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超級學霸家族,三代出了11位世界名校博士

項昌權智仁鄉故居。

梁啟超家族一門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在廣為傳頌!你知道嗎?溫州樂清也有一個超級學霸家族!

近日,著名數學家項武德和妻子瑪琦(MarjoryBaruch)與小妹項文玲和小妹夫牛巽健博士回到了故鄉——智仁鄉大台門村上嶴自然村。茂林修竹掩映下的一座老屋安靜、古樸,這是著名教授項昌權的故居。

項昌權先生有三子二女,兒子項武忠、項武義、項武德是國際頂尖的數學家。項家家族成員求學、工作的學校,不是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就是伯克利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無一不是世界名校,整個家族中有11位博士。借項武德教授等來探親之際,記者有幸走近了這個頗具傳奇色彩的家族,將項家的一些故事展現給讀者。

項家三代出了11位博士

第一代

項昌權(父親)盧秀芝(母親)

第二代

項武忠(長子)台灣大學數學系,留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妻子郭譽珮為法律博士

項武義(次子)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妻子謝婉貞系賓夕法尼亞大學生化博士

項武德(幼子)和妻子瑪琦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數學系「博士夫妻」

項文英(長女)項文英丈夫萬宗榮耶魯大學的化工博士

項文玲(幼女)丈夫牛巽健伯克利大學數學博士

第三代

又出了3名理化博士

1988年,攝於美國新澤西州。前排,坐著的是父親項昌權(右),母親盧秀芝(左);後排,站立著的是,由右到左,二哥項武義(右一),小妹項文玲(右二),大哥項武忠(中),大妹項文英(左二),項武德(左一)。當日,兄妹們給老父親慶八十五歲大壽。

書香門弟

「屈指數來,我們兄妹大家庭一共出了8名博士。」據項武德教授介紹,「目前,項家的第三代中又出了3名理化博士。」這樣數來,項家的博士有11位。今年73歲的項武德教授高高的個子,戴著一副眼鏡,既有學者的儒雅又有數學家極強的邏輯思維,普通話說得特別流利,時不時地冒出幾句大荊話,讓人倍感親切。項武德和妻子瑪琦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數學系「博士夫婦」,夫妻倆一直雙宿雙飛,如今已從美國雪城大學退休,他喜歡古書,特別喜歡歷史,偶爾還寫寫書法。

項武德的大哥項武忠畢業於台灣大學數學系,留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博士學位后留校任教,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大嫂郭譽珮為法律博士,學術研究頗有建樹。

二哥項武義同樣是普林斯頓大學數學博士,作為幾何學名家,他曾攻克了困擾學界380年之久的「凱普勒定理」。二嫂謝婉貞系賓夕法尼亞大學生化博士,1998年柯林頓訪華時,曾是第一夫人希拉里的「指定翻譯官」。

「小妹項文玲在『伯克利』拿到了碩士學位,大妹妹項文英1972年美國賓夕法尼亞費城哲克瑟大學碩士畢業,不幸的是大妹妹項文英於四年前去世,為了紀念大妹妹項文英,我們在台灣政治大學設立了『項文英大陸學生獎助金』。」據了解,她們姐妹倆的丈夫萬宗榮和牛巽健,分別是耶魯、伯克利的化工博士和數學博士,每次大家庭聚會,光博士就夠坐滿一張八仙桌,其中「專業語言」相通的數學博士就佔了5人。目前,項家的第三代中又出了3名理化博士,真是名副其實的博士之家。

項家1959年的全家福。

勤儉立業

造就這個「博士之家」的,首功當推大家長——父親項昌權。1903年,項昌權出生在智仁鄉大台門村上嶴自然村一個貧苦農家,但聰明過人的他自小便被鄉人看好。青年時期留學回國即被國民政府重用,后赴台。父親項昌權、母親盧秀芝寬嚴適度,從小注重子女教育。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子女相繼成材。

「我2005年第一次來故鄉,不知道有這副對聯,今天看了父親撰寫的這副上聯為『明禮儀知廉恥』,下聯為『言為信行篤慎』,橫批為『勤儉立業』的對聯,才知道父親的用心,父親一輩子都身體力行地踐行著這對聯上的待人處事準則,無論是做官還是做學問,身居要職的父親經常告訴我,公平很重要。」6月12日採訪中,說起父親,73歲的項武德潸然淚下,幾度哽咽,「父親是在2000年去世的,母親是在2006年去世的,父母親去世后,我們家族裡有一個不成文的約定,每年清明節前的周末,我們項家兄弟姐妹從美國各地飛到加州來祭拜父母,每次家族裡來都有二三十人。」

