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供給側】西安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總體方案

解決我市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深層次結構矛盾和問題,必須集中力量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戰。為認真貫徹落實中、省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等重點任務,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扣「追趕超越」定位和「五個紮實」要求,圍繞「聚焦『三六九』,振興大西安」奮鬥目標,按照中、省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穩妥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多措並舉降低企業成本,集中資源精準發力補齊發展短板,深入開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為努力實現追趕超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建西部經濟強市、創西部城市最佳提供有力支撐。

---基本原則

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吃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緊密結合我市實際,堅持問題導向,緊緊抓住當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中最重要、最緊迫、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確保取得實效。

堅持創新驅動,轉換動能。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核心是培育發展新動能。要大力實施創新引領行動,紮實推動兩個「國字型大小」創新改革試驗示範,加速創新要素轉化。緊盯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淘汰落後產能,積極培育發展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等「四新經濟」。加快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以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新體系,推進新動能發展壯大、傳統動能煥發生機。

堅持市場主導,政府推動。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完善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體制機制,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營造公平高效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和社會發展的活力。同時,也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千方百計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有效供給,下大力氣解決民生「九難」問題,營造和諧共享的發展環境。

堅持突出重點,補齊短板。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要全面推進,更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從制約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從人民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著手,既補硬短板也補軟短板,既補發展短板也補制度短板,不斷改善供給體系的結構、質量和效率,加快實現轉型升級,全面當好陝西「追趕超越」發展的「排頭兵」

2工作目標

經過3-5年努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三去一降一補」工作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效明顯,高端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企業生產經營成本明顯下降,發展的短板逐步改善,初步建成與我市城市功能相適應的多層次、高質量供給體系。

---去產能方面

到2020年底,基本實現國有企業「殭屍企業」市場出清,企業退出機制更加規範完善。2018年前全面完成中省下達的淘汰落後產能任務,確保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無落後、過剩產能,產能結構進一步優化。

---去庫存方面

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投入,全面提升住房品質,防止房地產出現結構性過剩,保證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維持在9-18個月的合理區間。根據社會經濟發展、城鎮化建設、人口增長等方面的需要,科學實施商品住宅建設,到2018年底,基本建立起規劃合理、供給有序的商品房供應機制。

---去槓桿方面

以疏通資金進入實體經濟的通道為主攻方向,切實處理好去槓桿與穩增長、調結構、防風險的關係,到2020年底,實現融資結構明顯優化、企業槓桿率穩步降低、政府債務規模有效控制、金融機構槓桿率達標,全市社會槓桿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降成本方面

用3年左右時間,使我市實體經濟企業生產經營環境進一步優化,綜合成本合理下降,盈利能力較為明顯增強。通過落實各項措施,從2017年起,圍繞制度性交易成本、稅費、人工、生產要素、融資、物流、創新創業等7個方面,每年為實體企業減負90億元以上,著力振興實體經濟。

---補短板方面

用5年左右時間,使我市基礎設施明顯提升,建成「米」字形國家高鐵網和高速路網,公交都市、智慧城市、海綿城市、綜合管廊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生態環境明顯提升,森林覆蓋率保持在48%以上,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省考要求。創新能力明顯提升,技術市場交易額突破1000億元,專利申請量超過10萬件。人民生活明顯提升,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於經濟增速。經濟短板明顯改善,工業經濟、民營經濟、開放經濟、區縣域經濟等重點領域的主要指標分別比2015年翻一番。

---農業供給側改革方面

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加快農業產品結構調整步伐,轉變農業生產方式,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大幅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加大農村改革力度,著力補齊農業農村短板,推動農業農村建設取得新進展,城鄉統籌發展邁出新步伐。

3重點任務與政策措施

---分類施策去產能

妥善處置「殭屍企業」。深入精準摸查企業情況,建立「殭屍企業」檔案庫。按照「分類處置、一企一策」的原則,重點處置國有「殭屍企業」,通過實施「三個一批」,即創新發展一批、兼并重組一批、破產清算一批,積極穩妥推動「殭屍企業」有序退出。

推進產能結構優化。化解過剩產能,加強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管理,對產能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不得核准、備案,不得辦理土地審批、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關業務。加快淘汰落後產能,制定我市淘汰落後產能計劃,通過落實「退城入園」等政策措施,促使落後產能加快退出,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支持產能技術改造,引導企業轉型升級。

