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政治、道德和明星如何影響了戛納電影節,請看這個快速回顧

本文只能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發布,即使我們允許了也不許轉載*

巴黎電 – 1946 年戛納電影節創辦之時,整個世界都還在經歷二戰之後的喘息。

自那時起,這個電影節向劇場內的觀眾和眾多電影專業的學生推介了義大利新現實主義、法國新浪潮、1970 年代好萊塢的寫實主義電影以及許多重要的電影導演。

1964 年,索菲亞·洛倫向自己的崇拜者們揮手致意。第 70 屆戛納電影節將舉辦一系列活動,回顧其光輝的過去。圖片版權: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它的紅毯曾助力了不少人的事業,而今年即將迎來的,是第 70 屆戛納電影節(中間有幾年停辦過)。為了慶祝這一盛會,組委會在周三的開幕之夜和 5 月 28 的閉幕之夜之間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動(各大獎項也將在 28 日晚上揭曉)。而評審團由戛納電影節評委會的常客、西班牙電影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Pedro Almodóvar)領銜,其中還包括了威爾·史密斯(Will Smith)和傑西卡·查斯坦(Jessica Chastain)等演員。

1994 年,昆汀·塔倫蒂諾(左)和布魯斯·威利斯在戛納參加《低俗小說》的展映。圖片版權:Patrick Hertzog/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第 70 屆戛納電影節的海報上印著克勞迪亞·卡汀娜(Claudia Cardinale)的照片——她是 1963 年獲得電影節最高獎項的電影《豹》(The Leopard)的女主角。海報上的克勞迪亞正穿著裙子原地打轉,頭髮在風中飛舞,整張海報充滿了活力。(近幾周來有消息說,這張照片通過 Photoshop 讓她看起來瘦了一點兒,引發了一些騷動。)

第 70 屆戛納電影節的海報上展現了電影《豹》中的克勞迪亞·卡汀娜,這部電影曾在 1963 年贏得電影節最高獎。圖片版權:Bronx (Paris)

每年的電影節都會把這個寧靜、甚至有些髒亂的地中海度假小鎮,變成一場充滿魅力、令人眼花繚亂的嘉年華。

1947 年戛納電影節上列隊遊行的明星。圖片版權: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作家、法國版《Vogue》前編輯喬恩·朱利葉·巴克(Joan Juliet Buck)在新出版的回憶錄《幻想的代價》(The Price of Illusion)一書中敘述了自己數次到訪戛納的經歷:「5 月初從倫敦抵達戛納時,迎接你的便是溫暖的微風中傳來的含羞草的甘香。」

1946 年的首屆戛納電影節著重推出了查爾斯·維多(Charles Vidor)導演的《吉爾達》(Gilda)中的麗塔·海華斯(Rita Hayworth)、阿伯特·拉圖爾達(Alberto Lattuada)導演的《強盜》(Bandit)中的安娜·瑪格娜妮(Anna Magnani),以及喬治·庫克(George Cukor)導演的《煤氣燈下》(Gaslight)中的英格麗·褒曼(Ingrid Bergman)。歷年來在戛納電影節上大放異彩的明星還有格蕾絲·凱利(Grace Kelly)、碧姬·芭鐸(Brigitte Bardot)、莫尼卡·維蒂(Monica Vitti)、索菲亞·羅蘭(Sophia Loren)、保羅·紐曼(Paul Newman)以及喬安娜·伍德沃德(Joanne Woodward)。更不用說還有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皮埃爾·保羅·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科恩兄弟以及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等知名影人。

1946 年首屆戛納國際電影節的首張海報。圖片版權:RDA/蓋蒂圖片社

1955 年,戛納電影節推出了金棕櫚獎(Palme d』Or)作為頒發給電影的最高獎項。(從 1998 年起,獎盃便由蕭邦[Chopard]負責製作。)影評人則喜歡給獲獎者排個次序。1955 年排名第一的是由德爾伯特·曼恩(Delbert Mann)導演的《君子好逑》(Marty)。

獲獎影片通常反映出了當時世界上正在發生著的變化。1958 年,米哈伊爾·卡拉托佐夫(Mikhail Kalatozov)憑藉其《雁南飛》(The Cranes Are Flying),成為了唯一一個獲得最高大獎的前蘇聯導演;1964 年的金棕櫚獎頒給了雅克·德米(Jacques Demy)的《瑟堡的雨傘》(Umbrellas of Cherbourg),這部由凱瑟琳·德納芙(Catherine Deneuve)和尼諾·卡斯特諾夫(Nino Castelnuovo)主演的彩色音樂劇洋溢著一種天真的感覺;1967 年,則是由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執導、略帶恐怖氣氛的《放大》(Blow-Up)獲得了金棕櫚獎。

喜歡動物的碧姬·芭德在戛納海灘上。圖片版權:法新社-蓋蒂圖片社

之後便是 1968 年的戛納電影節。那一年沒有頒出任何獎項。由於席捲法國的社會起義,弗朗索瓦·特呂弗(François Truffaut)、路易·馬勒(Louis Malle)和讓-呂克·戈達爾(Jean-Luc Godard)等影人呼籲電影節暫停舉辦。今年參加電影節大獎角逐的影片中,就有一部是以那個年代動蕩的政治為背景拍攝的,那就是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Michel Hazanavicius)的《敬畏》(Redoubtable)。路易·加瑞爾(Louis Garrel)在其中扮演了戈達爾,斯塔西·馬汀(Stacy Martin)扮演了戈達爾當時的妻子安妮·維亞澤姆斯基(Anne Wiazemsky)。這部電影便是根據維亞澤姆斯基的回憶錄拍攝的。