「父親赴台後再沒能回鄉,我祖父在大陸病故也是輾轉香港才獲悉的。」項武德說儘管父親沒能回家,但他一直心繫家鄉,1979年,受父親之託,二哥項武義首次回到家鄉。

空谷幽蘭

「母親對我們的教育非常重視。」項武德教授十分敬重地說起了母親,母親盧秀芝,是台州黃岩人,上海復旦大學畢業,「畢業時間大約在1930年代初。」在1930年代,女性大學畢業生非常少見。

1946年,攝於上海,前排站立的是項武德,坐著的是母親盧秀芝,後排站立是大哥項武忠(右),二哥項武義(左),兩位妹妹還沒有出生。當時,項昌權任職上海市參議會總秘書長。

「抗日戰爭時期,父親項昌權追隨蔣介石國民政府去了重慶。母親盧秀芝帶著大哥武忠、二哥武義由安徽郎溪縣輾轉逃回到智仁上嶴村避難。我是1944年抗日戰爭末期出生的,比二哥武義小七歲。當時,大哥武忠正是國小學童年紀,二哥武義還小。母親決定在上嶴村項氏祠堂辦國小,教育自己的兒子和附近國小學童年紀的孩子們。

聽母親說,附近村莊來讀書的人很多。」項武德教授說母親對他的影響特別大。「母親與我們談話時常常引經據典。我國中時,母親為了要加強我的國學知識,請了一位清末時期的秀才做我的國學家教,大部分研讀、背誦的文章取之於《古文觀止》。

母親還著有《空谷幽蘭》小說一本。」在母親的影響下,儘管在美國從事數學研究,項武德教授文學功底深厚,特別喜歡歷史和古漢語語言文學,並寫得一手優美的漢字。

說者無意,聽者有意。在旁陪同採訪的樂清市僑聯副主席朱有發當聽到項武德教授的父親抗戰時期在重慶,他從手機里打開了前不久為撰寫朱鏡宙重視家鄉樂清中學辦校助學所找到的「1939年原始史料」,令人驚喜的是,項武德教授的父親項昌權竟名列「樂清縣立中學二十名發起人名單」。

由於當年時局的動蕩,項家的五兄弟姐妹出生在不同的地方。「家母給我們都取了個『字』:大哥武忠,字:懷京(因為,武忠生在南京);二哥武義,字:臨溪(因為,武義生在安徽郎溪縣。當時,父親任職安徽郎溪縣縣長);武德,字:居仁(因為,我生在智仁上嶴村);大妹文英,字:海珍(因為,文英生在上海);小妹文玲,字:台珍(因為,文玲生在台北)。我們每一個人的『字』,都很清楚的說明了每人的出生地。」項武德教授介紹說。

鄉音無改

1938年至1944年,項武德的二哥項武義在大台門村上嶴這個偏僻但美麗的小山村度過了6年童年時光。「故鄉一別就是幾十年,第一次回來時,心都在顫抖。」1979年,項武義首度重回故里,面對曾經熟悉的青山、小溪,還有村口那棵老樟樹,項武義擁著大他4歲、一直住在小山村的堂兄項亨貴,淚眼婆娑。

此後,項武義因學術交流的增多頻繁回國,講學間隙還特地請堂兄到上海作客。

項武義,著名數學家,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授。

後來,項武德的長兄——普林斯頓大學教授項武忠以及兩個妹妹項文英、項文玲,也曾先後回到故土。

項武忠,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大哥和二哥在家鄉生活的時間比較長,他們對小時候很有記憶,2005年,我第一次回故鄉時,二哥告訴我,一定要去看看村口的老樟樹,看看祠堂和戲台。」項武德告訴記者,今年是他第四次來到故鄉。

「2015年、2016年、2017年,近三年連續回故鄉,上幾次回故鄉,主要是修繕祖父的墳。每次都要去老屋看看,老屋越來越舊了。」項武德教授說自己很小的時候就離開故鄉,對故鄉已沒有記憶,但是,每次到故鄉,還是那麼地親切。

這次,他和妻子瑪琦到智仁鄉寄宿國小為廣大師生作了一場精彩的報告會。項教授和他的妻子瑪琦跟智仁鄉寄宿國小的師生們分享自己和家人在美國的家庭生活,講述了中美教育的差異。他說,美國學校注重孩子們的想象力培養、動手能力培養、藝術方面培養。

