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這部PPT紀錄片,豆瓣評分高達9.1

前段時間電影菌剛給你們介紹了赫爾佐格和他的紀錄片,赫爾佐格的行事作風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瘋狂。

今天要給你們推薦的這位,比起赫爾佐格來要溫柔許多,他是維姆·文德斯。

無論是充斥著孤獨的《德州巴黎》。

《德州巴黎》

還是後來和安東尼奧尼合作的《雲上的日子》。

《雲上的日子》

都可以看出,流浪與疏離是文德斯電影永遠的主角,而他也籍由這兩個元素在銀幕上創造出一個個充滿詩意與虛空感的世界。

不僅如此,文德斯拍攝紀錄片也是一把好手,每一幀鏡頭都滲透著極高的人文情懷

文德斯曾為他喜歡的藝術家拍攝過多部紀錄片,關於尼古拉斯·雷的《湖上微光》、關於小津安二郎的《尋找小津》、關於山本耀司的《都市時裝速記》、關於皮娜·鮑什的《皮娜》……

《都市時裝速記》

而此次的傳記紀錄片,他瞄中了對其視覺語言影響最大的攝影名家——薩爾加多。

這部紀錄片,不像紀錄片反倒像PPT,卻有比其他紀錄片更震撼人心的力量——

《地球之鹽》

Le sel de la Terre

第一次聽到這個片名,你可能會以為這是個環保紀錄片。

地球之鹽是什麼?

薩爾加多說,人類,就是地球之鹽,是組成人間的本味,是構成世界的靈魂。

記錄人類,就是他幾十年來一直在做的事情。

攝影師是通過光線進行繪畫創作的人,光和影就是他們的畫筆。

而文德斯要做的,就是記錄薩爾加多的攝影人生。

薩爾加多的攝影作品,一入眼就讓人無法抽離,有種震顫靈魂的魔力。

說起來,這部紀錄片並不像正統的紀錄片,倒像是一個由薩爾加多的黑白攝影作品集合而成的大型PPT,或者說,攝影展。

但這毫不妨礙整部影片給人帶來的心靈震顫。

片子分為兩條主線,一條是薩爾加多的攝影人生,另一條則指向他的家庭生活。

作為攝影師的薩爾加多,足跡遍布世界各地,他執著於記錄漸漸消逝的龐大勞動力:烏克蘭的鋼鐵廠、古巴的甘蔗田、盧安達的茶園、印度的煤礦、巴西的金礦、的腳踏車廠······

《淘金者》系列一出,讓薩爾加多聲名鵲起。

在他的鏡頭下,有個體的堅韌,也有集體的浩瀚。

大時代的壯闊和小人物的悲苦交織在一起,讓他的影像風格充滿了熾熱的生命力和聚焦人性的力量。

自從他27歲那年從妻子莉莉婭手中接過自己的第一台相機,薩爾加多對攝影的熱情便一發不可收拾。

作為瑪格南圖片社的成員,他和他的前輩一樣,追求攝影的「瞬間性」

在他的鏡頭下,每一個瞬間都被賦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遠處是石油泄漏引起的爆炸,近處是消防員拖著疲憊身軀向前的身影。

一邊是噴發的爆裂大火,一邊是被救火之水覆蓋的小小身軀,對比強烈。

江上瀰漫的大霧,遠處微露光亮的紅日,三三兩兩的人群泛舟而上。

這瞬間捕捉到的蒼茫之感,讓人不禁語塞,陡然之間明白了什麼叫做「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但僅僅捕捉瞬間是不夠的,薩爾加多厭惡走馬觀花式的拍攝,他想追求的是短暫瞬間中的深刻性