作為對 1968 年事件的回應,戛納電影節在 1969 年啟動了「導演雙周」(Directors』 Fortnight)單元,以展示較為先鋒派的作品。

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執導、羅伯特·德尼羅(Robert De Niro)飾演揮舞著手槍的特拉維斯·比克爾(Travis Bickle)的電影《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贏得了 1976 年的金棕櫚獎。那年影評人的意見出現了分化,一半人歡迎,另一半則發出了噓聲。那年的觀眾則十分緊張,因為前一年曾有恐怖組織策劃一起爆炸,所幸炸彈被發現,預謀未能得逞。

1979 年的某個時刻似乎同時捕捉到了當下和過去的政治,金棕櫚獎頒給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反映越戰的經典電影《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以及由福爾克·施隆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執導、根據君特·格拉斯(Günter Grass)以二戰期間的格但斯克為背景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鐵皮鼓》(Tin Drum)。

在 1970 到 1980 年代期間,戛納電影節重點推介了許多來自東歐的電影,包括波蘭導演安德烈·瓦依達(Andrzej Wajda)的幾部作品,讓人們了解到了共產主義治下的生活。與此同時,電影行業的變革也把戛納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電影交易市場。

最終,裝飾藝術風格的影節宮(Palais des Festivals)被推倒,1983 年,規模宏大的新影節宮落成,這個座落在港口上的龐大建築很快就被人們昵稱為「地堡」(the bunker)。

從這時起,電影明星們便開始走過長長的紅毯、在最高處接受電影節負責人的迎接——今天迎接各位明星的是負責競賽單元影片挑選的主管蒂埃里·弗雷莫(Thierry Frémaux)和電影節主席皮埃爾·萊斯庫(Pierre Lescure)。萊斯庫以前是法國付費電視台 Canal Plus 的高管,該電視台負責電影節開幕式和閉幕式的直播。

電視的出現也改變了戛納電影節。巴克回憶道:「1987 年,我失去了方向,再也找不到中心在哪裡了,巴貝特·施羅德[Barbet Schroeder]說:『從現在開始,真正能了解戛納電影節的方式就只剩下在電視上看它了。』」(今年,執導過《酒心情緣》[Barfly] 和《豪門孽債》[Reversal of Fortune] 等影片的施羅德帶來了他的新作《The Venerable W.》,這部紀錄片是一部非競賽展映影片,講述了一位緬甸僧侶的故事。)

1993 年,簡·康平憑藉其《鋼琴別戀》,成為了首位獲得金棕櫚獎的女性。和她一起獲獎的還有由陳凱歌執導的影片《霸王別姬》。康平今年也將有新的突破:電影節將首次在競賽單元之外展映部分電視作品,包括《謎湖之巔:女孩》(Top of the Lake: China Girl)。這是康平繼由其執導、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主演的著名女性犯罪劇集之後的又一力作。

1993 年,簡·康平(Jane Campion)和參演她的電影《鋼琴別戀》(The Piano)的薩姆·尼爾(Sam Neill)抵達戛納。康平也是第一位獲得金棕櫚獎的女性。圖片版權:Benainous/Reglain/Gamma-Rapho, via Getty Images

戛納電影節的新聞發布會也很出名,導演和演員會在發布會上面對來自全世界的記者。有時候,這些活動的氣氛會十分高漲。2011 年,丹麥導演拉爾斯·馮·特里厄(Lars von Trier)被戛納電影節封禁,因為他在自己的電影《憂鬱症》(Melancholia)發布會上說自己是納粹黨,而且同情希特勒。

2013 年,由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領銜的評審團把金棕櫚獎頒給了阿布德拉提夫·柯奇許(Abdellatif Kechiche)的《阿黛爾的生活》(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不過斯皮爾伯格也說,評審團承認,這部影片的兩位主演蕾雅·賽杜(Léa Seydoux)和阿黛勒·艾克阿切波洛斯(Adèle Exarchopoulos)促使國際社會就女性賦權和男性視角展開了討論。就拍攝影片中女同性戀性愛鏡頭給自己情緒上帶來的挑戰,她們二人和柯奇許曾起過衝突

自 2015 年法國遭受一系列恐怖襲擊之後,戛納電影節提升了安保水平。不過冬粉們還是在紅毯兩旁列隊,希望一睹明星風采,現在,媒體記者拍下照片之後,就可以馬上發布給全世界。

在介紹今年參賽的法國影片時,即將離任的法國文化部部長奧德麗·阿佐雷(Audrey Azoulay)回憶道,1930 年代時曾出現過戛納電影節的前身,目的是和威尼斯電影節分庭抗禮,因為威尼斯電影節是在墨索里尼治下創立的,納粹分子約瑟夫·戈培爾(Joseph Goebbels)還擔任過電影節嘉賓。

奧佐雷在法國大選最終結果揭曉前幾天的講話中警告說,極右翼候選人瑪麗娜·勒龐(Marine Le Pen)將威脅到戛納電影節所代表的開放和國際精神。

勒龐輸給了走中間派的伊曼努爾·馬克隆(Emmanuel Macron)。後者將有望在戛納電影節結束前任命新的文化部長。

翻譯 熊貓譯社 葛仲君

題圖來自 Festival de Cannes

© 2017 THE NEW YORK TIMES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