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嘿!思維轉變 才能叫成長?

QA&

你經歷過哪些思維上的轉變,學會了成長?

知乎網友回答:

@血公子

掐指一算,我工作也有8個年頭了,不禁就想把這些年的往事和自己的改變分享給大家。

1。

我家境並不算太好,但爸媽從小就疼愛,從不讓我幹活,想吃什麼想玩什麼,也都一一滿足。而他們唯一的期望,就是我的學業,與大部分父母一樣。

也許是天生聰慧,我很爭氣,從小到大一直成績很好,中考全校第一,聯考也年級前列,進了一所重點大學。

但其實,我除了學習,其他的各方面都是空白。這一點,在大學剛畢業的那段時間裡,給了我很大的打擊。

印象比較深刻的一次,是公司有一個新的項目,上司想讓我去負責。這是個很難得的機會,但由於是完全沒接觸過的東西,我心裡發怵,想了半天,然後推脫掉了。

我上司對我非常失望,然後這個項目就交給了其他的同事。

其實那個同事也對這個項目一無所知,但他邊學邊做,不停的請教別人,找人幫忙,後來這項目就真被他做成了,他的能力也因此得到了極大的提高,之後不斷被重用。

後來有一次吃飯,上司語重心長的跟我說:「你想什麼事都準備妥當了再去做,哪有這種好事,你還以為你在學校啊,準備一個學期再來考試,門都沒有。

誰是一開始就什麼都會的,都是邊做邊學的,根本就沒有時間給你準備,機會是不等人的。你不懂可以去問別人,你可以找人幫你,你看那誰不就到處找人幫忙嗎,你那樣悶在那裡自己糾結是不行的。」

原文記不太清楚了,但意思是這樣的。這番話給了我極大的啟發,甚至可以說是顛覆性的。

在這之後,我開始嘗試著去硬著頭皮接下一些自己不太熟的業務,邊學邊做,不懂的,就找人請教。雖然一開始做的並不好,甚至有些項目做砸了,但這過程中,我的能力的提升是飛速的,我得到了極大的成長。

這就是我的第一個思維轉變:永遠不要等著準備好了再去做,機會是不等人的,你只有去邊做邊學,而這也是最快的成長方法。

2。

在我工作第二個年頭的時候,我開始對未來感到迷茫。其實據我所知,大多數人在工作一兩年的時候,都會開始迷茫。

我是一個很容易多想的人,只要一有時間,就在那裡「思考」。我甚至覺得,我應該是個哲學家才對。我甚至辭職了,閑賦在家,整天在那瞎想。

楊絳有一句話很有名,她說你的問題就是書讀太少卻想的太多。這也是我的問題。

我讀書確實不多,學生時期天天研究學業,沒什麼時間讀課外書。另外,我閱歷也不多,年齡也不夠,但又非常迷茫,所以只能局限在很小的範圍內一直在那裡想。就好像一隻井底的青蛙,一直在思考外面的世界一樣。壞處是很多的。

第一,非常耽誤時間,加劇了我的拖延症。

第二,非常消耗精力,坐辦公室一天,什麼活沒幹,但到家就累癱了。

第三,由於知識太少,見識太少,想的東西完全沒有質量,沒產出任何有用的東西來。

但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已經是四年之後了。

以前我以為我只要在那想,就能想清楚。後來我年齡閱歷增多,年齡漸長,讀過的書,見過的人也都多了,慢慢的就發現,很多以前想不明白的,其實不需要想,你看見了,就懂了。

現在,我已經很少去想那些沒什麼意義的東西了。確定好自己的目標,然後多做事,多看書。想不明白的,就不再去想,就算想,也不要停下來想,要邊做邊想,邊讀邊想,這樣才是高質量的思考。

這就是我的第二個思維轉變:你的問題就在於讀書太少而想的太多,永遠不要在無意義的思考上耗費太多時間,多讀書,多行動,只有在知識和閱歷增長之後,你的思考才會更有價值。

3。

有一段時間,我很不平衡。我的工作很辛苦,技術難度也高,但賺的錢卻不如一些沒我辛苦的同學。

有一天,我家裡電線壞了,就打電話找來維修師傅。那次壞的很嚴重,電線抽不出來,要重新打洞鋪線才行,反正兩個維修師傅忙活了很久,最後加上新的電線之類的材料錢,以及兩個人忙活了半天的工錢,也才一共200。

