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吃瓜群眾」須知:西瓜是由中亞經蒙古國傳入我國的

西瓜是全球重要的水果,也是重要的瓜類作物。西瓜起源問題備受國人關注,西瓜是本土原產還是外來物種,如屬外來又是何時、從何地引種,至今仍有不少模糊之處,一些看似明確而流行的說法也有明顯的錯誤,有必要深加探討,以期獲得比較全面、明確、可靠的認識。

一、唐以前沒有西瓜種植、食用的跡象

上世紀60年代以來,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遺址、杭州水田坂良渚文化遺址、廣西貴縣羅泊灣西漢墓等考古報道稱發現有西瓜種子。經學者認真復驗和鑒定,這些所謂西瓜子多是冬瓜子,無一可以確認屬於西瓜。

先秦沒有瓜的品種意識,多隻籠統稱之。秦漢以來始有品種之分,《齊民要術》所輯《廣雅》《廣志》就有龍肝、虎掌、羊骹、兔頭、狸頭、縑瓜、蜜筒、瓜州大瓜、青登等20多種。其中既沒有近似「西瓜」的名稱,相關記載也未見有明確可辨的西瓜性狀。

西瓜

西瓜有別名「寒瓜」一說。南朝陶弘景《本草集注》:「永嘉有寒瓜甚大,今每取藏,經年食之。」永嘉即今浙江溫州,東臨大海。李時珍《本草綱目》認為陶弘景所說「寒瓜」即西瓜,此說影響很大,此後多視寒瓜為西瓜別名,今人也承其說,認為西瓜可能由海上傳入。

但中古人所說寒瓜是冬瓜。《神異經》:「東南荒中有椰木……子形如寒瓜(原註:似冬瓜也),長七八寸,徑四五寸。」日本人《和名本草》是采輯唐人本草著述而成,著錄「寒瓜:色青白、皮厚、肉強」。「青白」指青皮上有霜粉,「肉強」指肉質較硬,都是冬瓜的典型特徵。當時南北語言不同,北方人叫冬瓜,南方人稱寒瓜。

甜瓜,成熟時瓜瓤多為橙紅色,並形成空腔。

為了上推西瓜的時間,當今論者引古人詩賦為證。引用最多的是劉楨《瓜賦》「藍皮密理,素肌丹瓤」,陸機《瓜賦》「或攄文以抱綠,或披素而懷丹」,說綠皮紅瓤,正是西瓜的典型特徵。但張載這兩句前面稱「厥初作苦,終然允甘」,是說未熟時苦,成熟就甜,這是甜瓜的特徵。陸機所說是兩種不同的瓜品,總結稱「體猶握虛」,是說成熟了剖開中空,而西瓜無論生熟都是實心的,甜瓜成熟后才有空腔。他們說的都是甜瓜而不是西瓜。另外,先秦有食瓜削皮的飲食禮節,漢以來有「甘瓜苦蒂」的流行說法,西瓜剖開食用而不需削皮,西瓜的蒂不苦。這些都充分表明,唐朝以前,果用瓜都是甜瓜,沒有任何西瓜的跡象,西瓜必由外來。

二、契丹人是從漠北回紇故都而非新疆浮圖城獲得西瓜

關於西瓜傳入的時間,最早的文獻記載見於歐陽修《新五代史》附錄的五代晉人胡嶠《陷北記》。胡氏稱其流落契丹時在遼(契丹)上京見到西瓜:「自上京東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東行,地勢漸高,西望平地松林郁然數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雲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冬瓜而味甘。」時間在後漢天福十二年(947)至周廣順三年(953)間。契丹(遼)上京在今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西瓜最初是由回紇傳到這裡的。這是史家公認西瓜傳入最確切的記載,但對由回紇傳入的具體地點和途徑,迄今有關理解和說法卻不盡恰當。

內蒙古巴林左旗遼上京博物館廣場的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塑像

遼太祖「破回紇」獲得西瓜的地點,史家多據《遼史》太祖本紀所載遼太祖西征之事,認為是西域新疆浮圖城,故址在今新疆昌吉州奇台縣西北。太祖本紀記載,天贊三年(924),遼太祖阿保機「遣兵逾流沙,拔浮圖城,盡取西鄙諸部」。浮圖城是當時高昌回鶻的夏都。但根據我們的考察,遼太祖西征不可能長驅數千里到達浮圖城。遼太祖時契丹新興,勢力有限,東鄰渤海國是其心腹之患,西征的目的主要是為掃清後方,以避免腹背受敵,因而當時詔書只稱「大舉征吐渾、党項、阻卜等部」。這些部落都在今蒙古國和內蒙古的西部,甘肅、青海的東北部一線。遼太祖當時一路北上,征至「古回鶻城」,即唐時的漠北回紇故都,故址在今蒙古杭愛山脈東、前杭愛省哈拉和林西北七十里、鄂爾渾河上游西北岸。稍作駐留,然後揮師南下,征至流沙。但所至流沙並非安西流沙,而是古居延海,又稱弱水,在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部,這裡也是後來遼鼎盛時的西陲邊境。遼太祖西征最遠只是到了這裡,後續或派兵進取,但決不會長驅深入,更不會遠抵當時高昌回鶻境內的新疆浮圖城。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也決不可能從漠北回紇城攻至今新疆中部的浮圖城,而又能返軍弱水流沙一線。為什麼會冒出「拔浮圖城」一語?當時遼兵曾攻下一甘州回鶻邊城,俘其都督,《遼史》編者粗疏,將弱水流沙誤作安西流沙,遂有「拔浮圖城」之說。遼太祖九月初至回紇故都,正是蒙古高原西瓜成熟的季節,遼太祖在此刻石紀功,所謂「契丹破回紇」,所說不是新疆高昌回鶻夏都浮圖城,而是漠北回紇故都。

