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廈門大學副院長博士論文連致謝都抄:中國一流大學也要「護犢子」嗎?

一篇博士畢業論文,不僅正文一半的篇幅和自己帶的學生的碩士畢業論文雷同,連致謝部分都幾乎一字不差。

這樣拙劣的抄法,恐怕任何一位參與過畢業/科研論文寫作,經歷過和知網查重鬥智斗勇的同學們都看不下去。

而這篇論文的主人,卻是廈門大學醫學院的常務副院長蔡建春。

而廈大作為國內水平領先的頂級985高校,在這個事件中的表現則非常令人失望。

「抄論文連致謝都抄」

廈大:屬於學術不端不算抄襲

在蔡建春院長的身上,有不少頗有分量的頭銜: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院黨委副書記;廈門大學醫學院常務副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福建省特殊支持人才「雙百計劃」;國內知名腫瘤專家。

但根據青年報記者的調查,其寫於2010年2月,申請廈門大學博士學位的論文,與自己三名學生黃安樂、黃坤寨和劉凱華的碩士論文高度重合,基本可以認定是涉嫌抄襲。

經過記者的仔細比對,這些重合的部分包括:中英文摘要、縮略語、材料與方法、前言、數據和圖片,佔四萬字總篇幅的近一半,相似度達到95.2%,具體結構見下圖:

連學生論文中的致謝部分,都被蔡院長的博士論文幾乎原封不動的搬了過來,只把「三年的時光一晃而過」,改成了自己的「五年的時光一晃而過」。

「被抄襲」的三名學生目前都是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醫生,他們從畢業到現在一直在蔡建春擔任領導職務的單位任職。

事件詳細經過請點擊:《廈門大學對本校院長博士論文調查結果:屬於學術不端但不算剽竊

今年三月就有人在微博上曝光蔡建春涉嫌抄襲的事實,但直到7月14日,廈大才回應:「正在進行調查」。

八月初時記者去詢問此事,廈大工作人員表示:「解釋有用嗎現在?這怎麼回應,我也不知道怎麼回應,請你教我一下。」

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蔡建春

8月10日,該事件被青年報報道出來,並被包括新聞網、財新網、新京報網等媒體紛紛轉載。

8月10日晚,廈門大學在官方微博發布《關於「蔡建春博士論文被指抄襲」調查情況的說明》,表示該校學風委員會的正式調查結論如下:

雖然校方聲明中表示「學校已經按照校學風委員會的認定結論正式啟動相應的處理程序」,但並未提及任何具體的處罰措施。

而從醜聞爆出至今,蔡仍然一直正常行使院長、黨委副書記的職務,在醫院裡正常坐班出診,其工作幾乎並未受到任何影響。

而中青報記者8月21日發表的進一步調查,發現蔡建春本人博士期間另有多篇文章涉嫌「一稿多投」。

而廈門大學官方從10號的聲明后再未對此事發表任何意見。

我們質疑的不是調查結論

而是廈門大學調查的方式和程序

科研隔行如隔山,尤其是涉及「博士論文抄襲」這樣嚴重的指控,在調查和認定時必須慎之又慎。

只有真正的學界同行專家才有資格下結論,輿論先入為主和民意審判都是不可取的。

因此,陳大夫不打算對於蔡院長的行為具體是不是屬於抄襲,是不是屬於學術不端做出任何主觀評判。

但我們認為,廈門大學在事件的應對和調查過程中,明顯過於草率和官僚,罔顧基本的程序正義原則,做出的結論難以服眾。

按照教育部2014年公布實行的《高校學術委員會規程》的規定:

學術委員會按照有關規定及學校委託,受理有關學術不端行為的舉報並進行調查,裁決學術糾紛。

學術委員會調查學術不端行為、裁決學術糾紛,應當組織具有權威性和中立性的專家組,從學術角度獨立調查取證,客觀公正地進行調查認定。專家組的認定結論,當事人有異議的,學術委員會應當組織複議,必要的可以舉行聽證。

對違反學術道德的行為,學術委員會可以依職權直接撤銷或者建議相關部門撤銷當事人相應的學術稱號、學術待遇,並可以同時向學校、相關部門提出處理建議。

學術委員會審議或者評定的事項與委員本人及其配偶和直系親屬有關,或者具有利益關聯的,相關委員應當迴避。

學術委員會會議可以根據議題,設立旁聽席,允許相關學校職能部門、教師及學生代表列席旁聽。

整套學術委員會制度,目的就在於維護學校學術事務的純凈,程序的公平公正是關鍵。

專家組名單是否做到了「權威性」和「中立性」?是否嚴格執行了利益關係的迴避制度?

