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神學知識不等同於生命

在當今教會中存有一種極大的危險,就是將神學知識的豐富直接等同於生命的成熟。我們雖然會很直接的否認這種觀念,但是也要小心實際情況卻有發生,並且此類危險還非常具有欺騙性。保羅·屈普曾為神學班中的准牧師學生將教牧個案稱為某個「項目」而感到憂心忡忡,因為當牧師們自滿於如何有效輔導信徒的技巧而不是關注獨特的人時,他們便是以自己的輔導知識和能力為滿足了。這種危險在於,將知識本身當做侍奉的目的,而非將知識當做服侍的途徑。筆者將從下文三個問題來說明神學知識並不代表有生命:

一、知識容易叫人自高自大?

所有的討論,都必須回到聖經之中,第一個問題我們要從保羅的知識觀中來探討。知識之於生命,在哥林多前書中早已有豐富的討論。哥林多教會的弟兄姐妹因為自持恩賜多、知識高,便彼此紛爭結黨(林前1:5-7)。但保羅卻說:「論到祭偶像之物,我們曉得我們都有知識。但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愛心能造就人(林前8:1)」。可見,知識應該被愛所束縛,愛心超越了知識,也成全了知識,因為我們的知識若使我們生髮出一顆冰冷的心,那麼這知識就是有害無益了。

「知識真叫人自高自大嗎」?這句經文是許多反智主義者所援引的,我們需要細緻的來查考這節聖經。保羅所提及的知識是個人經驗得來的知識,他並不是貶低知識高舉愛心,而是要使信徒知道知識若離開了愛,本身就是一種虛假的知識。有時,知識很容易帶來爭論,並且使人生髮忌恨之心,並且墮落之後的知識,本身就不是健全的,我們的認知能力也被玷污了。在基督里的愛心卻可以補足知識的不足。意即,他們要追求的不只是智性上的成長,而是要考慮如何從愛出發去運用知識。真正的知識應該是被愛所驅動,而非滿足自己的私慾。如保羅所言:「我若有先知講道之能,也明白各樣的奧秘,各樣的知識。而且有全備的信,叫我能夠移山,卻沒有愛,我就算不得什麼」(林前13:2)。

在一個崇尚神學知識的教會中,也可能會發生與哥林多教會同樣的問題:他們推崇自己的喜歡的人和言論,以此來標榜自己的能耐。但是他們愛心卻極度的缺失,沒有彼此的歉讓和關懷。在這種教會環境中,知識本身可能已經被高舉到了上帝的層面。保羅·屈普將這類人稱為「神學雜耍員」,賣弄各種神學觀念,來表彰自己的學識淵博。我們要思想:豈不知真正的知識不是叫人爭吵,而是使人安靜嗎?豈不知真正的知識不是使人驕傲,而是使人謙卑嗎?一個真認識神的人,從來不會自詡自己有豐富的原文基礎、和哲學知識,而是更多的會看見上帝的無限和自己的有限(林前8:2)。保羅對這群高舉知識的人說:「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林前4:20)」。

二、我是否陷入驕傲的網羅?

筆者看見了一種極大的危險,就是不少基督徒在神學的談論上唾沫橫飛,但是在其生活中卻壓根看不見基督徒該有的形象。他們以豐富的知識和善辨的能力把自己偽裝成為生命豐富的人。但這種虛假的知識叫人死在自傲中卻不自知。當我們將神學知識的豐富當作生命的成熟時,這邏輯就等於是認為大學教授就必然是品德高尚,兩者其實並不等同。我們必須時常反省自己的生命,祈求聖靈借著神的話語光照我們。因為我們常很容易看見他人眼中的刺,卻不容易看見自己的梁木(路6::4)。筆者常在大學團契中講課,告知大學生們真正的科學精神究竟是什麼。真正的科學精神是永遠保持學習的心態,勇敢的假設和不斷的求證。如果以科學作為一切評判的標準,那麼科學就成為迷信了。知識也要小心迷信化。真正的知識亦是如此,是叫人謙卑,而不是自滿。如何評估自己是否陷入了以知識為驕傲的網羅之中呢?

知識的探討若離開了為要更認識神的基本動機,所有的學術研究就成為了知識的巴別塔,目的是為了顯耀自己的成就和知識。我們必須要小心,我們可能對聖經有豐富的知識,但是卻根本不認識神,就像是撒旦一般(雅2:19)。雅各說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而知識離開了愛亦是虛無。

保羅區普認為「當成熟是被「所知」而非「所是」來界定時,就會本末倒置;當你愛這些觀念勝過愛那位代表觀念的、以及原本要以這些觀念使人的自由的神時,危險就浮現出來。(P37)」神學院的教學很容易使學生產生這類的問題,使學生的知識和生命割禮,以至於腦大心卻病了。而且神學生畢業后大多都會成為教牧人員,以至於教會也容易被塑造成為神學課堂一樣頭重腳輕。他對此有一系列的問題供我們自我反省:這些神學生是否變成福音專家,卻沒有被福音揭露和改變?我們教導學生對聖經革命性的內容感到自在,卻與他們的心靈和生活相去甚遠,不是很危險嗎?學生對聖經的信息感到自在,卻沒有被破碎、沒有感到憂傷、痛苦和定罪,不是很危險嗎?我們將信仰學術化時,是否在不知不覺中,把媒介變成了目的?

三、生命豐盛的標誌是什麼?

如果神學知識的豐富就直接等同於生命的成熟,那麼生命最成熟的便必然是聖經中的法利賽人和文士了。但事實是,耶穌批判法利賽人假冒偽善,他們所知道的正阻礙著他們更認識神。例如,最使人訝異的是,當博士東來尋求彌賽亞之時,文士們可以隨口回答彌賽亞必然降生在伯利恆,但是他們卻沒有任何的行動。由此可見,這種知識所帶來的便是死亡了。正是這種自以為是的知識,促使他們將拒絕耶穌並將祂釘死在十字架中。神的智慧總是超越人的知識——「基督差遣我,原不是為施洗,乃是為傳福音。並不用智慧的言語,免得基督的十字架落了空。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大能。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林前1:17)。

所謂「知而不行,不為真知」,因為知道是為了行道,迫使我們更依靠基督,而不是以自己所學習的為是。如果我們所學習的知識,不是導向使我們更愛神,那麼我們就必須反思自己學習的心態。豐盛的生命標誌應該是表現在謙卑和聖潔上,因為他認識神,就必然會學習謙卑。也因為他與聖潔的神相交,必然會追求聖潔的事情上尋求上帝。

也容許筆者在結論中強調一下,神學知識必然不等於豐盛的生命,但是豐盛的生命卻離不開神學知識。如果我們因此就否認神學知識的重要性,那麼就是另外一個極端了。保羅·屈普在《危機四伏的呼召》一書中有許多深刻的自我反省,常以聖經來對照自己的生命,而不是以自己的經驗作為衡量的標準。最後援引屈普在書中的忠告,送給各位在職的同工們:我讓事工界定我的身份嗎?我讓聖經和神學知識界定我的成熟嗎?我把事工的成就誤認為神贊同我的生活形態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