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學會這些技巧手機一樣可以拍出高逼格照片

葉明

手機後期領域資深達人,在知乎回答中獲得234802次贊同,喜歡攝影,熱愛生活,專業後期APP「潑辣修圖」區總負責人。最近邀請了葉明老師開課教授專業的手機後期課程!今天就由葉明老師給你講講,你的手機為什麼拍不出好照片?

1、所有圖片除特殊聲明外,均使用iPhone 6拍攝。

2、修圖軟體是潑辣修圖。3、圖片都是在兩個小時之內拍攝完成的,因此質量還有待提高,但重要的是觀察對比。

隨著移動設備的快速發展,手機攝影變得越來越流行,互聯網上有許多關於手機攝影技巧的文章,但今天這篇文章也許能給你一些不一樣的感覺。回想起來,這一篇文章也是無心之作,本來我只是歸家途中偶遇豪雨,於是想用手機記錄幾張暴風雨,結果靈光一現,為什麼不拍攝一組對比圖片呢?於是就有了這些照片,也有了以下這些技巧:

一、少就是多

我一直認為這句話是攝影最經典的法則之一。對於新手,明白了這句話可以迅速拍出滿意的作品,作為老手,明白了這句話可以打開邁向高手的大門。在最開始接觸攝影的時候,主題不夠明確是一個大問題,而通過減法可以迅速的交代清楚主題。而對攝影有了深入了解之後,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已是基本功,而如何用最少的畫面元素構架起一個主題則是提升的關鍵。

當然,「少」只是攝影的一種表達手法,這並不是說畫面只能「少」,不能「多」,實際上,能夠把畫面繁雜的元素一一加以合理安排,也是一項非常偉大的能力。舉個例子:

面對這樣的場景,你會怎麼拍?如果你像上面這樣拍,那就是路人水平,隨手咔擦那種。記住:少就是多!這樣拍出來實在太雜亂了:雕塑、建築物、遠處的建築物、地板、綠化帶……如果是掌握了一些構圖法則的,可能就會這樣拍:

這明顯就能看出來一定的攝影水平了。通過仰拍的視角,直接把地面的建築物、地板等元素排除了,只保留雕塑、綠化帶、天空,同時為了活躍畫面,還加入了一個人。但是,如果是一個更加成熟的攝影人,可能就會這麼拍:

(該圖為相機拍攝)

在前面的基礎上,把綠化帶排除,只保留天空和雕塑,整個畫面的元素變得更為簡潔。

這三張照片的畫面元素變化過程是這樣的:

·雕塑、天空、綠化帶、建築物、遠處的建築物、地板。

·雕塑、天空、綠化帶。·雕塑、天空。我們通過不斷的做減法,不斷的突出主體,讓畫面構架一步步的提升,最終實現了一種更好的表達效果。我們再看一個例子,這兩張照片並不是我在當天拍攝的,也並不是同一個場景,但也能輔助說明「少就是多」,我一併放在這裡:

面對這樣的場景,你會怎麼拍攝?如果拍成上面這樣,未必有些過於平庸。這時候我們就要想到「少就是多」這條攝影法則,將畫面的元素進一步分離、優化:

可以看到,我們通過減少畫面元素,聚焦畫面局部的方法成功提升了畫面的主題感。化繁為簡,少就是多。因此,你在拍照片的時候,一定要想一下:是不是可以少一點兒,再少一點兒?

二、低一點兒,或高一點兒

再比如,這個場景:

如果拍成上面這樣,依舊屬於中規中矩,沒有多大亮點,似乎誰都能拍出來。

這時候,我們採用:

1、通過拉低相機的位置,讓水面佔據更大的位置(透視關係),從而形成更加強烈的視覺衝擊。

2、製造水面波紋(為了激起波紋,我腳不停的在踏水),讓畫面形成更加的水面質感。

3、通過鏡頭校正,製造誇張的視覺的效果。4、通過減少車輛,強化畫面重心。

這時候的畫面效果就是這樣的,我們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畫面帶來的衝擊力。當然,既然我們可以「低一點兒」,自然可以「高一點兒」,這個技巧的核心在於:嘗試用更多的角度去表達一個場景,也許你會有意外的收穫。

三、節奏與韻律

什麼是節奏與韻律?

簡而言之:統一特徵下的有序重複。比如這幅圖:

可以看到,這張照片的畫面十分雜亂,近處的馬路,遠處的防護板,再遠處的樓房,畫面沒有絲毫的規律可循,節奏感十分匱乏。這時候我們就要去尋找畫面中的統一特徵,我們可以發現近處馬路的線、遠處的警示線條、防護板上的紅白線條都是一些線條的幾何圖形,並且分佈狀態也有規律可循,因此:

我們通過捕捉局部畫面,通過線條(馬路和防護板上)、方塊(左上角的警示牌)、三角形(行人)的有序組合,就形成了一幅更加有節奏的照片。這時候畫面的節奏感就更強了,最終就形成了一幅更加優美的畫面。

四、近一點兒,再近一點兒

曾經有一位著名的戰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說過一句著名的話: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夠好,那是因為你靠得不夠近。當我們缺乏拍攝思路的時候,不妨離拍攝對象更近一些,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比如我在拍攝這個場景的時候,如果不是因為靠得足夠近,怎麼會發現這些美麗的小水珠呢?

我們把手機拿得更近一些,不僅僅是為了拍微距,或者虛化背景(實際上手機的虛化能力也很有限),而是為了:更好的觀察被拍攝的對象。走近了你才會發現,原來還有這麼大的世界!

五、後期處理

後期從來就是攝影中無法避免的一個環節,從膠片時代就是如此。我們進行後期處理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表達情緒,還原我們心中的場景。我一般使用蘋果原生相機拍攝,然後使用潑辣修圖進行後期處理,例如這一張照片:

因為手機寬容度的限制和自動曝光的特性,拍出來的場景和我當時肉眼所見的場景是存在較大差距的,當時真實的場景應該是接近這樣的:

這時候我就需要藉助後期來幫我們還原我們心中的場景:

首先我們利用【去霧】工具消除大氣中的霧霾,讓雲層的形態更加清晰:

然後我們利用徑向濾鏡增強地面的曝光,我們建立一個徑向濾鏡覆蓋住地面,然後調整參數:

曝光+71:讓地面的更加明亮。

飽和度+53:讓地面建築物的色彩更加鮮艷。

對比度-76:讓地面的細節更加豐富。

高光-100:降低高光的亮度,讓雲層的細節更豐富。陰影+100:提高陰影的亮度,讓地面的細節更豐富。

經過這樣一個簡單的調整,我們就對場景進行了一個還原與再造,這也是後期的功效所在。我始終認為,攝影是一種表達情緒的絕佳方式,只要你願意,人人都可以用這一枚透明的鏡頭記錄下這個美麗的世界。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