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孩子被打 到底要不要打回去

自己的孩子被別的小朋友打了,要不要打回去呢?

看似簡單而普遍的現象,卻是多少家長為之頭疼的!這種事放在幾十年以前真不叫個事,可時代進步了,觀念也變了,家裡的孩子也都成了少爺公主,這事也成了年輕父母們特別關注的一個「重大的原則問題」。家長認為要是總被人打,不敢還擊,孩子的性格會變得怯懦,將來不能適應社會的競爭。於是,便鼓動孩子與打人的孩子「針鋒相對,毫不忍讓」,要打回去,不能手軟!誰都不願看著孩子被欺負!家長的教育方式多是:他打你你就使勁打他或者他打你你就離他遠點兒!從家長角度來說,讓孩子避免受到身體和心理傷害,合情合理,但做法欠妥。

下面我們一起分析下

小孩間的打鬧和成人打鬥不同,他們的攻擊性很少有惡意,更多的是為了達到自己的某種目的,比如搶奪好吃、好玩的。在某種程度上,打鬧也是孩子探索交往的一種方式和渠道,只要能保證孩子安全,家長不要過多干涉,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處理。如果隨意叫孩子「還手」,可能強化孩子"用打架處理問題"的意識。 但是,如果孩子經常受欺負,就容易出現膽怯、害怕、焦慮等負性情緒,家長繼續不管不問,這些負性情緒長期累積得不到緩解,就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發展。輕則打擊孩子的自信心,重則導致人格退縮,逃避社會交往,長大以後,有的自我意識退化,任人欺辱,有的對人感覺冷漠、麻木。 這時,家長該如何處理呢? 首先,把孩子從打架的危險中解救出來,保護孩子安全。 其次,孩子受委屈哭泣時,不要阻止,這也是一種負性情緒的釋放。 最後,當孩子情緒穩定后,教孩子一些自衛手段。 第一步,學會聲明「你沒有權利打我」; 第二步,伸手制止對方、保護自己; 第三步,求助老師、家長; 第四步,如果上述方法都無效,孩子可以還手。 不過,這種還手還是為了自衛。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還手的真正目的是讓對方體驗到挨打的疼,而不是要傷害他,以避免養成打人習慣。父母的引導很重要。

我身邊有一個真實的案例:

一個小女孩在學校總被一個小男生欺負,這個小女孩就告訴了家長,家長說:你去告老師啊!女孩反問:我告老師了他還會打我怎麼辦?這把家長問住了,難道要自己去找老師或者對方家長理論一番?第二天,母親關切的問孩子,今天有沒有人欺負你?女孩答:沒有;母親又問:你告老師了?答:沒有,我就是對他說,如果你再欺負我,我就不和你玩了,別的小朋友也都沒人喜歡你,你就沒有朋友了!

看到這裡我們家長有沒有被孩子的機智折服呢!對幼小的孩子來說,能想出躲避或求助的辦法,也並不總意味著怯弱,有時反而是機智的表現,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孩子通過打架可以逐漸適應集體活動,並從中學會許多知識,如挨打時何等痛苦、怎樣調節情緒、如何激怒對方、怎樣相互原諒等。

對家長的建議

1、不要參與孩子的交往衝突,孩子和別的小夥伴發生了爭吵甚至打架的時候,只要沒有發生危險,父母最好不要急於干涉,做個冷靜的旁觀者,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在解決衝突的過程中提高的。

2、孩子們的世界,也體現了成人世界的複雜。正確的做法不可能用一兩句話能夠說得明白,然而,我們的教育原則應該清楚:讓孩子了解真正的人際關係,同時,也有義務讓其他孩子懂得什麼是平等的人際關係。因此,當孩子挨了其他孩子打的時候,家長應該以平常的心態,甚至是微笑著鼓勵自己的孩子還手。別擔心,這不會造成孩子產生攻擊性。這樣做的好處是,一方面教育自己的孩子學會人際關係中的各個方面;同時另一方面,也讓對方的孩子懂得:打人不能解決問題。

3、不能簡單地以『還手還是不還手』來看待此類問題,關鍵在於樹立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引導孩子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本文由「睿智家長」發布,2017年4月2日】如果您感覺這篇文章還不錯請收藏,如果能幫助到您那我非常榮幸也請您給予關注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