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米格:永恆的紅色經典

99%的軍迷忍不住點這裡

米格設計局概況

談到米格,許多人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如下的畫面:1950年代初在朝鮮戰場上和F-86纏鬥在一起的米格-15;1960年代在印巴戰爭中風頭出足的米格-19(殲6);1970年代在以3.2馬赫的速度從以色列上空呼嘯而過的米格-25;1980年代以高機動飛行表演轟動歐洲航展的米格-29。

紅色經典米格-15

米格(МиГ)是指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由阿爾喬姆•米高揚和米哈伊爾•格列維奇建立於1939年12月8日,該設計局的名字是以米高楊和格列維奇兩人名字命名的。

米格設計局是蘇聯歷史上唯一一個以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設計局。米格以命名嚴格而著稱,其中米格-數字為基本形式。

米高揚的哥哥阿納斯塔斯•米高揚是蘇聯政界少見的三朝元老,地位顯赫的哥哥當然對米格設計局的發展有影響,但如果把米格飛機的成功歸結於哥哥的後門,絕對是對米格才華和勤奮的漠視。

米高楊及米格經典作品

兩位大師合照,近處為格列維奇

冉冉升起的1940年代

1940年4月5日,第一款米格設計局的第一款作品——米格-1試飛。在一次試飛中速度曾達到652KM/h,刷新了蘇聯當時的飛行速度紀錄。但米格-1也表現出了極其明鮮的兩重性:它既是當時蘇聯最快的飛機,也是問題最多的飛機。

第一次總是不成功滴,米格-1問題多多,只生產了103架。

米格-1改進了機翼掠角、散熱器的進氣道,擴大了油箱就是米格-3. 米格-3二戰初期蘇聯空軍的主力戰鬥機之一,性能全面超越Bf109E,生產了3120架。

米格-7是米格-3換髮動機后的改進型,1943年首航,沒量產。

米格-9是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研製的首批噴氣式戰鬥機之一,採用仿製的德國BMW003噴氣式發動機。米格-9進氣道中間有一門37 毫米炮,其威力巨大,但炮口煙嚴重,會引起發動機熄火,號稱空中剎車!

米格-9進口了11架

在二戰期間米格飛機設計局還研製了米格-4、米格-6、米格-11等活塞式飛機,但都未投產。米格-13也是蘇聯最後一種裝有活塞式發動機的戰鬥機,有少量投產。

早期米格的螺旋槳作品算不上成功,真正讓米格聲名鵲起的是進入噴氣時代的米格-15。1947年6月,米高揚設計局使用英國進口的一台"德文特"發動機製成了第一架米格-15原型機。很快克利莫夫推出了改進的仿製品RD-45。1948年底,米格-15開始大量裝備蘇聯空軍。

絕對的經典米格-15

米格-15是朝鮮戰爭的紅方主力,性能在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中可以說"出類拔萃",它的飛行速度、火力、機動性遠遠優於美國的F-80和F-84,只有美軍的F-86堪與匹敵。「米格走廊」也讓米格的名聲遠揚。也讓美國空軍在橫掃歐洲后第一次遇到真正的挑戰,使西方第一次認識到蘇聯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的地位。

米格-15戰鬥機有雙座的烏米格和改進型的米格-15比斯(MiG-15bis),它們的足跡遍布歐、亞、非、南美和中東地區的38個國家,進口(轉讓)米格-15系列超過2000架。

東德的米格-15比斯,翼刀上的缺口是跟米格-15在外觀上的主要差異。

輝煌的1950-60年代

米格-17戰鬥機是在米格-15比斯基礎上發展而來。米格-17戰鬥機於1948年設計,1949年12月開始試飛,1952年進入前蘇聯空軍服役。

米格-17,米格-15的升級版

米格-17系列各型戰機總共製造了10,367架。該機除在前蘇聯生產外,還授權、波蘭和捷克等國仿製量產,有眾多衍生型號,授權型就是大名鼎鼎的殲-5啦!

產米格-17,大名鼎鼎的「五爺」!

1952年5月首飛成功的米格-19是世界上第一種進入批量生產的超音速戰鬥機。米格-19在最大速度、爬升率和升限上都超過了比其晚服役4個月的F-100戰鬥機,是歷史上蘇聯的主力戰鬥機首次在性能上全面超越它的對手。

米格-19是蘇聯國土防空部隊在20世紀50-70年代的主要裝備,參加了對U米-2的屢次攔截行動。引進仿製了米格-19后發展的殲-6曾一度是人民解放軍空軍的主力裝備,並被發展為攻擊機(強-5)、教練機(殲教-6)與其它試驗機型。

米格-19 的標準武器是帶4發R-3空空導彈。

仿製的殲-6,生產超過5000架。

米格-19繼任者是米格-21,該機1953年開始設計,1958年開始裝備部隊。米格-21最大的飛行速度突破2馬赫,MF型更達到2.2馬赫,速度快、減速性能好。但其機動性能不好,加上機載設備過於簡單,武器掛載能力過小和航程過短,外號「機場保衛者」。

三哥時不時,還在掉下來的米格-21

但米格-21勝在價格便宜、速度快、可操控性強、維護要求低。如果把的殲-7也算在內,共有1.3萬架米格-21為多國空軍服務。超過50個國家用過米格-21,目前仍有26個國家在使用。

