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2017年疾病模式動物國際研討會暨童第周先生誕辰115周年紀念大會召開

5月26日至29日,2017年疾病模式動物國際研討會暨童第周先生誕辰115周年紀念大會在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召開。本次會議由遺傳發育所分子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辦,遺傳學會協辦,來自國內外29個科研院校的近150位專家學者參加大會。

開幕式上,會議主席、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朱作言和中科院遺傳發育所所長、分子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楊維才分别致辭,向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並希望與會科學家以此次會議為契機,促進交流與合作。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孟安明作了題為「斑馬魚卵巢原位操作對卵子基因組進行修飾」的特邀主題報告。會議根據研究領域分為4個部分,主持人全部由分子發育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青年科學家擔任,來自加州大學、紐約大學、華盛頓大學、愛爾蘭國立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等國內外知名科研機構的26位優秀科學家分別介紹了線蟲、斑馬魚、小鼠、猴、豬等模式動物在神經發育、疾病致病機理、幹細胞重編程和胚胎早期發育以及癌症治療等研究領域發揮的作用,並介紹了各自的最新研究進展。會場內外,與會科研人員就報告內容,從技術方法、科研思路等多方面與領域專家積極交流、熱烈討論。大家表示,報告內容對自己的科研工作有很大啟發,多位科學家希望能在會後深入交流,建立實質性合作關係。

本次大會的召開增進了國內外同行的交流,擴大了科學工作者,尤其是青年科學家在國際同行中的影響力,同時也為國內外科學工作者深入合作搭建了橋樑。本次大會的圓滿舉辦,也是廣大科研工作者以學術交流的形式紀念童第周先生在教育、科研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並希望能激勵後來者繼續攀登科學事業的高峰。

28日,童第周先生誕辰115周年紀念大會召開,會議由童第周的學生杜淼和遺傳發育所研究員鄭瑞珍主持。童第周的學生代表陳大元首先作了「懷念恩師」的主題報告,帶領大家共同回顧了童第周先生崇高的做人理念和嚴謹的治學精神。與會代表紛紛發言,回憶紀念童第周先生。中科院文聯主席郭曰方,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遺傳發育所所長楊維才、黨委書記胥偉華等所領導,山東大學代表,相關院士專家、學者和離退休老幹部代表及童第周先生家屬等參加了會議和座談。

童第周先生的學生們為紀念他在教育和科研領域做出的卓越貢獻,自發捐款為其鑄造了一尊銅像。紀念座談會後,與會人員共同出席了銅像揭幕儀式。銅像的落成,意味著薪火相傳,傳承童第周先生獻身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精神。童第周先生有句名言:「科學世界是無窮的領域,人們應當勇敢地去探索」,這也是他生平的真實寫照,將不斷激勵廣大後來者和莘莘學子為人類的科學進步奉獻終生。

童第周(1902.5.28-1979.3.30)是著名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發育生物學和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開創了「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克隆之父」。他也是中科院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建立的倡導者,為生物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他曾在山東大學、中央大學、同濟大學和復旦大學等任教;1955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院士);1957年,任中科院海洋生物研究所所長;1978年,任中科院副院長。童第周於1963年首次完成魚類的核移植研究,為20世紀70、80年代國內完成魚類異種間克隆和成年鯽魚體細胞克隆打下基礎。他是一位治學嚴謹,作風正派,孜孜不倦埋頭苦幹的科研工作者,以不知疲倦的求索精神,不斷改進研究方法,開拓新的研究領域,將胚胎髮育的視野拓寬和深化。在當時的年代里,他被譽為科研工作者的楷模。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國小語文第五冊第10課《一定要爭氣》生動地敘述了童第周先生青少年時期為國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的事迹。

童第周先生誕辰115周年紀念會現場

童第周先生銅像揭幕

60年代,華羅庚(后左二)、胡愈之(前右二)、童第周(后右一)受到毛主席接見

童第周和夫人葉毓芬教授在北京討論實驗結果

童第周資料照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