的世界經濟組織,致力於消除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壁壘,使貨能暢其流、人能盡其用。人員的流動和商品的流動追求一種無邊界的境界

因此,從這個視角往回溯看人類的歷史,是否這個全球化過程只出現在當代或者是近現代?其實不然,通過梳理我們的這些文物和材料發現其實人類從文明誕生之初,甚至是人類進化的過程當中,這種全球化就已經啟程了。

全球化其實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理念就是「去中心化」,不再以所謂西方中心也好、天朝中心也好,就是沒有「中心」,這個世界是平等的,每個民族、每個文明、每個國家之間是自由的、平等的這樣一個理念。所以說全球史觀包括這套書的核心理念都是去除了以往的歐洲中心論這樣的思維方式,致力於去發現文明之間是如何互動的、如何互相支撐的,最後我們的結論是說:沒有一個文明是不依賴於其它文明的成果而存在的。所以在這種理念基礎之上,他們選擇的文物一定是可以在這個文物身上能看到很多文明影響的影子。

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這次的「第000號」,其實是序幕里的一件展品是一個「木乃伊的內棺」,這個木乃伊的內棺根據上面的銘文顯示它的墓主人叫做佘盆梅海特,她是一位女性的形象。所有有一點埃及學知識的觀眾都可以看出來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埃及木棺,但我們仔細分析,它的木頭其實是來自黎巴嫩,它上面黃金飾品的原料則來自於努比亞,就是今天的衣索比亞地區,它的瀝青是來自於中東,它的青金石來自阿富汗,沒有一件東西是埃及本土產的!包括它上面很多埃及本土神的形象很多也來自兩河流域。

所以說我們看到一件非常典型埃及文物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中發現很多當時地中海以及他們當時認為的世界所有地區的東西,從原材料到思想都彙集到了埃及這個地方。

「大洪水」記錄板,公元前700—前600年,出土於伊拉克尼尼微古城

實際上我們揀取任何一件文物都可以看到這種影子,包括我認為更重要的來自亞述的大洪水泥板,它提到了《聖經》里諾亞方舟的故事,但這個版本要比《聖經舊約》早400年。但最後人們發現這個還不是最早的關於大洪水的傳說,更早的是在《吉爾伽美什》,兩河流域的史詩。其實這個「大洪水泥板」就是《吉爾伽美什》的其中一段,但《吉爾伽美什》的成熟時間是在公元前1700年。

實際上《吉爾伽美什》中大洪水方舟的故事和舊約中方舟的故事幾乎一模一樣,除了名字不一樣,這就發現其實宗教也是互補的,它也是吸收了很多東西,包括波斯薩珊的銀盤裡面提到的瑣羅亞斯特教,瑣羅亞斯特教提倡的光明與黑暗這種二元神論的神學思想,實際上直接影響了基督教、伊斯蘭教,所以我們發現宗教也好、文明也好、貿易也好,我們不可能找到任何一個純粹的某一個文明的產物,它多多少少在歷史上、在同時代,吸收了很多其它文明的成果,所以在這個基礎上,他們儘可能選取帶有更多文明信息的文物,而不一定是特別精美的文物,這就是他們的選擇標準。

畢竟是世界史,我們也很關心我們國家有哪些文物會出現在這個展覽上?

閆志:我們現在經過調整之後應該有9件是跟有關係的展品,比如有良渚文化的玉琮,有西周早期的沬司徒疑簋,還有元代的青花瓷盤,唐代劉庭訓墓的文官俑……

從這些文物身上可以看到怎樣的全球一體化信息?

閆志:我們舉個例子,比如元青花瓷盤,我們說青花是的象徵,也是中華文化最基本的元素(之一),無論是08年奧運會開幕式還是周杰倫的風,我們都會把青花瓷作為極具特色的代表。但實際上我們追溯青花產生的歷史,當然我們說陶瓷史上講最早的青花有可能可以追溯到唐朝,但是現在還很難定論,它可能是一種藍釉,是不是和青花一脈相承還不是特別清楚。

我們能特別明確的是元青花,首先元朝是個蒙古帝國,其次青花的鈷料並不是產的,我們知道是產自伊朗,當時叫「回回青」,也叫蘇麻離青或蘇勃泥青,那麼燒造青花是為了什麼呢?並不是一開始就為了市場,而是為了中東市場。因為伊斯蘭文明對藍色有一種情有獨鐘的情感,元朝包括整個蒙古帝國橫跨歐亞,他壟斷了商業貿易途徑之後,很清楚中東地區的人的消費品味,他也知道瓷器技術的源頭來自哪裡,所以他很成功的把兩者溝通在一起,架起了一座橋樑,使得青花走向了世界,反過來青花又變成我們自我認同的標誌。