他們比我更辛苦,而且也並不是完全沒有技術含量,但賺的錢卻比我少太多。

我後來才終於明白,你賺錢的多少(就打工而言),與你的勞動強度,技能水平,有關係,但都不大。

關鍵在於你的不可替代性,以及你所在的平台,你的行業。

我有年薪百萬的投行朋友,也有年薪40~50萬的程序員朋友,也有年薪10萬的傳統行業朋友,他們都是高材生,精英,也都非常努力,但收入卻天差地別。這就是行業的區別。

選對行業非常重要。當然,工作的意義並非收入一個衡量維度,但收入始終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維度,而且在一個新興的,有朝氣的,精英聚集的行業,從哪方面來說,都會是更好的選擇。

另外,提升自己的不可替代性也非常重要。

如果你的工作分分鐘可以被一個實習生替代,那老闆為什麼要給你那麼高的薪水?只有你變得不可替代了,你的議價能力才能提高。

不可替代性其實包括很多,一種是你業務水平的提升,一種是你是複合型人才,另外一種是積累人脈。

提高業務水平很容易理解,就是在你的專業上不斷深耕細作。

而複合型,則指的是,兩種不同的技能,進行融合,從而產生了新的技能。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你擁有較強的寫作能力,同時又對電影非常有研究,那你就可以去寫影評,在知乎、豆瓣、微信公眾號發表,很容易就成為大V。

具體如何組合,哪些可以組合,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的優勢去思考,總之,不同技能的融合,可以讓你變得獨特,且不可替代。

另外,人脈也是一種稀缺資源。大家不要小看人脈。比如,你與某個人認識,但並不能算多深厚的交情,但要談合作的話,和他完全不熟的人相比,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他更願意相信你,且可能會給更優惠的條件。

很多時候,我們身處在一個行業內,會覺得很多東西都是理所當然的,並不是那麼寶貴。但要知道,行業外的人,想要找到合適的人辦事,卻是求告無門的。

當你在一個行業足夠久了,你的行業人脈將變得不可替代。尤其是一些管理崗位,大部分的工作都需要協作,需要你去調動資源,而只有掌握了人脈的人,才能做成這種事。這不是一個實習生可以替代的了的。

這裡,我的建議是,三種都需要兼顧,不能只悶頭髮展一種。不要有太大的短板,否則在未來,你很容易因市場或政策的改動而變得一無所有。

這就是我的第三個思維轉變:

你的賺錢能力與你的專業水平及勞動強度關係不大,更重要的是你所在的行業、平台和你的不可替代性。想要在職場中獲得更好的發展,想要賺更多的錢,只有去提高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這也是應對未來市場、政策變數的唯一方法。

@學霸貓

以前我交朋友,總是在找相同點,找彼此舒服、興趣愛好相同,背景相似的人,才有共同語言。我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排斥不屬於「圈子」的人,並敬而遠之。

後來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小圈子,背景和活法都太相似的人,聊天已經聊不出東西了,不過是一次次自我強化,坐井觀天地認為自己活在全部的世界。

我開始尋找那些讓我感到「害怕」的人,那些跟我根本不一樣,我可能根本不懂怎麼跟他們打交道的人。甚至,他們的思想,他們的想法,讓我感到「離經叛道「,與我完全不同。他們的想法很「嚇人」,有人可能涉黑,有人可能很激進,有人奢靡墮落到超出想象。但正是這些讓我覺得「嚇人」的想法,一次次打開了我的認知邊界。

我忽然意識到,當你覺得一個人很「嚇人」的時候,只是因為他所做的事情比你豐富N倍,讓你相形見絀。而一個讓人輕鬆愉快的人,他從不讓你感受到你的平庸。僅此而已。

@何森堡

不要做「廉價」的好人,但凡是輕易得來的,都不會被尊重和珍惜。

前陣子我在知乎上掛出可以接收一些無償的諮詢和心理疏導的信息。原本想著的是,在空閑和業餘的時候能幫助一些人。同時也希望能探索一下網路諮詢的形式和效果。

沒想到消息掛出后,加我的人竟然非常之多。我一時沒有辦法一一回復,就都先告知把問題描述清楚,我在空閑時間會做答覆。

因為不斷的有人加我,不斷有新的問題拋給我,所以之前發問題給我的人難免沒有辦法做答覆。而且和一個來訪者進行一次完整的溝通基本上要花費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間,這就導致問題處理的效率會很低。

