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用了這麼多年的互聯網,你知道是誰發明的嗎?

在互聯網普及的今天,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到底是誰發明了互聯網?

「互聯網之父」的頭銜,有很多競爭者。比如J.C.R.利克里德、勞倫斯.羅伯茨、倫納德.克蘭羅克。

有意思的是,把他們的名字當作關鍵詞,在互聯網上進行搜索,另一個人便會浮出水面。

這個人就是——羅伯特.泰勒(Robert W.Taylor)

圖自nytimes.com

和大多數改變世界的人不同,羅伯特.泰勒一直沒有展現出「學霸」氣質。

他1932年出生,長大以後進入了德克薩斯州大學奧斯汀分校,主修心理學,輔修數學,而且還對計算機充滿了興趣。

太空競賽時期,羅伯特.泰勒被招攬進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主管多筆科研資金。

在此期間,他慧眼識俊才,給與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大筆資金,直接促成了滑鼠的誕生。通過跟工程師們的交流,也深刻意識到了計算機的巨大潛能。

滑鼠,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發明

圖自wikipedia.org

如果沒什麼意外的話,他可能會在NASA慢慢熬資歷,直至退休,或者帶著一份漂亮的簡歷加入其他公司,參與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項目,左手工資、右手股票分紅,賺錢賺得不亦樂乎。

不過,意外總會有的。

1962年,羅伯特.泰勒遇到了J.C.R.利克里德(J.C.R. Licklider),並閱讀了他的文章——《在線人機通訊》。在文中,利克里德第一次描述了一個計算機與計算機互相連接的世界,極大地啟發了羅伯特.泰勒。

J.C.R.利克里德

圖自alchetron.com

1966年,羅伯特.泰勒成為新的信息處理處(IPTO,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echniques Office)處長。

IPTO是美國高級研究計劃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 Agency,ARPA)的核心部門,顧名思義,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計算機。

硬體、軟體、通訊,全都在其業務範圍內。

IPTO當時負責三個計算機研究項目,而這三個項目的通訊,竟然是獨立的——在羅伯特.泰勒的辦公桌上,有三台電腦,每一台電腦都連接著一個計算機研究項目。

這就好比說,一個領導有三個下屬,按照正常人的思維,只要給每人配一部手機,就能解決所有溝通問題,但是IPTO不這麼干。它給每個下屬都準備了一個土電話,一根線連著兩個杯子那種,結果,領導面前有三個杯子,每次只能聯繫一個人……

這樣的設計,自然是昂貴、低效的。

所以,羅伯特.泰勒很自然地想到:「為什麼不把它們連接起來呢?」

俗話說得好,「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好的想法可以在大腦中「憑空出現」,要落實它,卻離不開人力和物力。

於是,1966年2月,羅伯特.泰勒找到了ARPA的頭兒,查理.赫茲菲徳(Charlie Herzfield)

在一個十五分鐘的演講里,羅伯特.泰勒向查理.赫茲菲徳講述了計算機聯網的必要性。

查理.赫茲菲徳

圖自internethalloffame.org

赫茲菲徳也是個痛快人。他在聽取報告之後,只問了一個問題:「這項工作難不難?」

雖然之前已經有過計算機聯網的例子,但是這些「聯網」就跟土電話一樣,限制極大、十分簡陋,離羅伯特.泰勒的構想相去甚遠。

至於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誰知道是什麼樣子的呢?

開創性工作難就難在這裡。誰也沒見過,誰也不知道搞不搞得成。所以,別說羅伯特.泰勒,當時整個計算機界,也沒有人敢拍著胸脯說「沒問題」。

為了得到需要的資金,羅伯特.泰勒打算撒一個謊。不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全世界都要感謝羅伯特.泰勒的這個謊言。

羅伯特.泰勒說:「不難,我們已經想好怎麼做了。」

赫茲菲徳說:「太好了,那就干吧,我給你一百萬元的經費。」

就這樣,現代互聯網有了自己的第一筆資金。

錢有了,下一步就是人了。

羅伯特.泰勒想到了勞倫斯.羅伯茨(Lawrence G. Roberts)

勞倫斯.羅伯茨是標準的學霸,大學時期就樹立了為計算機事業奮鬥終身的偉大目標,在軟體設計、電腦繪圖以及通訊技術方面,都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順利拿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

隨後他選擇留校,進入林肯實驗室,擔任高級研究員。

勞倫斯.羅伯茨

圖片來源:packet.cc

但是遺憾的是羅伯茨醉心學術,無意離開校園、加入政府機構。

羅伯特.泰勒數次邀請,都被拒絕。

心煩意亂之際,羅伯特.泰勒忽然聽說,林肯實驗室的經費主要來源於ARPA,於是,一個「邪惡」的想法誕生了——羅伯特.泰勒找到了赫茲菲徳,赫茲菲徳聯繫了林肯實驗室的負責人,林肯實驗室的負責人又跟羅伯茨溝通。

具體說了什麼,那就不得而知了。總之,沒多久,羅伯茨正式加入了ARPA。

羅伯茨所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分裂。

當時的計算機還處於草創階段,硬體各搞各的,軟體也是各家用各家,彼此間並不兼容。

打個比方的話,張三手機上只裝了微信,李四隻裝了微博,他倆該怎麼溝通呢?

羅伯茨的方案是再請一個人,請一個既能閱讀、發送微博,也能閱讀、發送微信的人,居中調解。

這個人就是IMP,或者,換個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它就是路由器。

翻譯問題搞定之後,要解決的問題只剩下一個:信息的發送和接收。

打個比方來說明這個問題:某公司要把一台超大型設備,從上海運輸到北京。一個方案是用火車,把設備整個裝下、整個運到。

好處是省事,壞處呢,在網路這個鐵軌上,每台路由器同一時間只能跑一輛火車。你走十分鐘,這個路由器就被你霸佔十分鐘;你走三天,其他計算機就得等三天。

這顯然是不合適的。

1967年的一次學術會議上,羅伯特.泰勒遇到了倫納德.克蘭羅克(Leonard Kleinrock),終於補齊了互聯網誕生的最後一環。

倫納德.克蘭羅克

圖自alchetron.com

克蘭羅克的方法是分組交換。

首先,把這台設備拆解,拆解成最基本的幾個部分,標上序號;然後,每一部分都裝到快遞包裹里,寫上收、發地址;接著,把所有包裹都寄出去,每一個包裹都可以自由地選擇空閑的、最短的路線;等對方收到所有包裹以後,只要按照標示的次序進行組裝,就行了。

1968年,羅伯特.泰勒在和利克里德合著的《作為通訊裝置的電腦》一文中,系統地闡述了自己的構想和互聯網的未來。

1969年10月29日22點30分,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計算機聯網通訊。

ARPAnet就此誕生。

以今天的眼光看,ARPAnet十分簡陋。它只有四個節點,傳送信息的速度也慢的驚人。

不過,它具備現代互聯網的一切要素,因而,被視為互聯網的前身。

互聯網可視化

圖片來源:opte.org

如今,互聯網已經成長為橫跨七大洲的龐然大物,不管是寒冷的海水之下,還是遙遠的太空之中,到處都有它的身影。

2017年4月13日,羅伯特.泰勒在家中安然離去,享年85歲。

版權聲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