這也可以說明他們的文物選擇在表現世界一體化的這樣一個過程。

閆志:我自己個人最喜歡的其實有很多,挑出一件是非常困難,比如我剛才提到的大洪水泥板,因為我個人是研究古代文學的,所以對其它地區的古代文字也多多少少有些興趣,尤其是大洪水泥板里的內容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宗教,對於整個西方文明的傳統都非常重要。我個人特別喜歡大洪水泥版,雖然它並不是很大。

劉易斯棋子,約公元1150-1175年,發現於劉易斯島,可能制於挪威(和這次來的展品略有不同)

另外我個人還特別喜歡他們出土於蘇格蘭劉易斯島的人形國際象棋棋子。我記得在好幾年前網路上因為那個托腮沉思的王后還火過一陣兒,在網路上還經常有人轉發,我自己也在大英博物館看見過。這批文物確確實實非常有意思,它們是維京時代晚期製造的,我們知道國際象棋起源於印度,經過中東傳到了歐洲,國際象棋這種遊戲幾經傳播,它的人物造型跟著不同地區的文化是變化的,包括它的一些遊戲規則。

我們可以從一項遊戲中看到整個世界文化的傳播和變遷,因為這個展目前在澳大利亞堪培拉的國家博物館,我在參觀他們博物館展覽的時候在他們的商店買到了一本專門介紹劉易斯棋子的這本書,它裡面就很詳細地列舉了在大英博物館大概78件(在蘇格蘭的一些、在德國有一些)棋子,這些恰恰是維京人當時貿易路線上的必經之處,同時考古學家經過研究認為這是維京時代晚期的作品,當然他們應該不止一副,最少應該有4副國際象棋的棋子,而且都不一樣。

在劉易斯島上出土的為什麼說是維京晚期的作品呢?因為它裡面有幾個武士形象是用牙咬著盾牌(這次展出這個形象的棋子沒有來,來的是另外一個形象)牙咬盾牌的形象是典型的維京人的形象,這種形象是維京神話傳說中奧丁神的左膀右臂,他是侍衛,表現出像猛獸一樣不畏死亡、刀槍不入的形象,就用牙咬著盾牌。在更早一些的維京人的象棋子裡面基本上「車」都是這種形象,但是到了這一副象棋子里他只佔了少數,說明維京時代晚期這種形象已經不太流行了,所以恰好說明了他的時間。

這幅棋子是用海象牙做成的,捕殺海象牙在18世紀的時候有人曾做過記錄,當時靠近北極圈、北海附近的北歐人捕殺海象牙一次能達到七八千頭,這個數量是非常驚人的,所以海象牙的製品在這個地區也非常的多。所以這批展品可以把古代和今天都聯繫起來,我是特別喜歡這套棋子的。

看的出來你花這麼長時間介紹這副棋子,是真喜歡。這個展覽是全球巡展,之前都去了哪些國家?

閆志:它去過的國家如日本、阿聯酋、台灣地區也展出了,現在在澳大利亞。這個展覽到北京之後,下一站會去往上海博物館,這兩站是它最後的兩站。10月份所有的展品都要回大英博物館修復、保藏,整個巡迴展就結束了。

中方策展人閆志在澳大利亞國家博物館文物修復庫房

問:它去的這些國家也跨越了很多地區和文化,各個國家和民族的世界史觀會有不同,它在這些國家展出的時候有沒有想到如何平衡的問題?

閆志:首先這個展覽本身全球史觀的理念其實是一個以平等、包容、開放的視角和態度來看待所有文明的歷史。我相信只要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歷史觀肯定會被其它的文化所接受,除非這個文化覺得自己是中心。

這個展覽是一個最大公約數,以最大程度平等的態度來看待每一個文明。我們看當代西方的史學著作會明顯感覺到,一旦涉及到歐洲、西方,他們的語言是很苛刻的,但一旦涉及到歐洲和西方之外的文明,他們的語言是非常的甚至帶著一種褒獎的態度和語言風格,包括我前一段時間讀英國史學家羅傑克勞利的《地中海三部曲》,其中提到1453年的君士坦丁堡之戰,他就對奧斯曼土耳其的戰術和宗教寬容大加讚賞,反而對拜占庭,尤其是西歐的揶揄和貶損溢於言表。通過他們的文風和語言你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們(至少是精英文化階層)的態度是盡量避免「歐洲中心論」出現的。所以我想全球史觀作為一種最大公約數是可以得到大多數國家和文明認可的。

