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城市格局變幻:省會獨大,廣州被擠出一線城市!

在開始探討之前,我們先來看幾張圖片,再客觀、準確的數據也沒有下面這些圖最能說明乃至世界的城市格局現狀。

這是一張1994年通過衛星航拍的亞洲夜景,此時我們可以發現日本和韓國的亮度明顯強於!

而下面這張則是2013年航拍的圖片,此時我們可以發現日本的亮度似乎並沒有提升,韓國確實改變比較明顯,但是變化最大的是!

再來看一張最新航拍的特寫,請找到你家的位置,這種方法遠遠比看各地GDP數字更直觀!

如果你覺的不能窺其全貌,請看下面這張:

下面我們來看看局部。

下面這是長三角。毫無疑問長三角是第一大財富集中區,同時也是最均衡的地區!

下面這張是環渤海地區,也是第二大財富集中區。不過,北京雖然很耀眼,但是同周邊地區並不能相互映襯,集聚效應太明顯,我認為雄安新區的設立將有力的改變這一現狀!

我們再看看下面這張圖,珠三角是第三大財富聚集區,確實非常耀眼。然而其周邊卻非常暗淡,廣州和深圳的發展已經對廣東形成虹吸效應,貧富分化太嚴重。

下面這張這是中部地區,大家覺的武漢、長沙、南昌,究竟誰才能率領中部崛起?

不過,中部省份有個明顯特點:那就是是省會一家獨大!筆者認為中部廣大省份必須從自己區域內劃出一個經濟特權,同省會遙相呼應,這樣才能真正發展起來!

下面這張是中原城市群,如果對比鄭州和西安兩個城市,就城區面積來說,西安要強於鄭州,但是鄭州周邊明顯強於西安周邊,說明西部待開發地區還是很多!

下面這張是膠東半島,山東的GDP總量僅次於廣東,相對來說分佈還比較均衡,青島和濟南的互相映襯發揮了很大作用。

下面這張是台海地區:

再來看看成都和重慶這對兄弟,成都確實比重慶要強!

這是東北地區,瀋陽顯然是東三省的領頭羊!再依次是長春哈爾濱。

下面這張是的西南地區:昆明和貴陽,全靠你們了!

下面這張比較特殊,是紅外線感應!

下面這張是的鐵路網:

OK,看完了,我們再看看其它地區,下面這張是歐洲,確切的說是西歐。大家自己對比,自己感受,我不再多言!

下面這張是尼羅河流域的埃及地區:

下面這張是美國,看來東西部差距也不小!

下面這張是義大利:

再來看看全球格局吧:

上圖是非洲、歐洲及中東地區

上圖是亞洲

上圖是大洋洲

上圖是北美洲和南美洲

上圖是全景!

OK,看完了這些圖片,我們再來看看理論:

我們每天都會在網上看到各種城市排名:GDP排名、房價排名、各種指數排名等等,都是用一堆數據下結論,基本都是泛泛之輩的夸夸其談,或者人云亦云,毫無可讀性。

依然處於發展大浪潮當中,城市格局是由經濟結構變遷決定的,而且變化日益微妙,如果不能從深層次上分析這個問題,就永遠只能停留在「數字」表面。今天我們就剝去一層層外皮,將真相呈現的一覽無餘!

首先,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事實:在,凡是沿海的經濟發達省份,都會有一個「經濟中心」城市,其經濟發展水平要比「省會」城市高。自南向北依此為:廣東的深圳VS廣州、福建的廈門VS福州、江蘇的蘇州VS南京、山東的青島VS濟南、遼寧的大連VS瀋陽。

也就是說,這些省份都有一個「經濟中心」和一個「政治中心」,這叫「政商分家」。只有「政治」和「商業」分家了,經濟才能真正的發展,這也是第一階段改革開放的成果,沿海省份經濟碩果累累。

同時,我們也會發現,凡是經濟欠發達的內地省份,本省經濟就會出現「省會獨大」的經濟現象,比如:湖北的武漢、湖南的長沙、四川的成都、安徽的合肥、陝西的西安、山西的太原、新疆的烏魯木齊、雲南的昆明等等。這叫「政商不分」,「政治」和「商業」糾結在一起,這些地方的經濟往往是依靠「行政」手段堆砌起來的。

這就是「內地」跟「沿海」的區別,經濟結構不一樣。「省會一家獨大」和「兩個城市遙相呼應」相比,很明顯後者更具協調性、分工性,當然這也是改革開放的政策傾斜導致的。

究其本質,要想使一個區域的經濟水平得到發展,必須「政商分開」,政治的歸政治,商業的歸商業。選擇一個城市作為「經濟中心」跟省會遙相呼應,這叫分工明確、定位精準,這樣既出政績,老百姓生活又能提高。切記:亂燉是做不出好菜的!

