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廈門特色美食口碑榜,你都吃過嗎?

1 薑母鴨

薑母鴨具有滋而不膩、溫而不燥、香氣撲鼻的特點,故成為閩南人冬季進補首選的美味佳肴。在低溫來襲的日子來一鍋薑母鴨暖暖身子,那種感覺就好像沐浴在冬日煦煦的陽光中,有種幸福的感覺。

2 牛肉羹

牛肉煮羹,醇厚的牛肉香包含在湯里,還有湯里細細的薑絲,兩種香味一混合,香而不膩,口感倍佳。牛肉羹有軟羹和硬羹之分,最大的區別就是牛肉是剁碎了還是切片。

3 麵線糊

一碗熱騰騰的麵線糊,湯底清鮮而味美,麵線久煮不爛但入口即化。吃的時候依各自口味,加入各色海鮮、豬雜等,與麵線糊完美搭配出層次豐富的飽滿口感。隨著一口口鮮香順滑下肚,暖流瞬間涌遍全身。

4 沙茶麵

沙茶麵的妙處,是在湯頭。小廚坊採用新鮮的豬大骨、整隻雞及魚頭等熬成鮮美醇厚的高湯;主料之一的沙茶是選用上等的蝦頭,經拌鹽腌制兩個月以上,再磨細,將蝦醬、蒜頭醬按先後順序加入沸油炸透,待冷卻后加入五香粉、咖哩 粉、辣椒粉、芝麻等製成。故小廚坊的湯頭甜辣可口,風味獨特。沙茶麵的做法看似很簡單,麵條放入笊籬下開水鍋燙熟,撈到碗里,隨自己 的口味加入豬肝、豬腰、鴨腱、大腸、鮮魷魚、豆腐乾等輔料,最後淋上一直在 大鍋里滾開的湯料,一分鐘之內一碗面就可上桌了。

5 雞卷

雞卷是閩南地區的一道地方名小吃,以上等的農家豬肉,配以地瓜粉、海產、蔥頭及食品配料,再用豬內臟「網紗油」作皮捲成,具有香酥味美的特點,沾上醋和香菜吃起來味道更鮮美。

6 海蠣煎

海蠣煎又稱蚝仔煎,是閩南一帶知名小吃,是將海蠣和地瓜粉、蛋、蒜葉或韭菜等結合烹飪而出的一道菜。其實,海蠣煎不難做,把研細的地瓜粉加水攪成粉漿,把鮮蒜或韭菜切成小塊倒進去,加入適量的精鹽、味精,並拌勻;洗凈鮮蚝,拌入其中,注意攪拌動作一定要輕,否則會攪破海蠣,破壞鮮美的口感。將拌好的料倒入油鍋,邊煎邊兩面翻,直至海蠣熟,但也不宜過熟,煎時火不要太猛,防止燒焦。

7 漳州滷麵

按閩台習俗,生日要煮麵吃,煮時不能把麵條扯斷,須整條長面下鍋煮,以表示長壽。歷史: 漳州的滷麵,據說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南方主食大米,麵食應該是公元686年建郡時,由移居此地的大批北方漢族帶過來的。後來這些北方人入鄉隨俗,麵食也漸漸成了節日、婚嫁、搬家之類喜慶時候的特殊食品。如今滿街的排檔也都可以吃得到。

漳州滷麵,久負盛名。採用肉絲、筍絲、蛋絲、香菇、魷魚、蝦干、黃花菜等配料在熱鍋里炒熟后,加上豬骨湯煮開,然後放入適量的味精、白糖、精鹽和番薯粉等,調成鹵料。進餐時,在麵條上放些韭菜、豆芽、澆上鹵料,再配上胡椒粉 、油炸蒜丁、油炸扁魚絲、香菜等佐料。其特點:色澤鮮艷、質嫩爽滑、暈潤香醇、甘美可口。

8 漳州豆花

冰清玉潔的豆花下還有著一段動人的故事:漢朝時淮南王劉安將母親最愛的黃豆磨成漿,待冷卻凝固成軟凍塊狀之後獻給卧病在床的母親食用,后更加上醫生開立藥方中的石膏,才成為今天的豆花。豆花的販賣(過去) 過去,賣豆花的人,挑著豆花擔,走街串巷,不用吆喝,用一隻手的手指分別夾著瓷碗、瓷匙,用搖晃碰撞時發出的聲音而招引顧客。賣時,一手拿一把銅勺,將浮在塊狀豆花的表面的水份撈起潑掉,然後將豆花輕輕撈一勺倒在碗里,爾後,再打上一匙煮熟泡在熱鍋里的筍絲、瘦豬肉、目魚或香菇絲、豆冬粉組成的佐料,覆蓋在豆花上面,顧客吃時,自行攪拌。喜吃胡椒的人,還可撒上一點胡椒粉。這樣的一碗小食,色、香、味,都頗為奇特,百吃不厭。豆花可清熱解暑,尤受老弱病殘和孩童的喜歡。