其次,他們有一個非常大的舉措,就是每到一個國家和博物館他都希望這個博物館能夠提供「第101件展品」,來代表這個國家、地區或者這個博物館對於未來的思考。我們國家博物館的「第101件」展品暫時保密,希望觀眾能到國家博物館來看哈。

閆志:首先說第一件,它是從200多萬年前的舊石器的砍砸器開始,最後一件是2005年深圳生產的一件太陽能充電器的節能燈截止,當然我們還會有一個令人期待的「第101件」,雖然它不一定比「第100件」靠後,但它代表的意義是通往未來。

太陽能燈具與充電器 深圳生產

這盞燈只需在烈日下暴晒 8 小時,便能提供 100 小時的照明

既然這個展覽是通往未來,我就想為未來問一個問題。從去年開始我們也明顯到到一種變化,從英國脫歐、川普上台,我們也看到了一種孤立化的趨勢,那這個展覽指向的未來是一個什麼樣的未來?世界會走向一體化還是會走向孤立?

閆志:這個問題也是我一直在關心的一個問題,實際上去年一年整個世界至少是西方社會經歷了一輪保守主義和孤立主義的回潮,無論是英國的脫歐還是義大利、西班牙的公投,還有美國川普的意外當選都無疑指向了在新的形勢下歐洲保守主義的回潮。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似乎大家覺得無論我們怎麼去中心化,西方始終在引領著世界的政治和經濟,那麼我們所有的目光都會聚集西方,西方出現了新一輪的保守和孤立主義的潮流,整個世界也會隨之而動,但是我覺得很慶幸的是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這個展覽仍然是堅持全球一體化的。

當然對於今天尤其是對於環保主義來說,全球化有著非常多的弊端,比如環境的惡化,后工業時代財富分配極端的不平衡等等,他們認為貿易壁壘的消除只是方便了大資本的擴張和流動等等,這些都是全球化帶來的問題,包括文化同質化的問題。

這些問題我認為有些是全球化本身結構需要調整,有些則是伴隨著全球化而產生。

以文化同質化為例,好像是好萊塢打遍天下無敵手,美國文化、西方文化掌握了話語大權,成為了主導全世界文化的潮流,但實際上我覺得不是這樣的,因為新的媒體技術、新的傳播手段本身是中立的,同時文化同質化的現象並不是今天才發生,在歷史上一直存在著文化同質化的趨勢和現象:

比如說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孝文帝的漢化改革,這是我們所有學過歷史的觀眾和聽眾都知道的歷史,要知道這種漢化改革是用一種強制命令的行政手段,甚至是流血和犧牲來推行的。我們往前推,戰國時代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他推行胡服文化及軍事政策向胡人學習,也是經過很痛苦的社會災難。

還有彼得大帝的西化改革也是斷了很多頭顱才換來的俄羅斯文化的轉型。過去的文化同質化付出的代價是鮮血、是某一個文化徹底的滅絕,那麼今天在全球化的時代實際上我們剛才也說了,我們知道了我們無法脫離其它文明而單獨存在,任何一個文明都有著其它文明的文化因素,在不知道某一個文明的文化對你有著怎樣的影響的情況下,我們採取的保護和延續其發展。這樣的一種文化競爭和保護過程不能拿它和過去的文化同質化相提並論,至少今天的全球化在競爭的過程中更注重保護和發掘其內在的價值,尤其是弱勢文化的內在價值。

為什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些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項目的設立在最大限度上去保存和保護弱勢文化。

所以我覺得在這樣一種理念下,人類的文明一定是要克服孤立主義和保守主義,因為只有當前的這種全球化,他的文化全球化也好、經濟全球化也好,才是對最廣大的人群有益的,而保守主義和孤立主義只能造成進一步的極端化、貧富不均、文化的惡性競爭。

所以我認為大英博物館在這樣一個國際氛圍當中推出這樣一個展,而且在持續的運作這個展覽,他其實再向世人表達了一種至少在英國的精英階層中普遍存在的對全球化的認同。當然,我沒跟他們聊過是否贊同英國脫歐公投,但我想這是他們對於未來的一個期許和態度。

閆志博士

將做客博雅國小堂公益講座

3月2日 20:00

與你暢聊「親子看展指南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