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國藝術》聚焦 | 絲路遺珍——古代中外藝術的交融

點擊「人民美術出版社一鍵關注哦!

絲綢之路是人類極具想象力和變革精神的一條通道。有學者說,它用一匹浪漫的絲綢,將東方和西方緊密地簇擁在了一起。在這條路上有沙漠、長河、戈壁、高山和大海,也有牽人思緒的佛龕、石窟、城市和港口,還有無數動人的傳說。讓我們穿越時空,沿著張騫、玄奘、馬可·波羅等人的足跡去看一看千年絲路的滄海桑田。

當年,誰也未曾料到,這條路能結成一張連接一個又一個文明、光榮與夢想、美麗與財富、戰爭與權力的天網。今天新的絲綢之路,也將給未來一個黃金般的預言。

人類的奇遇中,最為引人入勝的時刻之一,就是人類文明互相接觸的時候。

——[法]勒內·格魯塞

從古至今,有諸多文明隨著人類的遷徙運動,不斷融合發展。尤其是分佈於歐亞非大陸上的希臘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伊斯蘭文明,以及中華文明,好像璀璨奪目的寶石,通過絲綢之路這條綵線,被串成了一條寶石項鏈。

絲綢之路,利通天下,是連接世界的重要通道。進入新世紀以來,隨著的復興,其重要意義與新的價值更是不斷彰顯。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部分國家期間,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古老的絲路煥發新生,昔日的夢想更加宏大。但絲綢之路自古就不是單一的絲綢、瓷器販賣。它是現實的道路,也是無形的融合。它是東與西的互動,是人與物的流動,也是文明與藝術的共鳴。但千言萬語,還是從「絲綢之路」這四個字說起……

絲綢之路,是漢武帝派遣張騫鑿通西域之後形成的歐亞北部商路,以大漢京師長安和洛陽為起點,經甘肅,出新疆,經中亞、西亞,聯通地中海希臘羅馬以及北非埃及的通道,因西運貨物多為絲綢故而得名,但這只是狹義的理解。實際上,廣義的絲綢之路能把人帶入更宏大悠遠的空間,對於「一帶一路」戰略以及在更高層次水平上的合作亦更有研究開發的價值。

從時間來看,絲綢之路應始於上古時期,最遠可上溯至公元前15世紀,在歐亞大陸北部草原上,斷斷續續的小規模貿易路線經過接力式的傳遞銜接,形成了橫跨東西的草原商貿之路,這也就是絲綢之路的最早雛形。那時,西去的物資有的糧食、絹、帛、手工業品,東來的物資有于闐玉石、波斯青金石、希臘玻璃眼、斯基泰金器以及皮毛、牲畜,因此又有「玉石之路」「青金石之路」「皮毛之路」諸多稱呼。在長達千年的時間裡,上古絲路都在歷史中默默前行,逐步接力,真有點像「錦衣夜行」。直到有一天,張騫出使西域,中西之道豁然暢通,從原來有若干個紅綠燈變成了一路暢通,史書記載「使者相望於道」。西域絲路開通的同時,張騫還為漢武帝帶來了另一個震撼的消息:「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國。」可見商人早就經過緬甸等地打通了去往中亞西亞的商路。於是,從西漢武帝到東漢明帝,漢朝多次用兵,終於「通博南山、渡瀾滄水」,全線控制了西南絲綢之路。以上三條絲綢之路,一般也稱作「陸路絲綢之路」。

紅線為陸路絲綢之路,藍線為海上絲綢之路

此外,還有一條「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發展於魏晉,高潮於隋唐宋元,明朝三寶太監鄭和下西洋為最後的輝煌,清朝實施海禁,遂影響轉弱。海上絲路外銷貨物多為絲綢、茶葉、瓷器,又叫「瓷器之路」。以上諸路,則合為廣義的絲綢之路,是與世界的交流溝通、共通發展之路,而藝術的交流融合也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藝術精品的薈萃與藝術母題的流變

絲路如河,緩緩淌過,水流過處,捲走時代的一切,但沉澱下來的卻是歷史的精華、藝術的珍品。這些藝術品種類繁多,形態各異,但有共同的一點就是,它們都經歷了地域橫的跨越與歷史縱的跨越,見證了絲綢之路的繁華,文明互動的頻繁,更反映了藝術之美在中西各國之間的共鳴。