有些最開始發問題給我的人、我回過頭再去找他時基本上都已經間隔了十幾天以上了。而這時候出現了一件比較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有不少人把我刪除了。於是我又再一一加回去,解釋說前陣子太忙,希望見諒。

然後我在知乎寫了一個回答,我發現有幾個用戶在評論中辱罵我。之後的幾天大概有兩三個還沒得到我的回答的朋友,忽然在微信上罵我一句:騙子。然後就將我刪除了。

之後大概一周的時間,因為沙龍和活動比較多,我基本沒有多少時間來處理和回應這麼多人的問題。

有一天晚上回到家已經十點多了,我洗漱完發現有個人給我發了十幾條微信,大意是他又遇到了困境,不知道該怎麼處理。

我那時的確已經很累了,擦了擦手回他:不好意思,今天已經很晚了,我們明天再說吧。而那個人回復我:CNM的你知道我他媽現在有多痛苦么?我給你發了這麼多條你竟然告訴我明天再說???

看到這條回復我的確震驚了一下。我把手機調成靜音,然後躺在床上開始思考最近我所做的這件事。

就我這陣子所接觸過的所有的求助者中,真正對我表達出感謝與尊重的人貌似不超過四個。

很多人只會在一開始象徵性的表示一下感謝,然後接下來就把我「應該」幫助他當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彷彿只是因為我是諮詢師,所以我去分析他的問題、解決他的痛苦就是我的義務。

而且他們似乎十分理直氣壯的把我當成了他們的「父母」:「什麼?你的意思難道這是我的錯嗎?/你別給我說那麼多,直接告訴我選哪個就好了!/呵呵,想不到你也和他們一樣看不起我!」

幾乎和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來訪者溝通時都要經歷他們充滿攻擊性和嬰兒式肆意妄為的情緒發泄——我要花費很大的耐心和精力接住他們的情緒——開始穩定溝通這樣一個過程。

他們任由自己的情緒和攻擊發泄的肆意、和那種好像不需要顧及後果的唯我獨尊,實在是令我感到很震驚。這種對諮詢師的不尊重不僅在線下的諮詢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是在做公益諮詢時面對一些不怎麼有文化的家長也幾乎都不會發生。

也許是在網路上的溝通太過的隨意和對後果與底線沒有即時性的感知,而我的這種幫助又來的太過的輕易與廉價,於是原本出於好心的無償幫助就被當成了理所當然的義務。

這種他們賦予我的義務,令他們認為我對他們負有著一定的責任你說了要幫我的,怎麼我問你問題你竟敢不回答我!我都這麼痛苦了,你竟然不同情我?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請你告訴我吧!

我想起有次在一所實驗中學做公益諮詢時,有一位衣著樸素的家長來和我討論和孩子的溝通的問題。

聊完了之後這位家長很誠懇的道了謝,我也沒怎麼在意,就繼續接待下一位。沒想到那天時間安排的稍微有些晚,到了中午快兩點了我還沒吃上飯。

我正說的有些口乾舌燥腸路飢飢之時,那位家長拎了一袋炒細面和一瓶飲料過來,就一句話:看您一直沒吃上飯,辛苦了。

這原本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我想起那位家長淡然和誠懇的面龐,和他那句簡單的「辛苦了」,我忽然感覺我為這位家長所做的事情才是值得的。

我回頭去想很多年我遇到的人,我所經歷的事,似乎人的本性就是會對輕易得來的不加珍惜。

人們在衡量一個人、一件事、一個東西的價值時往往不是依據其本身真正的價值,而是這個人的名聲、這件事的逼格、這個東西的象徵等這些表象和在人們的心中「塑造」出來的「價值」。

我不是說助人這種事情還要衡量能得到什麼利益才去做,而是如果你出於一片好心卻連最起碼的尊重都收不到,並莫名其妙的為別人的情緒和問題附上了責任,這種事情、你有什麼必要去做呢?