而這次雄安的定位恰恰就是將北京的行政中心和商業中心剝離開來!

弄懂了上面的問題,我們再來看看整個。如果把看成一個大省份,那麼其政治中心就是北京,經濟中心就是上海,你看這分工多麼明確,所以改革開放才30年就取得了有目共睹的經濟成就。

首先,北京和上海到底誰才是第一大城市?這個大家不用再爭論了,是北京,北京永遠都比上海多大概三分之一左右,當然這裡僅從人口多少而論的。

那麼,北京因何成為第一大城市的呢?

這裡就必須有深層次的分析。我們知道,城市發展基本上都是改革開放之後才開始的。而上一個階段的改革開放,其發展方式其實就是「權力經濟」。

先看看北京——權力中心

政府擁有調控一切的權力,所以地方政府、企業辦事都得跑到北京來審批,之前的「駐京辦」就這樣產生的。全國的錢都往北京送,全國的有錢人都想往裡擠,北京房價能不高嗎?

同時,北京擁有全國最給力的資源,包括全國最高端的教育、醫院、文化等等資源,導致很多人的理想只有在北京才能實現,「北漂」就這樣產生的。

這也導致在北京的很多人都對權力有一種崇拜,你隨便認識一個人,他都會說自己認識這個認識那個,這也能幹那也能幹。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接下來就將解決權力的問題。我們早就提出了要把「權力」關在「制度」的籠子里。

接下來將迎來下一個嶄新的時期:今後的企業家將更加註重創新,而不是搞關係,政府更注重服務和搭建平台,而不是掌控和指揮。

這就是上一階段的經濟體制問題,再加上發展速度之快,導致北京之大實數世界罕見,其各項隱患和大城市病,而且各種既得利益者的盤根交錯,動彈不得。

因此雄安新區橫空出世。這就是經濟發展的新思路:你們還是玩你們的,我們乾脆另起一盤。如果成功了,可以在全國複製,如果不成果就繼續試驗。

每一代人都必須有自己的一場革命,歷史就是新興階級不斷挑戰既得利益者的過程,我們必須衝破傳統是束縛和邏輯,消滅那些固步自封、害怕革新的既得利益!

再看看上海——金融中心

全國的錢都往北京送,然後這些錢都送到上海運作。這就是政治中心和是經濟中心的區別。準確說上海應該是「金融中心」。

所有的商業模式發展最後,就是錢如何生錢的問題,這就是金融的本質,它位於食物鏈的最高端,所以上海人均GDP永遠是最高的。只要上海的「金融中心」地位不動搖,永遠都是最富裕的城市,這是定位決定的。

這些錢運到上海后就需要錢生錢。因此上海的金融公司多如牛毛,在那裡最普遍的工作是「理財顧問」和「理財經理」。上海人眼裡所有的問題都是錢的問題,所以會更加物質和現實,上海是一個適合成功之後再來運作和揮霍的地方,它只在乎你奮鬥的結果,缺乏對成功過程的欣賞。

而這一點形成了上海最嚴重的詬病:太缺乏創新和創業精神了,創業成本也太高了,包括辦公成本、人才成本,政府也不是很在意小微企業,他們更在乎那種即將上市的成熟企業。

再看看深圳——科技中心

科技最講究的是什麼?就是創新!

深圳是最年輕的城市。如果你想讀懂歷史就去讀北京,如果你想讀懂近代史就去讀上海,如果你想讀懂現代史就去讀深圳!

電子類、家電類、智能產品往往都分佈在這裡,深圳的南山,基本上聚集了的所有科技巨頭,其實要看智能化的水平和前景,就看這座城市的創新能力了。

在深圳的大街上,你很少看到老頭老太,整個正在老齡化,唯有這座城市依然是年輕人的天下,這其實也是深圳的一個優勢條件。

這就是北京、上海、深圳之所以能成為一線城市的原因,它們各有各的定位,北京代表的是權力、上海代表著資本、深圳代表的是科技,三者各司其職,各領風騷。

很多人說一線城市節奏快,壓力大。但是一線城市的服務性質和消費結構的完善,卻是其他地方不具備的。

另外,在一線城市打拚更多的是依賴你的能力,然後去碰撞各種機會。而在三四線城市,或者你的老家的那個縣城,更多的看你的背景和出身,相信這一點很多人深有感觸。

肯定有人說了,那廣州呢?