1970年,陝西省西安市何家村出土了一批千餘件絲綢之路文物,可以說是一座小型異域寶庫,例如粟特素麵罐形帶把銀杯、羅馬風狩獵紋高足銀杯、波斯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唐代窖藏獸首瑪瑙杯。有專家高度評價道:「絲綢之路上的很多亮點都集中到了這裡。」其中各式的金銀器多為唐皇室的日常用品,不僅做工精細,造型美輪美奐,而且藝術價值極高,有不少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國寶,部分珍品甚至是全球範圍內的孤品。

此外,何家村窖藏還出土了各國錢幣39種,既有唐土發行的開元通寶,又有西域高昌吉利、日本和同開爾,還有波斯薩珊銀幣、東羅馬金幣等,時代前後跨千餘年,地域東至日本海,西至地中海,東西幅員數千公里。絲綢之路沿線諸國錢幣藝術的最大特色,就是一面雕刻其王的形象,一面雕刻其主神形象,彰顯「君權神授」的主題。也有一些錢幣雕刻有文字,最典型的應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于闐國流通的漢佉二體錢(又稱和田馬錢),正面是佉盧文,背面是漢字銘文,體現了典型的東西方貨幣藝術交融特徵。

而從歷史的廣域時段來看,藝術之美更是一個整體,雖然絲路傳播的美各有其勝,但當同一個藝術母題在陸上絲綢之路與海上絲綢之路傳播時,就會在與當地文化思想的融合中,升華出新的藝術形象與精神內涵。

比較典型的例子是西遊故事的版本。唐玄奘西天取經,由長安出發,途經甘肅、新疆等地進入印度,這個故事經過歷代渲染神化,流傳很廣,陸上絲綢之路沿線石窟多有此主題的雕塑、浮雕或者壁畫,如安西榆林窟及敦煌東千佛洞中,都有西夏時期以唐僧取經、猴行者相伴為主題的壁畫。有意思的是,在福建泉州開元寺西塔居然也發現了兩者的浮雕。開元寺西塔為八角五層石塔,於南宋嘉熙元年(1237)建成。在塔的第四層東北壁有一尊猴子浮雕,被認為是孫悟空的前身猴行者。此浮雕中的猴行者形象是猴首人身,尖嘴鼓腮,脖掛飾珠,腰系經卷和一隻葫蘆,但手執武器並非如意棒,而是一把刀。此外,西塔上還有被認為是唐三藏的浮雕,但形象與尋常相差不多。

猴行者浮雕 泉州開元寺西塔

泉州市博物館 范佳平 供圖

為什麼變異的孫悟空形象會出現在泉州,引起了中外學者極大的興趣。有宋一代,由於遼、金、西夏並立,西去陸上交通並不發達,但也促使宋朝的海上絲綢之路得到了極大的發展。泉州交通發達,商賈輻輳,商業與交通的中心位置也讓它成為各種宗教文化的交匯點,特別受到來自印度的佛教和婆羅門教影響。如開元寺就把印度的飛天「達令嘉賓」改製為斗拱,使之成為實用藝術,泉州的印度教寺院也雕刻上了手執仙草的哈奴曼。因此有人認為開元寺西塔上的猴子浮雕所表現的是哈奴曼,但也有人認為唐玄奘西行故事傳到福州一帶,受到當地猴王信仰的改造,浮雕所表現的正是猴行者。

另一個有趣的藝術形象是灰姑娘。今人最熟悉的《灰姑娘》故事來自歐洲,但早在1892年,就有學者對這一故事母題進行研究,發現全世界的灰姑娘版本有七百多個。在亞洲地區,、印度、中南半島地區、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都有發現;在非洲地區,蘇丹、馬達加斯加和模里西斯島都找到了灰姑娘的蹤跡。在這七百多個版本的故事中,目前已知的最早文本是在,即段成式《酉陽雜俎·支諾皋》中所記載的「葉限」的故事,講述秦漢前南方一個百越姑娘葉限,受到繼母百般虐待,並殺害了她精心飼養的一條魚。但葉限得到了魚骨的庇護,「金璣玉食,隨欲而具」。在一次地方節日活動中,葉限瞞過繼母,穿著翠紡上衣,踩著金鞋去參加。因被繼母察覺,逃離中遺下一隻金鞋,被鄰近海島上的陀國主得到。他讓所有的女子試穿,終於找到了葉限。

