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如何發掘自己的優勢?

1

今天向大家分享的是蕭秋水向我提問的一個關於如何發掘自己的優勢的問題,也是目前我所有微博問答中偷看量最高的一個問題,超過1700人偷看,請一定不要錯過哦!

2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不如先聽我啰嗦幾句我的經歷吧,有點長,但是看完也許你會更直觀理解我是如何一步步形成對蕭秋水提問的解答。

我讀大學的時候,對人生前途是很悲觀的,因為那個時候我覺得我一無所長。

我學習也一般,整個大學只靠聯考成績拿過一次獎學金,當過班幹部,就負責給同學們發生活費,也做過分團委的幹部,全靠聽老師的話,老師說我字寫得還工整,就負責給入黨積極分子寫評語。畢業設計全靠同學們幫忙,才勉強完成。

我體育不好,也不會唱歌,不會彈吉他。同學談英文歌曲,我很努力學,還是跑調。在外面也不敢做兼職,就是送過一次報紙,也沒有賺到錢,所以我也沒有談到女朋友,嗯,表白過一次,失敗。

大學期間我愛看高陽寫的《紅頂商人胡雪岩》,我覺得我應該是蠻有商業頭腦的,一個證據是我突發奇給父母建議,在武漢買學校邊上一個村民的房子,不過被父親臭罵一頓不務正業,這事就無疾而終。

我大學期間還是想證明自己,後來我就做了一個保健品的直銷,嗯,其實就是傳銷啦。買了以後到處碰壁,賣不掉,然後我就把保健品都自己喝了。因為買保健品貼了生活費,我就吃了兩個月饅頭,頓頓吃饅頭,當時寢室的室友也挺佩服我的。

我個人缺點還不少,比如我大舌頭,講話口齒不清,我覺得大學同學們真心不錯,沒有人因為這個笑話我,大一時我們還組團一起參加辯論大賽。當時流行獅城舌戰,學校也搞了一場大賽,我們隊最後拿了全校第一名,這可能是我大學期間最輝煌的時刻。

大學也認識了一些人,畢業后各奔東西,基本上都沒有聯繫,偶爾出差和同班同學見見面,我以後的職業發展,至少到目前,我似乎也沒有用到大學里所謂的「同學人脈」。

一直到我研究所畢業,我出來找工作,我都不知道自己該怎麼找。第一家單位專業對口,是機械方向,沒有要我;第二家單位是搞IT的,導師也認識這家單位的老總,可能企業也正需要人,我又是碩士學歷,又有製造業背景(單位是做製造業信息化的),就這麼稀里糊塗進來了。

總之來到IT行業,我最大的優勢就是肯學,不懂就問,還好我老婆是學計算機的,一開始她教我不少,再就是單位培訓體系做得很不錯,同事也都蠻好的,肯幫我帶我,就這樣在單位一點點站住了。

我這個人當時應該有兩個優勢,第一個優勢是臉皮厚,心態好,不怕打擊,不懂就問。

因為我從小耳朵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啦),常常沒有聽清楚,沒有聽清楚我就去再問一遍,多問幾遍也就慢慢知道了,一點也不會覺得難為情。

因為很早我就懂一個道理:聽力不好大家都可以同情你,但是工作搞不定就沒有人因為這個缺陷原諒你,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臉」,去解決問題,和正常人一樣搞定,你才有說話的資格。

總之我要和別人做得一樣好,我就得不怕被多打擊幾次。小時候沒少因為被人笑聾子和大舌頭,所以心態自我調節得比較好,說白了就是蠻能自我安慰自己,睡一覺就像沒事一樣重新開始。

第二個優勢和我聽力不好也有關係。因為聽力不好,我就喜歡寫。大學就堅持寫日記,反思自己所作所為。所以在工作中遇到什麼事情,我也是寫寫寫,想想我應該如何能改進。

寫完以後也不知道天高地厚,就把總結髮單位領導看,發同事看。當時單位不大,領導也很開明,不但不怪我,還覺得我這個人善於總結,把我提拔到諮詢顧問部,當諮詢顧問培養。

現在回想,我的確是運氣很好,第一份工作就遇到風氣很正的單位,而且誤打誤撞在2000年進入了一個高速上升的行業,IT行業,就好像在2010年你誤打誤撞進了互聯網行業一樣。

2002年我進了高校,依然一直在IT行業兼職做項目,一直做到了2006年底,差不多在這個行業做了七年,我還出了一本寫給項目管理新手的書,我當時以為我的優勢就是做項目了。

其實那時我根本不知道人生頭七年職業生涯給我的最大價值不是工作經驗,也不是業內人脈,而是職業習慣。

我養成了很好的自我時間管理習慣,我養成了遇到事情總結分享的寫作習慣,我因為做單進行了大量的產品技術演示,所以我的結構化思考和演講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並固化到我的思維模式裡面。

