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假設歷史•沒得到紅衣大炮 清軍還能攻克中原城池嗎

現代人表演清軍發射紅衣大炮

說起17世紀中後期的歷史,明亡清興都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老話題。大明王朝的被推翻,清軍的大舉入關,以及此後幾十年裡,南明殘餘力量的苟延殘喘,能夠展開分析的問題很多。但在制度、文化、策略之外,一種舶來自歐洲的武器,卻打破了傳統式的博弈格局。這武器不是別的,就是很多明清兩代冬粉們都熟知的紅衣大炮。

二手舶來品揚名戰場

紅衣大炮是16世紀初歐洲製造的前裝重型滑膛炮,因炮身較長,被俗稱為長蛇炮。由於明朝人接觸到這種武器時已經是17世紀,便以當時在沿海活動頻繁的荷蘭人別名--紅毛夷,為其命名。

16世紀的歐洲前裝滑膛炮

終明朝一代,接觸紅衣大炮的時間並不算多。但這種性能優良的近代武器還是給明朝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火炮最初是被設計出來用於戰艦海上交戰,所以炮管長,管壁很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底的原理。在炮身的重心處兩側有圓柱型的炮耳,火炮以此為軸可以調節射角,配合火藥用量改變射程。設有準星和照門,依照拋物線來計算彈道,精度很高。

天啟年間,已經在廣東澳門獲得留居權的葡萄牙人,第一次將紅衣大炮賣給了明朝當局。這些火炮是從一艘沉沒不久的英國武裝商船上打撈出來的。此後,發現紅衣大炮性能優良的明朝當局,一直通過各種辦法來增加手中的該型火炮數量。不僅有澳門的葡萄牙人繼續輸入,連後來的荷蘭東印度公司都有參與類似的武器貿易。最後,明朝索性在國內建立了小規模的生產線,希望將手中的紅衣大炮的數量更快的增漲上去。而這些大炮則明朝被軍隊視為可以扭轉乾坤的戰略武器,從攻城守城到野戰火力輸出,幾乎處處不能少。

明朝的第一批紅衣大炮來自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沉船

嚴格來說,紅衣大炮作為專業的海戰遠程火炮,在攻城、守城和野戰方面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但對於在火器發展方面已經非常滯后的明朝而言,紅衣炮在威力、射程和精準度上,依然有著巨大的優勢。

1626年的寧遠之戰中,首次登場的紅衣大炮就發揮極大威力。后金的攻城行動在明軍猛烈炮火的攻擊下,功敗垂成。此戰也成為了清太祖努爾哈赤軍事生涯上的首次重大失敗。僅僅過了1年,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又圍攻遼西的重鎮錦州,依然被明軍用紅衣大炮擊退。

至此,遠渡重洋而經曆數次易手的紅衣大炮,終於在異鄉的戰場上大放光彩。

利用紅衣大炮擊退清軍的明軍

清軍用紅衣大炮征服大明

吃了明軍紅衣大炮的虧后,關外的后金滿清勢力也開始想辦法擁有自己的同類武器。1631年,后金在瀋陽利用俘虜過來的工匠劉漢,成功仿製了西洋大炮,定名為天佑助威大將軍。

也是在這一年,明軍孔有德部因朝廷欠餉及得不到糧秣而發動叛亂。他們在第二年佔領了耿仲明據守的登州城。登州是明軍製造新式火炮和訓練炮兵的基地,有近百名葡萄牙等外籍炮師與工匠,以及大批經過訓練的炮兵。最終,預感自己無法支撐下去的孔有德與耿仲明一起,留干餘人守登州水城掩護,暗率萬人乘船出海。

孔有德叛逃路線

迫於走投無路,這支叛軍最終選擇投降清軍,並為清軍帶去了不少戰船與紅衣大炮。到了1639年,盤踞關外的清軍已經擁有了60門自製的紅衣大炮。在著名的松錦之戰中,這些大炮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幫助清軍獲得了壓制性的火力優勢。至此,明軍在關外的抵抗力量,基本被肅清。至此,財政困難且防區眾多的明軍發現,自己在各個戰場上的火炮數量,已經在清軍機動部隊之下。

1644年,李自成的大順軍隊攻克北京城后,清軍也在多爾袞的率領下,最終入關。在山海關大戰中損兵折將的李自成一路潰逃,撤回了自己在關中的老家,並用重兵防禦於歷史最著名的關隘--潼關。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被譽為」千年天險「的防禦重地,被清軍的炮兵部隊用近代化的火力打開缺口。李自成不得不放棄關中,流竄至湖廣一帶,最終被當地老農殺死。