連環畫《葉限姑娘》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

美國《學校圖書館雜誌》有一篇文章贊道:「的葉限故事是歐洲著名的《灰姑娘》故事的基礎,西方人知道這個故事,至少比人晚了一千年。」多數學者認為灰姑娘的故事起源於,具體些說是南方的壯族。隨著南方的開發與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這個故事被四處傳播,那雙鞋也是隨之不斷地變化。最早的「金鞋」,到了印尼,則是赤腳;到了阿拉伯,變成「松鼠皮毛鞋」;而在歐洲,因為一個同音詞的翻譯問題,最終成了「水晶鞋」。雖然灰姑娘的形象變化萬千,但王陽明先生一句話切中要旨:「東海西海,心同理同。」藝術的形象通過絲綢之路傳播,但沿線的人們改造了藝術,千百年中,藝術和絲綢之路一同走來,共同存在於歲月的痕迹里。

戰爭與和平中的藝術之旅

絲綢之路是物的往來之路,也是藝術、文明的傳播融合之路。這種傳播融合併不一定是以和平的方式進行的,殘酷的征戰有時也會成為歷史前進、藝術融合的動力。

公元前8世紀,斯基泰人縱橫裨闔,橫掃歐亞大陸。他們被稱為歐亞草原上最早的真正的「草原霸主」,助力於歐亞大陸斷斷續續的接力式商貿線路,也樂於享受來自東西方的器物文化。俄羅斯考古學家在阿爾泰山西南麓發現的巴澤雷克古墓中,發現身為貴族婦女的墓主身著嬌艷的黃色襯衫,其質地、花紋足以證明其來自萬里之外的春秋時期的楚國。另一巨塚中出土有用彩色絲線綉成鳳凰纏枝紋樣的絲綢鞍韉褥面,顯然也是精湛工藝的代表。

斯基泰人金冠

斯基泰金人

斯基泰人在樂享東方藝術的同時,也輸出了自己特有的文化藝術——精美的動物紋。斯基泰人上馬是殘酷冷血的戰士,下馬是天生的能工巧匠,他們在金箔上捶揲出繁複華麗、栩栩如生的動物紋樣,有鹿、岩羊、獅、虎、魚,甚至鷹頭獅身的怪物「格里芬」。動物紋結構豐富,造型多樣,有單獸捲曲、多獸狩獵,也有人獸相搏,動物的形象既有寫實也有誇張,既顯示了游牧民族對大自然的細緻觀察,也反映了他們對於大自然的敬畏。尤其是猛獸狩獵的圖案,格魯塞曾經評價道:「這是一種具有高度張力與戲劇性的藝術畫面,或者表現斷肢少翅的鳥,或者表現被豹子、黑熊、格里芬捕捉的鹿和馬……沒有急速,沒有逃跑,而是勝利者有耐心、有條理地撕扯獵物的脖子。」

斯基泰動物紋藝術極大地影響到春秋戰國時期北方青銅器的造型,例如斗獸紋、屈足鹿以及熊虎撲咬馬的圖案,甚至畫像磚上遒勁的龍紋都可從斯基泰動物紋中尋覓靈感出處。藝術的影響當然是共通的,考古學家認為,斯基泰人常用的巨型銅鍑酷似西周至春秋時期中原文明的青銅器物,但烏克蘭斯基泰人墓葬出土的一隻銅鍑上又有波斯風格的棕櫚花紋以及西亞流行的牛頭圖案。一種器物,三類文化,這簡直是上古時期東西藝術融合的典範。

