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十大考古】 2016年度初評候選 · 內蒙古化德裕民遺址

裕民遺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化德縣德包圖鄉裕民村東北1.25公里處。2010年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烏蘭察布市博物館、化德縣文物管理所,在配合集通鐵路複線工程建設中調查發現,考古試掘面積100平方米。2014年發掘面積775平方米;2015年發掘面積700平方米;2016年發掘面積2275平方米。四個年度共布5×5m²探方150個,發掘面積3750平方米。2016年5月間,在化德縣境內開展了新石器早期重點遺址的田野調查工作,發現了7處遺址,其時代涵蓋有裕民遺址文化時期至仰韶中晚期。

地貌環境與地層堆積

化德縣地處內蒙古高原,陰山山脈東北部支脈的邊緣地帶,其脈絡不明顯。向東、北部與錫林郭勒草原相交,南部與冀北丘陵接。境內多山,屬淺山丘陵區,丘陵與盆地、谷地、坡狀高原、山間窪地相交錯。境內基本無常年性河流,只有水泊淖爾和季節河。系屬北溫帶、乾燥草原地帶。土質多屬微鹼性和砂質土壤還有部分粘土和膠土,其中黃砂土、褐砂土分佈最廣。天然草場植被比較豐富,適宜半農半牧生計發展。裕民遺址坐落於化德縣境內東北部的丘陵山地間。遺址三面山丘環繞,北南向緩坡,呈簸箕形狀,東部緊鄰山坡腳下的沖溝,向正南部起伏連接一小山丘,其東、西兩側為溝、坡之地,遺址中南部被現代沖溝侵擾。南部山下500米處,有一條東西向季節河流。東部有兩沖溝,其中一條在多雨的季節,還有少量的泉水滲出。遺址的周鄰的山頂、山腰均裸露出原生山石的坡面,水土流失嚴重。從遺址沖溝中的斷面和探方剖面觀察,該地主要分佈著黃砂土、灰褐砂土、黑褐砂土。遺址分佈於山間低凹的坡地東部,南北約80米,東西約60米,總面積約5000平方米。

由於該區域的地貌,經長久的水土自然流失,遺址周圍的山丘的頂部和山腰部的原生覆蓋土層,被水衝擊或被風蝕至地勢較低的遺址上面。隨著遺址地表坡度向南,各地層堆積逐漸變厚,地層厚60—280厘米,可分為5層:第①層,表土為黃褐色砂土,顆粒較大,土質疏鬆,包含有較少的沙石,含有少量的植物根系;厚度20—40厘米。第②層,深黃褐色土,顆粒較大,土質疏鬆、純凈,包含有較少的沙石;厚度30—40厘米。第③層,灰褐色土,顆粒較大,土質疏鬆、純凈,包含有較少的沙石;厚度30—60厘米。第④層,灰黑色土,顆粒較大,土質疏鬆,包含有少量的小陶片、打制石器、獸骨等;厚度30—60厘米。第⑤層,淺黃褐色土,滲透有灰黑斑塊,顆粒較大,為次生土;厚度20—30厘米。第⑤層下為生土,黃色砂土,顆粒較大,土質疏鬆、純凈。

遺迹與遺物

裕民遺址發掘,共出土的房址14座,灰溝1條,墓葬1座,未發現有灰坑。房屋依地勢坡狀分佈,房址開口於第④層土下,打破黃色砂土(生土)。房屋為圓形二層台半地穴式,房址中部地面有一圓形灶,灶面的燒灰土堆積較高,部分灶面上放置有石塊。有兩座房址發現了門道,門道為長條狀斜坡式。房址周邊均有排列的圓形柱洞,多為壁柱,部分有二層台加固柱洞,柱洞製作粗糙。房址牆壁為黃砂土,損毀較嚴重,保存較差,部分房屋只保存有居住面。居住面為灰褐色砂土,地面粗糙,沒有任何加工痕迹。房址大小不一,直徑280—400厘米。灰溝G1開口在第④層土下,位於遺址的中西部,東南至西北走向。溝的南沿坡面為自然坡面,略顯慢坡狀,溝的北沿坡面較為陡直,溝口寬350—400厘米、溝底寬150—200厘米、溝深240厘米。溝內填土純凈,沒有遺物出土。M1在F1居住面下,被現代沖溝衝出,為蹲踞葬。

