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胡翌霖 | 達爾文與進化論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

作者 胡翌霖 (清華大學助理教授)

責編 許嘉芩 劉愈

◆ ◆ ◆ ◆ ◆

最後我們簡單講一講達爾文(1809-1882)的進化論。進化論(evolution)這個詞或許更準確地應該翻譯成「演化論」,因為達爾文主義的進化是沒有方向的,因此不能說是前進。但我覺得用「進化論」一詞也無傷大雅,因為進化論這個詞並不是達爾文的專利,達爾文本人都不怎麼用這個詞,更多地是斯賓塞等人幫忙在鼓吹,而在當時的許多鼓吹者那裡,evolution確實有進步的意思。

▲青年達爾文

進化論當然不是憑空出現的,它建立在18世紀以來的生物分類學和地質學的基礎之上,我們之前沒有講,在此處稍微補充一下。

在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奈(1705-1778)提出了雙名法,建立了植物分類體系。林奈的分類體系是人為分類,也就是說根據人所感知的外在性狀來作分類,林奈是以果實、雄蕊、雌蕊部分的數量、狀態、比例為基礎進行分類的。

而同時代的法國學者布豐(1707-1788)反對林奈的分類法,提出自然分類,認為應該按照物種在自然史中的位置進行分類。他已經提出了物種演變的思想,他的演化思想是退化論的,認為一些不同的物種是由共同的祖先退化分化而成。

受到布豐提攜的法國學者拉馬克(1744-1829)在19世紀初闡發了生物進化的思想,也就是「用進廢退」的獲得性遺傳思想。

在地質學方面,得益於培根科學注重實際考察和經驗收集的傳統,也有許多發現,包括地層和化石的現象。人們很早就發現化石的存在,但並未引起重視,而隨著經驗事例的不斷積累,化石現象越來越成為有待解釋的問題。人們有時能在高山上發現海洋生物的化石,這證明地球上似乎曾經發生過滄海桑田的劇變。更重要的是,人們發現了許多似乎已經不存在的生物化石,特別是1800年前後發現了許多大型動物的化石。而且人們發現一些地區的土地明顯分為不同的地層,在每一地層有不同的生物化石,而越深的地層,其中的生物與現在的生物相差越遠。

▲1824年出版物描繪新近發現的巨大生物的化石骨架,後來被命名為蛇頸龍。

這種種證據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存在生物滅絕的現象。例如居維葉(1769-1832)提出災變說,用洪水、天災解釋地層變化,他承認有生物滅絕,但沒有認識到生物的演化。

赫頓(1726-1797)則提出均變說,認為地質現象由漫長的時間形成,不需要訴諸全局的大災難。後來賴爾(1797-1875)發展了赫頓的學說,強調漸變。

在1831-1836達爾文著名的貝格爾號航行途中,就隨身帶著賴爾的《地質學原理》。

▲貝格爾號的環球航行

1831年達爾文跟隨船長加入了貝格爾號的環球航行。他的職責其實是陪船長聊天,因為環球旅行非常枯燥,船長一般是貴族出身,有文化有修養,但一般的水手都是底層的苦力,和船長聊不到一塊兒,所以船長就特別孤獨,一個好的辦法就是雇傭一個博物學家一起航行,一方面船長可以有一個層次比較高的同伴一起聊天,另一方面博物學家也可以有一個科學考察的機會。

貝格爾號的航行經歷顛覆了達爾文早年曾經信奉的神創論思想,這種思想以1802年佩利出版的《自然神學》為代表。佩利講到,如果你在路邊撿到一塊手錶,觀察到它的精巧結構,肯定會認為它是某個能工巧匠製造出來的,同樣地,你看到一隻蝴蝶,觀察生物的結構,你更會感嘆設計的精妙,因此背後也有一個設計者的存在。但貝格爾號航行之後,達爾文開始相信物種是自然演化而來的。

航行歸來之後,他又讀到了馬爾薩斯的《人口論》,從中得到了「生存競爭」的觀念,馬爾薩斯指出人類的繁殖是以幾何級數增加的,而糧食的生產是以算術級數增加的,而且終究受到土地的限制,最後人口的增殖不可能無限進行下去,大量的人口勢必要在殘酷的生存競爭中被淘汰掉。達爾文想到,每一個物種不都是這樣的嗎?繁殖總是指數級的,但環境也總是有限的,最後不也得靠生存競爭嗎?如此一來,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概念就順理成章了。