李自成根本無力對抗清軍

同時,南下江淮的清軍在揚州城遭遇了督師江北的南明兵部尚書史可法的抵抗。自知攻城損失較大的清軍便調來了紅衣大炮,轟擊城牆。僅僅1天,揚州城便被紅衣大炮攻破,江南的南明軍隊根本來不及反應。

此後,越戰越勇的清軍及大量趕來投降的前明軍隊一起,橫掃江南。迫於紅衣大炮部隊的威力,南京、杭州、福州、廣州等重鎮都先後投降清軍。即便有剃髮令激起的嘉定與江陰復叛,也陸續倒在了紅衣大炮的火舌之下。雖然南明政權依靠各方力量,一直堅持了十多年之久,但歷史的大勢,已經無可撼動。

於是,一種奇怪的論調開始出現。似乎沒有了紅衣大炮,清軍便無法攻克明朝守軍把手的城池。也就是說,如果明朝人當年不從澳門買入這種大炮,的歷史格局可能因此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事實果真如此嗎?

沒有大炮清軍一樣有的是攻城辦法

清軍南下路線圖

認為沒有紅衣大炮,明軍就能堅守城池的人,大部分都忽略了一個因素。如果你的軍隊只能困守孤城,那麼最終還是會因為糧秣補給告急而不戰自潰。

很不幸的是,早在1644年的劫難來臨之前,清軍就在野戰中獲得了對明朝軍隊的絕對優勢。從最初氣勢洶洶的薩爾滸圍剿,到後來小心翼翼的渾河之戰,再到戰戰兢兢的大凌河戰役。明軍無論是重用遼東當地的世家大族,還是從全國各地調來精銳力量填坑,都在野戰中功敗垂成。這也迫使孫承宗、袁崇煥之類的地方大員將希望都寄託於極其耗費財力的堡壘要塞群和紅衣大炮身上。結果,隨著清軍火炮的崛起,連這層持堅而守的自信也沒有了。

但即便清軍一門大炮都沒有,明朝守軍還是不敢輕易離開自己賴以為生的城池。更不用說清軍在皇太極的時代,數次繞過防禦嚴密的寧遠、山海關等地,直接繞道古北口等地,劫掠京師周遭。所以,這些困守固定城池的守軍,對於清軍來說並非重大威脅。

清軍的一切雖然是山寨版極盛時的明軍,但早就在野戰中讓把處於王朝末期的明軍嚇破了膽

當然,可能會有人指出,隨著清軍加快南下的步伐,勢必要在山海關、揚州、南京等遭遇攻城戰。但對於已經收降漢軍、漢臣及漢族工匠多年的清軍來說,這些傳統的古代城池依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礙。上一個對城市防禦充滿自信的朝代就是蝸居江南的南宋。結果,進攻的元朝軍隊從中亞找來了會製造配重投石機的波斯工匠。這種射程與威力遠超傳統手拉式投石器的新武器,將彈石直接擊中了堅城襄陽的一座塔樓,從而摧垮了守軍的士氣。

從此,漢人以」回回炮「為這種新投石器命名。掌握了製作技巧的漢族軍人在元末的群雄紛爭中紛紛使用它攻擊對手的城池。以至於在火藥武器發展滯后的明代,一直到紅衣大炮已經在歐陸普及的16世紀中業,名將戚繼光還將其視為城市攻防戰的利器。明朝各地的城牆大都沒有抵禦回回炮攻擊的專門設計,所以清軍一樣可以用這種古老而有效的的武器來鑿開揚州等地的城牆。

由蒙古入侵帶到中原的回回炮

此外,傳統的各類攻城武器也盡數為滿清所掌握。無論雲梯、攻城車還是更為考驗工程技巧的坑道爆破,都不會難道擁有大批漢族士兵與技術人才的清軍。

相比之下,倒是依然以正統自居的明朝守軍,人才凋敝,最後淪為靠前反明叛軍與沿海海盜組成的奇怪組合苦苦支撐的奇葩景象。至於過去那些在朝堂上痛心疾首的士大夫官僚,穿梭於各地的商人士紳,以及吃著軍餉想著打劫的兵痞們,都已經早早投入了清廷的懷抱。

事情都到了這一步,有沒有一種火炮來加料,還重要嗎?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