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轉移,引導企業積極實施產業梯度轉移,支持裝備製造、信息技術、航空航天等領域優勢企業開展國際產能合作。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實施「三換三名」工程,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與食品飲料等6大「千億級產業集群」,2017年建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汽車兩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積極搭建協作平台,鼓勵工業企業圍繞產業鏈和龍頭產品、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積極開展協作配套對接活動。

---因地制宜去庫存

全面提升住房供給品質。進一步優化房地產項目規劃,統籌安排住房建設總量、供應結構、空間布局和開發進度等。大力提高房地產項目綜合配套水平,加快完善在建和已建成房地產項目的公用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對住宅項目,要嚴控容積率、建築密度,保證綠地率、車位配比等規劃指標。指導房地產企業適應市場需求,優化住房設計、完善產品結構、美化居住環境,全面提升房屋供給品質。

科學構建住房供應體系。著力構建政府提供基本保障、市場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加快推進78個城中村和棚戶區項目改造,加大貨幣化保障和安置力度,新啟動的城棚改項目貨幣化安置率不低於50%。大力發展房屋租賃市場,實行實物保障與租賃補貼並舉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突出解決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採取購買、新建(配建)、租賃等多種方式,全面做好人才安居服務。結合「大西安」建設,支持農村轉移人口、新畢業大學生、創業務工人員等群體來我市安居就業。全面擴大住房公積金的覆蓋範圍,將長期在我市生活居住和就業的農民工、個體工商戶納入住房公積金體系。

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貫徹落實中央「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這一定位,堅持系統化思維,在抓好「去庫存」的同時,統籌推進「穩房價」工作,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一方面,繼續貫徹落實我市《關於進一步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市政發〔2016〕60號)和《關於進一步加強管理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市政發〔2017〕23號)文件精神,確保房地產庫存去化周期保持在合理區間。另一方面,要穩定商品房價格。打擊變相炒賣「期房」,禁止未依法登記領取權屬證書的房屋轉讓交易。嚴格執行購房首付款審查制度,嚴禁購房人使用消費類貸款、經營類貸款和信用類貸款等資金違規支付購房首付款。房地產企業銷售商品住房時,應合理確定並申報銷售價格,嚴格執行明碼標價、一房一價制度。落實去庫存與項目用地供應的聯動機制,對商品住房庫存消化周期36個月以上的區域,停止供地;36-18個月的,減少供地;12-6個月的,增加供地;6個月以下的,要顯著增加供地,加快供地節奏。

---穩妥有效去槓桿

穩妥降低企業槓桿率。積極發揮企業在去槓桿中的第一責任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加強槓桿約束,形成合理的資產負債結構。鼓勵和引導企業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通過兼并重組、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盤活存量資產、優化債務結構、開展股權融資等方式,穩妥降低槓桿率。採用市場化方式,組建100億元規模的西安市企業兼并重組基金,重點推動我市主導產業和優質企業開展產業鏈整合及產業化融合。穩步推進涉企收費減免工作,清理規範涉企行政性、事業性收費以及具有強制壟斷性的經營服務收費、行業協會涉企收費政策。加大對企業開展直接融資的培訓、指導,鼓勵企業開展直接融資。鼓勵實施機構依法依規在我市開展市場化債轉股業務。鼓勵西安高新區、西安銀行等國家首批投貸聯動試點區域和機構紮實推進投貸聯動試點工作。發揮新金融業態在去槓桿中的積極作用,加快打造創新活躍、要素豐富、流通順暢、風險可控的地方金融市場。強化國有企業去槓桿的業績考核,將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負債水平、融資成本、償債能力、盤活低效資產情況等納入企業負責人績效考核評價範圍。

合理控制地方政府債務。科學、合理確定市本級及各區縣、開發區政府債務限額,有效控制政府舉債規模。結合實際制定政府性債務風險應急處置預案,切實防範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嚴格政府債務管理,規範政府舉債的決策、批准程序。加強與省級有關部門的溝通對接,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債券規模。創新政府融資模式,推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向市場化方向轉型,引導和鼓勵社會資本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參與地方融資平台公司存量項目改造。積極推廣使用PPP模式,鼓勵各地政府通過購買服務、財政補貼、特許經營、注入資本金等方式化解政府性債務。

有效推動金融機構槓桿率達標。配合金融機構開展槓桿率管理,引導資金進入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支持金融機構開展信貸風險防範和化解工作,確保銀行機構不良貸款率長期低位運行。做好金融機構槓桿率管控過程中可能引發風險的監測預警工作。鼓勵駐市金融機構在防風險的同時為我市企業降低槓桿率提供更多的金融工具、金融產品和智力支持。加大對失信行為和逃廢債務行為的打擊力度,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始終保持打擊非法集資高壓態勢,積極防範和穩妥處理各類金融風險,確保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

