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醫管通(hm_wisdom)
台灣的非營利醫院,大家都知道有長庚醫院,今天我會把長庚成功的精髓跟大家分享一下。長庚到今年剛好成立40周年,一個集團可以用40年的時間,超越台灣大學附設醫院這樣一個有著120年品牌的醫院(相當於大陸的協和醫院),它的成功一定有它的道理。
今天我大致的提綱,是從台灣醫療改革的成功,講到台灣非營利基金發展過程以及策略,然後分享一下長庚醫療集團成功的經驗,再說公立醫院改革。最後我的結論是,台灣醫療是管理式競爭的一個具體實現,當然,對大陸的醫改我稍微會有一點建議。
台灣醫療改革的成功
台灣在50、60年代,基本上是政府投資建立公立醫院,醫療只能靠公立醫院。那個時候政府建立了比如像榮總、三總等醫院,我們在各縣市也有省立醫院。但是到70、80年代的時候,政府開始鼓勵資本投資集團性醫院,當然,會有稅收上的優待。所有的企業集團,比如我們長庚,拿錢出來蓋醫院,那25%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就可以免除掉。在這個過程中,1976年長庚醫院的設立,就是一個標誌性的事情,之後又有很多的醫院集團設立,比如國泰等等。到1985年之後,政府意識到,這些社會資本、民營資本進入之後,事實上幫政府解決了很多的問題,政府不需要蓋那麼多的醫院,公立醫院也不需要擴大了。漸漸地政府給公立醫院的補助也越來越少,那個時候就有了民營醫院大幅度的發展。
台灣的醫療,我們列出幾個優點:台灣醫療有很好的品質,也就是大陸常講的性價比很高;台灣有最好的科技;我們提供五星級的服務;所有的專科都有,醫院從最簡單的健康檢查到最複雜的移植開刀,都有辦法做好;當然,價錢也不能太貴。
我們看Master Card在2015年評出來的全球最佳旅遊城市,全球熱門城市旅客人數排名上,台北是第16位,當然這裡面很多是大陸同胞的貢獻。最重要的是來台灣消費的金額,以及人均消費,台北都是在第一名和第三名的。我後來問Master Card那邊,他們說這裡面很多都是醫療消費。那說明很多外國人到台灣去是消費醫療的,這其實也代表了台灣醫療的成功。
台灣不僅是在急性醫療方面做得很好,在所謂的安寧照護,也就是人瀕臨死亡那一刻的照護上,也做得不錯。全球「死亡質量」(Quality of death)排名中,台灣排第14,在亞洲甚至做得比日本還好。這個排名用了60多個指標,包括價錢和質量。如果看性價比的話,台灣絕對比日本好,因為日本的醫療質量雖然高,但是它的價錢很貴。
總的來講,台灣40年前公立醫院大概佔60%的市場,而現在私人醫院佔了70%,我認為這是一個黃金比例,就是說,在一個醫療體系裡面,尤其是在台灣這個小島範圍內,我認為這個比例是最有競爭力的。原因很簡單,私人醫院為了能夠在這個小地方活下來,它會用盡各種管理方式提高效率和質量。而且,私人醫院因為競爭的關係,也會間接促進公立醫院的競爭。那公立醫院也競爭的時候,效率和質量提高了,問題就很簡單了,政府對公立醫院的補助會越來越少,政府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小。這就是台灣為什麼只花6.5%的GDP,做到了全世界第二名的全民健保。
台灣非營利基金髮展過程以及策略
在政府對非營利組織的支持方面,1975年後,企業捐款蓋醫院,可以免除25%的營利事業所得稅,這是最重要的。當然,像我們蓋長庚的話,土地稅、房屋稅也免掉了。還有就是,我們所有的衛生及醫保准入條件完全跟公立醫院一樣,並且醫院開業當天就可以拿到醫保定點。當然,所有的給付條件也完全跟公立醫院一樣,你跟公立醫院開一樣的刀,拿一樣的錢。所以從競爭的角度來看,是完全公平的。
