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假如李白李商隱相逢在大唐的紅燈區(1)李白的酒與李商隱的淚

歡迎關注《寫乎》,您的足跡就是《寫乎》!

文/宋執群

(一組大唐服飾,與本文無關)

【作者簡介】宋執群,生於一九六零年代。作家協會會員。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梅雨》《望海門》,長篇文化散文《錦上姑蘇》等。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大唐也有「天上人間」?

可能是因為前幾年那條刷屏的新聞給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以至於那天我夢回唐朝,重讀唐詩,腦子裡出現的第一個畫面就是,唐朝一頭一尾的兩個巨腕兒詩人李白和李商隱穿越時空,在「天上人間」相逢了。

你可能會問,一千多年前的長安就有了如今的頂級的娛樂場所?

呵呵,還真有。就像每一個生活形態完備的城市都不能或缺的一樣,大唐首都也有一個著名的紅燈區——平康里,連方位都和「天上人間」在帝都里的區位差不多。這平康里位於長安城北門內,三條巷子里分區域聚集高、中、下級妓女千餘人。晚唐僖宗朝有個叫孫棨的嚴肅學者——翰林學士,根據親身經歷寫了本《北志里》,專門記載了發生在這個紅燈區里花樣百出的故事:

當時,上至天子卿相,下至販夫走卒,都可以到那裡消費。比如唐宣宗李忱就是平康里的常客,經常微服夜奔到那裡體驗在後宮裡享受不到的另類服務。據說,當時還有一個風俗,凡是考中進士,還沒有走馬上任的候補官員都要趕趕潮流、討討彩頭,到平康里風流一番。比如有一個叫鄭合敬的書生,在進士及第后乾脆住到了平康里,在那裡進修結業后還寫詩感嘆陶醉留念之情:「春來無處不閑行,楚兒相看別有情。好事五更殘酒醒,時時聞喚狀元聲。」再比如,大詩人孟郊那兩句「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的詩句,挑明了就是金榜題名,在那裡爽了一把后創作的。

——李白的酒與李商隱的淚

說李白李商隱一個來自天上,一個來自人間,應該不會有大錯。假如他倆真在「天上人間」相逢,那我們吃瓜草民能圍觀到什麼呢?我想大約是這樣的:自天而降的李白對月狂飲,匍匐而至的李商隱則低頭落淚。

我所以敢這麼猜想,是因為有下面兩位大V在給我撐腰:

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 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 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杜甫《不見》

這是杜甫寫李白的詩,有三個關鍵詞:狂,才,酒。前兩個自不必說,有他眾多狷狂的行為和傳世的千餘首詩為證。而「酒」更是他自我宣揚的個性標識,也是後人一致認可的李白的Logo

望帝春心托杜鵑,佳人錦瑟怨華年。

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

——元好問《論詩絕句》

這是金代著名文學家元好問對李商隱的解讀。這裡面也可以提煉出三個關鍵詞:淚、痛和才。雖然字面上一個都沒有,但我相信誰都能看得出來。

——酒和淚的來由

要搞清楚李白的酒和李商隱的淚從何而來,就要從倆人不同的經歷和人格理想中去尋找蹤跡。

還是先說李白。李白61年的人生可謂豐富多彩,跌宕傳奇。但決定他命運的也就兩個大事件。

李白一生中的第一個大事件,是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離開故鄉古蜀國,第一次出遊。

25歲的他一入江湖,便躊躇滿志,身披道袍、縱劍紅塵。出三峽、游東南,尋師訪友,一路積攢人脈;飲斗酒、吟醉詩,結交權貴,向著大唐長安這個政治權力中心靠近。

這是他早就立下的人生理想,為此,在青少年時代,他便在家鄉飽讀詩書、訪仙問道,做好了勇闖仕途、建功立業的各種準備。

然而,歲月蹉跎,他漫遊了17年,除了喝掉了成噸的好酒,寫出了一批好詩,其他則一事無成。直到42歲時結識玉真公主,找到了幫他出頭的重量級人物,才迎來命運的第一縷曙光,才步入他覬覦已久的政壇。

玉真公主是武則天的孫女、唐睿宗李旦的女兒、唐玄宗的妹妹。她因為和李白同為道教中人,又極為欣賞他的才華,所以不斷向哥哥舉薦,終於在公元742年,讓李白見到了唐玄宗,並如願以償地當上了御用文人。

一開始,李白誤以為找到了施展抱負的舞台,激動地高呼「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但現實卻是,並沒有誰願意和他探討什麼國家大事,更沒有人邀請他治國參政,他的任務僅僅是奉旨寫詩,幹些侍奉皇帝、討好貴妃的勾當。

