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槍打出頭鳥 萬達、復星、海航、安邦到底犯啥事兒了?

萬達、復星、海航、安邦···數家身家萬億的大型集團如今處境微妙,他們的海外併購之路或將暫告一段落。

風吹草動

中企在海外瘋狂「買買買」的黃金時代遭遇了寒潮。

近日,據知情人士透露,海航集團由於資金匯出遭遇困境,至少有兩起海外併購交易遇阻。一起是以大約2億英鎊收購英國外幣兌換運營商ICE,另一起是對瑞典一家酒店集團較大股權發出的強制性收購要約。

安邦集團則被曝出正在保監會要求下出售海外價值100多億美元的收購資產,儘管該消息被保監會及安邦共同否認,但近年一手操盤安邦海外併購的董事長吳小暉卻「因個人原因暫不能履職」,一時引發眾多遐想。

而剛剛從出售萬達城、萬達酒店的大新聞中抽身不久的萬達董事長王健林則罕見的表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我們決定把主要投資放在國內」,這與兩年前王健林多次聲明大力度投資美國的決定截然不同。

復星集團的董事長郭廣昌也不甘人後,在7月29日巴黎回上海的飛機上急切表態,「這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和最近對海外投資、金融亂相的梳理和規範,非常必要和及時。」

風向變了,這些「大船」正在拼盡全力調頭行駛。

自2016年9月底,一場針對海外併購的監管悄然而至。限制金額超過10億美元且不屬於主營業務領域的海外收購活動,禁止超過100億美元的海外投資,限制國企在海外10億美元以上的地產投資。

今年6月,監管力度再度加大,多個相關部門表示要遏制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五大領域的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

萬達、復星、海航、安邦成為了監管的重點對象,相關監管部門要求各大銀行加強對這幾家企業的貸款情況評估調查,而這幾家中企近年收購最多的就是這五大領域。

監管縮緊的直接結果是,商務部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對外直接投資3311億元,同比下降42.9%,房地產、文化娛樂、體育等產業的海外投資同比下降了82%,只佔到同期對外投資額的3%。

一個想買,一個不讓買,分歧究竟從何而生?

有利可圖

對於企業來說,追求「大快好省」的初衷無可厚非。

在海外併購上,併購規模巨大是一個顯著的特點,據普華永道統計,2016年中企發起的海外併購交易達到923起,金額達2213億美元,平均每起交易金額超過2億美元。

而在2016年規模最大的前六個海外併購項目中,收購額最低的也超過60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其中四起併購都與旅遊行業相關。

其中,海航系公司渤海金控以100億美元收購CIT飛機租賃業務100%股權,海航集團更以65億美元收購希爾頓酒店集團25%股權。

除海航外,中投公司以67億美元收購了澳大利亞鐵路港口運營商Asciano股權。安邦保險則斥資65億美元收購了Strategic酒店及度假村公司。

不難發現,中企對於國外酒店類資產的興趣十分濃厚。旅界君此前也曾分析過這一現象。(參考:海外酒店成香餑餑 中企為何「沉迷海淘」?)

總結起來,其實酒店類資產符合中企對於「快」的要求。因為酒店類不動產資產對運營管理的要求較低,主要依賴市場需求及資產的升值,可以快而簡單的融入到中企原本的體系之中。

同時,海外酒店品牌由於發展期更長、市場培育度高,在品牌質量上有其獨特的優越性,擁有穩定的盈利能力以及較高的品牌附加值,這是國內的許多酒店品牌不具備的優勢。

更為重要的一點在於,購買海外資產的價格其實在大多數情況下並不算貴。根據第三方數據統計,中企國外併購的平均溢價率大概在25%左右,而如果國內市場上收購類似規模的企業,溢價率可能會翻倍。

這與國內資本市場的高估值有關。依舊以酒店產業為例,洲際酒店、溫德姆酒店、希爾頓酒店的市盈率都不超過20,而國內的錦江股份市盈率高達35,首旅酒店市盈率達150,較國際酒店來說估值更高。

顯然,中企大量海外收購資產終究逃不開一個「利」字。

不合初衷

然而,企業的利益與國家的利益並不能等同。

實際上,這一輪瘋狂的海外資產收購嚴格來說是以2008年金融危機為引,由國企掀起的浪潮。

2012年,由國內「三桶油」發起的總價高達305.68億美元的海外石油資產併購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其中中海油集團以151億美元收購了加拿大的尼克森公司。

最近的一起則是化工集團以4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瑞士農業化學和種子公司先正達,再度引發了國際對於企業以資金把控各國技術資源的擔憂。

如果細細翻看近年國企的併購列表,不難發現,國企的收購思路十分清晰,包括工業機械技術、不可再生資源、應用程序軟體、多元化銀行等等。

顯然,通過海外併購,將先進的科學技術引入國內,擴大資源儲備,提升金融地位才是國家意志。投資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五大領域顯然並不符合這一初衷。

獨立投資人金米解釋,「這五個領域是戰略性極弱的,不能像科學技術一樣使企業發生競爭力上的質變,更不能像資源一樣提高國家戰略儲備,而且投資這五個領域的價格還很高,消耗了大量外匯。」

自2015年底人民幣開始了一波大跌之後,政府對於外匯的把控持續嚴格。據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7月,外匯儲備已經連續六個月實現上漲,達到3.08萬億、

隨之而來的是人民幣的穩步升值,美元兌人民幣匯率一路從3月的6.9下跌至現在的6.72。嚴格控制外匯儲備的流出成為了維持國際金融地位的必要手段。

因此,前文中提到的海航兩起海外收購遇阻也就不難理解,其收購的外幣兌換運營商及酒店集團依舊屬於五大領域之中,因此外匯的出流受到了監管部門的嚴格管控。

據一位銀行從業人員透露,這樣的監管力度還會維持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內民營企業的海外投資審核難度會很高。

金米認為,這其實是一個有利於長遠發展的政策,「包括海航、萬達等在內,其實都是在高舉債的情況下環環相扣的進行併購,停下腳步可以讓他們更好的內審,避免潰於蟻穴。」(參考:海航的銀行危機?鋼絲上的大象仍在起舞)

旅界君也認為,放緩海外投資、專註內功修鍊對於巨頭們來說是厚積薄發之道,而如果壕們依舊想要追尋海外優質資產併購,也應該以政策鼓勵的產業優先,同時也可以考慮與國企們進行合作,投資一帶一路優質資產。

當然,萬達海航們已經相繼表態,相信他們的下一步會為中企們接下來的「海淘」指出新的方向,對此旅界君將持續關注。

———— END ———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