廣州現在的情況確實確實有點尷尬。

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重要的規律,近代史上,無論是開放港口、革命起義、還是改革開放,都是從廣州一帶開始的。這充分說明了廣州的開放性,有著名的十三行、廣交會等等,這裡就是貿易的橋頭堡。廣州自秦朝開始,一直就是廣東乃至整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這種情況持續到了近代。

然而到了現在,無論是從GDP總量、增速、創新還是產業格局上,廣州的風光越來越暗淡,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究其一生,廣州這位武林高手一生遇到了三個對手,分別是上海、深圳、和杭州。

在近代,上海是是對外開放的後起之秀,搶了廣州商埠的風光,在近代迅速崛起;

在現代,深圳在改革開放的窗口和檯面,搶了廣州的開放政策,並且只有一個省份有一線城市,而且這個省份還有兩個一線城市,那就是廣東。所以廣州和深圳必然擺脫不了兄弟相殘的命運。

而當下,杭州是電子商務的發源地,又搶了廣州的對外貿易份額,並且線小交易越來越往線上集中,阿里巴巴的交易額已經超過四川省,這給傳統貿易帶來了巨大衝擊。

最重要的是,現在的廣州正在失去「開放」的靈魂。看一個城市是不是足夠的包容,你跟當地人交流就能看出來。你在廣州跟本地人交流,聽到的往往是粵語。而在深圳跟本地人交流,聽到的基本是普通話。誰的包容性更強?可見一斑!

互聯網變革越快、科技發展越快,城市格局就越容易發生變化,這就跟彎道超車的原理是一樣的。

杭州之所以能挑戰廣州,就是因為它的互聯網產業發達,把電子商務作為支柱產業,意味著重新制定一套交易規則,無論產品是誰生產的,我就把最合適的產品第一時間送到最合適的消費者手裡,內銷有淘寶、天貓,外貿有跨境電商,杭州的電子商務改寫了商業格局。

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迅速成長,同時還在一批又一批的繁衍新興互聯網企業,在支付和互聯網金融領域,不斷的誕生一些能夠改變傳統生活路徑的企業!

因此,一個城市的定位決定了它的未來!

所以:有句話說,少年強,則強。

今天引申一下便是:

權力強,則北京強;

金融強,則上海強;

科技強,則深圳強;

互聯網強,則杭州強。

那麼排名呢?權力永遠是最大的、金融位於最頂端、科技是根本、互聯網是工具。所以未來城市的前四強排名分別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

雄安新區究竟能為什麼?這就要看國家給它的定位了!

繼續詳解地域經濟格局,我們就必須要弄清一個概念,那就是產業鏈。「傳統產業鏈」是怎麼樣的呢?

我們以紡織服裝為例做一個說明:新疆的「棉花」先運到山東,在山東做成「紗線」,山東的「紗線」再運到「江浙」做成面料,這些面料再運到廣東做成「服裝」,然後再貼上各大品牌的標籤,我們身上的每一件衣服都是這樣做出來的。

從「棉花」到「紗線」是初級加工,這是勞動密集型生產,從「紗線」到「面料」是深度加工,需要染色、漂染等各項功能的檢測,而從「面料」到「服裝」則需要設計師的創意注入,然後才能成為一件衣服。最後就是「品牌」運作,經過品牌方不斷的營銷和宣傳,最終成為各類人群追逐的品牌服裝。

大家發現沒有,在這條傳統的產業鏈中,從低到高依次是:新疆、山東、江浙、廣東,這些區域的經濟水平依次遞增。

這就是定位決定的,你所處的環節越高,所需要的技術含量就越大,以腦力勞動為主,獲得的收益就越高。你所處的環節越低,所需要的技術含量就越低,以體力勞動為主,往往都是粗放型的生產。

從產品角度來說,品牌運作就是產業鏈的最高環節,比如我們使用的蘋果手機,雖然都是富士康生產的,但我們從來不會認為它是「製造」的,這就是品牌的神奇之處。這也是經濟的瓶頸,淪為給別人代加工的地步,處於整個世界產業鏈的低端環節。