但在2007年,我決定轉一個方向去發展時,我並不覺得這些能力有多牛逼,而且我根本就找不到靠這些能力賺錢的可能,所有的技能如果不能在市場上變現其實就一錢不值。

我最後去了一個前同事創辦的IT培訓學校做網路營銷,主要是她邀請我去做事,也開不錯的待遇,我就開始邊學邊干網路推廣。在這個學校我的網路推廣業績還行,但最重要的是我開始理解了網路的真正威力。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IT公司工作時就通過網路寫作認識了蕭秋水,我們認識后在2008年一起合作了一本如何用好博客的書,銷量慘淡,但是這本銷量慘淡的書,倒是打開了我對世界的關注維度,那本書的名字就叫《名博是怎樣煉成的——個人網路品牌全攻略》,那個時候我開始有了建設個人網路品牌的自覺意識了。

但是兼職工作一個月也就是多4000塊錢,這樣幹下去也不會有什麼大發展。我認為網路才是未來,我前後開了兩個做網路營銷業務的合夥公司和獨資公司,都賺了一點小錢,但都不能持續生存。

我當時認識到一個大問題,如果一個人沒有自己有定價權的產品,做網路營銷推廣有苦又累,是掙不到錢的,但一直到2008年底,我完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產品。

不過2007年我出的第一本項目管理書雖然沒有給我帶來什麼稿費,但是我為了推銷書連載了部分文章到當時一個不錯的博客網站暢享網上,這些博客文章讓上海培訓屆的朋友關注到我,邀請我去做一場關於PPT演示的培訓。

我看著他開的一日課酬錢多,而且培訓日期還有兩個月,我就一口答應了。

反正不懂我就學嗎,我人生頭幾份工作不都是這樣過來的?

2009年初,PPT培訓僥倖過關,我拿到一天5000元的高課酬,內心無比激動。我激動不是因為我拿到這麼一大筆錢,我過去也做過培訓,類似收入也偶爾有,我是看到了一個市場,一個真正適合我的市場——PPT培訓。

我原來也以為PPT有什麼好學的,但是經過這次培訓,我看到的是未來會越來越多的單位不僅僅重視PPT的功能操作,更看重用PPT結構化展示自己的觀點,這是一個肯定會有巨大需求的市場,而在這個市場上,還沒有人建立領導品牌。

這讓我非常興奮,在2009年,也就是我33歲這一年,我開始認真評估我事業發展的可能性,這就需要我認真分析自己到底有哪些核心優勢?

3

要在PPT培訓領域,一個人需要五個方面的積累或條件。

【1】結構化思考能力,這在我做諮詢顧問期間得到很好鍛煉;

【2】視覺化表達能力,我學習能力很強,我評估過當時的優秀PPT博客文章,我覺得短期內我能彌補這個短板;

【3】演示演講和培訓能力,我在大學和企業都有豐富的授課演示經驗;

【4】充足的上課時間,我在大學教書,只要不上課,其它時間自由,我的家庭能很好支持我工作,不需要我操心,加上我的時間管理習慣很好;

【5】結構化輸出的能力,我寫過書,也寫博客,相對傳統老師我更知道如何藉助圖書和互聯網推廣自己的品牌。

所以我當時評估的結論是,第一我發現了一個大市場,第二在這個市場上我綜合能力足以讓我佔據一席之地。

在2009年,全面進入一個適合自己的培訓行業,足以讓我的個人收入從兩份工都不到年薪10萬,快速跨越到年薪20萬的新平台。

總結一下我當時發現自己的優勢,我發現我對個人優勢的分析已經和一般人不太一樣,這也許是我結構化思維無意識的應用吧。

一般人分析自己的優勢,更多是從能力和素質來分析自己有哪些優勢,比如我談的1、2、3點就是能力和素質方面的優勢,這些優勢很重要,但並不能保證你脫穎而出,要知道,這裡是,有才華的人太多了。

而我一開始就考慮了兩個普通人沒有考慮到兩個變數:

【1】充足的時間,很多事情的競爭不是能力的競爭,而是你願意為一件事情投入多少時間的競爭,我因為工作單位,家庭和自己意願恰好可以讓我在PPT這個領域投入比別人多得多的時間,這樣即便我天賦有限,我也能後來居上。

很多人在計算自己競爭優勢忽略了時間這個變數,就等於忘記了「量變積累足夠了才能質變」這個道理,我不能減少在成功路上要付出的工作量,但我可以選擇在最短的時間段內為一件事投入更多的單位時間,從而獲得加速度。