---多措並舉降成本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深化行政審批改革,對保留的投資項目審批事項,全部納入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台,全面實行並聯辦理。所有審批事項要在現行審批時限的基礎上繼續加大壓縮力度,壓縮比例不低於「法定時限」的40%。對於備案制項目,不得設置任何前置條件。凡未納入市級部門行政許可中介服務清單的中介服務事項,一律不再作為行政許可的受理條件。全面推進「五證合一、一照一碼」以及個體工商戶營業執照和稅務登記證「兩證整合」登記制度改革。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進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降低企業稅費成本。落實好國家、省、市出台的關於支持企業發展、鼓勵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支持西部地區發展、降低裝備製造業稅負、企業改制重組、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房地產行業發展、扶持物流企業發展等方面的一攬子稅收優惠政策。2017至2018年,對我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徵收標準超過每平方米100元區域範圍內的新建、改建、擴建項目,在剔除城市捷運專項配套費、城市天然氣公網建設費用、城市集中供熱公網建設費后其餘部分,按15%的比例下調。

降低企業人工成本。繼續抓好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政策的執行,2016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我市失業保險費率由2%降至1%;工傷保險費率在執行新的八類行業基準費率的基礎上,再下浮30%;生育保險費率繼續下浮至0.25%。允許困難企業暫緩繳納養老保險費。階段性降低住房公積金繳費比例。落實好穩崗補貼政策。

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積極引導駐市銀行機構加大對我市實體經濟特別是重點領域、重點產業、重大項目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支持力度。完善我市擔保機構、省級再擔保機構、銀行、市級融資擔保風險補償四級風險分擔體系。落實金融機構涉農貸款增量獎勵及小微企業貸款增量獎勵政策,鼓勵企業多渠道融資。

降低生產要素成本。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對符合我市產業發展方向、投資規模較大的企業可採取長期租賃、先租后讓、租讓結合等多種方式供應土地。在不改變現有工業用地用途的前提下,對工礦廠房、倉儲用房進行改建、擴建及利用地下空間,不再補繳土地價款差額。積極推進輸配電改革和直供電改革,進一步擴大直供電規模,力爭2017年達到30億度、2018年達到40億度。在保持居民用氣管輸價格基本穩定的前提下,適時降低非居民用氣管輸價格。大力發展熱電聯產,積極推廣乾熱岩等熱能新技術,降低集中供熱費用。

降低物流成本。加快推進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建設。將房屋租賃費、過路過橋費和保險費等,可按規定納入物流企業增值稅進項稅額抵扣範圍。取消超過法定收費期限或其他不符合規定的公路收費項目。對陸空聯運、空空聯運等貨運集散給予一定補貼,爭取到2020年國際、國內定期貨運航線增加至10條。

降低創新創業成本。支持軍民融合發展,對軍工單位民品研發生產企業,以及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本地軍工單位的產品、技術、服務和對軍工單位使用本地民口企業產品的,進行獎勵。加速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鼓勵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企業積極開展技術轉移轉化,引導企業積極吸納高校院所技術成果,對企業申報的在本地實施轉化的項目,擇優按項目投入的10%給予最高200萬元補助。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支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建設,對新培育的國家級、省級和市級小企業創業基地,分別給予300萬元、100萬元和50萬元資金支持。

---精準發力補短板

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以完善航空線路、高鐵線路和高速公路「三路」為主體,加快國家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到2021年形成連通國內主要城市和國外50多個城市280多條航線網路、「輻射+環」高速鐵路網和「2環+12輻射」的高速公路網。加快實施一批快速路建設項目,新建改造一批主幹道路,打通一批斷頭路,不斷完善市域路網。大力推進「公交都市」建設,加快捷運建設,不斷優化市域公共交通網。持續推進城市強基增容,重點建設水利工程系統、地下管網系統、雨污分流系統、電網系統、集中供熱系統、能源系統、污水處理系統「7個系統」,突出提升基礎設施水平。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智慧城市。

