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苗族牛角髮型——2017年暑期田野考查報告之四

2017年暑期,在導師的帶領下,我們走訪近二十個苗族村寨,進行民族服飾田野考查。考察過程中,我們發現安順拿庭寨的歪梳苗(他稱)、納雍縣老翁村的箐(qing 第四聲)苗(他稱)、大方縣顯母村的白苗(他稱)三個支系,都梳古老的牛角超大髮型。一般用長頭髮,纏繞橫長約50-60厘米的牛角形木梳梳成髮型。我非常好奇,苗族為什麼把髮型梳成牛角形呢?而且每個支系的牛角形狀還不一樣,後來查閱資料, 從《淮南子·齊俗訓》「三苗歇首,羌(qiang 一聲)人括領,冠笄(ji),越人剮(gua 一聲)發」,「三苗髽zhua首,以枲(xǐ)束髮也」(髽為用麻系住頭髮,枲為麻)中,得知春秋時期或更早的時候,苗族先民就有自己的傳統頭飾。而路先·列維·布留爾在《原始思維》中說「原始人的思維是直觀的、表象的,具有豐富的想象性,以局部代替整體。」而苗族是農耕文明,崇拜牛,所以把髮型梳成了牛角的形狀。但是每個支系的牛角形狀,因為歷史和生存環境的不同,有各自的特點。

1、安順拿庭寨的歪梳苗

自稱meng (一聲)nong rua (四聲),他稱歪梳苗,正是源於女性的「歪梳」髮型。

現在,歪梳苗女性在挑花坡和苗王節梳這種髮型,因為梳這種髮型費時力,且髮型大而重,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梳。現在,歪梳苗女性在挑花坡和苗王節梳這種髮型,因為梳這種髮型費時力,且髮型大而重,在日常生活中並不梳。

如上圖,她們將長發纏繞在長木梳上,於頭部右側梳成半漩渦形,像水中的漩渦,梳成歪梳的髮型。這種水渦一樣的牛角髮型,是歪梳苗祖先遷徙的記錄,他們的祖先從東海之濱遷徙而來,這種髮型「一為緬懷祖先跋山涉水,沿河西遷時,厲經無數的險灘惡浪的展現的旋渦:二為水牛旋毛的象徵,苗族崇拜水牛,更重要的是崇拜其旋毛和特角」[1 ]

梳這種歪梳髮型,需兩樣輔助工具,一把長約50厘米的梳子,一束長約1.2米的頭髮。

梳子:為兩塊竹片疊在一起,兩端用有彈性的髮帶分別綁著兩把梳子即可。

發束:老人年輕時剪下的長發集成。

步驟如圖:先於前額扎個髮髻,把梳子一端插入並固定,腦後右邊的一綹頭髮固定梳子的另一端。基本得到固定的三角造型,用備好的長發束,自前額的髮髻開始纏繞梳子,到梳子的另一端,長發轉到前方,分散成半漩渦,固定發尾,最終形成半漩渦狀的歪梳髮型。

以下圖片為梳頭過程

先於前額梳個小髻

自己做的牛角木梳 老人手上為備好的頭髮

把木梳固定在梳好的髮髻上 開始用備好的長發纏繞木梳

把頭髮散開成漩渦狀 小髮髻后插一把小梳子

梳好歪梳牛角髮型

2 、納雍縣老翁村的箐苗

老翁村的箐苗自稱meng (一聲)rong(二聲), 她稱箐苗。「箐」(qing 第四聲),在當地方言中為「深山老林」之意。因在森林中生活,外族就習慣地稱他們為「箐苗」。

箐苗居住的老翁村,雲煙霧繞如仙境

梳頭過程

用具:長約50厘米的紅色牛角木梳+長約3米的髮辮(用黑麻、長輩和自己的頭髮搓成,重約2公斤)。

備好的髮辮中摻雜長輩的頭髮,是因為箐苗人認為,頭髮是生命繁衍的一部分,要代代相傳,這樣能得到祖先的保佑和祝福。

在我們的要求下,苗族阿姨,在自家大院子里梳頭給我們看。

在梳頭時,因為髮辮很長很重,從頭一直垂在地上,還在地上鋪開。

先於後腦扎個小髻,再用髮辮綁把紮好的髮髻的梳子綁在一起,來固定牛角梳子 ,沿著順時針方形,開始纏繞第一條髮辮。

在纏繞髮辮時,邊纏髮辮邊用手指梳順髮辮。

開始纏繞第二條髮辮,第二條髮辮是均勻的纏繞在第一條髮辮的表面。

最後梳成的大圓盤狀牛角髮型。

在梳頭過程中,因為身體轉動弧度很大,髮辮又像藤蔓一樣纏繞在阿姨周圍。感覺梳頭就像在跳莊嚴、宏大、動感很強的民族舞蹈一樣,場面很嚴肅又震撼。

3. 大方縣顯母村和納雍縣大營村的木梳苗

顯母村的白苗,自稱a mong(一聲),大營村的木梳苗,自稱 a mu ka (三聲) zi(四聲),因為兩個村的髮型幾乎一樣,我把他們放在一起,並以顯母村髮型為例,介紹梳頭的過程。因為整個髮型的牛角形非常明顯,他族稱他們為木梳苗。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之前,木梳苗的男女都留長發,用長約60厘米的牛角木梳把頭髮梳在頭上。1912年國家要求男性把頭髮剪短,木梳苗的男性不再梳頭,女形則依舊梳牛角髮型。現在很多中老年婦女平時也梳牛角髮型,青年婦女則在婚喪、花坡節等重要場合才梳。[2 ]未婚、已婚女性髮型相同,區別在於未婚女性的牛角木梳大,已婚者小。圖為已婚女性。