裕民遺址發掘出土遺物數量相對較少,主要出土在第④層的下部和房址內的填土中。共出土遺物5000餘件,其中大部分為石器,及少量的陶器、骨器。此外,還出土了大量的殘碎獸骨。石器,石製品原料以灰黑色泥岩(角頁岩)占絕大多數,砂岩次之,還有少量的燧石、石英石、花崗岩等(其中角頁岩產地主要在裕民西部的12.5公里處的銅鼎山周圍)。石器磨盤、磨棒、磨石,均為砂岩磨製。其它石製品多為打制和琢制,極少數磨製,並為雙面加工。器形有半圓形石鏟、片狀砍砸器、矛形器、三角狀石錐、刮削器、片狀器、石葉、石核、石球等。此外,還出土有大量的打制石料廢片。陶器,出土可復原器形極少,多為較小的陶片。主要為夾砂黃褐陶、夾砂黑褐陶,質地疏鬆,火候低。陶器製法為泥片貼築法。器類簡單,出土有圜底筒形罐、尖圜底釜、片狀器片、敞口罐片等。圜底筒形罐,為夾砂黃褐陶,質地疏鬆。釜為質地疏鬆,紋飾為麻類或其他織物紋。片狀器為橢圓形或方圓形,素麵,部分底面有草編紋。骨器,出土有錐、刀、鐮、匕等。另外,在部分房址內,較為集中出土了較多的動物骨胳。

初步認識

1、裕民遺址坐落於丘陵山地,海拔高度1465米。距山下的川地小平原,高度落差約60—70米。房址遺迹開口於第④層的灰黑色土下,此層土就是所謂黑壚土,其形成於全新世最溫暖時期,也是高湖面時期。說明裕民的原始文化人群,生活在本地區全新世最溫暖時期的初期階段。綜合岱海、黃旗海、科爾沁沙地、毛烏素沙地等地區的環境研究成果,推斷該遺址的使用年代不會少於距今8000年左右。

經北京大學科技考古實驗室C14測定,M1人骨距今8400年左右。第④層出土獸骨距今8200—7800年。美國Beta放射性實驗室C14測定房址出土的碳粒,經樹輪校正年齡,距今8400年左右。

2、通過對該區域新石器早期遺址的調查,發現了與裕民遺址石製品特徵相似的遺存,其分佈於冀北的壩上北部邊緣地帶、錫林郭勒中西部草原、烏蘭察布東北部。有共性石製品的遺址,其陶器特徵較為複雜,大概可分為以圜底器和平底器為代表的兩類遺存,二者之間既可能存在著譜系的不同,又可能存在著文化上的承繼關係,其時代可能從距今8400年左右延續到7000多年左右。

3、裕民遺址文化類型的遺存,多分佈在丘陵山地的地勢較高區域。

村落遺址規模不大,可能由十多個到二十幾個房址組成,為坡狀分佈。可能體現在適應自然環境和獲取生活資源的需要。從房址的建築遺迹看,存在雙層立柱的保護,或有保暖和加固的功能。在部分房址內,有多處用火的痕迹,灶面上的灰燼土堆積較高。出土大量的動物骨骼及磨盤、磨棒、磨石、打制的小型石製品和廢片;陶器的器形組合簡單。說明該遺址文化的人群所具有的原始性,是以狩獵和採集為主要的生產方式。

4、在裕民遺址考古發掘中應用科技考古的技術實驗方法:有植物浮選樣品分析、陶器殘留物澱粉粒樣品分析、遺迹(灶台)土壤樣品植硅體澱粉粒分析、動物骨骼樣品鑒定分析、剖面環境樣品光釋光年代氣候背景分析、人骨樣品碳、氮同位素分析等,其各項實驗工作在進行中。植物浮選分析初步發現植物子種有粟、水棘針、繁縷、藜、大籽蒿、豬毛菜。動物骨骼測定有蚌、雉、鳥、狗、狼、馬鹿、梅花鹿、狍、獐、野兔、野馬、野驢、野牛、聖水牛、野豬等。狗為家畜。

裕民遺址一類文化遺存,具有鮮明的文化特徵,區別已知諸考古學文化,屬新石器時代早期,是迄今為止內蒙古發現最早的考古學文化,這一類遺存分佈於陰山以北的草原地區,填補了這一地區的考古學空白,為內蒙古草原地區考古學文化序列、譜系以及生業類型、文明起源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

撥開層層泥土 重現璀璨的古代文明

跨越時空隧道 展露歷史的真實面貌

往事娓娓道來

秘密層層剝開

零距離觸摸古代文明

面對面感受歷史故事

網站:www.kgzg.cn

_cn 微博:kgzg

郵箱:[email protected]

回複數字,閱讀更多原創內容

【1】各省博物館近期展訊

【2】各省博物館數字編號

【3】十大考古新發現

【01—31】各省博物館簡介和館藏文物精品

點擊「閱讀原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