著力補齊生態環境短板。鐵腕治霾,打好「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組合拳,加大與關中城市群聯防聯控,確保年空氣質量優良率達到省考要求,解決「減霾難」。柔性治水,全面落實「河長制」,開展滻、灞、灃、渭等水系治理,加快渼陂湖、昆明池、天橋湖、鳳凰池等重點湖池建設,再現「八水繞長安」盛景。依法治山,嚴格執行《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加強秦嶺北麓山系生態保護和修復。合力治臟,開展「煙頭革命」「廁所革命」,實施城鄉環境大整治三年行動,解決「治臟難」。立體增綠,深入推進「美麗西安綠色家園」行動,開展「五路」兩側綠化,3年內每年增綠不少於500萬平方米。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全面實行能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221」循環經濟重點工程。

著力補齊創新轉化能力短板。全面貫徹落實《西安市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方案》和國家17項授權改革舉措三年行動計劃。加快建設西部科技創新港,複製推廣西安光機所、西北有色院創新模式。推進軍民深度融合創新,加快推進經開區兵器工業基地、高新區軍民融合產業園和航空、航天產業基地建設,2021年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3%以上,軍民融合產業年營業收入達到3300億元。加快高新區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全力支持高新區在體制機制創新、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軍民深度融合、科技金融結合等方面率先突破,建設以高新區為引領的科創大走廊。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積極構建眾創空間「5552」成長格局,實施引進高層次人才「5531」計劃。

著力補齊居民收入短板。落實中、省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政策措施,加快引導形成「橄欖形」收入分配結構。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以就業促增收。推動城鎮居民收入倍增,指導企業完善工資決定機制和正常增長機制,拓寬城鄉居民租金、利息、股息、紅利等收入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大力發展休閑觀光農業、鄉村旅遊,開闢農民增收新渠道。確保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7%和8%以上,2021年達到5.48萬元和2.45萬元以上。

著力補齊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短板。加強社會保障和救助,按照「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原則,建立健全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著力構建政府提供基本保障、市場滿足多層次需求的住房供應體系,突出解決低收入群體住房問題。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實施13年免費教育,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均衡覆蓋,解決「上學難」問題。加快健康西安建設,建設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醫療服務、醫療保障、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五大體系。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推進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打造「書香城市」。大力發展健康和養老事業,解決「養老難」問題。大力發展體育事業,加快十四屆全運會各類體育場館建設。

著力補齊工業發展短板。加快建設工業大走廊,建設國際一流的裝備製造業基地建設,打造「工業增長極」,努力使先進位造業成為萬億級大產業。緊盯「五資」不斷強化工業招商,努力吸引更多工業大項目、好項目落戶西安。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組織實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光電子、大數據與雲計算、增材製造(3D列印)、機器人、無人機、衛星應用、新材料等9大產業創新發展工程,集中力量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新材料等6個千億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工業品牌行動,創建一批享譽國內外的區域知名品牌,全面提升西安工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12%左右,工業投資年增長率超過10%。

著力補齊民營經濟短板。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認真貫徹落實中省政策措施,堅決打好「規範市場秩序攻堅戰」,確保民間投資在市場准入條件、資源要素配置、政府管理服務等方面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推動金融機構落實支持實體經濟的各項政策,繼續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推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大力推廣PPP模式,支持和引導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國有控股公司上市增資擴股及企業經營管理,建立具有行業引領作用的技術研發中心,提升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

著力補齊開放經濟短板。打造立體化開放平台,提升西安國際陸港、航空港、海關特殊監管區、口岸等四大平台功能,建設「一帶一路」中轉樞紐港和國家臨空經濟示範區。加密加長「長安號」中歐班列運營,推進「長安號」國際貨運航班常態化運行。辦好歐亞經濟論壇、絲博會暨西洽會,加快絲路國際會展中心、西安領事館區建設。統籌推進自貿區功能區建設,在政府職能轉變、投資管理、貿易服務、金融開放等領域儘快探索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成果。深化對外投資合作,努力擴展「海外西安」新空間。2021年,進出口總值超過600億美元。

著力補齊區(縣)域經濟短板。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農民圍繞市場需求提供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農產品。積極推進「互聯網+品牌農業」,發展現代農業園區,推進農業品牌創建。加強區縣特色園區建設,形成大企業聚集、產業鏈完善、優勢互補的產業聚集園區。加快培育發展50個左右特色小鎮,建成10個左右在全省乃至全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特色小鎮示範點。立足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深入推進大西安建設和西咸一體化,促進西咸新區產業能級提升,為全市追趕超越貢獻力量。

