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的不良行為 父母也有同等責任

文/好爸媽訓練營(hbmxly)

電影「克萊默夫婦」中有一幕場景讓我印象很深刻:賽思朝爸爸憤怒地喊道:「我恨你!

爸爸抱起賽思,把他扛回了他自己的房間,扔到床上,還他一聲:「我也恨你,你個小臭狗屎!

這對父子真的相互仇恨嗎?當然不是。他們彼此深愛著對方。那這是怎麼回事?

賽思因為爸爸忙於工作而顧不上理他,正感到受了傷害。爸爸必須趕在限期之前完成工作任務,可賽思偏偏把一杯飲料全灑在了他正在做的文件上,這讓爸爸怒火衝天。他以充滿著責難、羞辱和痛苦的語言來斥責賽思。這讓賽思下意識地覺得自己無從屬感、沒有價值。因此,他對爸爸說「我恨你!」爸爸也以報復來回應,於是雙方陷入了「報復循環」。在這一錯誤行為中,爸爸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他對此負有同等、甚至更多的責任。

當我們重新來看待不良行為,不再把責任感等同於責難或者羞辱時,其結果對孩子和大人就都是令人鼓舞的。如果你把責任感看成是一種解放——某種基於你知道自己想改變就能改變的事情——而不是負疚,你就能做的更好。當你認識到在你的孩子或學生的不良行為中你也有份,你就能知道該怎麼樣改變你的行為,進而幫助孩子改變他的行為。

大多數時候,小孩子做出的只是「與其年齡相稱」的行為,而不是不良行為。許多父母對人類行為以及兒童發展了解的不夠,就把與孩子年齡相稱的行為當成了不良行為。想到許多小孩因為發展適應性行為而受到懲罰,就讓人覺得實在痛心。例如,蹣跚學步的孩子因「淘氣」而受到懲罰,而這個年齡的孩子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到能領會大人要求的程度,他們的語言或社會技能還不能讓他們表達出自己想要什麼——尤其是當他們的要求對他們身邊的大人來說似乎是個不合情理、製造麻煩或者不合適的時候。看到那些蹣跚學步的小寶寶受到「暫停」的懲罰,而他們還不具備理解因果關係的能力,真是讓人心碎。

孩子們有多少次的行為不當是因為他們累了,餓了?誰該為此負責?(通常這是由於環境所限,因此更有理由同情孩子和你自己,而不是給孩子貼上不良行為的標籤。)或許這是因為在建立日常慣例時,孩子沒有受到尊重。或許是因為大人沒有意識到,強求會招致孩子的反叛和權利之爭,而啟髮式提問則能引發孩子的合作。從承擔責任的方面來考慮並且注重於解決問題(包括把錯誤看作學習的機會),而不是注重於不良行為或懲罰,就會非常的令人興奮。

父母是成年人,既然我們要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我們就應該學會控制我們自己的行為。有了這種意識,我們就能夠成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人,並且將我們的行為轉變成鼓勵孩子的行為改進,又不損傷孩子的自我價值感。我們應該對不良行為承擔至少與孩子同等的責任,梳理自己的情緒,直到我們能夠深思熟慮而不是不加思考對孩子做出反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