顯母村的木梳苗

大營村的木梳苗

梳頭過程

用具:長約60厘米的牛角木梳+長約3米的髮辮(髮辮是純麻線)

步驟:先在頭頂扎個髮髻,把牛角固定,再把髮辮纏繞牛角很多圈,得到形似牛角的髮型。

現在年輕人覺得梳這樣的大髮型很麻煩,又費時,幾乎不再梳。

阿姨的頭髮少而且短,但還是得在頭頂梳個小髻來固定牛角木梳, 固定牛角木梳后,開始用麻線辮順時針方向纏繞木梳。

於頭頂梳髮髻

纏繞備好的髮辮

最後梳成牛角髮型。

歪梳苗的牛角髮型,與木梳苗和箐苗的。都梳成牛角形的髮型,不同之處在於,1、歪梳苗梳子的牛角形,比較平直,沒有后兩者的像牛角,2、歪梳的髮型是歪的、而後者的髮型是很正的,3、歪梳苗用真發盤發,而後兩者在真發中加入了麻線。

木梳苗和箐苗的牛角髮型,都是用髮辮纏繞牛角梳子,梳成象形的牛角髮型。不同之處在於,1、木梳的形狀不同,木梳苗的木梳是長、彎但是較窄的原木色木梳,箐苗的木梳長且寬,為鮮紅色,2、髮辮纏繞的鬆緊不同,木梳苗的纏得緊,箐苗的纏的比較松。3、髮型大小不同,木梳苗的髮型在頭頂,向前傾,而且較小,箐苗的的髮型,包著整個頭。較大,4、因為木梳苗的牛角是向前傾的,盤在頭上的辮子更加的緊實,整個牛角髮型有一種向前的勢在裡面,具有很強的力量感。而箐苗的牛角相對靠後,盤的辮子較松,牛角的力量感沒木梳苗的強。但是箐苗的髮型大,它更多的呈現出一種整體的端莊感。

箐苗、木梳苗、白苗都是戰國時從川南遷入,族源相同,所以牛角髮型相似。而他們的髮型如此像牛角,有很多原因,在黔西北的苗族神話中,「黃帝與蚩尤的部落爭奪戰,蚩尤部落敗北,帶領族人退出黃河流域,是水牛把人從北岸載到南岸,他們才擺脫敵人追趕,生存下來」。至今,在其喪葬儀式中,苗族人依然用牛來祭奠死者(俗稱打噶),他們認為:「如果沒有牛,死者便不能渡過黃河回到自己的故鄉。」[4 ]可見牛記錄著箐苗、木梳苗、白苗祖先的遷徙歷史,是他們與祖先團聚的連接。所以他們感恩、崇拜牛,在頭上裝飾牛角。同時銘記族群歷史,緬懷祖先。

參考文獻

[1]沈飛. 試論苗族牛角圖騰文化[J]. 貴州民族研究,1991,(01):72-78.

[2]高燕. 黔西北白苗服飾研究[J]. 畢節學院學報,2012,30(11):123-128.

[3]羅義群. 苗族服飾的形成與流變[J]. 貴州社會科學,1992,(11):27-31.

[4]辛麗亞. 黔西北白苗與箐苗支系女性頭飾比較研究[J]. 大眾文藝,2014,(13):63-64.

走進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是1988年開始籌辦,2000年經北京市文物局批准正式成立的,是第一家服飾類專業博物館,是集收藏、展示、科研、教學為一體的文化研究機構。旨在服務社會,為教學、科研提供專業化資源,成為民族服飾文化的基因庫。向世界傳達文化的豐富和厚重,成為服飾文化交流、研究的良好平台。

民族服飾博物館現有展廳面積2000平方米,設有少數民族服飾廳、漢族服飾廳、苗族服飾廳、金工首飾廳、織錦刺繡蠟染廳、奧運服飾廳、圖片廳等七個展廳,還有供教學及學術交流活動使用的多功能廳以及可以與觀眾實現互動的民族傳統服飾工藝傳習館。

民族服飾博物館收藏有各民族的服裝、飾品、織物、蠟染、刺繡等一萬餘件。還收藏有近千幅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拍攝的極為珍貴的彝族、藏族、羌族的民族生活服飾的圖片。

博物館積極開展民族服飾文化與現代設計教學和科研等活動。從服飾文化研究,服飾設計研究,服飾技藝傳習等方面,探索博物館研究與教學實踐、設計實踐相結合的新思路、新途徑。博物館設有民族服飾文化方向碩士點,也是學院博士項目的科研、實踐基地。

民族服飾博物館向社會公眾免費開放。已被正式授予「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外事交流基地」的稱號。為傳承、創新、弘揚傳統文化發揮重要的作用。

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櫻花東路甲2號北京服裝學院綜合樓A座3層

郵件:[email protected]

郵編:100029

傳真:010-84250852

微信版權歸屬北京服裝學院民族服飾博物館

未經允許不得隨意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