著力補齊行政效能短板。深入推進行政效能革命,以「四張清單一張網」和「最多跑一次」改革為重點,推進權力清單「瘦身」和責任清單「強身」,推動政府部門職責精細化管理。以「一單、兩庫、一細則」為抓手,推進「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健全信用聯合獎懲機制。依託「互聯網+政務服務」,全面優化西安政務服務網。加快建設12345市民熱線,建成7×24小時全天候服務群眾的綜合之家。聚焦全局性、基礎性、引領性重大改革,列出清單,推動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國有企業、投融資、財稅、農村等領域改革。

---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提高優質農產品供給能力。優化種植業結構,推動糧、經二元種植結構逐步轉化為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大力支持臨潼奶牛、藍田肉雞和奶山羊、周至生豬等優勢產業做優做強,發展規模高效養殖業。積極培育現代農業園區,支持園區農業功能向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功能拓展。抓好農產品質量安全。鼓勵企業在境外開展果品、畜禽、糧食、蔬菜及農產品加工等領域的投資。

加快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大力發展節水農業,加快田間末級渠系建設和「五小」水利工程建設,因地制宜實施微灌、管灌和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持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不斷擴大新增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面積。從源頭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加快秸稈能源化、飼料化、基料化技術推廣,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加快「三品一標」認證和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實施化肥和農藥零增長行動,到2020年,高毒農藥全面退出農業生產領域。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圍繞生態農業、種養體驗、果蔬採摘、戶外運動、休閑度假等特色,建成一批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區。加快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開展電子商務示範企業、示範鄉鎮(街道)、示範村創建工作。大力發展苗木花卉產業,出台《西安市苗木花卉產業發展規劃》,著力加強「兩帶四區」建設。提高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鼓勵有條件的區縣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在優勢農產品產地打造食品加工產業集群。全力打造特色村莊,2017年,全市50%以上的村莊建成清潔鄉村,30%以上的村莊建成生態鄉村,10%以上的村莊建成美麗宜居鄉村。

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組織實施農業主導產業技術創新與示範項目,支持高校院所及市級農業科研推廣單位開展聯合技術研發,著力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鞏固建設區縣區域農技推廣站,支持鄉鎮成立綜合性農業服務機構,構建市、縣(區)、鎮(街)三級農技推廣網路。健全農業科技創新激勵機制,鼓勵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員兼職取酬等方面先行先試,加大農村人力資源開發,開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培養1500名新型職業農民。

補齊農業農村短板。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全面開展地力培肥、土壤改良和高標準農田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治理,重點實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處理、衛生改廁、綠色家園、飲水安全鞏固提升、特色產業培育、電網升級改造、道路暢通和危房改造等9項工程。加快推進農村公共服務均等化,確保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高於99%,建設農村片區化中心社區100個。持續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全市在冊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地區平均水平,建檔立卡扶貧對象脫貧成果鞏固率達到100%。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創新財政支農方式,探索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和「競爭+切塊下達」的財政資金管理方式。加快農村金融創新,支持金融機構增加縣域網點,優化村鎮銀行布局,支持涉農保險機構開展特色農產品保險。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開展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在每個區縣選擇2-3個不同類型的村開展改革試點,完善集體「三資」管理制度。探索建立農業農村發展用地保障機制,在條件成熟區域,試點編製村級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建設規劃,支持高陵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項試點。健全農業勞動力轉移和農村創業創新機制,完善落實農民工返鄉創業「七個行動計劃」,建立多層次多樣化的返鄉創業格局。

---加強組織領導

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係重大,任務繁重。全市上下要統一認識,堅定信心,攻堅克難,確保改革取得實效。市政府建立聯席會議制度,統籌推進各項行動計劃。各部門、各區縣開發區要堅持領導挂帥,協調推進,不折不扣地落實好總體方案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

---明確責任分工

市工信委牽頭負責全市去產能工作;市房管局牽頭負責全市去庫存、穩房價等工作;市金融辦牽頭負責全市去槓桿工作;市發改委、市財政局牽頭負責全市降成本工作;市委政研室、市發改委牽頭負責全市補短板工作;市統籌辦、市農林委牽頭負責全市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相關單位要各司其職,主動配合牽頭部門,全力落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各項工作,確保按時限要求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強化宣傳引導

要充分利用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各種新聞媒體,做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政策解讀,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及時回應社會關切,正確引導社會預期,最大限度凝聚共識,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共同營造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良好輿論氛圍。

---嚴格督促檢查

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要針對重點任務開展專項督查,對落實不力的,視情況採取實地督查、提請市政府領導約談、掛牌督辦等方式督促落實,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見實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