9 芋包

夏秋季節小吃。系將擯榔芋削皮洗凈搗成生芋泥,和上少量澱粉、精鹽、攪拌均勻,在碗的內壁塗上一層油,放進預先準備好的豬肉、蝦仁、香菇、冬筍、荸薺等片絲餡料,再蓋上一層芋泥。輕輕倒扣取出放在蒸籠里蒸炊而成。食用時佐以辣椒、芥辣、沙茶醬等,味道更好。廈門有一種名小吃芋子包,是以芋為皮包餡料的。芋子包是客家人過年必吃的,就象我們北方人過年一定要吃水餃一樣。說到芋子包,它的美味是無人能擋.尤其是剛蒸起來的芋子包mm皮薄薄的,似乎裡面的陷都要衝破那皮出來似的.儘管剛蒸好的。芋子包很燙很燙,但你還是會忍不住要咬一口,而且是一大口。

10 米苔目

米苔目是閩南語,又叫米篩目,漳州龍海特色小吃,是用米和番薯粉做成的。製作米苔目的工序頗為複雜:先要將米浸泡磨成米漿,然後放進布袋加壓脫水成「飯脆」,將「飯脆」加入番薯粉,揉搓成飯糰,再把飯糰做成細條狀,放到鍋里煮熟撈起後用冷水沖洗,使之滑嫩。米苔目加入糖水、刨冰,可以做成冰涼可口的甜品,咸吃則可以用烏醋拌食或放入柴魚熬煮成湯,再加入爆香的作料;像粿條一般熱炒的米苔目很有嚼勁。 米苔目現在是閩南地區以及台灣著名的美食。

11 燒肉粽

燒肉粽,特點就在於一個「燒」字,也就是非趁熱吃不可。煮好后撥開棕衣,香氣撲鼻,粽子色澤紅黃閃亮,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肉粽的原料為糯米,輔料有香菇、蝦仁、栗子、豬肉等,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金黃,吃時一般要配上蒜泥辣醬等調料,攪拌均勻。肉粽入口油而不膩,糯而不粘,咸甜適中,香嫩鮮美,是為上品。尤其是包有肥瘦有度的肉塊,綿軟香滑,那是純瘦肉所不能相比的。

12 泉港浮粿

浮粿選用最新鮮的海蠣、瘦肉和當地特有的地瓜粉等為原料,調製成稠稀適中的浮粿團,用五角行模具定型,將浮粿團放到鍋中炸至幾分鐘。顏色誘人且香氣撲鼻的浮粿就誕生了。泉港浮粿皮薄而酥脆,內勁彈而不黏,美味至極,讓你品賞美味后齒頰留香。

13 魚仔粥

掌故:泉州小吃「魚仔粥」價廉物美,烹煮簡易,深受泉州百姓喜愛,素有「海上明爐」之稱。傳說,它與唐代進士歐陽詹曾有不解之緣。 相傳歐陽詹年輕時曾在南安九日山岩下搭建草棚讀書,並時常到金雞溪邊燒篝火借光夜讀。有一次,家中帶來的糧食已經吃光,只好等待其兄歐陽漠為他送糧,豈料,年邁的祖母亡故,舉家弔孝,無暇給他送糧。饑寒交迫中,歐陽詹猛然想到,為什麼不去金雞溪邊釣些小魚充充饑呢?怎奈時運不濟,歐陽詹在寒風中等候許久,竟連一條小黃鱔都不曾上鉤。歐陽詹只得升起篝火,將採摘來的山藥野菜倒入陶罐中煮以度飢餓。突然,竟從溪中跳出一條紅鯉魚來,「撲通」一聲落入陶罐中。不一會兒,魚香四溢。歐陽詹隨手抓了一把海鹽加入湯中,沒想到味極鮮美,讓飢火中燒的歐陽詹好好地飽餐了一頓。

14 永春咯攤

咯攤起源於永春五里街,至今已有兩三百年的歷史。據說清朝時期,五里街是繁榮的海鮮農副產品集散地,商人們聚集於此,吃飯時擺上硃紅色的八卦桌和長條凳,圍坐成一圈,一邊吃飯一邊聊天。由於食材煮熟後會在鍋中翻滾,發出「ko ko ko」的聲音,和「咯」的閩南語發音相似,咯攤便因此得名。

15 石鼓白鴨湯

石鼓白鴨湯,以永春石鼓「農村戶口」的白鴨為原料,即用頭大冠紅、羽毛潔白、頸較短、掌實黃、軀體碩壯的「紅面番鴨」為主料,配上13種中草藥烹制而成。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