【2】傳播的能力,老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放在職場就是一個人做工作要會做,也要會包裝自己完成的工作,否則酒香也怕巷子深。

我在做網路營銷工作的時候, 深刻體會到營銷的力量,已經不再盲目相信是金子就一定會發光的。至少我得讓你看見我是金子,我才有機會發光給你看啊。

所以我在發現自己專業優勢的時候,在2009年我看到的結構是

個人優勢=專業優勢+時間優勢+傳播優勢

後來一切順利,也得到很多人幫助,我湊巧趕上了微博繁榮時代,在微博最熱的2012年,我已經有一點網路能量,並通過微博積累了一大圈小夥伴,我把這些小夥伴組織起來一起玩,一起鬧,當時並沒有想到一定要做點什麼,但是我覺得這樣做挺開心的,大家互相幫助,也許以後能做點什麼呢?

2013年,我意識到做培訓我也快做到了天花板,一個老師要上課,一年也就365天,我頂多上100天,一天掙一萬,一年也就一百萬,潛力就這麼大,而且累得要死,是賣身錢。

但是這一年我已經看到很多人在談在線教育,我意識到OFFICE系列軟體作為一個職場必會技能,必然會成為在線教育領域的一個重頭產品,這個方向我不做,一定會有人做,那為什麼我不去試試?

但這一次轉型一開始我又做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過去我做事喜歡個人英雄主義,喜歡一個人又快又好處理完一件事,但做在線教育,我本能意識到我需要一個團隊,所以從一開始我就開始慢慢搭建能和我一起做在線教育的團隊,很幸運,我找到了小巴,佳少,現在團隊慢慢做到了十幾個人。

所以到了2016年,如果要說我的個人優勢,恐怕結構應該是

個人優勢=專業優勢+時間優勢+傳播優勢+團隊優勢

而且這個專業優勢已經不是PPT培訓,而是在線課程開發和運營。這個能力遠比PPT培訓複雜,也更難被一般人掌握。

其實在2016年,我還是蠻焦慮的,別人看到我們的在線課程品牌能量越來越大,而我看到的是我基本上是依賴我自己的能量圈在發展,我身邊的小夥伴成長得都很快,但是總體而言,都是藉助我們圈子的能量,我已經成為我自己事業發展的瓶頸。

答案很簡單,走出去,認識比自己更強的人,這其實蠻不符合我的個性,我的個性其實蠻喜歡宅在家,通過網路和大家交流。

但是要接觸真正比你強的人,面對面是必須的。所以在2016年,我其實刷了不少講座論壇,也去觀察這些高手是如何運營項目的,然後我自己也總結做社群的經驗,寫書,然後自己也創建了「知識型IP訓練營」,我開始理解在商業上人脈的作用,這是我過去忽略的。

所以希望到了2018年,我再說我的個人優勢,我希望結構是:

個人優勢=專業優勢+時間優勢+傳播優勢+團隊優勢+人脈優勢

我還覺得我的專業優勢也要升級,不能是PPT培訓,也不能是在線課程開發和運營,應該是商業戰略思考和團隊快速培養。

如果我能這樣一步步順利迭代進化下去,我就有很大可能提升我的職業生涯高度,還能為我們的小夥伴出一點力氣。

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當然我還能做事,所以我還想努力給自己更大的可能,我也繼續努力。

壞是一方面是我要努力的方向難度越來越大,這也好理解,站在金字塔頂尖的人總是很少,路也更陡;好的一方面是我現在的努力更多是拼頭腦,而不是拼投入時間,所以我反而有時間去看電影看書,這都是激發我思考的方式。

越接近塔尖,越想清楚下一步怎麼走,肯定比馬上衝出去試錯更好。

如果我能順利突破這一層天花板,其實下一步我應該構建的優勢我也大致清楚,我不能只談商業,在,一個人要做大做強,比如和很多方面的資源處理好關係。

只是到今天,我都不知道我是否適合能做這種八面玲瓏的人,我也不知道我的家庭還有我的身體是否希望我一定要折騰到這一步。

所以說,一個人除了專業優勢,他的性格,家庭,身體其實也蠻重要的競爭優勢,這三點我在前面沒有專門提,但是往往是這三點,讓你學別人的成長軌跡,卻東施效顰。

新年為了回答蕭秋水的問題,我居然啰嗦出了近5000字,我想我對自己經歷的反思,最後還想分享三句話:

1、每個人都是從平凡到不平凡的,我們要主動構建自己的優勢,這需要做時間的朋友;

2、在每個人成長的不同階段,你需要構建的競爭優勢是不同的,飯要一口口吃;

3、每個人的起點其實差異很大,這些差異可能導致結果千變萬化,所以請不要盲目模仿別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