從商業角度來說,金融才是產業鏈的最高環節。無論是服裝這樣的快消品,還是服務行業,很多品牌都把總部設立在北京,賺到了錢再送到上海運作(上海股交所)。

區域經濟格局就是這樣來的:

新疆—山東—江浙—廣東—北京—上海。

究其本質是這樣的:

材料—加工—成品—品牌—金融。

就是這樣一個過程,所以有時先天條件更容易決定一個區域的定位,比如幾乎所有的「資源強勢區域」都處於「經濟窪陷區域」。比如內蒙、新疆、山西擁有很多優越的原材料,羊毛、礦產等等自然資源,無論你的養殖、開礦技術做到多麼極致,卻永遠只能處於「資源」這個最低端環節。

而江浙和廣東往往其實都是土地的貧瘠之處,他們只有從事商業活動的才能維持生活。這就好比一個人天生擁有「坐享其成」的老本,往往「不思進取」。而一個人如果生下來「一無所有」,必然會產生強烈的創造慾望。

除了先天條件之外,後天政策也是一大驅動。比如的改革開放,其實就是把一些政策給了沿海城市,深圳、廈門、寧波、青島、大連這五大計劃單列市,就是這樣產生的。它們自南向北分佈,這種外力性的「政策驅動」在上一個改革開放階段發揮著巨大作用,極大的影響了城市發展格局。

所以我非常關注國家給雄安新區的定位和政策!

「政策驅動」在接下來的格局變化中依然很重要,比如:1978年我們在南疆畫了一個圈,後來深圳特區現代化的大都市。1990年4月,我們在長三角的浦東畫了一個圈,後來浦東后成為上海經濟的引擎。

同時,一個城市能否吸納創新人才很重要,當年深圳開發的時候,一大批體制內的人南下,很多人找到了用武之地。現在雄安的開發,一定要能吸納那些創新型人才,如果吸引的都是炒房客,只能成為下一個泡沫。因此政府堅決杜絕有人在雄安炒房,來看看這個新聞:

每一代人都必須有自己的一場革命,歷史就是新興階級不斷挑戰既得利益者的過程,我們必須衝破傳統是束縛和邏輯,消滅那些固步自封、害怕革新的既得利益者!

當然,人生來就是不平等的。這一點可怕到你所在的區域也可以成為制約你發展的條件。有時候真的不是我們不夠努力,而是你生下來就處於某個環節。你的環節定位既跟你的區域有關,也跟你的背景、環境、學識、能力有關。無論你在某個環節做到多麼極致,永遠還只能停留在這個環節。

比如很多人從技術員做到工程師、高級工程師、特級工程師,依舊還是技術工人……其實很多道理都是如此,真正的改變現狀是「跳出去」,這需要你能從更高的高度看待一系列問題。

但是,這一切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只有一種力量可以改變世界,它就是互聯網!如果沒有互聯網,(包括世界)依然會按照既定的秩序運轉,但是互聯網的發展,將這一切規則都打亂了,下一個希望又到來了。

比如電子商務改寫了零售格局,包括我們上面講到的產業鏈。我為什麼要說那是一條「傳統產業鏈」,就是因為在互聯網時代它都已經成為了過去。如今一個品牌的誕生完全是另一套邏輯,我在新書《時代之巔》有專門章節探討,這裡不再詳細探討了。

放眼四望,未來的社會財富不再只是產品,而是數據和信息。誰對接了消費者的需求、誰掌握了消費數據、誰就在書寫商業規則,倒閉了一批又一批傳統企業和傳統產業,只能是一陣暫痛而已,就像新生兒即將誕生,總會有臨產疼痛一樣。

總之,的未來依然充滿各種變數,城市格局依然會動蕩。但有一點不會變,就是定位決定未來。有很多城市定位很模糊,你提到它往往沒有什麼深刻的印象,這就好比一個人各方面都很平庸,屬於泛泛之輩,你怎麼看好的它的前程?

還有很多城市搖擺不定,今天說自己領先中部崛起,明天喊著要融入長三角,這就好比當你發現一個人什麼都可以干時,其實他什麼都干不好。而當你發現一個什麼都幹不了時,卻總有一方面,是什麼人都比不了他的地方,只是你還沒有發掘到它的潛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