這張圖是台灣整個醫療機構公立和私立的比較情形。醫院數量上,我們私立醫院大概是從60年代一直急劇增加,到90年代,健保開始實施的時候,是數量最多的。後來為什麼數量越來越少呢?那就是因為全民健保以後,競爭太激烈,很多小醫院活不下來,所以我們從800多家醫院到現在只剩下400家集團化的民營醫院。但是,這400家留下來的都是最有競爭力的民營醫院。
公、私立醫院數量變化(1952-2009)
然後你看公立醫院實際上在80年代有個提升。蔣經國先生去看我們長庚醫院的時候很吃驚,說你們長庚一個民營資本怎麼可以做得這麼好。於是政府拿錢給榮總讓他們去中南部,到台中及高雄去蓋榮總,所以那個時候公立醫院的數量和床數有所增加。那後來隨著民營資本大量投資,基本上醫療的供給就是靠民間力量擴大的。
公、私立醫院病床數比例(1951-2008)
那現在床數就是我講的黃金比例,公立醫院只佔30%,民營醫院的床位佔70%,從門診和住院的就醫次數或申報點數看的話,也就是3:7。現在總額控制下是浮動點值,一點大概0.93塊左右。
比較台灣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的經營的話,私立醫院雖然沒有公務預算,但是它的人事預算相對更有彈性,因為醫院不用養著你,如果做得不好,明年不給你聘書。然後最主要的,是私立醫院的經濟效益很好。很多大陸同胞問我薪資的問題,問長庚的薪水大概多少。長庚的薪資,外科醫師平均大概一個月5萬元人民幣,內科是4萬元,台大大概平均比長庚少一萬元人民幣。我們的利潤是多少?我們的利潤現在是7%,台大是3%。那我們怎麼有辦法領的錢比別人多,利潤還比別人多?重點就在這個地方,因為我們行政成本壓縮得很低,所以效益會很好。台大的行政成本可能10%,我的行政成本只佔了5%。因為在醫療裡面人事成本是最高的,我不會隨便去聘請人,而是把每個人的潛力發揮到無窮。我們的醫院人事成本佔了45%,別的醫院是50%,我們間接就比別人多賺了5個百分點的利潤。這是長庚醫院,或者台灣所有民營醫院裡面用人的一個成功。當然,為什麼可以很好地用人,因為我們有很好的獎勵制度。
在台灣的民營醫院做得很好的時候,公立醫院也開始公辦民營,也就是大陸現在講的PPP,這個台灣一直在做,公辦民營的PPP大概已經走了二十年了。
台灣財團法人醫院目前大概有74家左右,主要可以分為五類,一是宗教設立的,二是社會賢達捐贈的,三是大型企業的捐資,這應該是最大的一塊,四是財團法人大學附設的醫院,五是慈善法人設立的醫院,比如說慈濟。
財團法人醫院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第一是有很好的使命感,大家都想把醫院做好。第二,採用了很多企業化管理手段,比如採購管理、倉存管理。長庚是最早把這一套用進來的,那個時候被保守派的醫生罵,特別是台大的醫生,可是後來,台大不得不學長庚的管理制度,也是因為長庚這個管理制度是最適合的。第三,我們用了很好的獎勵制度,我們有一套很好的醫生獎勵計算公式。不僅是醫生,連護士,連行政人員都有很好的獎勵方式。第四,我們不是以盈利為目的,因為我們這些財團法人,所有賺的錢都不能分配,只能放在醫院裡面,不斷擴大。所以我們長庚累積起來的,大概是台灣最大的一個基金會了。第五,就是以病人為中心。大家所有的競爭都是為了吸引病人,服務病人。