公元前4至前3世紀,斯基泰人在馬其頓人的打擊下逐漸衰落。這一次,橫掃歐亞大陸的是亞歷山大,他率領大軍以金戈鐵馬不斷推進版圖的擴張,最遠抵達恆河流域。雖然亞歷山大在西歸途中去世,但他的部將仍在埃及、小亞細亞、波斯、印度等地區建立了一系列希臘化國家。於是,當地的生活、文化以及藝術亦在不知不覺間受到了希臘化影響,尤其是印度本土宗教佛教,處處洋溢著希臘風采,有人甚至稱其為「希臘印度佛教」。希臘文明和佛教文化交融形成了獨特的犍陀羅文明,經過絲綢之路北道,在漢晉年間流入中原。至今,佛教造像中,常可見到高鼻深目、衣褶環狀立體的犍陀羅希臘化造像,甚至是仿照希臘雕像而塑造佛像,頭頂肉髻,端坐蓮台,庄肅而不失慈祥。希臘和羅馬的藝術手法,包括建築形制、色彩搭配、裝飾繪畫等,更是廣泛地應用在佛寺、石窟、佛塔建築中。

公元前4世紀 斯基泰黃金胸牌

烏克蘭基輔歷史博物館藏

斯基泰人金飾 圖瓦阿佔2號陵出土

公元前6—前5世紀 斯基泰人作戰梳

烏克蘭索羅哈出土

可以說,沒有亞歷山大的武功,就沒有佛教藝術的華彩。沒有絲路道上的征戰,藝術的融合只能是涓滴之流,而無法化為滔滔長河。

絲路名城的藝術記憶

絲綢之路上,無論是物資的販賣、人員的流動,還是文化藝術的傳播,都是東西雙向的。這種雙向的流動會在絲路的某些重點城市匯合、交融,重點城市吸取四方精華的能力是驚人,由此打造形成了一個個藝術的中心。城市中心的藝術魅力發散開去,則進一步促進了文化藝術的傳播、交流。

中亞名城撒馬爾罕就是這樣一個具有吸納與發散作用的城市,它西傍波斯帝國,南臨印度,東借這三大帝國。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造就了它的歷世繁華,早在公元前5世紀,商業天才粟特人就已經把撒馬爾罕經營得美輪美奐,以至於亞歷山大攻佔該城后,不禁讚歎:「撒馬爾罕比我想象的更為壯觀。」粟特人不僅善於經商,也能歌善舞,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賦詩讚嘆過來自撒馬爾罕的胡旋女「飄然轉旋迴雪輕,嫣然縱送游龍驚」。胡女跳的叫「胡旋舞」,胡兒跳的則叫「胡騰舞」。粟特人的舞蹈大約在北齊時期傳入,隋唐時風靡長安,甚至被引入宮庭,成為御前表演的樂舞。此外,胡樂中的琵琶、胡笛、箜篌等樂器也先後傳入中原。但中亞顯然只是箜篌的中轉站,它的來源遠可追溯到古亞述、巴比倫、波斯,甚至更西的埃及、希臘。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豎箜篌,與亞述浮雕中的豎琴極為相似。藝術傳遞幾萬里,仍不失其精華,可見美在世界都是一樣的。

撒馬爾罕北部的粟特人壁畫

新疆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供佛粟特人壁畫

胡樂、胡舞從撒馬爾罕東傳,的造紙術則經過撒馬爾罕西傳。751年,怛羅斯之戰中,唐軍慘敗,隨軍的造紙工匠也被俘。阿拉伯人利用漢人工匠在撒馬爾罕造紙,造紙術由此又傳至巴格達、開羅、義大利,甚至西班牙。西方世界稱呼漢式綿紙為「撒馬爾罕紙」,但波斯語仍然稱宣紙為「撒馬爾罕紙」。造紙術西傳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載體,而造紙術本身,既是一種技術,也是一種藝術。

除了撒馬爾罕之外,另一個古絲綢之路重鎮布哈拉,也在東西方貿易、文化交往中發揮了重要的橋樑作用。布哈拉是一個文化融合、藝術薈萃之地,文人墨客在此求學、講學、交流、討論、切蹉。波斯史家這樣讚美它:「在東方群邑中,它是伊斯蘭的圓屋頂,它是地方的和平城。它的四方有博士和律師的燦爛光輝作裝飾,它的周圍有高深學識的珍寶作點綴。自古以來,它在各個時代都是各教大學者的彙集地。」

