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香港著名製片人劉定堅解析,學院派電影死路一條

劉定堅的文章從4年多前開始,總是不認同大陸的電影學院派,這方面從來沒動搖過,也是我判斷國產片在一段時期內必然任由進口片魚肉的根據,今天再詳細一點說明白,學院派的藝術電影路,絕對不適合今天的商業市場,辛辛苦苦讀完4年,走錯了路,非常可憐。

技術當然不一定為故事服務

首先,聊一下學院派常強調的技術為故事服務論。我認為技術不一定為故事服務的,正確的解讀應該是互相融合,這是數碼世代的現實。高舉數碼科技不代表不搞好故事,故事從來都要弄明白,這個不用強調,只是小說、廣播劇、舞台劇、電視劇等等都講故事,小說有文字描述優勢、舞台劇有現場效果優勢、電視劇有長篇幅優勢,而電影的主要優勢是畫面效果,故此他很自然地必須往這方面發展。

大家這樣想吧,電影早期是很簡單的又巨大又沉重機器攝製,所以鏡頭都不怎麼移動,只是有時上下左右慢移而已,太費勁的機器調度等同製作費高昂,市場一般承受不了。後來發明了軌道、搖臂等等,觀眾開始追求鏡頭運動了,及后出現了《洛奇》運用斯坦尼康,steadicam首次令觀眾大開眼界,從此行業上有專業考試,專業steadicam攝影師,有負責平路跑、斜路跑、梯級移動的種種專業分類,原因是市場追求畫面效果。

昔日是鏡頭運動,今日是電腦特效,昔日導演要懂得怎創造鏡頭運動來講故事,今日導演要懂得怎利用電腦特效來講故事,就這麼簡單。

因為電影是有生命的

用特效來講故事,也許大家都太小看這種藝術,都把他視為技術活,這也是災難形成的重要原因。

《封神傳奇》上畫前約半年,我寫文章預言這電影不是災難,而是大災難,因為向生、向太找了電腦特效人許安當導演,這種技術控一般只懂特效技術,絕對不懂利用特效講故事。結果太多儍瓜恥笑這電影失敗,代表電腦特效不成,完全無視任何技術應用也必須配合講故事方法。

唉,要是利用特效講故事那麼容易,好萊塢也不會有那麼多失敗例子了,電影的語言很重要,但這個時代電影的主要語言構成是電腦特效。

你是平面設計師便必須懂得利用photoshop,你是剪輯師便必須懂得利用例如Final Cut Pro此等軟體,你是導演便必須懂得應用電腦特效,請問這有什麼奇怪?有什麼可爭論?

再強調一次,電影是有生命的,他會隨著時代改變而不斷變化,人類進入數碼年代,手機、網路、電腦、全球定位系統、二維碼、電器、無人駕駛汽車...這是人類超級多新發明的年代,再不是許久才有電燈、留聲機、火車、電話的從前。數碼年代徹底改變了人類生活,也因而徹底改變了電影,觀眾對未來有著從未有過的好奇,因此特效創造的想象畫面很有市場。

電影是由科技帶領的商品

電影市場過去以全地球歷史最急速的方式瘋狂急奔,所以跟每個市場無異,都經歷了愛情片、驚慄片、動作片、古裝大片...等等急起急落,商業市場的原則非常簡單,尤以創意產業為什,同類產品太多,便不成,市場以罕為貴。人在很短時間看過泰囧、北京西雅圖、合伙人、致青春...好多大賣卻不難製作的例子,但今天不成了,《湄公河》沒大量動作難大賣,往後再多看,單純動作也不成了,有所謂好故事也不成,因為觀眾不一定要到電影院看啊。我們針對的必須清晰,好電影不絕對等同好院缐電影,觀眾到電影院看片,不等三個月後在交了年費的視頻平台看,主要原因不是什麼好電影故事,而是視覺及聽覺效果。

電影人的思維必須絕對配合市場觀眾思維,投資人才會捧錢讓你玩電影,否則你只能在門外指手劃腳,在業界沒發言權也沒有影響力,只是小眾自說自話又自嗨,這好沒趣。

走電腦特效不單是美國好萊塢的路,而是全地球電影的路。因為科技日新月異,從黑白、無聲到彩色闊銀幕到今天,電影就是隨科技帶領的產品。國內能同時駕馭技術和故事的人不多,同意,所以我願意從香港搬到北京居住,完全投入市場,人才不足卻去避開必須要前行的路,反方向走,永遠不可能走近目標 別再強調什麼故事核心了,這種沒有科學標準的界定 難以確切討論,利用電腦特效講好故事,這才是唯一正路。

電影是大眾文化

電影人被稱為文化人,文化人自然愛舞文弄墨玩文字,因此有人把大量資金湧入電影市場,形容為電影被資金綁架了。這種刻意貶低對立一方的行為,既導致不和諧結果,論點又毫不正確。眾所周知,大多數湧進電影市場的資金都虧損,請問你有聽過綁架者賠錢這種事嗎?

反過來說,你是資本,想玩電影嗎?可以,請付導演費、編劇費、製片費、攝影費...,好多費用付過了,但也沒人保證產品肯定能生產出來,更百分百沒人保證這電影能賺錢。唯一肯定能有收入的,是所有收費的台前幕後電影人,所以這一行有太多敗類的生存理念是吸投資人的血而活,吸完了還笑人儍,人儍錢多,拿了錢笑完了再罵人綁架,這種荒謬當然比《潘金蓮》的所謂荒旦精彩多了。

從另一角度看,從前信息不流通,一切學問並不透明,學院派容易壟斷了電影的生產鍊,要是投資方想玩電影,實在不得不求這些電影人。你要是把這種情況寫成學院派把電影綁架了,看來還有點合理,但市場開放,湧入了大批港、台電影人,繼而又湧入大量好萊塢電影,還有不少在國外修讀完電影回國的另類分子,這些人難免形成競爭,同時數碼化令拍電影技術大大普及化,因此學院派綁架電影的情況便不可能出現。

電影是大眾文化,所以他屬於大眾,必須大眾化,任何人在這個時代也不可能綁架他。

舊勢力未符合現實要求而節節敗退,就跟電影人不肯接受電腦特效無異,新時代來臨了,你卻死守在舊年代的庇蔭下。這種愚蠢的抵抗毫無意義,與時並進是唯一正路。人類從狩獵到農業革命,透過馴服植物及動物得到更幸福生活,工業革命與數碼革命也無異,這是人類不斷邁向文明的必然大路。

藝術普及化、大眾化、商品化、被同化,就是進化,密碼化的電影藝術時代已一去不返,在大學校園裡錯走方向的一代又一代人,當走到真實社會,碰上很現實的電影投資者,才發現自己學無所用,不受重視,然而你的憤怒於事無補,世界不會因小眾而改變,你眼前只兩條路,徹底改變或面對死路一條。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