報告會上,項教授的妻子瑪琦講英文,項教授翻譯中文,這場特別的報告會贏得師生們熱烈的掌聲,也讓智仁的師生記憶深刻。

儘管項武德教授遠離故土已有70年,項武德教授還能講一口流利的大荊話。濃濃的鄉愁,就在這濃濃的鄉音里。

「第一次回故鄉是在2005年,記得那年回鄉,我見到了堂兄項亨貴,故居還是我夢中的樣子,找到了哥哥口中的祠堂和戲台,我們還特別看了項家的家譜。記得那天,我到祠堂看家譜時,等管家譜的人來時,我和堂兄講著大荊話,這時,在旁的一女士很驚訝地看著我:『你是項武德,你離開這裡時,就那麼點大,怎麼會講大荊話?』其實我們兄妹5個都會講大荊話,小時候我們經常聽父母講大荊話,帶我的奶媽也是大荊人。」與項武德聊天時,他偶爾說幾句純正大荊話,讓人倍感親切。

愛心助學

現在,已退休的項武德先生在美國科技教育協會做義工,任協會秘書長,此協會是由在美國的華人捐款,其中一個主要項目是資助貧困鄉村的學校學生和對貧困地區教師的培訓工作。自2004年暑假開始,項武德來做此項工作后,他的足跡踏遍了的山山水水,內蒙、甘肅、寧夏、廣西、安徽等地去過多次,「浙江沒有來,浙江省的教育比較發達。」項教授說起浙江省也是十分自豪。

據介紹,此項政策推行后,很多貧困學生受益,在工作過程中,項武德教授本人也資助過好多學生,湖南大學的范國亮,寧夏固原縣人,一直得到了項武德夫婦的資助才能完成學業,如今大學畢業后,范國亮與項教授一直有聯繫。每次,范國亮等受資助的學生要感謝項武德教授時,項武德教授都會說:「不要謝我,希望你們回到老家,對同學們說說你的成就,你可以做到,別人也可以,用你的故事來激勵他人。」

「其實人就在一念之間,知識很重要,知識就是財富,名利不重要。」項武德夫婦愛心助學不僅僅限於國內。非洲一名中學生作為交換生來到美國,他不但在項武德夫婦家住了半年多,他們還一直資助這名孩子上大學,直到大學畢業,這樣的事件還有很多。

享譽全球

項家的兄弟姐妹在學術領域頗有建樹的同時,幫助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也是他們家的傳統。1992年,項武義和夫人謝婉貞博士及蘇步青的大弟子——中科院院士、原復旦大學的谷超豪教授等人共同發起並個人捐資創辦了「蘇步青數學教學基金會」,設立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該獎最初只限在上海評獎,從第四屆開始擴大至全國評獎。「蘇步青數學教育獎」每兩年評選一次,主要獎勵教學和科研中都取得突出成績的中學數學教師,被認為是中學數學教育界的最高榮譽。項武義等人發起的該項活動有力地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

第十一屆「蘇步青數學教育獎」在平陽頒獎

項武義獲博士學位后曾在美國加州人學執教多年,上世紀90年代初又被香港科技大學聘為客座教授。1993年,項武義在港執教時攻克了一道380年來世界上還無人能證明的數學難題。據項武德教授介紹,項武義教授花了15個月的時間,其間他的工作從美國調到香港,但他攻克這個數學難題的決心一直沒有動搖。經過一年多時間廢寢忘食的潛心研究和推理證明,項武義寫下了厚150頁的證明,說明凱普勒的定理是對的。

多年來,項武義教授經常以美國訪問學者的身份到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進行講學交流和學術研究等,還專為國內大學數學教學編寫了一本《微積分大意》的教材。

項武義教授熱衷於數學教學事業,是一位備受尊崇的幾何數學家。他所著的《中學數學教材參考資料》幾十年來一直供國內中學生使用。除了學術成就外,在數學教學法上也頗有建樹。在項氏家族裡,項武忠的數學成就享譽全球,項武忠還是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大哥原來考入台灣大學物理系,因對數學更感興趣,轉到數學系學習。父母對此特別開明,他們給我們一個很自由的空間,同時,他對我們兄妹的學習、做人又有要求。」項武德認為,一家人學業有成,是父親、母親言傳身教的結果。

1962年,項武忠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畢業后在耶魯大學數學系工作,1968年任教授。1972年,回母校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1982-1985年,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主任。他是著名拓撲學家,主要從事微分拓撲研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