為什麼不公布具體的專家組名單?

為什麼只公布「不構成抄襲「的結論,卻不公布這個結論都是依據哪些具體證據形成的?

為什麼學術委員會沒有向學校提出任何處理建議?

我們質疑廈門大學學術委員會的中立性問題,並非是針對學校故意吹毛求疵。

在蔡建春案件中,被調查的對象是一名在學校里擔任領導職務十幾年的院長,學校里相關專業的相當一部分專家都是他合作過的同事,他本人還是廈大醫學院學術委員會的委員。

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瓜田李下各種利益關係難以避免。

不公布專家組的名單,而以公信度最低的閉門會議的形式做出決定,大家完全有理由懷疑這就是一場內部人的走過場,這樣的調查結果就難以服眾。

事實上,廈大公布的調查結果不僅沒解決公眾輿論的質疑,反而把大家的關注焦點從蔡院長本人的學術不端行為,轉移到學校是否實行了評判雙標,故意包庇縱容「自己人「上。

以學校名義「護犢子」

結果只能是雙輸

2003年,當時時任東南大學校長的顧冠群院士指導的的博士李仕峰,以兩人署名發表的論文被指剽竊國外論文。

東南大學校方迅速回應質疑,第二天就發表《關於「東南大學校長剽竊外國同行成果」的真相的說明》,表示此事顧院士毫不知情,署名二作「完全是李仕峰的個人行為」。

然而沒過幾天,當初爆出此事的新語絲網站又連續發表文章,揭發另外三篇署名李仕峰、顧冠群的論文同樣是剽竊之作。社會輿論的怒火很快被引爆,而學校也難以自圓其說。

顧冠群院士

後面針對顧院士的譴責文章連篇累牘地出現,甚至他自家兒子女兒工作的事情也被人揭露出來,他扶持的一些教授科研過程中的不妥行為也被拿來說事。

這件事給顧院士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本來是一位在東南大學教師學生中口碑都很不錯的校長,一生英明毀於一旦,直到去世都沒能洗刷掉恥辱。

回頭來看,顧院士當時的作法雖有不妥,但僅僅是在學生剽竊的幾篇文章上掛了一個二作,撐死了說是審查不嚴。

假如顧院士在事件爆出時不急著以學校名義推卸責任,而是出面承認自己的疏忽,還能成全國批判的眾矢之的嗎?

在面對學術醜聞的質疑時,公眾往往會留給當事人一次出面自辯的機會。而當這次機會被「毫不知情」這樣站不住腳的解釋浪費掉之後,大家就沒有耐心再聽你說什麼了。

在校領導遭遇學術醜聞時,未經過有公信力的充分調查就以學校的名義強行「護犢子」,往往會激起輿論更加猛烈的質疑。

當事人失去了在公眾面前洗刷自己名譽的機會,而學校的聲譽也因此大受影響,最終就是雙輸的結局。

前不久剛剛發生的韓春雨事件中,河北科技大學承諾一個月內給出調查結果,至今過去好幾個月卻杳無音信。

與此同時韓本人卻憑著已經被《自然》撤稿的論文名利雙收,當選河北科協副主席,成了河北科技大和河北省力捧的科研明星。

樹不要皮,必死無疑,人不要臉,天下無敵。這種頗具魔幻色彩的事情,已經讓整個學術界的臉面被踩在了地上。

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

大家心中僅剩的安慰是:河北科技大畢竟就是個國內二三流高校,不顧臉面自食其言耍流氓,也不能說明學界的真實環境。

但這時廈門大學也掉進了幾乎同一個坑裡,你讓大家還怎麼說?總不能說廈大也屬於國內二流高校吧?

廈門大學對於蔡建春案的處理方式令人非常失望,這不僅是對公眾知情權的不尊重、也是對當事人學術前途及名聲的不在乎,對學校名譽的不愛惜。

學術造假、論文剽竊、抄襲,一向以來一直是學界的頑疾,醜聞層出不窮,浪費公帑,破壞學術生態,讓學界在社會公眾面前怎麼樹立公信力?讓外國同行怎麼看?

