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漢朝以來,東北地區一些少數名族的「大人」,權力大到無法想象

自漢初以來,在的東北地區,生活著許多少數族。其中包括烏桓、鮮卑、夫餘、挹婁和高句驪等。他們分屬古代東胡、夫餘、肅慎三大少數族。

烏桓原屬東胡族的一支。戰國時期,東胡族活動於燕、趙的東北方。西漢初年,東胡族為匈奴所擊破,乃向北遷徙。其中一支活動在烏桓山(今內蒙古大興安嶺南)一帶,遂以山為號,稱為「烏桓」。

烏桓人善騎射,隨水草放牧,過著游牧的生活。烏桓的社會組織,由許多「邑落」(部落)組成一個「部」(部落聯盟)。其首領稱為「大人」,由人們推舉勇健、能決斷爭訟的人擔任,但不是實行世襲制。各部落自行經營畜牧,彼此不相役使,因此沒有徭役負擔。烏桓人沒有成文法律,但是大人有很大權力。凡違抗大人命令者,將被處死。如果相互發生殘殺,先由部落解決,部落不能制止,則交大人處理,並罰交納馬、牛、羊以贖死。倘若叛逃而被大人捕獲者,部落不得接納,一般都被遷逐荒蕪之地,或者沙漠之中。

烏桓自從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即遭受匈奴的奴役,每年需向匈奴交納一定數量牲畜,以及皮毛之類的貢物。如果過期不交,則攜其妻子為奴婢。到漢武帝時期,霍去病奉命擊破匈奴左部后,將烏桓遷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等郡的塞外,以幫助漢朝監視匈奴的動向。同時,漢朝還在那裡設護烏桓校尉,以便對這一地區進行統治。

鮮卑是東胡族的另一支。漢初,東胡族被匈奴冒頓單于擊敗,其中一支遠徙於烏桓山之北,別依於鮮卑山(今內蒙古大興安嶺北段)一帶,因此稱為「鮮卑」。1980年7月,在今內蒙古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西北10公里,發現了鮮卑祖先的「石室」,證實漢代這支少數族,曾經活動於今內蒙古大興安嶺北段一帶。

鮮卑與烏桓屬同一族源,其社會習俗及語言,也與烏桓基本相同。鮮卑人過著游牧生活,鮮卑盛產野馬、源羊、角端牛等稀有動物,以及珍貴的貂、納、鼲子等名裝,並以此而聞名於中原地區。

漢武帝時期,由於漢王朝擊敗匈奴,迫使它向漠北遷徙,形成漠南無王庭的局面。因此,鮮卑人開始向南遷移,居於饒樂水(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流域一帶,與南部的烏桓緊緊相連。

夫餘人主要生活在今松花江流域一帶。夫餘東連挹婁,西接鮮卑,南有高句驪。這裡地處寬闊平原及山地地帶,土地肥沃,適宜於發展農業生產。所以,夫徐人以農耕生活為主,也從事畜牧業生產。這裡出產名馬、赤玉,還有貂、納等皮毛。

西漢時期,夫餘人處於奴隸制階段。夫徐王是最高統治者。王之下有部落,大的數千家,小的數百家。首領稱為「加」,皆以六畜命名,諸如馬加、牛加、狗加等等。下面還有「邑落」之設,都由諸加統領。夫餘已經有城柵、宮室、倉庫和牢獄的設置,還有一支維護奴隸主統治的軍隊,並以弓、矢、刀、矛作為武器。軍隊出征時,要殺牛祭天,以牛跟占卜吉凶。夫徐的刑法苛嚴,一人被處以死罪,全家都要沒為奴婢。凡犯有偷盜罪,就要以盜物的12倍處罰。奴隸主貴族死後,還要殺人殉葬,有時多者以百數。

夫徐人與漢朝保持著密切的關係。夫餘王死後,埋葬時所用的玉匣(玉衣),都是由漢朝賜給的。

挹婁古稱肅慎或息慎,是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佈在今牡丹江、烏蘇里江、黑龍江流域的廣闊地區。到西漢時期,挹婁人的社會組織,以「邑落」為主。邑落各有「大人」,但是無「君長」之設,還是處在原始社會後期。挹婁先附屬於夫餘,後來則臣服中原王朝。

高句驪生活在今長白山地區,以農業為生,其社會習俗及語言,與夫徐人接近。西漢時期,高句驪已進入奴隸社會。他們分別由絕奴部、消奴部、順奴部、灌奴部、桂婁部等五部組成,由王統領。王置屬官,有「相加」、「對盧」、「沛者」、「古鄒大加」、「主簿」、「優台」、「使者」、「帛衣先人」等。不同的官吏,以服飾區別。高句驪不設監獄,罪犯由諸加審議后處死,妻子即沒為奴婢。奴隸主及富人的生活奢侈,他們好修宮室,死後以金銀財幣厚葬。

武帝元封三年(前108),漢王朝置玄范郡(郡治在今遼寧新賓西),高句驪成為隸屬於玄菟郡的縣,由漢廷直接管轄。

總之,東北地區各少數族,包括烏桓人、鮮卑人、夫徐人、挹婁人,高句驪人等,自古以來與中原地區關係密切,對開發東北邊疆作出了貢獻。自漢初以至武帝時,他們或者仍與漢朝保持密切的關係,或者直接由漢王朝管轄,成為統一的多民族的漢王朝的組成部分。漢武帝以後,東北各族人民與中原漢族人民的關係日益密切,經濟文化的交流也更加頻繁。

感謝您閱讀我們的原創文章,如果覺得內容不錯請為我們點贊,若有不同的觀點請進行評論和大家一起討論,小編真誠歡迎您能關注我們,從而進行更深入地探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