布哈拉有非常優雅的別號,例如「文化寶地布哈拉」「高貴之城布哈拉」「伊斯蘭教羅馬」,以及「博學之城」。這些名號都說明了,布哈拉有別於其他城市的氣質在於其文化藝術積澱。布哈拉遺迹眾多,是中世紀中亞城市最完整、保存最完備的典型地區,被稱為「絲綢之路上的活化石」。2016年6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訪問中亞歷史名城布哈拉,他感慨地說道:「氣勢恢宏的雅克城堡,巍然屹立的卡揚宣禮樓,莊嚴肅穆的薩曼陵墓,讓我領略了古代建築大師卓越的智慧和技藝,切身感受到絲綢之路的燦爛歷史和文化。」

唐 三彩載樂伎駱駝俑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貴霜時期 彌勒立像

巴其斯坦拉合爾博物館藏

浙江大學東亞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孫英剛 供圖

再往東來,就是西安,古名長安,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起點,與羅馬、開羅和雅典齊名,被譽為世界四大古都。絲路的繁榮也造就了長安的盛況。唐時,長安是國際性大都市,來長安與唐通使的國家、地區多達300個,外國來使、商人、留學生、留學僧等總數不下3萬人,他們雖各有其目的,但確實帶來了異域商貨、宗教、文化、風情,也帶走中華文化、技術和思想。唐人喜著胡服,演胡樂,進胡食。胡人在長安也是如魚得水,甚至把長安看作第二故鄉,唐廷對外國人的態度開明,對他們的宗教信仰寬容尊重,准許在長安立祠宇,因此從域外先後傳入祆教、景教、摩尼教和伊斯蘭教。宗教的傳播帶來的是經濟、文化、藝術的極度繁榮。唐時長安,置開遠門為西門,是絲綢之路的起點。開遠門外「立堠」,寫著「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以彰胡人不遠萬里而來的艱辛。正是這種不避險阻、開拓進取的精神,才使絲綢之路得以貫通中西,傳播文明,為人類的文化藝術發展做出貢獻。

絲路的世界 世界的絲路

絲綢之路是一部涵蓋廣泛、氣勢宏大的史詩,它跨越歐亞大陸,飛渡重洋,歷經尼羅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發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恆河流域、黃河和長江流域,是埃及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以及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信眾的彙集地。在這條路上,運載著物的絲綢、茶葉、瓷器,傳遞著人類的思想和靈魂,升華了無國界、無疆域的理念和藝術。在這條路上,藝術構成了人類文明史上延續時間最長、拓展空間最大、共性豐富、共鳴強烈的藝術世界和審美對象,多樣化地表達了人類文明的交匯與發展。

它是道路,也是洪流,在其中東西方藝術互相吸收、借鑒,不同民族文化因子的要求變得更主動、更迫切。東方出現了「歐化模式」,西方也出現了「風格」。不同地域、膚色、民族的人們自覺地、熱情地融合、提升,享受著文化藝術帶來的喜悅。從上古時期的斯基泰人游牧文化藝術,到亞歷山大東征帶來的希臘化印度佛教藝術,從西域的歌舞到泉州的佛寺,幾千年來「潤物細無聲」地影響著、塑造著人類社會的共同思想,就像一句歌詞里所說的「原來你從未離去」。

唐 舞馬銜杯紋銀壺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唐 章懷太子幕壁畫 客使圖 陝西歷史博物館藏

如果打開地圖,仔細研究古代與當代的「絲綢之路」,千百年前那些象徵奇遇和危險的山脈、沙漠、河流和海洋依然故我,世界的中心卻在歲月中不斷遷移。以往一條新的商路意味著打開一個新世界的大門,而在信息時代、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是否還有未被發現的新路?答案是肯定的。

絲綢之路的歷史與今日的世界是緊密相連的。當代,我們重提絲綢之路,再度喚起人們對那段光輝歲月的熱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不同文明、宗教、種族求同存異、開放包容,並肩書寫相互尊重的壯麗詩篇,攜手繪就共同發展的美好畫卷。」今天,我們即將打造一條新的絲綢之路。我們的文化、藝術、思想、經濟也將如千年前一樣通過一張全新的、遍布世界的網路,震顫、碰撞、傳遞,與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交流、融合也將反哺和滋養我們的文明。

走過幾千年,主宰文明的力量不斷更替,但文明之間融合、發展的共同命運從未改變。絲路聯通古今中外,藝術之光永不熄滅。

《藝術》2017年第8期

相關鏈接:

- END -

- 官方微店 商業合作或投稿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