於是我把我的微信簽名改成了:不再接收免費諮詢。

沒幾天我加了一個同行,她的第一句話就是:看到你的簽名,好想也改成這個。

所以你看,真正無償的、不求回報的付出者往往不一定能得到受助者的尊重。而施予者,也往往早已疲憊不堪。

當然我講述這件事情絕不是為了吐槽人性,或是怪罪那些來訪者沒有「給予」我尊重和感謝,我也不是來訴苦和表現自己有多麼的偉光正。

我只是以我自身的經歷來闡釋出這樣一條人性的真實規律:「廉價」的好人得不到尊重,輕易得來的不會被珍惜。

在我們了解了這條規律的前提下,每個人都可以選擇如何去利用這條規律來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比如你可以大張旗鼓的否定我的這條規律,讓別人都認為我說的是錯的,然後你就能繼續得到更多廉價的幫助;

你也可以認清了這條規律之後,在面對你喜歡的追你的男生時更矜持一些;

你也可以在別人道德綁架你時,堅定地告訴他:不,我不幫你,我不欠你什麼;你也可以在下次得到別人的幫助時,能夠發自內心的意識到別人的善意、並學會表達你的感激;

每一條十字路口不同的人總會選擇不同的方向,每一個問題不同的人也總會選擇不同的視角。而我所理解的人性是:

「對別人無償的幫助卻只會令我產生負收益,且會降低我在別人心目中的價值。

所以我就不再對那些不懂得感謝的人伸出援手了。」

@曾少賢

只要你一遇到困難就想著退下來,那很快你就會無路可退。

讀書的時候,總以為所有的困難和挫折,都是有盡頭的,不喜歡的事物,忍一忍,讓一讓,就可以解決問題。

老師不喜歡,忍兩個學期,就可以不用去看他的臭臉;這門課程沒有興趣,忍一個學期,期末的時候,抄一抄就能矇騙過關了;英語不行,四六級的時候,找個人去幫你替考就OK了。

學校裡面的東西,很多時候,都是有終點的。於是你遇到一點點困難,立馬就想著退縮讓步,久而久之,讓你養成「難啃的骨頭,我不啃」的思維方式。

但一入社會,就不是你所想的那樣了。

職場上,一旦你運用:難啃的骨頭,我不啃的態度去解決問題,那你也只能安安穩穩地做一輩子的跑龍套,平時看起來淡定從容,其實骨子裡,難受地要死。

大學裡面,有一位老師曾對我說過:困難有時候,就像橫亘在你面前的山,你可以選擇去翻越它,也可以選擇去背負它。

至於你怎麼選,我想,大概你能做好這個選擇。

@何森堡

低調行事並沒有什麼好處。

小時候我就經常從我的長輩和老師那聽到這麼一套說辭:「只要你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機會自然而然地就會找上門來的。」「做人還是要低調,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你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好,你的表現大家都會看在眼裡的。」

可是這兩年,接二連三的事告訴我,以上這些邏輯是錯的。

事實上,就算你踏踏實實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機會也不會自己上門。你做人低調,很多人就是完全不知道你的存在。你認真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你的表現未必會被大家看在眼裡。

我現在仔細想想,我的長輩和老師們之所以會迷信他們那套邏輯,是因為他們經歷過一個動蕩的時代,在他們的世界觀形成的時候,生活已經告訴了他們,引人注目是多麼糟糕的一個主意。

可是時代不同了,現在這個時代的背景音樂已經變了,在互聯網主宰一切的今天,建立人和人之間的鏈接,向公眾展示自己的價值不僅是非常正當的,而且是極有必要的。

美好的生活無法靠老一輩的經驗等來。

美好的生活只能靠積極的態度爭取來。

越早明白這個道理,就越早迎來轉機。這就是我這幾年學到的教訓。

(上述回答轉載知乎,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孜孜不倦地穿梭在知乎、豆瓣、果殼等各大知識社區的互聯網重度用戶,為您精選每日熱點問答與知識,最新最熱最精華,足不出戶就可以讓您觀一隅而窺全豹,讀一冊而品萬端。

商務合作請聯繫:



微信ID:meirizhihu長按左側二維碼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