在台灣的財團法人醫院裡,當然長庚是最大的,大概8家、一萬床,市場占額13%左右。最近公布出來的台灣最獲利的十大醫院,第一是我們的林口長庚醫院,有3800床,賺27.8億台幣,然後還有我們的高雄長庚醫院。而且台灣大學附設醫院,也就是台灣現在最好的公立醫院,它也賺錢了,賺了16.9億台幣,大概3億多人民幣。它能夠賺到錢,是因為學了我們的管理方式,我們促進它進步。雖然它的醫生薪水是50%的固定薪水,50%的變動薪水,不像我們長庚是100%用獎勵,但也基本用了這一套邏輯。我們長庚所有的這些管理資料,都是公開的。
長庚醫療集團的成功經驗
接下來要說長庚醫院管理的創舉:40年前我們的主治醫生就不能收紅包,但前提是我們要給足夠的薪水。然後,我們醫院住院免收保證金。還有,以前的急診是住院醫師在看,特別在晚上和假日值班,但是1985年,我們長庚帶頭全部都指派主治醫師值班。而且,我們也是在90年代最早做跨部門的整合改善,最早做所謂的門診整合診療中心的。譬如說乳癌病人,她在婦科被診斷出來,既要去找普外,問要不要開刀,又要去找放射腫瘤科,問要不要做放射治療。那為什麼不設一個整合門診中心,把所有這些科的醫生聚集起來,讓病人一次就解決她所有的問題呢。這就是長庚醫院創造的整合性門診,門診建立之後,所有乳癌病人都來找我們。此外,我們還在幫助低度開發國家,我們還引進了最好的醫療儀器,像台灣第一台的質子基治療設備,就是我們引進來的。
那長庚成功的發展策略有哪些呢?第一,沒有好醫生,就沒有好醫院,這是很重要的。我們長庚設立的時候,從台大挖了最好的醫生過來,甚至從國外挖醫生來。第二,廟不靈,和尚要會念經。在品牌建立的時候,你一定要用大牌的醫生,病人才會來。第三,所有的政策要含有營銷概念。就像我剛才講的,我們是第一個急診用主治醫生的醫院,我們設立了第一個整合性的門診診療中心。那媒體一報道,隔天病人就會來找你了。第四,制度上,管理最重要。長庚這幾十年來累積所有內部的管理,包括人事、倉存等等,有20多本內部的管理經驗手冊。你只要有這些,就能開一家最好的醫院。第五,跟大家做朋友。長庚在20多年前,要去到別的地方開分院,那別人會反對。我就跟老闆建議,利用平台,設立這個私立醫療院所協會,跟大家做朋友,我們基本上跟大家做朋友,跟大家分享管理經驗,我們醫院就會很容易發展出來。第六,就是對於醫生來講,要鼓勵他們參與管理。第七,集中化的管理最有效率,譬如我們長庚設立的行政中心或管理中心等等。第八,就是我們每個科系都有配一個很好的經營助理。第九是績效管理。
那長庚醫院經營模式的重點,首先就是長庚的成本管理。我們每一塊錢怎麼進來,怎麼出去都很清楚。還有我們的醫師費設計、績效管理、質量管理,以及利用互聯網提供服務,建設信息化醫院等等。
台灣公立醫院改革
台灣公立醫院有衛生部下面的,還有各縣市的,各自有不同的情形,不同的任務和使命。看他們的改革和轉型策略,實際上就是我們進步以後,他們跟著進步。80年代后,一些公立醫院開始公辦民營。90年代后,台北榮總也開始設立績效獎金制度。台大甚至規定所有副院長級的人,都要拿到台大EMBA管理的學位。2000年後,署立醫院也開始推動平衡計分卡,聯合採購經營之類的策略。民營醫院的經營策略引進和競爭壓力之下,公立醫院的進步也很大。
那華西把長庚這一套引進去了,他們認為這是最有效率,可以實現有效整合。這裡我就不多講了,華西的成功你們很清楚,在大陸是第二名,也拿到了亞洲醫院管理獎。
管理式競爭
現在我們講管理式競爭。台灣早先的醫療是在自由主義、資本主義下競爭的,到後來有保險進入之後,慢慢開始往社會化方向發展,到全民健保時,基本上已經是中間偏左了。當然,中間偏左對病人很好,對醫療機構就不太好了。台灣醫生現在的薪水跟20年前是一樣的,所以醫生會外流到別的地方去,包括來大陸,這也是沒有辦法的。
所以我們台灣這些醫院之間的競爭是在政府的管控下面去競爭的,也基本上逃不出政府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