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武漢120:一根線變成一張網

原標題:武漢120:一根線變成一張網

「跟著我的節奏來按壓,1、2、3、4……」「你不掛電話,幫幫我,我做得對嗎?」「我不掛,一直陪著你。」

丈夫心臟驟停,妻子撥打120求救。武漢120接線員劉清持續26分鐘通話,指導患者妻子施救,支撐到救護人員到來。這段去年9月24日的26分鐘錄音曾感動無數網友。

15日,劉清仍在接線員崗位上忙碌,面前是多個屏幕組成的指揮調度信息台。

5年前,武漢120急救以電話接警和隨機指導為主,救護車主要功能是快速將患者運到醫院。現在,武漢120已可自動化規範答問指導,自動同步求助者信息、位置、病情等,就近匹配救護車輛。還可利用救護車架起「移動急救室」會診商議,進行車上干預並打通院內急救綠色通道,發展成一張立體急救網。

「轉運車」變「移動急救室」

近日,武漢市漢陽區萬科國際附近一男性突發胸痛。武漢市急救中心接警,求助信息同步傳至漢陽急救站,救護車立即出發。急救中心接線員繼續電話指導家屬施救。

救護車上,隨車醫生顏方同步收到信息中心求救者信息:患者50多歲,男性,休克狀態……顏方根據患者情況,調試著隨車急救設備。

救護車到達現場,顏方按規程開展急救,各種檢查和救治設備迅速安置到位。患者很快恢復意識,轉上救護車,送往武漢市第五醫院。

車上,顏方利用車內設備連通五醫院心內科醫生,同步傳輸患者心電圖、血壓等信息。與醫院醫生會診,給患者服用溶栓藥物進行先期干預。

救護車到達五醫院,心內科醫生團隊已在急診室等候。簡單評估並經家屬確認,患者直接推進導管室。一會兒功夫,心血管血栓就被拉了出來。「我們救護車回程路上就收到醫院回傳的血栓圖片。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為患者開通心血管爭取了40多分鐘時間。」顏方高興地說。

顏方在急救一線工作了18年。

剛工作時,就像「搬運工」。「我、同事和司機,常累得手腳打顫。」他說,現在的智能型救護車就是「移動急救室」,可連通信息中心和醫院專科醫生,很多關鍵的急救處置可在車上完成。

電話線牽起立體行動網

很多市民不理解120接線員的反覆提問,一個勁催促派車。殊不知,電話接通的那一刻,急救已經開始了,接線員正是接診的首位醫生。

接線員劉清今年34歲,畢業於武漢同濟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接受過1000多種疾病應急救治培訓。她每月還要接受考核,接線問答指導常是滿分,整個指導急救過程早已爛熟於心。

按照規範,接線員上線先上繳手機,不能接私人電話。每個120電話要在響三聲內接起,不能超過10秒……這都是職業要求。

電話一響,接線員就要重複同樣一句話:「別慌,告訴我地址。」

訓練流程規定,第一步是問清地址。否則,急救就沒法展開。接線員一邊聽電話,一邊在電腦上飛速錄入求助者位置、姓名、病情等,這些信息同步傳到同事的電腦。1分鐘內指令下達急救網點,離患者最近的120急救車便急馳上路。

與此同時,接線員詳細詢問患者性別、年齡、有沒有呼吸、意識、心跳,皮膚顏色改變等。接線員面前的電腦安裝著強大的「急救預案庫」。這套醫療優先分級調度系統詳細分列了37類急危疾病。每一類疾病的判斷都由一系列簡單詢問入手,求救者只需回答「是」或「不是」,接線員就可快速排查出相應的癥狀,並給出明確的急救指導,幫助求救者堅持到救護車到來。

電話營救創造了許多奇迹。2014年7月6日,武漢市東西湖區電焊工小張觸電昏迷,工友接受120電話指導,現場做心肺復甦,成功救下一命。

電話營救為救護車贏得了時間。圍繞區域急救需要,武漢初步建成「水陸空」立體急救網路。

武漢急救中心在中心城區布局44個急救站,建成「5公里半徑、15分鐘反應」急救圈。與亞心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五醫院等共建專科急救站,嘗試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體系。在新城區建立6個區級急救中心、10個急救站。

去年,武漢急救中心重啟暫停服務11年的空中急救服務,與全省20家省部級、市州級大型綜合型醫院簽訂基地建設協議。當年成功實施6起空中急救轉運。

互聯網構建院前信息網

今年初,武漢在武昌火車站等6個公共場所,配備心臟病患者「救命神器」體外自動除顫儀。類似的心臟除顫儀是救護車的必備設施。

武漢智能救護車的裝備已達22種,更關鍵的設備則是音視頻鏈接、檢測數據傳輸、專家指導系統等。這些設備將救護車變成了連接患者、醫院、120信息中心的信息交換中樞。

患者從求助到救護車到達,再到醫院,救護車憑藉信息互聯架起「移動急救室」。為有效發揮移動急救功能,武漢急救中心向信息網兩端發力:一面建設求助互聯網平台,一面建設院內救治一體化平台。

2015年9月11日,武漢「急救APP」上線。求助者的位置等信息可直接顯示在120指揮中心調度屏幕上。2016年8月26日,微信急救平台「微急救」上線。

武漢急救中心負責人稱,語言障礙、醉酒、突然昏迷或者來自外地等原因無法說出準確位置,常導致急救失敗。這種「互聯急救」方式可提前輸入健康信息、家庭地址等,自帶定位功能,一點呼救鍵就可報警,還能讓急救醫生第一時間掌握患者的既往病史和過敏史。

「互聯急救」可更快獲取患者信息,在智能型救護車上播放,供急救醫生參考。急救醫生還需將患者情況更早傳至醫院,讓醫生提前做好準備,爭取搶救時間。

2013年,武漢急救中心與8個醫院合作,建立特色專科急救站。去年起,與武漢市中心醫院合作,在全國率先建設院前院內一體化救治體系。

武漢市急救中心急救科長丁方勇介紹,救護車新增了信息傳遞和監護搶救功能。車內外有多個攝像機向指揮中心實時傳送聲音圖像,可與專科醫生舉行遠程視頻會診。可根據情況對接連線相關專家進行緊急會診,並出具指導意見,由隨車急救醫護進行前期處置,有效控制急危險重疾病發展。

救護車在路上飛奔,患者的病情、初診檢查等信息已傳入醫院,醫生可提前開好檢查單,做好治療準備。還可代理「綠色通道」等繞行急診手續,不經挂號繳費排隊等,直接進入治療室。

武漢急救平台正依託互聯網,重塑院前院內一體化急救模式,為患者生命增添更多保障。湖北日報訊 記者李衛中通訊員羅雙萍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