三、西瓜始傳新疆的說法於史無征

西瓜原產於非洲,埃及、中東等地首先引種,然後分南北兩路向亞洲大陸傳播。中亞花拉子模、布哈拉、撒馬爾罕是亞洲最著名的西瓜產地,可視作亞洲西瓜的發祥地,今屬烏茲別克。史家記載花拉子模西瓜盛產的最早時間,相當於中唐,實際興盛的時間應該更早些。基於遼太祖西征至新疆浮圖城的錯誤說法,從中亞花拉子模到新疆,再到東北遼上京,三個緯度基本相同的地方,在九世紀早期到遼太祖西征之十世紀早期的一個世紀內,完成了西瓜的接力東傳,就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過程。

但這一說法遠不可靠。筆者發現,許多關於當時新疆地區盛產西瓜的論說都是值得懷疑的。廣為人們稱引的《突厥語大詞典》有甜瓜、黃瓜的詞條,雖然有一處提到西瓜,卻沒有西瓜的專門詞條。所謂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出土西瓜種籽的說法更是無稽之談。新疆地區出現西瓜的明確記載是元人《長春真人(丘處機)西遊記》,時間已是十三世紀早期,此後新疆境內的西瓜一直乏善可陳。不僅是新疆,乃至西北甘肅、青海、寧夏諸省區,並未有盛產西瓜的任何記載,甚至有「隴以西無西瓜」的說法。揣度其情理,應是西瓜生長對土壤水分的要求較高,並不像哈密瓜之類硬皮甜瓜耐旱。西瓜又是鮮食水果,水份含量大,不耐貯存和運輸,大面積種植需要相對集中的消費人群。而西域地廣人稀,消費人群分散,很難大面積種植和持續發展。所謂唐五代新疆地區已經盛產西瓜的說法於史無征,不足取信。

四、漠北回紇的西瓜當由摩尼傳教士從中亞直接傳來

而越過新疆,西瓜從中亞直接東傳蒙古鄂爾渾河流域、回紇故都一帶,應該是一種很特殊的情景,需要異常的機緣和方式。我們認為最合理的可能應是中亞摩尼傳教士直接將西瓜種子從中亞帶到漠北回紇牙帳所在的鄂爾渾河流域,在那裡生根傳種。

摩尼教因其崇尚明月光明,又稱明教,大約公元六至七世紀進入東亞。唐武后延載元年(694)正式傳入,最初在唐朝的傳播並不順利,開元二十年(732)朝廷曾明令禁斷。而漠北回紇卻對其情有獨鍾,如獲至寶。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從唐引入,尊為國教,前後持續近80年。這是摩尼教傳入東亞以來最受寵遇,也是漠北回紇最為興盛的時期。

摩尼教主張食素,崇尚瓜類食物,認為「瓜當中的光明分子特別多」,「特別是西瓜和黃瓜,認為光明分子集中在這些瓜當中」。西瓜是當時中亞地區新興的瓜果品種,應該受到摩尼傳教士的重視,而盛產西瓜的布哈拉、撒馬爾罕又正是當時摩尼教會中亞教團所在地。這種地緣上的巧合,使中亞盛產的西瓜與摩尼教信仰有了較為密切的聯繫,恰巧此時漠北回紇汗國尊摩尼為國教,無疑是西瓜東傳蒙古高原的天賜良機。摩尼教戒肉、乳酪,這些飲食方面的嚴格要求對回紇這樣以牛羊肉、乳為主食的游牧、狩獵民族來說,無疑極難遵守。不難想象,為了報答回紇汗王的寵遇,吸引更多的游牧信徒,摩尼教團定會賣力地將中亞地區盛產的西瓜引送回紇核心地區。史載當時教職人員頻繁往還於兩地之間,應是西瓜種子東傳最為切實、可靠的機會。

吐魯番高昌故城發現的細密畫殘頁,描繪的是摩尼教庇麻節場景,當為摩尼教的通用宣傳畫,現藏德國柏林。庇麻節為摩尼教最重要的節日,每年3月舉行,為紀念摩尼教創始人摩尼殉教而設。圖中央置有台案供奉食物,其中三腳金盆盛有瓜果,底層為三個黃色甜瓜,中為紫色葡萄,最上層為一綠色黑紋西瓜,可見西瓜在摩尼教徒心目的重要地位。

遼上京遺址(圖由馬踏飛燕YR提供),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巴林左旗林東鎮南。五代胡嶠《陷北記》稱,由上京向東行數十里,是開闊的平地,「始食西瓜」。

五、恩施西瓜碑所說「回回瓜」或也從蒙古高原傳入

湖北恩施西瓜碑,位於恩施市舞陽壩街道辦事處周河村二台坪。碑文落款朐山秦伯玉,署時咸淳六年(1270)。

(本文原題《西瓜傳入的時間、來源和途徑考》,原文發表於《南京師大學報》2017年第4期,此為節要本,註釋一併從略。作者程傑系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