依李白狂放不羈的個性,這種被當作皇家花瓶的角色,當然很不爽了。於是他借酒佯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牢騷滿腹「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而唐玄宗也看出了他不是池中物,於是也順水推舟,適時賜他重返江湖,委婉地把他趕出了朝廷。

就這樣,李白第一次涉足政壇不到三年,便被打回原形,再入江湖到處漫遊去了。

李白給人的印象是: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將進酒,杯莫停」嘛。但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天,這個醉醺醺的大咖,卻狼狽不堪地走在了逃亡的路上:冒著初春的苦雨凄風,跋涉在他曾經感慨的「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崎嶇山谷間。這是他25歲出川后第一次返鄉,卻不是衣錦返鄉,而是作為過客,他的目的地是遙遠的貴州夜郎,他是要去那裡終身流放的。

四年前,大唐爆發了「安史之亂」。暴亂髮生后,隱居在廬山的李白雄心再起,加入了永王李璘割據在長江流域的叛軍,並在永王發動叛亂后寫下《永王東巡歌》十一首頌揚詩。誰知叛亂第二年即被朝廷剿滅,叛軍全軍覆沒。站錯隊的李白隨即被捕入獄,后被判處終身流放。

當心如死灰的李白逃亡到白帝城的時候,又突然接到了被朝廷赦免的消息。驚喜交加過後,這個58歲的老人隨即決定乘舟東下江陵,返回長安,並即興寫下平生最後一首傑作《下江陵》: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這便是李白一生中的第二個大事件。此後,他便進入了鬱鬱寡歡的人生暮年,曾經「斗酒詩百篇」的詩人雖然一如既往地狂飲渴醉,但詩神似乎已拋他而去了。

三年後,只剩「酒中仙」李白,醉死於安徽當塗。據當地人的浪漫地傳說,「他是在大醉后,撲入長江中撈月亮而溺亡的」。真可謂死得其所,與月亮與酒「同銷萬古愁」了。

那麼,李商隱呢?

與來自天上「酒中仙」的李白不同,李商隱則是一根生長在泥土中的苦瓜。

李商隱出生於公元813年,8歲時,身為縣令的父親就染病而亡。家庭的變故和晚唐動蕩的時代,決定了他坎坷不幸的命運。他的一生中也有一個大事件,那就是捲入了「牛黨之爭」,成為無可奈何的犧牲品。

所謂「牛黨之爭」,是指在晚唐宦官專政時期,朝廷的官員大多依附宦官,並分為兩派,一派以牛僧孺為首的牛黨,一派以李德裕為首的李黨。這次派系鬥爭從唐憲宗時期開始,直到唐宣宗時期結束,歷時四十多年,是歷史上著名的朋黨之爭。

在唐代,缺乏門第背景的文人想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只有兩個途徑:科舉和幕府。前者是進入官場的憑證,後者則可以通過有實力的官僚的舉薦成為朝廷正式的官員。中晚唐時期,很多官員都曾有過科舉和作為幕僚的經歷。

牛黨」、「李黨交替專權期間,家道中落的李商隱雖然考中進士,但一直找不到涉足政壇的機會。所以他被捲入 「牛黨之爭」,是有一定的必然性的。

《新唐書》和《舊唐書》都對李商隱如何卷人黨爭進行了詳細的記述。簡單地說,李商隱早年受到牛黨大V令狐楚的賞識,曾在他的節度使幕府中做事,並且因為他的資助才考上了進士。但是令狐楚死後,在令狐府中已無前途的李商隱又轉投到了李黨大V王茂元的門下。與令狐楚一樣,身為河陽節度使的王茂元也很欣賞李商隱的才華。待他投靠到自己的門下后,不僅提拔他做了掌書記,還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了他。

從此,牛黨的人就把李商隱恨得要命,認為他忘恩負義,沒有操行。甚至一貫客觀公正的著名史學家陳寅恪,也持這種觀點。他在《唐代政治史論稿》中指出:「李商隱之出自新興階級,本應該始終屬於牛黨,方合當時社會階級之道德。乃忽結婚李黨之王氏,以圖仕進。不僅牛黨目以放利背恩,恐李黨亦鄙其輕薄無操。」

不過,也有許多現代人反對這種觀點,認為李商隱先後投奔令狐與王氏門下,並不是對黨爭感興趣,而是為實現人生抱負作出的功利選擇。

遺憾的是,即便作出了這種不得已而為之的痛苦選擇,李商隱的命運也沒有被改寫,終其一生,他都只能在牛李黨爭的夾縫中求生存,鬱郁而不得志。

李商隱一生真正出彩的只有他那撲所迷離的愛情,和他寫給愛情的朦朧詩。就像李白「不是在喝酒,就是在去喝酒的路上」一樣,李商隱給人的印象「不是在戀愛,就是在去談戀愛的路上」。

(一組大唐服飾,與本文無關)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