我軍大量殲-7還在役,遠處是兩架殲教-7。

開始下坡的1970-80年代

1970年開始服役的米格-23是前蘇聯第一種重型戰鬥機,也是米高揚一生中最後一個親自挂帥的項目。米格-23是蘇聯20世紀80年代主要截擊機種之一,裝備約3000架。

米格-23突出的性能是平飛速度大,高空時達2.35倍音速,且水平加速性好,但其採用變后掠翼技術不夠成熟,操縱複雜,導致其失事率一直很高,空戰表現不佳。

進氣道上有掛點是米格-23的特點

1972年開始裝備的米格-25,是前蘇聯米格設計局研製的高空高速截擊殲擊機。號稱是世界上第一種速度超過3馬赫的戰鬥機。實際上平時訓練時,其高空速度限制為 2.6 馬赫,飛一趟三馬赫后,發動機就要報廢。

為了保證機體能夠承受住高速帶來的高溫,米格-25大量採用了不鏽鋼結構,但這樣帶來了更大的重量和更高的耗油量,而且機體本身的高重量也一定限制了其載彈量。而僅有的速度優勢,跑不過導彈,這也實戰中被驗證。

米格-25可以說是一個轉折,從螺旋槳到噴氣時代所有的戰鬥機都追求最大速度,特別是在機炮時代,可謂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但進入導彈時代以後,空戰更主要的是「斗狗」模式,要求的是機頭的指向性和整體機動性。

米格-25多項速度記錄的保持者

米格-27是米格設計局設計的一種可變后掠翼殲擊轟炸機,是米格-23殲擊機的對地攻擊型,又稱米格-23B,,1974 年開始裝備部隊。該機的主要特點是:載彈量較大,攜帶武器種類較多,對地面攻擊火力較強,晝間攻擊目標命中率較高,生產了1000多架。

蘇軍滴米格-27,當年北方地面部隊的陰影之一

1983年服役的米格-29,是蘇聯第一款四代戰鬥機(對應西方三代)。俄羅斯劃法是四代,米格-9/15/17為一代,米格-19/21為二代,米格-23/25為三代。

米格-29為的輕中型雙發、前線空中優勢戰鬥機。米格多年一直秉承著簡單、可靠的設計思路,完全是按著打世界大戰暴兵的模式設計戰鬥機,認為在戰時一般戰鬥機的壽命就幾十小時,所以能大量生產是關鍵。

實際上隨著技術的發展,戰機的子系統越來越複雜,雷達、航電、武器綜合能力越強的戰機生存能力越強。重視對抗訓練的美軍早就在紅旗演戲中的得出了結論。實際上從米格-23開始米格也在走重型化的路線,但骨子裡留下「短平快」的基因不是那麼好一下子轉變的。

雨燕飛行表演隊的米格-29

米格-31是由米格-25戰鬥機發展而來串列雙座重型截擊機,1983年進入服役。最大飛行速度2.83馬赫,巡航速度1.63馬赫,主要掛載R-33重型空空導彈做中遠程截擊,只裝備了俄軍。

米格-31,中間掛的就是R-33,俄版「不死鳥」

江河日下的1990后時代

隨著蘇聯的解體米格設計局的日子可謂江河日下。一方面俄羅斯經過「休克療法」之後剩下半條命,根本無力採購新戰機更別提耗資巨大新戰機開發了。另一方面,在放開出口限制后的出口市場,明顯更青睞老對手蘇霍伊的產品。

米格-29(紅)和蘇-27(藍)在外形上相似,但在大小上還是相差很多

主打的米格-29產品由於冷戰時期巨大的保有量,及一般的實戰表現,導致有限的出口經常要和F-16這種單發戰機拼價格。糟糕的質量管理更是讓好不容易拿到手的阿爾及利亞訂單,出現了退貨。除了忽悠冤大頭印度繼續發展米格-29K項目,其他改進展品都不算成功。

三哥艦載型滴米格-29K

米格-29的終極改進型是米格-35,裝備了新式RD33MK,有源相控陣雷達,航電和座艙顯示也進行更新,在2007年進行了首飛,目前只有俄空軍有少量採購。

米格-35,與米格-29雙座型相比外觀變化不大。

作為俄羅斯第五代戰機研發的米格-1.44,1986年已開始研發,1989已開始組裝。蘇聯解體后因資金問題,到1994年才生產出一架技術驗證機。而首飛更是拖到了2000年。在進行了有限的試飛后,米格-1.44逐漸淡出公眾的視線,晾起來風乾致死。

而老對手蘇霍伊推出的T-50項目,有印度資金的支持現在已進入到工程研發階段,預計在2017/8年服役。

米格-1.44,只此一架

在2006年左右,阿爾及利亞訂單的退貨,讓米格設計局一度瀕臨破產。為了挽救這個紅色經典設計局,俄空軍接手了退貨的28架米格-29。同時開始組建包括米格、蘇霍伊、伊爾庫特、伊留申、雅克夫列夫、圖波列夫在內的俄羅斯聯合航空製造集團,空中紅色經典還將繼續!(來源:攻城獅公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