他用鏡頭直面苦難,直面浩大的歷史,一點都不退怯。

這組名為《金礦》的攝影作,一展出就為他帶來不小的名聲。

面對科威特油田的大火、衣索比亞的飢荒,薩爾加多說:「我有一種渴望,要親自去拍攝這段歷史。」

他用黑白濾去所有的浮華,直面苦難,直直指向最本質最穿透心靈的東西。

薩爾加多的鏡頭像是打開的心眼,在最細微處直視靈魂。

因此,他看到了巴西巨坑中數以萬計的淘金者。

看到了科威特油井衝天大火中真正的英雄。

看到了貧瘠地區因感染而失明,面露憂傷的女人。

還看到了出逃孩子那堅毅勇敢的背影。

薩爾加多坦言,「攝影的唯一醜陋之處,就是被拍攝者正經歷的痛苦。」

薩爾加多16次探訪非洲,這些經歷讓他見證了太多的生死病痛和離別苦難,最讓他揪心的,還是人類的殘酷。

難民營的小孩一個個瘦成皮包骨的模樣。

在這裡,他們已經適應了身邊充斥著死亡的生活,死亡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父親抱著孩子,眼神裡帶著恐懼和失落,孩子上揚的眼角里則滿是清澈和渴望,讓人心碎。

一車車的屍體被載上車,然後扔掉,像貨物一樣。

一雙雙飽經風霜的眼睛直視著他的鏡頭,一個個凄苦的背影落魄遠去。

一個個瘦弱不堪的男人,一個個哭泣的女人,讓薩爾加多幾近崩潰,他說,「我的心,我的靈魂生病了。」

一開始進入攝影行業的薩爾加多認為人類是地球之鹽,不可或缺。

他想純粹地拍攝人性,卻在拍攝過程中一次次被人性中那些無邊無際的惡揪住了心,

堆積成山的屍體,沒完沒了的轟炸讓薩爾加多陷入了最深的絕望,他甚至覺得,「世間有一種野獸恐怖至極,那就是我們人類」。

此時,「地球之鹽」在薩爾加多的眼中已經不再是地球的養分,而是致命的毒素。

所以,在所有人以為他會繼續這條路走下去,用更多類似的照片叫醒沉睡的世人的時候,他卻不再拍照,與妻兒回到了巴西老家,回到那片日漸荒蕪的山地上。

他開始拍攝不再拍人物,而是轉向動物,轉向更大的天地。

一腳。

一尾。

在他的鏡頭下都煥發出別緻的生機與活力,一角見天下。

萬物於蒼茫大地中行走。

世界有苦難,卻也有這樣可愛和愉悅的瞬間。

人類的殘酷和苦難讓他受盡折磨,但無限包容的自然卻給予他重生。

薩爾加多開始感覺靈魂深處有某種東西慢慢被治癒了,他從絕望中站起,回到家鄉,開始了他的計劃。

他的計劃很簡單,種樹

卻也很不簡單——他打算種出一片森林

這就回歸到了薩爾加多的家庭主線。

片中有一段採訪,是薩爾加多的兒子在問自己的爺爺——

「你這輩子覺得幸福嗎?」

老頭指著四周荒涼的山谷說——

「我曾經非常幸福,,因為我靠這個農場養活了我的孩子們,但現在一切都毀掉了,山坡上不再長滿樹木,以前那種快樂的日子不會再來了。」

於是薩爾加多一家人開始種樹,他們打算將農場復活。

他用了十年,將一片貧瘠的荒地變成一片綠洲。

樹木立起來了,水源涌動了,鳥兒們也回來了。

十年努力之後,那片曾遭砍伐破壞的土地上,的確又旺盛地生長著200萬株樹苗。

這位飽經滄桑的老人在重新回到這片土地后,動情地用手撫摸著已有些年月的斑駁樹榦,眼神很是澄澈。

他略帶欣慰地說——

「在我死的時候這座森林會成為我出生時的樣子。」

簡簡單單一句話,聯想起他們十年來的努力,不禁讓人淚流。

據說,在當年在奧斯卡觀影會上,觀眾們在電影結束之後長時間地起立鼓掌,

全場觀眾為這份催淚而振奮的舉動熱淚盈眶。

導演文德斯上台致謝了5分鐘,掌聲都沒有停下。

在我看來,薩爾加多最偉大的地方,正在於他拒絕止步不前。

他拍攝苦難,卻沒有歌頌苦難;他拍攝人性,卻又不僅僅只是拍攝人性。

人類是地球之鹽,卻並不是地球的全部,面對遼闊的世界他看到了更多,也比普通人做到了更多,他讓貧瘠的土地重生,讓麻木的人性復活。

真正偉大的攝影師,正應如是。

後台回復「地球之鹽」,獲取汁源。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