怎樣重建公眾信任

學術界急需反思

有過國內科研經歷的同學往往深有體會,國內學術圈「水很深」。

社會公眾能看到的僅僅是冰山一角,跟著導師隨便赴一個飯局,飯桌上談論的段子都夠上N個頭條的。

工程院院士、原暨南大學校長劉人懷2013年就曾透露:「廣州兩所知名高校的校長,博士論文百分之七八十是抄的。」,但他不願點出是哪兩位。

學術出版商施普林格·自然出版集團一次性撤銷了涉嫌造假的107篇文章,論文作者均來自。

涉及的單位不乏全國知名的三甲醫院和重點高校。此次撤稿事件讓學術界深感震驚,也在社會上引發廣泛關注。

大規模撤稿論文的國際學術出版巨頭斯普林格

學術造假、剽竊被抓出來的,在同行眼裡要麼是得罪了人被故意整,要麼就是純屬倒霉。

即便是專家學者、媒體調查確認有極大的抄襲嫌疑,當事人往往也毫髮無損,學界打假不僅風險巨大,而且經常徒勞無功,時間長了難免疲憊不堪。

方舟子當年不好好搞「新語絲」卻跑去和韓寒唐駿崔永元撕逼,就讓不知多少學界權威長舒一口氣終於能睡好覺了。

方舟子的學術打假揭露了多位國內科學教育界「大人物」

但其激烈的語言暴力,絕不認錯的態度令其備受爭議

目前國內部分高校的校領導、院系領導,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校人才極其缺乏,本校大學部畢業就能留校任教的背景下進入高校,很早就進入行政序列的。

這些領導缺乏真實的海外學術背景,沒有過硬的研究成果傍身,英語水平難以和國外同行交流,真實科研水平難以好好指導學生。

仕途走得太順早早走上領導崗位,一生最適合潛心搞科研的年紀,把精力都用在了文山會海和各種應酬上。

缺啥就越想補啥,跑到國外找個大學當一年半載訪問學者,回來就號稱「留美學者」「留加學者」。

多少院長副院長,四五十了當了好多年碩導,才想起來要讀個博士鍍鍍金。平時既要處理各種行政事務,還有無數推不了的應酬,哪還有時間留給科研?

蔡建春院長的論文與其學生文章多處重合

(來源:

而且國內高校學生的知識權利缺乏保護,知識產權剝削隨處可見。

學生辛辛苦苦寫出一篇論文,按潛規則必須署名導師的一作,即使導師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也不能壞了規矩,否則文章根本就不會被允許發表。

部分教授導師靠著這樣的「學術成果「輕輕鬆鬆名利雙收,而被隱身被壓榨的學生如果有半句怨言,就會被穿小鞋關冷宮,甚至在關鍵的」導師評價「上被下黑手,學業和事業都會受到不小的影響。

在中青報發表的文章的微博評論中,有不少網友表示,「這沒什麼,司空見慣,一個課題組,導師拿來用而已」。

而我身邊也有小夥伴覺得這完全是正常現象,「我讀研的時候,導師的博士作業、論文之類的也都是我們替他寫的」。

國內學界的普遍風氣異化程度之深,已經到了很多在國外零容忍的事情,在國內完全司空見慣沒人覺得有問題的程度。

法不責眾,」零容忍「成了一句空話

目前高校里實行的「學術委員會」制度存在明顯的漏洞,本質上還是學校內部處理,對於學校領導和有地位的名教授沒有足夠的威懾力。

2007年,韓國高麗大學校長李弼相被發現發表的兩篇論文和他1988年指導的兩名學生的碩士論文幾乎一模一樣,他因此被控剽竊。

高麗大學真相調查委員會在調查后稱,李弼相共計剽竊6篇論文,另有2篇重複刊登。最終李在校內外的巨大壓力下不得不主動辭職。

國內至今為止,還幾乎沒有大學校長因為學術醜聞主動辭職的例子,有些甚至只是公開道歉就了事。

檀德馨1997年發表的《刮宮術後宮腔粘連185例分析》

十多年來遭到16個單位25人的6輪抄襲,堪稱史上最牛連環抄

這樣的現狀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也難以在短時間內杜絕,但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承認問題的存在,有「Drain the swamp」的勇氣和決心。

腐壞的組織不剔除,很快就會感染整個機體,學術圈的自凈能力得不到修復,久而久之受損失的將是整個生態里的所有人。

我們希望國內學界能藉此次事件,開始反思和討論學術道德的邊界應該劃在哪,高校在本校領導遭遇學術爭議時,應該按照怎樣的行為準則行事。

想看更多精彩大學學業生活資訊,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大學聲(collegesay)

大學聲,由全球領先的學生學業發展平台ApplySquare(申請方)出品,專門服務於海內外大學生。

這裡有學業的真知灼見;有生活的點滴智慧;有情感的真摯傾訴。我們的口號是:大學聲,為大學生發聲!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