1842年,達爾文寫下35頁的進化論提綱,1844年寫成230頁的《物種起源問題的論著提綱》,進化論思想就已經大致形成了。此時他還留下了遺囑,如果他意外死亡,請友人幫忙出版手稿。但他自己還不急於發表文章,他和哥白尼有點像,都擔心自己的學說太過新穎而遭人嘲笑,所以一開始只在小圈子內交流思想。達爾文準備收集更多證據再去發表,例如他通過親自為鴿子育種,研究人工選擇對物種的影響。

一直拖到1858年,達爾文收到華萊士(1823-1913)的來信,華萊士把新近的論文「論變種無限地離開其原始模式的傾向」發給了達爾文,希望得到提點。達爾文發現其中提出的學說與自己雪藏多年的思想如出一轍。達爾文這才緊張了:拖延過頭了,優先權眼看要被搶了。

達爾文把華萊士的論文推薦到倫敦林奈學會公開宣講,但同時也附上了自己尚未完成的《物種起源》的摘要一併宣講,在1859年年底終於出版了《物種起源》這部巨著,全名叫做《通過自然選擇的物種起源,或在生存競爭中優勢種類的保存》。

我們一般還是把優先權算在了達爾文頭上,但也有人懷疑了,是不是達爾文從華萊士的論文里剽竊了什麼核心觀點,才得以完成其進化論學說的呢?根據手稿的研究表明不是這樣,達爾文進化論的基本思想早就已經形成了,而且比華萊士更加全面、準確,也積累了更豐富的論證和依據,而且在成書之前也早就與圈內同行有所交流了,遲遲不發表的確只是拖延症或完美主義造成的。而華萊士在學術圈本來沒什麼地位,總的來說還是受到達爾文的提攜而不是打壓了,華萊士本人也始終感激達爾文的幫助,並沒有什麼異議。

華萊士的存在也印證了達爾文並非從天而降,進化論思想是時代思潮的產物,因此才有不約而同的現象。當時英國正處於鼎盛的「維多利亞時代」(1837-1901),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正如火如荼,殘酷競爭的觀念深入人心,宗教神學也飽受抵制,達爾文主義可謂應運而生。儘管遭受許多反對,但提倡和鼓吹者也很多。和哥白尼的情形類似,很多人並沒有充分理解進化論的科學內涵,出於某些政治觀念等方面的因素,就高舉進化論的旗幟,比如以進化論的名義宣揚優勝劣汰的生存競爭或鼓吹社會進步,或者藉助進化論的資源反對宗教。

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在於自然選擇理論,即物種在繁殖過程中盲目地產生遺傳變異,不同變異的後代在自然環境中優勝劣汰,勝出者具有更適應環境的遺傳性狀。而同時代其它所謂的進化論者,包括許多達爾文的支持者,基本都不支持自然選擇學說。他們支持物種演化說,但對其演化機制眾說紛紜。華萊士與達爾文最接近,但在許多細節之處,特別是在人類演化方面,也有許多分歧。

達爾文進化論標誌著科學與宗教的決裂,這倒不是說進化論出來之後打擊了宗教,而是說進化論本身就誕生於一個科學與宗教相決裂的時代背景下。

【本文原載於《過時的智慧——科學通史十五講》,上海教育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取授權,並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

胡翌霖 | 我也來吐嘈《公民科學素質基準》

胡翌霖 | 互聯網+房地產=免費?

胡翌霖 | 世界的「圖層」——說說Pokemon GO與AR

胡翌霖 | 造超大對撞機值得嗎?

胡翌霖 | 由史入思——吳國盛教授訪談

胡翌霖 | 技術的起源

胡翌霖 | 讀李約瑟莫要「買櫝還珠」——《文明的滴定》書評

胡翌霖 | 現代垃圾的形而上學基礎

胡翌霖 | 「學會」比特幣的門檻更高嗎?——兼談技術知識的不同層面

胡翌霖 | 我所理解的現象學

胡翌霖 | 黑暗森林與進化法則,思維與表達——《三體》吐槽

胡翌霖 | 菜譜與科技史

胡翌霖 | 「適者生存」的同義反覆

胡翌霖 | 量子力學:引入了觀察者or送走了上帝

胡翌霖 | 科學普及應該站在「創新」的對立面

胡翌霖 | 為什麼害怕人工智慧?——關於AlphaGo的雜談

胡翌霖 | 「人工智慧」的現象學漫談

胡翌霖 | 工業革命的經濟背景

胡翌霖 | 蒸汽機的發明

胡翌霖 | 科學與工業的結盟

胡翌霖 | 培根科學的理論化

胡翌霖 | 法拉第——實驗傳統的巔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